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化教學策略 提高課堂效率——讓信息技術走進學生心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優(yōu)化教學策略 提高課堂效率——讓信息技術走進學生心靈(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以學定教???? 構建智慧課堂
——也談信息技術的輕負高質
浙江省麗水黎明初級中學 朱金艷 郵編:323000
【內容摘要】: 新課改要求我們“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提出了“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作為信息技術的教師,我也積極探索與嘗試,就如何在現(xiàn)有的條件下來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做好以學定教,構建智慧課堂,結合自己的實踐體會,從四問自己,了解學生;分層教學,智慧課堂;多元評價,賞識教育三方面談談自己的想法。
【關鍵詞】: 以學定教 分層教學 智慧課堂 賞識
作為一名中學信息技術教師,肩負著培養(yǎng)祖國下一代信息技術能力的重任。如何上好信息技術課?如何提高學生信息素養(yǎng)?如何把信
2、息技術真正地帶進學生的實際生活中去?成為我一直思考的問題。陶行知先生曾說:“教什么和怎么教,絕不是憑空可以規(guī)定的。他們都包含‘人’的問題,人不同,則教的東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著不同了”。新課程的要求也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讓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筆者認為以學定教,分層教學,構建智慧課堂,是不錯的教學策略,接下來我結合自己教學的實踐,談談我的一些看法。
所謂“以學定教”,這里的“學”,我想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作為名詞,解釋為“學生”的意思,也就是教師在考慮教學內容、教學策略的時候,要以學生為本,做到“從教師走向學生”。二是作為動詞,解釋為“自學”的意思,也就是說教師
3、的“教”是建立在學生自主學習新知,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礎上, 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程度來確定自己的教學。簡單的說“以學定教”就是學生需要什么,教師就教給什么。前人的名言:“因材施教” ,“教是為了不教”,無不證明了它的正確性。而構建智慧課堂則與我們“面向全體,關注差異,注重個性化發(fā)展,讓教育飛進尋常百姓家”的
仁愛賞識教育息息相關。
一、 四問自己,了解學生
記得當年我們讀書的時候,老師也會布置預習的作業(yè),我每次做了預習,而且感覺自己也能看得懂,但是第二天老師并沒有檢查我們預習的情況,還是按照自己的教學方法來上課,但我上課還是很認真的聽,所以我的基礎比較
4、好,稍難一些的題目就不會了,因為當時學習更多的是機械重復、簡單訓練、一刀切的教學方法養(yǎng)成了我思維的惰性。預習沒有反饋形同虛設,這種做法無法了解學生的實情,教學失去了針對性。充分了解學生是以學定教的前提基礎。那怎么才能充分了解學生呢,我認為可以采用“四問法”即:
一問:學生是否已具備了這些知識和技能?這要求我們初中老師對初一新生進行一次大調查,哪些知識技能在小學里已掌握做好銜接。我常聽到初中老師抱怨小學老師這沒教,那沒教??伸o心一想,學生現(xiàn)在到了初中階段,那就是我們的學生了,再有怨氣也沒有用。
二問:沒有掌握的是哪些同學?掌握的是哪些同學?這樣可讓每個學生覺得你在關注他,從而使他更努力學習,
5、也更好地體現(xiàn) “仁愛賞識教育”的特點。
三問:哪些知識學生自己能夠學會?哪些需要教師點撥和指導?
四問:學生是否感覺到了學習的快樂?
我校的學生來自各個縣市,也有農村的,由于教育資源、家庭條件的差異,學生學習和操作電腦的水平更存在較大的差異。一部分學生家庭條件較好并擁有電腦,或曾經學過電腦知識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學習基礎,而沒有條件接觸電腦的學生,則連開關機都不會,還有一些在小學時有上過信息課,但多數以玩游戲類為主的。這些差異給中學信息技術課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若我們還是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來上課,就會使基礎好的學生“吃不飽”,進而失去上課的興趣;或是讓沒基礎的學生“吃不了”,由此失去信心
6、……。
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全面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每年對剛進入我校的初一新生的信息技術水平進行了全面調查,主要有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A組):小學沒有學過,家里也沒有電腦,沒有任何基礎,從未接觸過電腦的學生,約占30%。
第二層次(B組):在小學學過電腦,有一點點信息處理能力和操作能力,約占50%。
第三層次(C組):在小學認真學習過電腦,自己又比較愛好,家中有電腦的學生,這部分學生具有了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和處理信息能力,約占20%。
二、分層教學,智慧課堂
“分層教學,智慧課堂”是“以學定教”落到實處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也正是我們現(xiàn)階段所大力提倡的素質教育的內涵所在。新
7、課程主張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差異,注重個性化發(fā)展,讓每個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所以分層教學才能做到真正的“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
“分層教學,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具體操作方法擴展為:提出目標,指導自學,互學互教,當堂反饋。這個教學模式的實質就是讓課堂“活”起來,學生“動”起來,群體“樂”起來。要求老師學會“閉著嘴巴教書”,學生學會當“小老師”,創(chuàng)造出適合學生“腦、眼、手、口”都動起來的教育,讓每個學生在自主課堂中發(fā)揮優(yōu)勢,嘗試成功,享受快樂。
我校的三個不同層次的學生,就是同一層次的學生,在每一節(jié)課的知識和技能掌握情況,也有很大的區(qū)別,所以在每一堂課我都要進行“四問”。按照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
8、不同的學習目標和任務,充分利用書本,在學生充分自學嘗試操作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式的學習,那么在學生自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巡視,準確掌握學生的自學情況,在學生自學結束之后,發(fā)動學生通過討論、質疑、交流等方式自行解決自學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讓已會的學生來教不會的學生,促使學生相互合作、互相幫助,達到“兵”教“兵”的目的。
A組學生計算機知識欠缺多,計算機基礎薄弱。所以對他們要重點輔導。應善于抓住教學中動手操作、聽、讀、寫、想等一切機會,有重點地進行輔導。同時,A組學生做到三優(yōu)先:優(yōu)先發(fā)言、優(yōu)先演示、優(yōu)先輔導。
【教學案例】: 《信息技術》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十三課《開心一課》自選圖
9、形設計,我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用的杯子,問:我們是否能用word設計一個自己喜歡的杯子。“用word也能設計杯子啊”,同學們興奮極了紛紛議論了起來,引起學生創(chuàng)作的興趣,問:如果讓你來設計這個杯子,你覺得哪些地方很難,或者說不知道如何制作的?學生邊看書本邊討論,“這個杯柄用什么圖形設計???”。同學們已迫不急待地操作起來了。
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了三個挑戰(zhàn)。
挑戰(zhàn)一,利用自選圖形繪制,并進行設當的旋轉。要求組合成一個整體。
挑戰(zhàn)二,如何在自選圖形框中填充入顏色。
挑戰(zhàn)三,如何給自選圖形填充入圖案、圖片,并讓圖片能夠“朦朧”的顯示(即透明)。要求在審美,創(chuàng)造設計更有新意。
這里的三個挑戰(zhàn),C
10、組的學生,基礎好可以按順序逐個完成挑戰(zhàn)。挑戰(zhàn)一、二,在書本上能找到操作的方法,通過自學基本能解決問題,通過自學后讓學生理解Shift鍵和Ctrl鍵的區(qū)別,而且發(fā)現(xiàn)了原來杯柄可以用的自選圖形,稍加旋轉就可以了。首先請A組的同學來回答,或是上臺演示操作,增強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快樂。
挑戰(zhàn)三稍有點難度,非常具有挑戰(zhàn)性,剛才填充的是顏色,這個圖案和圖片倒是沒有碰到過,而且書上沒有講到,不知有沒有聯(lián)系呢?學生的疑惑在自己探索操作的過程當中就會發(fā)現(xiàn),在剛才填充顏色時有個下拉菜單有個“填充效果”,在這里對話框中就都能找到答案了。B、C兩組學生通過討論探索也基本能操作成功。同學們通過自己探索完成的操作表現(xiàn)的
11、異常的興奮,真正的讓課堂“活”起來,學生“動”起來,群體“樂”起來。C組基礎好的同學設計的杯子要求在顏色搭配,想象、審美創(chuàng)造設計得更有新意。A組的學生可以在老師或同學的幫助下一起完成。通過他人的幫助結合自己的努力,“跳一跳,摘到桃”。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以此來激勵自己,增強求知的欲望。
左邊就是學生在課堂自己設計的各種各樣的杯子。你看有創(chuàng)意吧。在這個創(chuàng)作設計過程中,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和創(chuàng)新心理,也培養(yǎng)了學生觀察想象能力、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動手能力、與別人合作的能力以及自信、自立、自強的精神,使學生素質得到全面的提高。
實施“分層教學,智慧課堂”其本意也就是賞識教育,喚
12、起學生激情,挖掘學生的潛能,展示學生的個性,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找到“我是好學生”的自信。
三、多元化評價,賞識教育
(一) 開展口頭評價
在課堂上,對學生的優(yōu)點和特長予以肯定和激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提升的意識,每個學生都有閃光點,哪怕是一點點進步或是一部分的操作正確,我們都要給予積極的肯定;對學生的缺點和不足老師可以在課堂巡視時,單獨地提醒學生,指導和督促他改正。
初一(8)班的周誠同學,他是屬于那種其他老師眼中的“學困生”,平時其他作業(yè)都不怎么完成,有點自由散漫,然而這次杯子的設計, 我看他的也在操作,而且有點創(chuàng)意,就是自選圖形大小有點不搭,沒有組合在一起,我就走到他身邊坐
13、下來跟他說:“嗯,不錯啊,想象力很豐富,太有創(chuàng)意了……”。我還沒說完,他就馬上轉過頭來對著我笑著說:“真的,真的啊?!笨闯鏊潜豢隙ê笙矏偟男那?,我再指出他要修改的地方和上課要注意的地方。上面那個“熊貓”的杯子就是他的作品,我把他的作品展示給全班同學,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就倍增了許多。我的鼓勵讓一個學困生完成了一份作品的設計,而且他越來越喜歡我的課,這時我也充滿了信心和力量。這就是“賞識”教育,照亮別人的同時也點燃了自己。
一堂好課的標準很多,其中一個重要的標準就是否滲透了“仁愛賞識”教育,激發(fā)了學生的能動性,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陬^評價教師操作比較方便,而且學生也樂意接受,效果通常都能立竿見影,
14、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興趣,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自我意識,促進學生的進步。
(二)過程性評價
1.自評,了解自我,培養(yǎng)興趣
在每一次上課過程當中,從學習態(tài)度,應變能力,合作意識,探究意識,情感態(tài)度,基礎知識等方面,學生通過自評,能真正地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讓學生了解自我,知道自己在哪一方面掌握得較好、較滿意,哪方面還需努力,進一步優(yōu)化學習心理,提高學習效能。
2.互評,激勵自我,取長補短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也客觀地存在著個性的差異,這種差異對學生相互間的學習有激勵作用。學生學會對他人進行恰當的評價,是一種知識、能力掌握程度的表現(xiàn),也是一種學習和交流的過
15、程。通過學生之間的互評,讓學生能在群體中認識自我,激發(fā)自己的競爭意識。反思學習過程,取長補短。
3.師評,張揚個性,提高素養(yǎng)
教師的評價,在學生心中是最有權威性的,應努力從多個角度去考察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整體素質,關注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表現(xiàn),作出恰當而富有激勵性的評價,促進學生個性的發(fā)展,更好地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三)文件夾評價
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的形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為每一個學生建立信息技術課的“文件夾”,收集學生信息技術成果、上信息技術課時對學生的觀察所作的記錄、學生的評價等,反映某一階段學生的發(fā)展狀態(tài)和取得的進步,作為學生成長和進
16、步的記錄,以此作為評定學生質量的一個重要依據。
“文件夾”的建立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學生有目的地、系統(tǒng)地逐漸將有關作品放入“文件夾”中。而且,學生可以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制作有個人獨特風格的文件夾。學生在創(chuàng)建文件夾的過程中,成為自己成果和進步的積極評定者。積極地思考、評價他們自身的學習歷史,這是一個強有力的學習機會,使學生充滿了自豪感和成就感。
總而言之,我們應該本著“以學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的原則,以學定教,構建仁愛、賞識的氛圍,讓我們的課堂 “活”起來,學生“動”起來,群體“樂”起來,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學習成長;讓我們每位信息技術的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總結,不斷嘗試把新的教學方法運用于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去。我想,這樣我們的新課改才能更有生機和活力,才能取得更多的成果。
參考文獻:
[1] 付曉文 《以學定教??構建仁愛課堂》
[2] 陳茂華 動力優(yōu)勢組織教育模式的探索與思考 麗水教育2011,5
[3] 劉向永 解讀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方式[A]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A]2002,3
[4] 苗逢春 《評價與實踐》 信息技術教學中表現(xiàn)性評價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