《登革熱防控知識課件登革熱》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登革熱防控知識課件登革熱(3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登革熱防治知識,主要內(nèi)容,一、登革熱的臨床表現(xiàn) 二、登革熱的流行病學 三、學校登革熱防治工作,第一部分,登革熱的臨床表現(xiàn),概況,登革熱(dengue fever)是由登革病毒所引起,由伊蚊傳播的急性傳染病 臨床特征:突起發(fā)熱,頭痛,全身肌肉、骨骼和關節(jié)痛,極度疲乏,皮疹,淋巴結腫大及白細胞減少,部分病人有出血傾向,臨床分型,典型登革熱 輕型登革熱 重型登革熱 登革出血熱與登革休克綜合征,主要癥狀,發(fā)熱:發(fā)熱持續(xù)37天,熱型多不規(guī)則或雙峰熱 全身中毒癥狀:“三紅、三痛” 頭痛、骨、關節(jié)痛。消化道癥狀。結膜充血,淋巴結腫大,相對緩脈,典型登革熱,皮疹:病程36天出皮疹,呈多樣性,疹型以麻疹樣、猩紅
2、熱樣皮疹或皮下出血點為主(或熱退后出疹), 皮疹一般先是充血性,13天后變?yōu)辄c狀出血疹,多見于四肢。疹退后無脫屑及色素沉著。 出血:約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出血傾向 同一患者可見多種形態(tài)不同的皮疹。,實驗室檢查,白細胞大多顯著減少,從第2天開始降低,45天至最低,至退熱后1周才恢復正常 1/23/4病例血小板減少,病毒分離,常用細胞培養(yǎng)法 病毒型別鑒定:中和試驗或單克隆抗體,血清學檢查,補體結合試驗1/32為陽性 紅細胞凝集抑制試驗1/1280者有診斷意義 雙份血清抗體滴度有4倍以上升高者可明確診斷,流行病學三環(huán)節(jié),一、傳染源 二、傳播途徑 三、易感人群,登革熱/登革出血熱傳染源,患者和感染
3、者是主要傳染源, 病人一般在發(fā)病前一天至發(fā)病后5天內(nèi)傳染性較強。 在流行期間,隱性感染者的數(shù)量可達全體人群的1/3,可能是最重要的傳染源。 隔離期:從發(fā)病日起57天,或和熱退后3天。,登革熱/登革出血熱傳播途徑,登革熱: 白紋伊蚊和埃及伊蚊均是主要傳播媒介,登革病毒經(jīng)蚊蟲叮咬傳染給人。 在東南亞及海南省,埃及伊蚊是本病的主要媒介 在廣東、廣西,白紋伊蚊是主要媒介。 (俗稱”花斑蚊“),登革熱/登革出血熱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并非人人發(fā)?。呻[性感染)。但以青壯年居多 對異型病毒無交叉免疫力,可發(fā)生二次或多次感染。 感染后對同型病毒免疫力可持續(xù)1-4年,對異性病毒的免疫則短暫且不可靠。,白紋伊
4、蚊,生態(tài)習性,一、孳生場所 白紋伊蚊主要孳生在人工、植物容器以及積集雨水的花基、水池等。 主要有:室內(nèi):水種養(yǎng)萬年青、富貴竹等的花瓶,室外:一些廢棄的缸、托盆、碗、碟盆等無用容器,裝空調(diào)水的容器;廢品收購站堆放在室外的各種盛水容器,汽車維修廠的廢舊輪胎,建筑工地的水池、地面水等。,吸血習性,蚊蟲吸血習性是指雌性成蚊對宿主血液的選擇。嗜吸人血兼吸動物血的蚊種有嗜人按蚊、微小按蚊、致倦庫蚊和白紋伊蚊;嗜吸動物血兼吸人血的蚊種有中華按蚊和三帶喙庫蚊。 吸血時間多在夜間,如按蚊、庫蚊,但白紋伊蚊在白天吸血,高峰在下午4-5點,上午9-10點。特別是雌蚊嗜吸人血,可多次吸血,增加了傳播登革熱等疾病的機會。,第三部分 學校防治登革熱工作,防治要點,加強晨檢工作,發(fā)現(xiàn)類似病人,要及時報告,及時處理。 加強校內(nèi)防蚊滅蚊工作,清除積水,對無法清除的積水可放置食蚊魚或投放緩效殺蟲劑、機油等。 加強宣傳教育(教職工、學生、家長)。,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