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修版高三歷史套餐訓練 主題七 改革開放后的社會轉型》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精修版高三歷史套餐訓練 主題七 改革開放后的社會轉型(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歷史備考精品資料【精校版】
主題七 改革開放后的社會轉型
改革開放后,中國對內改革,逐漸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對外開放,中國逐漸與國際社會接軌。這些都深刻影響著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在中國現代化的進程中,與辛亥革命、新中國的成立一樣具有里程碑意義。
高考對本主題的考查一般集中在經濟領域,并與國際政治、經濟發(fā)展趨勢相聯系,要求學生正確認識中國改革開放的必然性和產生的深遠影響。
一、世紀之交世界發(fā)展的趨勢
1.世界政治發(fā)展趨勢:兩極格局解體后,多極化趨勢加強,和平與發(fā)展成為時代主題。
2.世界經濟發(fā)展趨勢:兩極格局解體后,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強,經濟區(qū)域
2、集團化趨勢更加明顯。
3.世界科技發(fā)展趨勢:20世紀末,第三次科技革命方興未艾,信息技術革命引領世界進入信息時代。
二、改革開放后新中國的民主法制建設和外交政策
1.撥亂反正: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和政府著手平反冤假錯案,恢復和完善了新中國成立初期實行的一系列民主政治制度。
2.“依法治國”:頒布1982年憲法,并以憲法為核心,逐漸建立起完善的法律體系。1999年“依法治國”被正式寫入憲法。
3.基層民主選舉:包括農村村民自治制度和城市居民自治制度,成為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一環(huán)。
4.新時期外交:中國奉行不結盟政策,爭取與所有愛好和平的國家發(fā)展友好關系,積極參加國際雙邊、多邊外交活
3、動。
三、改革開放的歷程
1.對內改革: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將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開始對內改革進程。
(1)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使農村開始了歷史性的變革。
(2)國有企業(yè)改革:1984~1992年,國有企業(yè)改革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增強企業(yè)活力,把企業(yè)搞活。1992年以后,改革以建立現代企業(yè)制度為主要目標。
(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21世紀初,我國基本建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2.對外開放
(1)逐漸形成了經濟特區(qū)、沿海開放城市、沿海開放區(qū)、沿江開放港口城市、沿邊開放城鎮(zhèn)、內地省
4、會開放城市的開放體系。
(2)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志著中國全面與世界接軌。
四、三次思想解放——先后沖破了“個人崇拜”“計劃經濟崇拜”和“所有制崇拜”
1.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開始于1978年的真理標準問題討論,繼而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時代。
2.第二次思想解放運動始于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結束了姓資姓社、計劃與市場的爭論,帶領中國走上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路。
3.第三次思想解放運動自中共十五大以來,撥開公有與私有、人治與法治的迷霧,在財產民有、法制建設方面為建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國家奠定了基礎。
五、新時期中國的思想文化
1.思想:形成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
5、重要思想與科學發(fā)展觀理論,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2.文化:實行科教興國戰(zhàn)略,科技走向世界,恢復高考,教育事業(yè)得到發(fā)展。
六、新時期社會生活的變遷
改革開放以后,黨和政府把實現小康作為經濟建設的奮斗目標,人們在衣食住行、休閑娛樂、思想觀念等方面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互聯網廣泛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
1.本次社會轉型從經濟領域開始,很快影響到人們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文化教育等領域,雖然沒有政治運動轟轟烈烈,但是,其深刻程度是任何一次革命都無法比擬的。
2.本次社會轉型重點表現為中國與國際社會的全面接軌,這既是經濟全球化的客觀要求,也是中國對外開放的必然結果,但是,與國際社
6、會的接軌并非西方化,而是借鑒西方先進的經驗。
3.本次社會轉型從進程上看,表現為漸進性的特點,從點滴開始,逐漸積累,最后達到質變的效果,避免了社會轉型期的社會動蕩,這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
4.任何一次社會轉型都會帶來利益的再分配和社會階層的分化,這是社會轉型期容易造成社會動蕩的原因所在,中國的改革開放也不例外,需要政府積極化解社會矛盾,強力破除改革的阻力。
1.(2015年天津文綜,9)美國有一位企業(yè)家哈默博士,年輕時曾與列寧領導的蘇俄交往,進行貿易活動;年老時應鄧小平邀請,來中國投資設公司。哈默之所以能這樣做,在于( )
A.蘇俄、中國都實行開放政策
B.蘇俄、中國
7、都與美國保持友好關系
C.蘇俄、中國都愿意發(fā)展資本主義
D.哈默敢于沖破美國政府的阻撓
2.(2014年江蘇歷史,10)有學者指出:事實上農民遠非如許多人想象的那樣是一個制度的被動接受者,他們有著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們一直有著“反道而行”的“對應”行為,從而以不易察覺的方式改變、修正,或是消解著上級的政策與制度。下列史實中,最能佐證材料觀點的是( )
A.發(fā)動農業(yè)合作化運動 B.“大躍進”運動的掀起
C.確立了人民公社體制 D.農業(yè)生產責任制萌發(fā)
3.(2015貴陽檢測)我國農村基層管理最初是“宗族制,緣于禮,重血緣……與一定的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相適應?!钡浆F在變?yōu)椤按迕裎?/p>
8、員會主任、副主任和委員,由村民直接選舉產生。村民會議可以制定和修改村民自治章程、村規(guī)民約,并報鄉(xiāng)、鎮(zhèn)的人民政府備案。”材料從根本上反映了農村基層管理制度變化的特點是( )
A.保證基層社會管理穩(wěn)定
B.建立在小農經濟發(fā)展的基礎上
C.保證政府對人民的控制
D.由血緣“自治”轉向直接民主
4.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政府主張不與任何大國結盟,也不與任何大國集團結盟,遵循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其他國家發(fā)展友好合作關系。出現這一外交主張是因為( )
A.兩極格局瓦解,世界走向多極化
B.創(chuàng)造有利的國際環(huán)境建設社會主義
C.和平力量增長,戰(zhàn)爭威脅消除
D.建成中美兩國新型的
9、戰(zhàn)略伙伴關系
5.(2015福建質檢)1985年1月,中央一號文件規(guī)定:除個別品種外,國家不再向農民下達農產品統購派購任務,按照不同情況,分別實行合同定購和市場收購。其主要目的在于( )
A.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B.取消農業(yè)稅減輕農民負擔
C.推動農業(yè)生產適應市場的需求
D.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新中國實行的各版護照簡介
1949年單頁版、50版、53版、58版護照為中俄文對照,防偽手段幾乎為零
71版、75版改為中法英文對照,這一時段因私護照幾乎為零
80版將75版的“本護照前往下列國家和地區(qū)有效”改為“本護照前往世界各國有效”
81版改變了53版以來6位數的護照累計號碼,升至7位數號碼
97版采用數碼技術、激光打印等防偽手段。到2005年達到年均簽發(fā)400萬本,80%是因私護照
依據材料請結合歷史背景,解讀新中國護照的發(fā)展歷程。(要求:提取信息充分;總結和歸納準確、完整;解釋和分析邏輯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