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傳》教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屈原列傳》教案(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精品文檔
《屈原列傳(節(jié)選)》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標 】
(一)知識目標: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跡。
(二)能力目標:理解作者把屈原個人遭遇同楚國命運結(jié)合論述的用意。作者司馬遷
“悲其‘志’ ”的原因。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學習屈原的愛國精神和志潔行廉、剛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引導學生塑造健全高尚的人格。
【教學重難點 】
(一)重點:理解作者把屈原個人遭遇同楚國命運緊密結(jié)合起來的用意;學習屈原的愛國精神和志潔行廉、剛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二)難點:作者司馬遷“悲其‘志’ ”的原因;學習屈原的愛國精神和志潔行廉、剛正不阿的高尚品
2、德;引導學生塑造健全高尚的人格。
【教學安排 】一課時,
【教學方法 】問題研究法
【教學過程 】
一、新課導入
來自雪山之巔的小溪,在崇山峻嶺的蜿蜒流淌中,寫下了自己的生命贊歌。沐浴陽光雨
露滋潤的常青藤,在懸崖峭壁展現(xiàn)青枝綠葉中,寫下了自己的生命贊歌。同學們, 正值青春
妙齡的你們又會怎樣譜寫自己的生命贊歌呢?相信你定會從吟唱出 “路漫漫其修遠兮, 吾將
上下而求索 ” 的一代 “ 愛國詩人 ”—— 屈原身上, 收獲很多。 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走司馬遷的
《屈原列傳》。
二、研習課文
1. 以屈原的活動時間為序,我們可以用課文中
3、的五個字概括屈原的一生:提示:王甚任.之( 1)—→王怒而疏屈 .平( 2)—→屈平既絀 .( 4)
—→頃襄王怒而遷 .之( 10)—→遂自沉.汨羅以死( 11)點撥:任——疏——絀(黜)——遷——投
2. 全文以屈原活動的時間為序,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 (1 —— 3 自然段 ) : 任 —— 疏第二部分 (4 —— 10 自然段 ) : 黜 —— 遷第三部分 ( 第 11 自然段 ) : 投
第四部分 ( 第 12 自然段 ) : 影響
3. 認真研讀第 3 自然段,思考問題。
( 1)從作者夾敘夾議的論述中,找出屈原的 “志”主要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4、點撥:屈原的 “ 志”主要體現(xiàn)在忠君愛國與堅持真理兩方面。 ( 1)忠君愛國: “疾王聽
之不聰??方正之不容。 ”“竭忠盡智,以事其君。 ”( 2)堅持真理:“其志潔,故其稱物芳。 ”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 ?? 蟬蛻 ?? 浮游 ?? 泥而不滓者也。 ”
( 2)作者司馬遷結(jié)合屈原的作品和人格說將其評價成什么?
點撥: 司馬遷結(jié)合屈原的作品和人格說將其稱為 “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 。司馬遷欽佩之情溢于字里行間。這說明屈原的秀美文辭與高潔志行互相輝映,渾然一體。
4. 認真研讀第 4 自然段,思考如下問題。
( 1)討論歸納第 4— 7 自然段
5、記敘了哪些事實?
第四段:①受騙絕齊 ②兵敗丹淅 ③藍田退兵第五段:④復(fù)釋張儀
第六段:⑤諸侯擊楚
。
1 歡迎下載
精品文檔
第七段:⑥赴秦身死
( 2)作者寫楚國的命運,用意是什么?
點撥:這些事都是在“屈平既絀” 以后發(fā)生,說明罷黜屈原是錯誤的。懷王復(fù)釋張儀、赴秦身死,都與未聽屈原的勸諫有關(guān),這說明屈原的去留關(guān)系著楚國命運,屈原的
個人遭遇與楚國命運息息相關(guān),緊密相連。另一方面,也揭示了楚王父子昏庸腐朽,當朝重臣多貪婪鄙陋。
5. 研讀第 8— 10 自然段:
( 1) 國家危難之際,屈原的態(tài)度和信念
6、是什么?表現(xiàn)了什么精神?
點撥:態(tài)度:嫉之 。
信念:眷顧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存君興國 。
精神:忠貞不渝的愛國精神 。
( 2)研讀就懷王客死于秦抒感兩段(8、 9)
這兩段議論,從全文的脈絡(luò)來看,它是緊承懷王三受秦騙,客死于秦的記敘,間接
評價《離騷》中“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指明了“圣君治國累世 而不見者”的原因,
就在于“其所謂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 ”從這兩段本身來看,從兩個角度來寫:
①從為臣角度寫。屈原——被絀被遷而心系懷王
懷王——屢受秦騙卻至死不悟
這突出屈原的忠與賢,闡明他與國家命運息息相關(guān)。
7、②從為君——懷王角度寫。運用議論方法,突出“兵挫地削” ,“身客死于秦”的后果。
( 3)“頃襄王怒而遷之”說明了什么?
點撥:頃襄王“以其弟子蘭為令尹”已見糊涂,“怒而遷”屈原,更見其昏憒。
6. 第 11 自然段自然段,記敘屈原與漁夫的對話,有什么作用?
點撥:這段對話實際上是關(guān)于人生哲理的精辟議論,即明屈原之志,絕不茍且,絕不
與世俗同流合污。 “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 ”同時,亦抒作者太史公之情。
三、拓展延伸
7. 司馬遷為什么“悲其‘志’ ” ?
司馬遷與屈原有相似的身世:一樣的懷才,正直,忠君愛國,有志向;一樣的受讒被
8、
疏,面臨生死抉擇。唯一不同的是屈原是以死明 “ 志 ” ,司馬遷是以生踐 “志 ” 。因此,
司馬遷是借寫屈原的身世在抒發(fā)自己的感憤。
四、課堂總結(jié)
在表現(xiàn)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時, 司馬遷把屈原個人遭遇同楚國命運緊密結(jié)合起來, 從而
說明了屈原遭遇與祖國命運是休戚相關(guān)的。 而這樣不幸的政治遭遇和正道直行的品格, 在屈
辱與正義之間的抉擇,與司馬遷又是何等相似!司馬遷景仰屈原, 同情屈原,字里行間噴瀉
著激憤與哀怨之情。 因此, 作者在記述楚國的歷史事件和屈原的遭遇之時, 同時穿插了大段
的議論,贊揚屈原作品的偉大、人格的偉大。
五、布置作業(yè)
9、
熟讀課文,背誦第三自然段。
整理本文的文言知識(實詞,虛詞,特殊句式)
七、教學反思(略)
八、板書(略)
。
2 歡迎下載
精品文檔
歡迎您的下載,
資料僅供參考!
致力為企業(yè)和個人提供合同協(xié)議, 策劃案計劃書, 學習資料等等
打造全網(wǎng)一站式需求
。
3 歡迎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