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Ⅰ)2019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專題三 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學案 人民版
《(新課標Ⅰ)2019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專題三 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學案 人民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新課標Ⅰ)2019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專題三 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學案 人民版(1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專 題 三 中 國 傳 統 文 化 主 流 思 想 的 演 變 9 考點一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3 墨家學派 ( 一) 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背景 1 經 濟 上 奴 隸 制 經 濟 的 崩 潰 封 建 經 濟 的 迅 速 發(fā) 展 為 學 術文化的繁榮提供了物質條件 2 政 治 上 春 秋 戰(zhàn) 國 時 期 是 政 治 大 變 革 時 代 周 王 室 衰 微 諸侯混戰(zhàn) 士 階層日益活躍 3 思想文化上 從 學在官府 發(fā)展為 學在民 間 私 學 的 興起 造就了一大批
2、知識淵博和閱歷豐富的學者 也為學術繁榮 提供了輿論陣地和自由的學術環(huán)境 ( 二) 主要流派 1 道家學派 地位 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 著有 道德經 思想 哲學思想 道 是天地萬物的本原 辯證法思想 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 政治思想 倡導 無為而治 評價 中國哲學史上第一個 探 討 宇 宙 本 原 的 哲 學 家 老 子 的 思 想 體 系博大精深 對中國 文 化 包 括 哲 學 倫 理 學 以 及 中 國 人 的 思 維方式 道德人格等產生了深遠影響 老子 春秋晚期人 莊
3、子 戰(zhàn)國時期人 繼承和發(fā)展了老子的學說 認為世間萬物都是相對的 認為放棄一切差別觀念 就能獲得精神上的自由 提出 逍遙 的人生態(tài)度 2 儒家學派 墨子創(chuàng)立墨家學派 主張 兼愛 墨家的 兼愛 是不分等級貴賤的 與儒家重視等 級名分的思想不同 非攻 主張各國和平共處 反對不義的兼并戰(zhàn)爭 尚賢 主張治國以賢 反對任人唯親 節(jié)儉 反對統治者鋪張浪費 影響 其思想代表了下層勞動群 眾 尤 其 是 手 工 業(yè) 者 的 利益 一度成為戰(zhàn)國時期的顯學 但戰(zhàn)國之后就不再受重視了 4 法家學派 戰(zhàn)國后期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韓非子 是法家的集大 成者
4、韓非子 主 張 法 治 提 出 建 立 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 國 家 并主張變法革新 影響 韓非子的思想適應了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政治體 制的需要 在西漢以后的 多年中 這種思想與儒家思想互 為表里 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統治思想的理論基礎 ( 三) 歷史影響 1 在百家爭鳴的過程中 各家學派相互取長補短 逐步形成 了中國的傳統文化 體 系 也 形 成 了 中 國 思 想 文 化 兼 容 并 包 和 寬 容開放的特點 2 百家爭鳴是中 國 歷 史 上 第 一 次 思 想 解 放 運 動 對 當 時 和 后來社會歷史的發(fā)展 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5、 如何正確評價和對待孔子的思想 ( ) 評價: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是“ 仁” 和“ 禮” “ 仁” :對于緩和階級矛盾,調整人際關系,穩(wěn)定社會秩序 具有積極的作用,其改良政治的主張,體現了與時俱進的精神。 “ 禮” :帶有承認等級和階級剝削、壓制人民斗爭的 消 極 性,以后的歷代統治者都把它作為階級壓迫的思想工具。 ( ) 態(tài)度:古為今用,批判繼承 孔子思想中大量的優(yōu)秀價值,可以轉化為時代精神加以 代表 思想 內容 孔子 哲學觀點 敬鬼神而遠之 優(yōu)先解決人世間的實際問題 政治思想 核心思想為 仁 禮 提
6、出 為 政 以 德 以 德 教化百姓 反對 苛 政 和 任 意 刑 殺 主 張 克 己復禮 維護等級名分 教育思想 有教無類 因材施教 孟子 政治思想 提出 仁政 民貴君輕 的思想 倫理思想 性本善 這是 仁政 學說的理論基礎 價值觀念 倡導 養(yǎng)浩然之氣 強調先義后利和舍生取義 荀子 哲學觀點 提出 天行有常 和 制天命而用之 的唯物論觀點 政治思想 主張 仁義 王 道 提 出 君 舟 民 水 的 著 名 論斷 倫
7、理思想 性惡論 繼承。 孔子強調“ 仁” “ 禮”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等思想,強調 和諧的人際關系的 重 要 性。 這 可 以 說 是 古 代 社 會 和 諧 思 想 的 典型,在提倡社會主義 和 諧 社 會 的 今 天,儒 家 思 想 仍 然 具 有 重 要的現實意義。 孔子思想中“ 民無信不立” 的誠信觀念、自強不息的進取 精神、天下為公的政治 信 仰 等 思 想 精 華,對 增 強 中 華 民 族 的 凝 聚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 遠的歷史意義。 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使之成為今天建設社會主義新文 化有用的思想要素。 例如
8、孔子所追求的“ 禮” ,是西周時的等級 名分制度,體現了其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但“ 禮” 作為一般 的政治、倫理、道德規(guī)范,仍是當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可 或缺的內容。 專題三 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11 考點二 漢代儒學成為正統思想和宋明理學 ( 一) 漢代儒學成為正統思想 1 原因 漢初實行的黃老 無為 的思想已不適應社會的發(fā)展 漢武帝時期 邊境 不 寧 王 國 勢 力 威 脅 中 央 政 權 土 地 兼 并 嚴重 階級矛盾日益激化 漢初經過休養(yǎng)生息 國力漸強 為了加強中央集權 適
9、應 國家統一的發(fā)展形勢 積極有為的政治思想成為時代的需要 來源 以 春秋 為基礎 融合陰陽五行家 黃老之學和法家思想 主張 提出 春秋大一統 和 罷 黜 百 家 獨 尊 儒 術 的 主 張 加強中央集權 提出 天人合一 和 天人感應 學說 宣揚 君權神授 提出為人處世的道德標準 后人歸納為 三綱五常 特點及 實質 外儒內法 兼采各家 思 想 之 長 某 種 程 度 上 增 強 了 新 儒 學 的 生命力 實質上是思想文化專制 影響 維護了封建統治秩 序 神 化 了 專 制 皇 權 成 為 中 國
10、封 建 社 會 的正統思想 2 董仲舒的新儒學思想體系 3 漢武帝尊儒的措施 措施 思想方面 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學思想 政治方面 重用儒者參與國家大政 教育方面 將 儒家經典 規(guī) 定 為 教 科 書 興 辦 太 學 建立地方教育系統 影響 封建國家利用政權的力量興辦教育 提倡儒學 對 整 個 社 會的教育事業(yè)有一定的導向作用 儒學成為歷代統治者推崇的 正統 思想 逐漸成為兩千 多年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 ( 二) 宋明理學 1 程朱理學 形成 魏晉南北朝時期 由于佛教和道教的盛行
11、儒學面 臨嚴峻的挑戰(zhàn) 隋唐時期 儒學家提出了 三教合歸儒 的主張 宋代儒學發(fā)展形成 理學 主要人物 北宋儒學的代表人物是程顥和程頤兄弟 他們認為天理是 萬物的本原 把天理與倫理道德直接聯系起來 朱熹 是南宋理學集大成者 是繼孔孟之后中國古代最 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代表作是 四書章句集注 主要思想 認為 理先于氣 理是萬物的本原 強調 格物致知 提出 存天理 滅 人欲 實際上是為封 建 統 治 秩 序 和 等 級 制 度 辯 護 影 響 朱 熹 的思想作為官方正統儒學 影響深遠 對維護封建專制統治起了 重要作用 2
12、 陸王心學 南宋的陸九淵把 心 作 為 宇 宙 萬 物 的 本 原 提 出 心 就是 理 的主張 強調 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真理 認為天 地萬物都在心中 明朝的王陽明繼承和發(fā)展了陸九淵的學說 成為心學的 集大成者 他宣揚 心外無物 心外無理 的命題 提出 致 良知 和 知行合一 的學說 評價 明朝中期以后 陸王心學得到廣泛傳播 但是 王 陽明的 知行合一 并不能科學地說明人的認識和實踐的關系 3 影響 宋明理學的 形 成 使 儒 學 完 成 了 更 為 理 論 化 思 辨 化 的
13、 過 程 宋明理學歷經幾百年的發(fā)展 對中國社會政治 文化教育以 及倫理道德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4 對程朱理學的評價 科學或可取的一面 具有和諧意識 具有憂患意識 崇尚 道德 強調力行 不科學或不可取的一面 尊卑等 級 的 觀 念 重 男 輕 女 的 觀念 因循守舊的觀念等 這些都屬于封建糟粕 1 全面認識董仲舒的新儒學 董仲舒對儒家思 想 進 行 了 改 造 糅 合 了 道 家 法 家 陰 陽 五 行家的學說 形成了新的儒學體系 春秋大一統 罷 黜 百 家 獨 尊 儒 術 的 思 想 對 于 維 護 國家統一和加強中央集權有積
14、極作用 但也形成了文化專制 鉗 制了其他思想的發(fā)展 君權神授 天人感應 天人合一 的思想為儒學披上 神學的外衣 帶有封建迷信色彩 但也起到了限制君權 要 求 統 治者愛護百姓的作用 薄賦斂 省徭役 以寬民力 的思想 繼承了儒家 仁 的思 想 維護了封建統治秩序 同時也有利于中國封建經濟的發(fā)展 三 綱 充 滿 了 封 建 意 識 應 該 對 其 持 批 判 態(tài) 度 五 常 即仁 義 禮 智 信 去 除 其 中 的 封 建 成 分 剩 下 的 仍 是 中 華 民族傳統美德的重要組成部分 總之 董仲舒的思 想 主 張 在 當 時
15、 具 有 積 極 的 作 用 和 意 義 但同時也有封建迷信落后的一面 2 比較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 程朱理學 陸王心學 代表 程顥 程頤 朱熹 陸九淵 王守仁 主 張 哲 學 理 是世界的本原 是天下萬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則 倫 理 理 體 現 在 社 會 上 是 儒 家 道 德 倫 理 體 現 在 人 身 上 就 是 人性 存 在 理 存在于客觀事物中 心 是宇宙萬物的本原 方 法 用 格物致 知 的 方 法 去 體會 貫通 理 求 理 就是進行內心的反省 地位 發(fā)展理學 理 學 的 集
16、 大 成者 開創(chuàng)心學 心學的集大成者 評價 重視主觀 意 志 的 力 量 對 塑 造 中 華 民 族 的 性 格 起 了 積 極 作用 考點三 明清之際的儒學思想 ( 一) 李贄的離經叛道 1 社會背景 社會吏治腐敗 奸佞當道 社會內在矛盾空前尖銳 江南一帶的市民工商業(yè)者成為社會上不可忽視的力量 李贄目睹了官場的污濁和道學家的偽善 不愿與他們同 流 形成了離經叛道的不羈性格 2 思想主張 挑戰(zhàn)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 批判 道學家 的 虛偽 批判 存天理 滅人欲 的說教 提倡自然
17、之性 要求 個性解放 人物 代表作 思想主張 共同影響 黃宗羲 明夷待 訪錄 尖 銳 地 揭 露 君主專制 是 天 下之大害 提出 天下為主 君為 客 的 民 主 思 想 主 張 工 商 皆 本 反 對 重 農 抑 商 黃 宗 羲 的 政治主 張 抨 擊 了 封 建 君 主 專 制 制度 對以后的反專制斗 爭 起 了 積極的推動作用 明 清 之 際 的 進 步 思 想 汲 取 儒 家 的 民 本 思 想 反 對 理 學 的 不 合 理 部 分 是 對 儒 學 的 新 發(fā) 展 促 使 我 國 傳 統
18、文 化 重 新 煥 發(fā) 了 生 機 對 后 世 產 生 了 巨 大 影 響 但 其 并 沒 有 成 為 時 代 主 流 思 想 未 能 推 動 社 會 的 政 治變革 顧炎武 天下郡國 利病書 主張 經 世 致 用 指 出 亡 國 與 亡 天 下 的 區(qū) 別 顧 炎 武以他 崇 實 致 用 的 學 風 和 鍥 而 不舍的學術實踐 開一代 樸 實 學 風的先河 王夫之 讀通鑒論 認為世界是物質的 一切事物都是 客觀存在的實體 認為物質是不斷 變化的 其發(fā)展變化
19、是有規(guī)律的 認為靜 止 是 相 對 的 運 動 是 絕 對 的 具有樸素的 辯證法 思想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啟示了近代人 們的思維方法 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 二) 明清之際的三大進步思想家 明清之際進步思想的特點及評價 特點 反傳統 反教條 反封建專制 李贄大膽挑戰(zhàn)宋明理學 指責儒家經典并非 萬世之至論 三大思想家都以反對封建專制和封建道統而聞名 黃宗羲和 顧炎武強烈批判君主專制 王夫之抨擊 孤秦 陋宋 從三個方面 深刻揭露了秦始皇及歷代帝王把天下當做私產的做法 反對浮夸空 談 的 風 氣 講 求 經 世 致 用 顧 炎 武 黃 宗
20、 羲 王夫之等都是經世致用思潮的倡導者與推動者 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李贄認為根據萬物一體的原理 人們 不存在高低貴賤的區(qū)別 黃宗羲呼吁廢除君主專制下的 一家之 法 建立 天下之法 并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 顧炎武提出 眾 治 的主張 王夫之提出 循天下之公 提出 工商皆本 反映出 資 本 主 義 萌 芽 時 代 的 要 求 黃 宗羲反對傳統的重農抑商思想 認為 工商皆本 評價 積極作用 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想家反對封建專制 重視手工業(yè) 商業(yè) 批判繼承傳統儒學 構筑具有時代特色的新思想體系 促使我國 傳統文化重新煥發(fā)了生機 進
21、步思想家的思想在一定意義上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時 代的 要 求 具 有 解 放 思 想 的 歷 史 進 步 性 對 后 世 產 生 了 巨 大 的 影響 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想家從不同角度批判理學。 黃 宗羲從批判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角度批判理學視君臣之義為天理 的倫常觀;顧炎武主要從治學的角度,倡導“經世致用”,批判理學 空談;王夫之則從哲學的角度論述物質第一、意識第二和絕對運 動、相對靜止等觀點,批判理學的唯心主義、形而上學的哲學觀。 局限性 沒有提出建立新的社會制度 也未能形成完整的 思想體系 沒有動搖封建統治的理論基礎 全面認識明清之
22、際的進步思想 明清之際進步思想產生的背景 政治 方面 統治者強化專制主 義 中 央 集 權 統 治 專 制 統 治 走 向 腐 化 階 級矛盾尖銳 經濟 方面 一方面商品經濟發(fā) 展 資 本 主 義 萌 芽 產 生 與 發(fā) 展 另 一 方 面 統治者極力推行重農抑商政策 阻礙了商品經濟的發(fā)展 階級關 系方面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fā) 展 工 商 業(yè) 者 階 層 隊 伍 擴 大 他 們 反 對 封 建束縛 要求發(fā)展商品經濟 思想 方面 宋明理學日益僵化 統 治 者 的 專 制 思 想 占 主 導 地 位 八 股 取 士 三綱五常扼殺人的天性 摧殘
23、人的思想 進步思想 家 要 求 掙脫思想束縛 實現自由發(fā)展 歸納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專題三 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13 一 二 三 四 百家爭鳴 一個時代特征:大變革 兩大歷史趨 勢:國 家 由 分 裂走向統一,社 會 由 奴 隸 制度向封建制度過渡 三種治國思想:儒 家 主 張 “ 仁 ” ,實 行 “ 仁 政 ” , 是 一 種民本思想; 法 家 主 張 “ 法 治 ” 和 建 立 君 主 專 制 的 中央集權國家;道家主張順應自然,“ 無為而治” 四 大 思 想 派
24、 別: 儒、道、法、墨 董仲舒的 新儒學 一個核心:天人感應 一個實質:文化專制 兩個目的:適 應 大 一 統 和 中央集權的需要 三個主 張: “ 春 秋 大 一 統 ” 和 “ 罷 黜 百 家, 獨 尊 儒 術” ;“ 天人合一” 和“ 天 人 感 應 ” ;“ 三 綱 五 常 ” 和 提 倡孝道 — 宋明理學 一個核心:理的存在 兩 種 途 徑: “ 格 物 致 知 ” 和內心反省 兩個世界觀:客 觀 唯 心 主 義、主觀唯心主義 三個階段:開創(chuàng)于北宋,成熟于南宋朱熹,新發(fā)展于 宋明陸王心學 — 明清之際活 躍的
25、儒家思想 一個范疇:儒 家 思 想 的 新 發(fā)展 — 三個主張:批 判 君 主 專 制, 提 倡 “ 工 商 皆 本 ” , 提 倡 經世致用 四 個 人 物: 李 贄、 黃 宗 羲、 顧 炎 武、 王夫之 對應學生用書起始頁碼 P36 主題一 “ 理” 與“ 心” 的激辯———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 史料 1 未有天地之先,畢竟是先有此理。 …… 宇 宙 之間一理而已,天得之而為天,地得之而為地,而凡 生 于 天 地 之間者,又各得之以為性。 ……天理流 行,觸 處 皆 是:暑 往 寒 來,川流山峙,
26、父子有親,君臣有義之類,無非這理。 …… 天 理,只是仁、義、禮、智之總名,仁、義、禮、智便是天理之件數。 ———《 朱子語類》 史料 2 知是心之本體,心自然會知。 見父自然知孝,見 兄自然知弟( 悌) ,見 孺 子 入 井 自 然 知 惻 隱。 此 便 是 良 知, 不假外求。 史料應用 1 根據史料 并結合所學知識 指出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在尋 求 理 的方式上有何不同 其分別屬于什么哲學范疇 答案 不同:程朱理學主張用 “ 格物致知” 的方法去認識 和 把握“ 理” ;陸王心學 提 出 求 “ 理 ” 就 是 進 行 內 心 反 省、
27、克 服 私 欲,回復良知就能成為圣賢。 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在哲學認識論上分別屬于客觀唯心 主義和主觀唯心主義。 2 根據史料 并結合所學知識 分析理學思想對中國歷史有什么影響 答案 ( )消極影響:理學用三綱五常維系專制統治,壓抑、扼 殺人們的自然欲求,產生了消極影響。 ( ) 積極影響:理學重視主 ———王陽明《 傳習錄》 史料 3 酷吏以法殺人, 后儒以理殺人……人死于法, 猶有憐之者;死于理,其誰憐之! ———〔 清〕 戴震 史料 主旨 史料 南宋朱熹的理學思想 史料 明朝王陽明的心學思想 史料 理學的消極
28、影響 信息 解讀 史料 朱熹繼承發(fā)展了 二程 思想 提 出 了 天 理 論 說 明 理 是萬物的本原 說明人世間的倫理綱常是 理 的具體化 史料 王陽明認為認識天理要靠人的良知 指通過內心反 省 實現 致良知 史料 戴震揭露了封建禮教對人性的戕害 指封建倫理道 德泯滅人性 歷史 結論 程朱理學認為世界的 本 原 是 外 在 的 理 陸 王 心 學 認 為 世 界 的本原是內在的 心 認為本心就是 理 程 朱 理 學 和 陸 王 心學都以儒家綱常約束社會 維護專制統治 遏制人的自 然 欲
29、 求 都強調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 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產 生 了 積極影響 讀史指導 觀意志力量,注重氣節(jié)、品德,講求自我節(jié)制、發(fā)奮立志,強調人的 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起到了積極作用。 3 文天祥被俘期 間 寧 死 不 屈 與 陸 秀 夫 和 張 世 杰 并 稱 為 宋 末 三杰 從文天祥身上我們能感悟到怎樣的理學精神 今天我 們該如何對待宋明理學 答案 感悟到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崇高的氣節(jié)。 態(tài)度:批判、繼承、改造;去粗存精,去偽存真。 主題二 挑戰(zhàn)權威,承古萌新———明清之際的儒學思想 史料 1
30、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給于孔子而 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 則千古以前無孔子,終 不 得 為 人乎? ———李贄 史料 2 明清之際進步思想家黃宗羲提出 “ 天下為主, 君為客” 的民主思想,主 張 以 “ 天 下 之 法 ” 取 代 “ 一 家 之 法 ” 。 顧炎武認為“ 王( 陽明) 學末流不習六藝之文,不考百王之典, 不綜當代之務,以 明 心 見 性 之 空 言,代 修 己 治 人 之 實 學 ” , 終致“ 神州蕩覆,宗社丘墟” 。 ———《 中國儒學史論》 史料 主旨 史料 李贄的 離經叛道 史料 黃宗羲和
31、顧炎武的思想 信息 解讀 史料 李贄追求個人自由 不以 圣人 之言 作 為 判 別 是 非 的 標準 說明李贄反對盲從孔子 史料 黃宗羲抨 擊 君 主 專 制 顧 炎 武 注 重 實 學 講 究 經 世 致 用 黃宗羲提出 天下為主 君為客 的思想 指宋明理學 中一種不切實際的學風 過分強調培養(yǎng)心性 忽略了實際 做 事 的能力 讀史指導 續(xù)表 李贄 黃宗羲 顧 炎 武 等 思 想 家 挑 戰(zhàn) 正 統 提 倡 個 性 批 判 專 歷史 制 主張經世致用 成為近代進步思想的先
32、聲 明清之 際 的 進 結論 步思想批 判 繼 承 傳 統 儒 學 促 使 我 國 傳 統 文 化 重 新 煥 發(fā) 了 生機 史料應用 1 根據史料 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李贄的基本主張 指出這些主 張產生的時代背景 答案 主張:反 對 將 儒 學 教 條 化;提 出 “ 童 心 說” ;反 對 歧 視 婦女。 時代背景:商 品 經 濟 活 躍;市 民 階 層 進 一 步 壯 大;倡 導 個性解放的新思想出現。 2 批判與新生是明清之際進步思想的典型特征 試根據史料 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說明 答案 批判:挑戰(zhàn)權威;反對盲從孔子;批判君主專制。 新生:倡導“ 工 商 皆 本 ” “ 經 世 致 用 ” , 宣 揚 “ 眾 治 ” “ 公 天 下” 思想。 3 有學者認為 明清 之 際 對 君 主 專 制 的 批 判 盡 管 在 當 時 影 響 很 大 但并沒能在 歷 史 上 開 拓 出 一 條 新 路 結 合 明 清 之 際 中 國 社會的實際狀況 從政治 經濟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說明 答案 明清 時 期 君 主 專 制 空 前 強 化;自 然 經 濟 仍 占 統 治 地 位,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受到嚴重阻礙;封建正統思想仍占據 統治地位。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