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科版生命科學高一上3-3《非細胞形態(tài)的生物——病毒》教案2》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滬科版生命科學高一上3-3《非細胞形態(tài)的生物——病毒》教案2(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2019 最新滬科版生命科學高一上 3-3 《非細胞形態(tài)的生物
2——病毒》教案 2——病毒》教案 2 生物
病毒 教案
一、教材分析
科教版高中《生命科學》教材第一冊第三章“生命的結構基礎”第三節(jié)“非細胞形態(tài)
的生物 病毒”一節(jié)分為“病毒的形態(tài)和結構”和“病毒與人類的關系”兩部分 ,其中關
于病毒的形態(tài)、結構、特征等 ,學生比較容易記住。盡管學生的“微生物”知識在初中《生
命科學》學習中已經有所涉獵 ,但是對病毒是一類怎么樣的生物 ,多數可能還是一知半解。分
析相關內容 , 由于病毒與人類生活的聯(lián)系密切 ,學生較感興趣 ,一些人類常見的病毒性疾病 ,高
中生或多或少有些
2、感性認識 ,但是對待病毒性疾病 ,則很少聯(lián)系生物學“知識”進行分析。因
此 ,本節(jié)的兩部分內容并不是孤立的 ,對“病毒與人類的關系”的認識 ,需要建立在其結構特
征的基礎之上 ,可聯(lián)系前期學習的真核細胞、原核細胞的結構進入本節(jié)非細胞結構的學習 , 圍
繞“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展開教學 ,使“病毒的形態(tài)和結構”與“病毒與人類的關
系”兩部分成為有機的整體。通過教學 ,幫助學生認識病毒的結構特征與病毒性疾病的治療
方法的關系 ,認識合理選擇自我保健方法的原理 ,形成科學健康的生活習慣 ,提升社會責任感
和突出“情感體驗”。
二、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知道病毒的形態(tài)、結構
3、、特點;了解幾種常見病毒的傳播途徑;了解病
毒與人類的關系。
2. 過程與方法: 通過參與體驗科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病毒的過程 ,提高從現(xiàn)象中分析問題、解
決問題的能力及發(fā)散思維能力。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 ,養(yǎng)成科學的生活習慣 ,提高保護人類
健康的社會責任意識;學習辨證地看待病毒與人類的關系。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 、重點: 認識病毒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和生活方式等基本生物學特征。
2 、難點: 通過參與科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病毒的過程 ,認識病毒的的生物學特征。
四、教學方法與策略
以科學家發(fā)現(xiàn)病毒的時間為中心軸線 ,老師將與本節(jié)內容相關的科學史加以整理、
4、轉化 ,
層層創(chuàng)設探究情景 ,在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獲得新知識的同時提高了學生分析問
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發(fā)散思維能力。同時感受到科學家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精神 ,體會到科學的
本質 ,從而有助于實現(xiàn)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三者合一。
正因為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探究情景 ,所以整個教學過程能夠充分調動學生進行積極思維 ,學生的課
堂參與度和思維活躍程度都比較高 ,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五、教學過程
1 、引言
天花曾經是人類歷史上一種烈性傳染病 ,曾數次大流行。據記載 , 18 世紀在歐洲大陸流行
的那次天花 ,就使 150萬人喪生 ,連當時宮廷王室的人
5、也不能幸免。首先呈現(xiàn)古埃及金字塔內
刻著小兒麻痹癥患者的雕刻 ,讓學生感受到古人對病毒的恐懼和無奈。同時提問 :古人在這里
留下這幅雕刻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師生共同推測古人希望后人能夠幫他們揭開謎底。教師進
一步說明有許多科學家確實為揭開這個謎底付出了艱辛的勞動 ,從而很自然地引出新課的學
習。
2、病毒的生物學特征
病毒的生物學特征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主要通過科學史創(chuàng)設情景 ,讓學生在探
究的過程中 ,獲得新知識 ,提高探究能力 ,提升價值觀。根據不同科學史的教育功能的不同、
學生知識基礎和思維能力的情況 ,同時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 ,對不同的科學史采取不同的教
學模
6、式。
(1) 病毒的形態(tài)大小
首先呈現(xiàn)以下材料 : “1886 年,在歐洲的一些煙草種植園里 ,發(fā)現(xiàn)煙草上出現(xiàn)了一種奇怪
的病斑 ,不久患病植株全部枯萎腐爛 ,給煙草業(yè)帶來很大的經濟損失。德國的農藝化學家稱它
為煙草花葉病。 1892 年 ,俄國的 Ivannowski 在研究煙草花葉病的病原體時 ,用細菌過濾器過
濾病葉汁液 ,發(fā)現(xiàn)濾過液仍能感染健康煙草花葉病 ,使其發(fā)病。但是他拘泥于“細菌致病學
說” ,只是懷疑濾過器出了故障 ,而沒有查明煙草花葉病的起因。他認為是細菌引起煙草花葉
病?!?同時向學生提問 :你認為煙草花葉病的病原體是細菌嗎 ?若不是 ,請描繪引起煙草
花葉
7、病的病原體。教學實踐表明學生能夠推測出煙草花葉病的病原體是比細菌還要小的一
種生物。
然后再呈現(xiàn)荷蘭科學家 Beijerink 的分析結論 : “1896 年,荷蘭細菌學家 Beijerink 進行了
與 Ivannowski 相同的實驗并得到相同的結果。經過進一步思考、觀察 ,他對“細菌致病說”
提出了質疑 ,他認為煙草花葉病的病原體是一種比細菌還小的“有傳染性的活的流質” ,并將
這種物質取名為“ virus ” ,即拉丁文“毒”的意思?!币龑W生感受科學家的創(chuàng)新精神 ,體會
病毒比細菌還小。進一步提問 :如何看到病毒的真面目 ?引出電子顯微鏡的發(fā)明 ,體會科學與
技術的關系
8、。
最后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 :利用電子顯微鏡看到了病毒的面目 ,你會就病毒的哪些方面繼續(xù)
展開研究 ?引出病毒的結構特征等新的知識點。
(2) 病毒的結構特征
首先呈現(xiàn)科學家對病毒化學組成的研究結果 :“ 1935 年,美國生化學家 Stanley 提取到煙
草花葉病毒的結晶。根據各種試驗結果 ,證明這種結晶物質是蛋白質 ,然而 ,在結晶工作中 ,并
未注意到病毒的含磷組分。 1936 年 Bawden 和 Pirie 等在純化的煙草花葉病毒中發(fā)現(xiàn)了含磷
和五碳糖成分。”教師
提問 :病毒含有磷和五碳糖 ,推斷病毒可能含有什么化合物 ?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的生命科學
的物質基礎的知
9、識來解決新的問題 ,獲得新知識。
然后再呈現(xiàn)教材中三種不同病毒的結構模式圖 ,組織學生通過觀察總結病毒的物質組成
和結構特點 ,同時引導學生總結病毒只含有一種遺傳物質。
( 3 )病毒的生存方式
根據思維的邏輯性采取層層提問的方式 ,引導學生認識病毒的生活方式。
問題 1:病毒沒有細胞結構 ,要生存下去 ,會選擇什么樣的生活方式 ?病毒在寄主體內是如何
繁殖的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動態(tài)呈現(xiàn)噬菌體在細菌體內的繁殖過程。
問題2:病毒找不到寄主時呈什么樣的狀態(tài) ?同時呈現(xiàn)美國生化學家 Stanley得到煙草花葉
病毒的結晶的材料。
( 4 ) )病毒的分類
再次呈現(xiàn)病毒的結構模
10、式圖 ,請學生選擇一個分類的標準對以上三種病毒進行分類 ,教師
最后作總結。
3、認識幾種病毒 ,了解病毒與人類關系 使用學習資料袋 ,介紹“乙肝病毒”、“艾滋病
病毒”、“流感病毒”的相關知識。
(1) 乙肝病毒
學生觀看視頻“乙肝斗士———雷闖反乙肝歧視” ,思考問題 :
①乙肝病毒攜帶者是否就是乙肝病人 ?
②乙肝病毒攜帶者會傳染嗎 ? 如果傳染 ,傳染性大嗎 ?
③你認為控制乙肝病毒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 通過對三個問題的討論 ,讓學生辨析乙肝病
毒、乙肝病毒攜帶者和乙肝患者 ,消除對“乙肝病毒攜帶者”歧視 ,認識接種疫苗的意義。
( 2 )艾滋病病毒
學生在已有
11、認知和資料袋學習的基礎上 ,思考問題 :預防艾滋病病毒是否可以接種疫苗 ?
歸納出 :艾滋病病毒雖然傳播途徑與乙肝病毒相似 ,但是因為屬于 RNA 病毒 ,變異速度快 ,不
能通過接種疫苗而達到預防疾病的最終目的。艾滋病病毒所寄生的宿主細胞為人體免疫細
胞 ,最終破壞人類免疫系統(tǒng) ,所以對于艾滋病病毒的預防 ,切斷其傳播途徑成為重要的預防手
段。通過學習 ,學生充分意識到科學的生活方式關乎自己 ,也關乎人類健康。
(3) 流感病毒
學生對感冒并不陌生 ,但是對于引起感冒的病因及用藥卻有許多誤區(qū)??稍O計以下問題 :
①流感或感冒初期 ,你通常怎樣做 ?
②預防流感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
通過對問題的討論 ,認清感冒主要由病毒引起 ,不可盲目服用抗生素 ;流感病毒屬于 RNA
病毒 ,也存在變異較快的特點 ,所以預防流感應從增強自身免疫力和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入
手。通過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討論 ,讓學生從生物學“知識”的角度理解“疫苗免疫預防 ,控制傳
播途徑 ,提高免疫力”在預防病毒性疾病 ,保護人類健康的意義。
六、教學反思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