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進行國防軍事教育對大學生的作用
高校進行國防軍事教育對大學生的作用
目前我國部分高校把國防軍事教育列入大學的選修科目,在高校開設軍事理論課以及軍事訓練,是大學生接受國防教育,加強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途徑。大學生是祖國的棟梁,是國家未來的建設者,增強他們的國防觀念,不但對國家經(jīng)濟發(fā)展有重要意義,同時對發(fā)展后備軍事力量也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高校 國防軍事教育 大學生 國防,是國家為抵御外來侵略,捍衛(wèi)國家主權、領土完整,維護國家安全、統(tǒng)一和發(fā)展而進行的軍事及與軍事有關的政治、經(jīng)濟、科技、文化、教育、外交等方面的建設和斗爭,是國家為了捍衛(wèi)與擴大利益而采取的一切防衛(wèi)措施的總和。高校國防教育,是在高等學校開展的國防教育,主要是指與國防教育內容有關的軍事理論課與軍事技能的學習和掌握。高等學校國防軍事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目的,就是為了增強大學生的國防意識,激發(fā)愛國熱情,強化集體主義觀念,樹立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為培養(yǎng)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后備兵員和預備役軍官打好基礎。那么高校進行國防軍事教育對大學生有哪些方面的作用呢 一、高校進行國防軍事教育有利于增強大學生的國防意識 國防是為了捍衛(wèi)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保證國家利益不受外來侵犯而采取的一切防衛(wèi)措施的綜合。而國防意識則是國家安全和發(fā)展的思想基礎,良好的國防意識既是維護國家安全的思想基礎,又是推動民族發(fā)展的精神動力。胡錦濤總書記強調指出,要加強國防教育,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形成全黨全同關心同防、支持國防、建設國防的濃厚氛圍。一個國家國防力量的而民眾國防意識的培養(yǎng)與強化,不能光靠戰(zhàn)時去進行,在和平時期就應該加強。一般來說,戰(zhàn)爭時期人們?yōu)榱舜驍κ?,抵御外?防衛(wèi)觀念是很強烈的,但和平時期人們就容易滋長麻痹思想、茍安心理,失去必要的防衛(wèi)觀念,沒有了危機意識,那么最終只能落得挨打的悲慘下場。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人們的經(jīng)濟意識不斷增強,而國防意識卻出現(xiàn)滯后現(xiàn)象,大學生們普遍認為國防是政府的事情,是軍隊的事情,與自己沒有什么關系。國防不僅僅是軍隊及政府的事,沒有全民國防觀念的提高,便不可能有真正強大的國防。其實國防離我們每一個人都很近,尤其是作為祖國未來建設者的大學生,他們是社會中的新生力量,對他們進行國防軍事教育,是培養(yǎng)他們愛國主義和社會責任感的教育,也是進行最基礎、最穩(wěn)固的國防意識教育,以增強他們的責任感、使命感。高校國防教育通過系統(tǒng)規(guī)范的軍事訓練和軍事理論教育為主要內容的國防教育,對于學生的愛同主義教育具有其他學科所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由于國防教育的內容是有關國家的安全防衛(wèi)問題,它與國家的安危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相關,能夠在大學生中引起強烈的共鳴,通過國防軍事教育可以使大學生對戰(zhàn)爭與和平有清醒的認識,對中國國防歷史、我國周邊安全形勢有正確的了解,強化了國防意識,樹立國家利益高于一切,居安思危、愛軍習武、保家衛(wèi)國等國防觀念。 二、高校進行國防軍事教育有助于增強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和集體主義觀念 國防教育是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載體,通過對大學生進行軍事理論知識的學習,增強大學生的國防觀念和國家安全意識。國防教育,能使人們進一步增強愛國主義信念,中華民族有著愛國主義的傳統(tǒng)美德,只有激發(fā)人們對祖國的熱愛,才能使他們?yōu)樽鎳e極獻身、流血犧牲。高校愛國主義教育是國防教育的核心內容,無論是軍事技能訓練,還是軍事理論教學,愛國主義教育這條主線始終貫穿其中。大學生經(jīng)過軍事課的學習,極易被國防這種關乎國家興衰、人民生死的大事所感染,從而激發(fā)出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而集體主義思想是一切以人民群眾的利益為根本出發(fā)點的大公無私的思想,是我們軍隊政治思想的重要內容:堅持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fā)生矛盾時,無條件地服從集體利益;在處理個人與他人關系時,關心他人為重。在高校國防教育就是按照軍隊的基本標準來要求學生,其目的之一就是要強化大學生的集體觀念?,F(xiàn)代的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從小就萬千寵愛于一身,使許多學生形成了“以我為中心”的心理,再加上社會風氣的影響,使部分學生養(yǎng)成了自私自利的心理,缺乏應有的愛心?!?總之,高校國防教育對于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有著特殊的教育功能,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育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有助于激勵大學生為國家和民族獻身的使命感、光榮感以及為保衛(wèi)國家民族利益而自覺斗爭的精神,對于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有著極其重要的促進作用?! ? 三、高校進行國防軍事教育有利于培養(yǎng)大學生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 據(jù)調查,當代大學生普遍存在生活上家庭依賴性強、獨立能力差、貪圖享受,觀念上有功利傾向,人際交往過程中有戒備心態(tài),組織紀律散漫,缺乏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軍事教育以軍人的要求來訓練大學生,有利于大學生在艱苦條件下磨練自己,樹立正確的苦樂觀,培養(yǎng)大學生百折不饒的頑強意志品質。通過開展軍事化管理的集中軍事訓練,使學生在“整齊劃一”的隊列訓練和各項競賽評比中形成以集體主義為核心的價值觀,在“一切行動聽指揮”中提高遵守紀律的自覺性,在“緊張”中培養(yǎng)雷厲風行的作風,在“有序”中培養(yǎng)文明禮貌品質和良好的生活習慣。并且由于軍事實踐是一項團體的活動,軍事訓練體能消耗大,具有對抗性、競爭性和艱苦性。通過組織各種項目的軍事比賽、匯操表演、技術考核,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堅韌不拔的毅力,吃苦耐勞、勇于拼搏勇、敢頑強的精神,同時也是挫折教育的最好課堂。為他們今后的學習、工作、生活打下良好的心理素質基礎。 由此可見,高校開展軍事理論和軍事訓練教學,不但幫助大學生掌握基本軍事知識和技能,同時還能增強他們的國防觀念和國家安全意識,強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觀念,對于加強組織性和紀律性,培養(yǎng)吃苦耐勞和艱苦奮斗的作風。通過深入持久的對大學生進行國防教育,能夠在大學生心中產(chǎn)生強大的精神力量。這種力量,對于大力推進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xié)調發(fā)展,實現(xiàn)經(jīng)濟社會的科學發(fā)展,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