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考物理專題復習 第四講 透鏡及其應用.doc
-
資源ID:2668222
資源大?。?span id="mzebxcnn0" class="font-tahoma">112.50KB
全文頁數:8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9.9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2019-2020年中考物理專題復習 第四講 透鏡及其應用.doc
2019-2020年中考物理專題復習 第四講 透鏡及其應用
一、復習策略
1、透鏡及對光線的作用
2、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
物距u
像距v
成像性質
物像位置
應用
u→∞
v=f
縮小為一極小亮點
異側
測焦距f
u>2f
2f>v>f
倒立、縮小的實像
異側
照相機
u=2f
v=2f
倒立、等大的實像
異側
實像大小的分界點
2f>u>f
v>2f
倒立、放大的實像
異側
投影儀、幻燈機
u=f
v→∞
不成像
/
成像虛實的分界點
u<f
/
正立,放大的虛像
同側
放大鏡
通過上述表格,可總結出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有(常用):
(2)像距越大,成像也越大.(類似于小孔成像)
(3)成實像時 [物距u與像距v誰更大,則它對應的物(像)也大]
(4)物像總沿同方向移動
①成實像時(異側):u↑,v
②成虛像時(同側):u,v
應用:放大鏡(成更大的像)→適當遠離報紙.
(5)物距u=f時,為成像最大點.物體越靠近焦點,成像越大
(6)成實像時,物距u與像距v之和u+v≥4f.(當u=v=2f時,取等號)
3、透鏡的應用
(1)照相機:當u>2f時,2f>v>f,成倒立、縮小實像.
(鏡頭→凸透鏡,景物→物體,膠片→光屏)
傻瓜相機:焦距f很短,像距v變化小,使遠近不同的景物成位置大致相同.
(2)投影儀和幻燈機:當2f>u>f時,v>2f,成倒立、放大實像.
(鏡頭→凸透鏡,投影片、幻燈片→物體,屏幕→光屏)
投影片、幻燈片應倒放.
(3)眼睛和眼鏡
(4)顯微鏡和望遠鏡(凸透鏡組合)
①顯微鏡
②望遠鏡
二、典例剖析
例1、(無錫)小明站在同一位置用數碼相機(焦距可改變)對著無錫著名景點——錫山.先后拍攝了兩張照片甲和乙,如圖所示.他產生這樣的疑問:物體通過凸透鏡在光屏上所成像的大小與透鏡的焦距有何關系呢?小明對此進行了探究.
?。?)小明找到一些凸透鏡,但不知道它們的焦距,請你為他提供一種測量透鏡焦距的辦法.(可畫圖說明)
?。?)測出凸透鏡焦距后,小明先后選用了三個焦距分別為15 cm、10cm、5cm的凸透鏡,在保持物距始終為35 cm的情況下依次進行實驗.發(fā)現所成的像越來越?。埬愀鶕嶒炁袛嘈∶髟谂臄z哪一張照片時照相機鏡頭的焦距較大.
?。?)在探究過程中,小明總是讓物距保持不變,請你說出他這樣做的理由.
解析:(1)測量透鏡焦距的方法有:一利用凸透鏡能使平行光(或太陽光)會聚于一點,測出焦點到凸透鏡的距離;二利用點光源在凸透鏡焦點不能成像(或在光屏上成與凸透鏡等大的光斑);三是利用物體在離凸透鏡2f處所成的像與物體等大.
?。?)普通照相機的鏡頭是一個焦距固定的凸透鏡,數碼相機的鏡頭是一個焦距可以變化的凸透鏡.甲、乙兩張照片是小明站在同一位置,在相機焦距不同的情況下,對同一物體拍攝的照片,以山上的塔為例,甲圖上的像小,乙圖上的像大,由此可知,物距相同,焦距不同,成像大小不同.根據模擬實驗的現象記錄可知,在物距為35cm的情況下,焦距分別是15cm、10cm和5cm的凸透鏡成的像越來越小.這說明拍攝同一物體,照相機的焦距越大(或小),像越大(或小).由此可知,拍攝乙照片時的焦距長.
?。?)根據凸透鏡成實像規(guī)律可知,物距u、焦距f和實像大小,這三者之間有關聯.要想研究像的大小與凸透鏡焦距大小的關系,必須保持物距u不變.
答案:(1)將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在透鏡的另一側放一張紙,調節(jié)透鏡到紙面的距離,直至紙面上出現最小、最亮的光斑,測出光斑到凸透鏡的距離,即為凸透鏡的焦距(其他方法同樣可以)
?。?)拍攝乙照片時照相機鏡頭的焦距較大
?。?)凸透鏡所成實像的大小與物距、焦距都有關系,因此研究實像的大小與焦距的關系時應控制物距不變
點評:在實際生活中,有許多現象無法直接判斷原因,用實驗模擬實際情況,并通過比較實驗現象,發(fā)現原因,這種理念常體現在問題的探究中.
例2、(杭州)高老師戴著眼鏡正在批作業(yè),聽到遠處有學生叫她.為了看清該學生的容貌,高老師立即摘下眼鏡跟這位學生打招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高老師所戴眼鏡的鏡片是凸透鏡
B.高老師是近視眼
C.高老師不戴眼鏡看近物時.物像會成在視網膜前方
D.高老師的眼球前后徑可能過長或晶狀體曲度可能過大
解析:本題涉及兩個現象:“高老師戴著眼鏡正在批改作業(yè)”,“遠處學生叫她,為了看清該學生容貌,高老師立即摘下眼鏡跟這位學生打招呼”.
“高老師戴著眼鏡正在批改作業(yè)”,說明高老師的眼睛視力有問題,可能是近視眼,也可能是遠視眼;另一方面,也說明,若高老師不戴眼鏡,她就看不清楚近處的物體.
“遠處學生叫她,為了看清該學生容貌,高老師立即摘下眼鏡”,說明戴著眼鏡高老師看不清楚遠處的物體,不戴眼鏡反而能看清楚遠處的物體.
近視眼的人若不戴眼鏡,看近處的物體感覺清楚一些,還是看遠處的物體清楚一些?同樣問題,遠視眼的人若不戴眼鏡,看近處物體清楚一些,還是遠處的物體清楚一些?
根據凸透鏡的物像關系,當物體離開凸透鏡時,它的像靠近凸透鏡.結合近視眼的成像光路(圖甲)和遠視眼的成像光路(圖乙),可知,當物體離開眼睛變遠時,近視眼(無眼鏡)成的像離光屏(視網膜)更遠,光屏上的像更模糊;遠視眼(無眼鏡)成的像離光屏(視網膜)更近,光屏上的像更清楚一些,可以判斷高老師是遠視眼,戴的是凸透鏡.
答案:A
點評:(1)觀察戴眼鏡的人一些習慣性動作會發(fā)現,老花眼(即遠視眼)的人在看遠處物體時,常常會拿去眼鏡;近視眼的人看近處的物體時,常常也會拿下眼鏡,看遠處物體時才戴上眼鏡.如果平時留心觀察,就很容易判斷高老師是老花眼.
?。?)熟悉近視眼和遠視眼的成像光路;掌握物像移動方向的關系;恰當的問題轉換;準確地理解(“看清”是指“像”更“靠近”視網膜).若要清晰地分析這道題,對學生能力要求較高.
?。?)D選項中.“眼球前后徑”和“晶狀體曲度”是指眼球(晶狀體,即凸透鏡)的凸出程度.丙圖的凸透鏡比丁圖的凸透鏡“曲度”(前后徑,即凸出程度)更大.而遠視眼就是因為眼球的曲度小,對光線的會聚作用弱,像成在視網膜的外側,需要在眼睛前加凸透鏡,增強對光的偏折能力.
例3、(山西?。┓庞郴脽舻臅r候,銀幕上的像太?。胱屜褡兇笮梢圆扇〉霓k法是( )
A.將幻燈機移近銀幕,同時使幻燈片遠離鏡頭
B.將幻燈機遠離銀幕,同時使幻燈片遠離鏡頭
C.將幻燈機移近銀幕,同時使幻燈片移近鏡頭
D.將幻燈機遠離銀幕,同時使幻燈片移近鏡頭
解析:幻燈機與投影儀的成像原理相同,都是利用凸透鏡成倒立、放大實像的原理制成的,凸透鏡成放大實像時,物體越靠近凸透鏡,所成像越大.越遠離凸透鏡時,所成像越小,因此,要想讓像變大些,應使幻燈片移近鏡頭.但所成的像到鏡頭的距離也發(fā)生變化,若不相應地改變鏡頭與銀幕間的距離,銀幕上的像就是模糊的,遵循凸透鏡成像時的規(guī)律:物距減小時,像變大,像距變大;應適當增大鏡頭與銀幕間的距離,即應將幻燈機遠離銀幕,正確選項為D.
答案:D
例4、(北京市)在探究近視眼視力矯正問題時用圖a所示的裝置模擬眼睛,燒瓶中的著色液體相當于玻璃體,燒瓶左側緊靠瓶壁的凸透鏡相當于晶狀體,右側內壁相當于視網膜.圖b中的四幅圖是一些同學描繪矯正近視眼的方法和光路,其中能達到近視眼矯正目的的是(?。?
解析:近視眼是由于眼睛中晶狀體太厚或眼球的前后距離過長而產生的,此時眼睛對光線的折光能力太強,使得從遠處射來的平行光不能會聚在視網膜上,而會聚在視網膜前,因此.近視眼只能看清近處的物體,看不清遠處的物體.為了矯正近視眼,使它能像正常眼睛那樣把無限遠處射來的平行光會聚在視網膜上,就應該用凹透鏡,使入射的平行光線先經過凹透鏡變得發(fā)散些,再進入眼睛,會聚在視網膜上,依據以上原理,分析圖b可知,正確選項為C.
答案:C
例5、(黃岡市中考題)如圖所示是一種稱之為“七仙女”的神奇玻璃酒杯,空杯時,什么也看不見;斟上酒,杯底立即顯出栩栩如生的仙女圖.下列關于仙女圖形成原因的探討中正確的是(?。?
A.可能是酒具有化學顯影作用
B.可能是因為在酒的液面發(fā)生鏡面反射,在酒中出現了放大的像
C.可能是圖片在杯底凸透鏡的焦點處成放大的像
D.可能是斟酒后杯底凸透鏡的焦距變大,使圖片在一倍焦距以內,從而成放大的虛像
解析:由日常經驗知道,酒不具有化學顯影作用,故選項A錯誤;如果以酒的液面作平面鏡成像,則應有成像的物體在液面外,而此時沒有,故選項B錯;當物體放在凸透鏡的焦點處時,物體射向凸透鏡的光折射后成為平行光束,既不會成實像,也不能成虛像,故選項C錯;杯底的凸透鏡的焦距本來是確定的,當倒入酒后,酒和凸透鏡共同組合形成一個焦距較大的透鏡,使原來不在焦距內的圖片處于一倍焦距之內,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故正確選項為D.
答案:D
例6、(黃石市中考試題)將一物體放在凸透鏡前25cm、20cm、8cm處時,分別得到縮小的實像、放大的實像和放大的虛像,則對凸透鏡的焦距f的判斷正確的是(?。?
A.f<8cm B.8cm<f<20cm
C.10cm<f<13cm D.20cm<f<26cm
解析:根據凸透鏡成像特點來判斷;當物距大于2倍焦距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則26cm應大于2倍焦距,即得到不等式:①2f<26cm;當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則20cm應是此凸透鏡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即有:②f<20cm<2f;同理,可得出不等式;③f>8cm;綜合①、②、③三個不等式,可得出10cm<f<13cm,故正確選項為C.
答案:C
例7、(河北省中考試題)老奶奶用放大鏡看報紙時,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應(?。?
A.報紙與眼睛不動,放大鏡離報紙遠一些
B.報紙與眼睛不動,放大鏡離報紙近一些
C.報紙與放大鏡不動,眼睛離報紙近一些
D.報紙與放大鏡不動,眼睛離報紙遠一些
解析:本題考查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報紙置于放大鏡的焦點之內,老奶奶通過放大鏡會看到一個正立、放大的虛像,凸透鏡成虛像時遵循的規(guī)律是:物體越靠近凸透鏡,所成虛像放大比例越??;物體越靠近焦點,所成虛像放大比例越大.即虛像的大小決定于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則不是眼睛與凸透鏡的距離.因此,要使老奶奶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應讓放大鏡離報紙遠一些,故正確選項為A.
答案:A
例8、在下圖虛線框內填上適當透鏡,使光路圖完整.
解析:要由平行光得到平行光,并改變寬窄程度,一般是由組合透鏡完成.但本題中存在兩種情況.如下圖(a)、(b)所示,應注意的是,由透鏡對光線的作用可知,圖(a)中,應使凸透鏡的焦點與凹透鏡的焦點重合于F處.圖(b)中兩凸透鏡的焦點,也應重合于F處,具體情況可參看透鏡的特殊光線.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