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發(fā)展理論 模擬試題1》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兒童發(fā)展理論 模擬試題1(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兒童發(fā)展理論模擬試題1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1. 在德國萊比錫建立了第一個心理實驗室,標志著科學心理學誕生的是
A.弗洛伊德 B.華生 C.馮德 D.皮亞杰
2. 行為主義心理學流派的代表人物是
A.埃里克森 B.華生 C.霍妮 D.斯金納
3. 遺傳決定論者認為,決定兒童心理發(fā)展的因素之一是
A.環(huán)境 B.教育 C.生理基礎 D.社會條件
4. 根據格塞爾的觀點,發(fā)展的本質是
A.連續(xù)性變化 B.結構性變化 C.跳躍式變化 D.間歇式變化
5. 兒童姿態(tài)的反應,頭的平衡、坐、立、爬、走等能力,手指的抓握,屬于
A.動作能
B.應
2、人能
C.語言能
D.應物能
6.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是
A.斯金納
B.華生
C.班杜拉
D.巴普洛夫
7.斯金納認為,
操作行為主義的核心概念是
A.操作
B.強化
C.增強
D守恒
8.有機體生命中固有的一種恢復事物早先狀態(tài)的沖動是
A.本我
B.自我
C.本能
D.超我
9. 力比多轉化為社會贊同的高級文化活動,如藝術、科學和哲學,這叫做
A.暴增 B.退化 C.升華 D.轉化
10. 從弗洛伊德學說對兒童心理發(fā)展階段的劃分,我們可以看出心理發(fā)展的內部機制是
化心理的發(fā)展 B.性欲的發(fā)展 C.社會性發(fā)展 D.情感的發(fā)
3、展
11. “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這種現象用霍妮的防御機制理論解釋屬于
A.盲點作用 B.合理化作用 C.自以為是 D.犬儒主義
12. 下列屬于兒童焦慮的防御策略的選項是
A.反向作用 B.投射作用 C.趨眾作用 D.合理化作用
13. 根據皮亞杰的研究,兒童發(fā)展的早期是
A.生理敏感階段 B.無意識階段 C.感知一運動階段D.認知階段
14. 兒童最初具有的動作是
A.吮吸反射 B.循環(huán)反應 C.智慧動作 D.反射性動作
15. 維果茨基認為,建立人類心理學的基本原則是
A.科技研究 B.歷史研究 C.人類遺傳研究 D.人類生理研究
16. 在兒童概念思維期間,對
4、形成真正概念起作用的是
A.個人經驗 B.詞語 C.抽象思維 D.動作發(fā)展
17. 維果茨基認為,我們應當至少確定兒童的兩種發(fā)展水平。第一種叫作兒童現實發(fā)展 水平,第二種叫作
A.關鍵期 B.轉折期
C.危機期
D.最近發(fā)展區(qū)
18.根據習性學理論,屬于聯結反映的是
A.印刻 B.控制一服從
C.依賴
D.交往
19.下列不屬于嬰兒與依戀對象保持聯系的行為是
A.排便 B.姿勢的調整 C.注視
D.依偎
20.兒童建立親子依戀的關鍵時期在
A.1歲前 B.2歲前
C.3歲前
D.5歲前
二、 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21. 智能
5、診斷
22. 延遲模式
23. 現實發(fā)展水平
24. 依戀
三、 判斷說明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判斷下列各題正誤,正確 的在題后括號內打“/",錯誤的打“X”,并說明其正確或錯誤的理由。
25. 格塞爾發(fā)展量表在我國醫(yī)學界和心理學界具有重大的影響,早在20世紀90年代, 我國在兒科臨床上就有專家引進并修訂該量表開展相關研究。
26. 在兒意早期(1.5?3歲)兒童一方面保持高度依賴性,另一方面又在努力表現自主 意志,所以兒童與養(yǎng)育者之間的沖突是不可避免的。
27. 假概念不是真正的概念,但它是兒童特別重要的財富,也經常出現在成人的日常生 活中。
28. 習
6、性學在解釋人類發(fā)展時,強調的是解釋行為的結果和功能。
四、 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4分,共20分。)
29 .簡述“不成熟”在兒童發(fā)展中的價值。
30. 通過弗洛伊德學說對兒童心理發(fā)展階段的劃分,我們可以知道什么?
31. 簡述處于基本焦慮環(huán)境的兒童應付外界的主要手段。
32. 維果茨基提出的低級心理機能具有哪些特征?
33 .根據鮑爾畢的研究,兒童依戀的發(fā)展經歷了哪幾個發(fā)展階段?
五、 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8分,共16分。)
34. 論述班杜拉理論中兒童攻擊性行為的起因。
35. 論述皮亞杰理論中影響發(fā)展的因素,并簡單談談因素之間的關系。
六、案例分析題
7、(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36 .閱讀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問題。
樂樂是我班的一個小男孩,喜歡看書,喜歡做游戲,也喜歡唱歌。可他總是沉浸在一個 人的世界里,游離于集體,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對老師的話充耳不聞。
午睡時,角落里忽然傳來樂樂的歌聲,我提醒他不要發(fā)出聲音,以免影響別人??傻任?一轉身,又聽到了樂樂的歌聲。
這樣的狀態(tài)已經持續(xù)了一段時間,樂樂對老師的要求很不敏感,總是我行我素,似乎對 任何東西都無所謂、不在意。但我深信,在他的內心世界里總有一處是他在意的角落。
一次集體活動時,我拿出相機捕捉孩子們的活動瞬間。樂樂依舊動作緩慢,坐在椅子上 不停地扭來扭去。
8、我靈機一動,說:“爸爸媽媽肯定很想知道你們在幼兒園的表現,我把你 們的坐姿拍下來,拿給爸爸媽媽看看吧?!痹捯魟偮?,樂樂立馬坐得筆直,眼神不再茫然, 而是專注、認真地看著鏡頭。
下午離園時,我把抓拍的樂樂坐得筆直的照片給他媽媽看,并當他媽媽的面表揚了他。
樂樂媽媽一直以來得到的信息大多是負面的,今天聽到老師表揚樂樂非常高興,也當即 表揚了他。這時我看到樂樂笑了。
于是,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我抓住樂樂的這一心理特點,進一步引導他,給予他更多的 鼓勵和在集體中表現的機會。一次,在“故事媽媽講故事”活動中,我們特意邀請了樂樂媽 媽,并以此激勵樂樂:“你要好好表現哦,從現在起就要養(yǎng)成好習慣,讓媽媽看
9、到你最棒的 一面?!?
樂樂表現特別好,我在全班幼兒和他媽媽面前表揚他:“我們要向樂樂學習,他雖然聽 過這個故事,但依然很認真地和小朋友們一起又聽了一遍。我相信媽媽不在的時候,他也能 一樣表現得很棒?!钡玫奖頁P的樂樂坐得更端正了。
后來,在我和家長的共同關注和激勵下,樂樂慢慢地進步著,特別是行為習慣上有了很 大的變化。
結合以上材料,分析如何積極運用強化原理,塑造兒童的良好行為習慣。
37 .閱讀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問題。
在搜集寶寶照片、探討“我是怎樣長大”的活動中,凡凡和大偉在看照片時發(fā)生了爭執(zhí)。 凡凡相信小孩是不會變老的,因為故事《一寸法師》是這樣說的。小伙伴大偉卻反對,大偉;
10、 問:“你爸爸會不會變老? ”凡凡回答:“會!”大偉再問:“那你會不會長成你爸爸那么大?” 凡凡回答:“會!”那你會不會變老? ”大偉追問。凡凡回答:“不會!”兩人相持不下。
老師面對這場爭論處于兩難境地,是否定凡凡讓他提前從童話中醒來,還是支持凡凡的 童話夢想否定大偉的理性思考?
老師難以解決的問題被另一個孩子巧妙地解決了,一直“觀戰(zhàn)”的景炎對大偉說:“等 他變老了他就知道了!”這就是同理心的作用。凡凡非常高興地跑了,因為自己沒有被否定;
大偉如釋重負地笑了,因為他找到了知音。
請運用發(fā)生認識論的理論觀點分析案例中兒童的思維特點與教師的教育方式。
參考答案
一、 單項選擇題
1
11、-5 CBCBA 6-10 BBCCB 11-15 BDCAB 16-20 BDAAC
二、 名詞解釋題
21. 智能診斷就是以正常行為模式為標準進行比較,來對被檢查的兒童作出客觀的鑒定。
22. 觀察榜樣示范后得到的印象,經過一段時間后,仍能再現示范行為的模式,稱為延 遲模式。
23. 現實發(fā)展水平是指由一定的已經完成的兒童發(fā)展系統的結果形成的兒童心理機能的 發(fā)展水平。
24. 依戀是親子之間形成的一種親密的、持久的情感關系。
三、 判斷說明題
25. X。我國在兒科臨床上有專家引進并修訂格塞爾發(fā)展量表開展相關研究開始于20 世紀70年代。
26. V。兒童早期(1.5~3歲
12、),兒童開始體會到滿足自己的需要,不能只依靠他人的幫 助,還可以靠自己的能力和活動。因此,雖然仍有高度依賴性的兒童開始以種種方式體驗自 主意志。所以兒童與養(yǎng)育者之間的沖突是不可避免的。
27. V。假概念雖然并不是真正的概念,但它是兒童向真正的、辯證意義的概念的過渡 階段。維果茨基指出,假概念不僅是兒童特別重要的財富,也經常出現在成人的日常生活中。
28. X。習性學在解釋人類發(fā)展時,強調的是解釋行為的起因和功能。
四、 簡答題
29. (1)它有適應作用。(2)它有準備作用。(3)它有可塑作用。
30. 通過弗洛伊德學說對兒童心理發(fā)展階段的劃分,我們可以看出:
第一,心理發(fā)展是有
13、階段的;第二,心理的發(fā)展是有其生理基礎的,性欲的發(fā)展是心理 發(fā)展的內部機制;第三,兒童早期的性經驗與家長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家長的教養(yǎng)態(tài)度和 方法對兒童心理發(fā)展至關重要。
31. 處于基本焦慮環(huán)境的兒童應付外界的主要手段有三種:
(1)趨眾;(2)逆眾;(3)離眾。
32. (1)這些心理機能都是不隨意的、被動的、由客體引起的。
(2) 就反映水平而言,它們是感性的、形象的、具體的,
(3) 就它們實現過程的結構而言,它們都是直接的、非中介的(不需要工具作為中介)。
(4) 就心理機能的起源而言,它們是種系發(fā)展的產物,是自然發(fā)展的產物,因而它們都 受生物學的規(guī)律所支配。
(5)
14、它們是伴隨生物自身結構的發(fā)展,尤其是神經系統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的。
33. (1)無分化階段。(2)低分化階段(3—6個月)。(3)依戀形成階段(6個月一2歲半)。
(4)修正目標的合作階段(2歲半后)。
五、 論述題
34. 在一系列實驗研究的基礎上,班杜拉對攻擊性行為的起因,提出以下觀點:
(1) 當個體有攻擊傾向時,任何一種情緒狀態(tài)的喚醒都可能觸發(fā)攻擊性行為。一般人認 為只有憤怒、恐懼等情緒才能觸發(fā)攻擊性行為,但班杜拉認為,除此之外,情緒亢奮、欣快 異常等情緒也同樣可以引發(fā)攻擊性行為。班杜拉認為,情緒的喚醒雖然不是引發(fā)攻擊性行為 的必然條件,但它能便利攻擊性行為的發(fā)生。由挫折而產生的
15、情緒喚醒對那些經常以攻擊的 方式對付生活壓力的人來說,才是引發(fā)攻擊性行為的原因,而對其他人來說,并不一定會產 生攻擊性行為。
(2) 情緒狀態(tài)的喚醒具有誘發(fā)攻擊性行為的可能,但情緒喚醒狀態(tài)的減弱也有助于降低 攻擊性行為發(fā)生的可能。情緒狀態(tài)的減弱有兩種途徑,一是通過攻擊性行為發(fā)生的本身,二 是通過認知因素。
(3) 班杜拉認為,接觸或觀察到的攻擊性行為能增加觀察者的攻擊傾向,并不像有些心 理學家認為的那樣,替代性地參加攻擊活動可以消耗攻擊能量,減少攻擊性行為的發(fā)生。
35. 皮亞杰認為,影響發(fā)展的因素,即發(fā)展的條件有四個,成熟、物質環(huán)境的經驗、社 會環(huán)境的影響和平衡化。前三者是發(fā)展的經典性
16、因素,而第四個條件才是真正的原因。
(1) 成熟。大腦與神經系統的成熟對認知的發(fā)展具有重要影響。
(2) 經驗。這是通過與外界物理環(huán)境的接觸而獲得的知識,包括三類不同的來源:簡單 的練習、物理經驗、邏輯數理經驗。
(3) 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主要指語言和教育的影響。
(4) 平衡化。皮亞杰注意到,每一個結構的形成,不是兩種對立力量的均衡,而是一個 自動調節(jié)的過程。結構的構造主要是平衡化的工作。平衡化是主體對外界干擾所進行的一些 積極的反應的一個集合。
六、 案例分析題
36. (1)在這個案例中,樂樂的行為習慣一直是老師很頭疼的問題。老師基于以往工作經 驗的屢次“提醒”并不能成為改變樂
17、樂行為的有效刺激。
(2) 老師敏銳地發(fā)現樂樂對“把幼兒園里的表現給爸爸媽媽看”這一刺激非常敏感。因 此老師將這點作為強化物,在樂樂“坐姿端正、專注聽講”這一操作性行為出現后,及時給 予強化,把拍攝的照片給媽媽看。媽媽也立刻對樂樂的這一操作性行為給予了強化(表揚)。
(3) 接下來,老師不斷創(chuàng)設機會,讓爸爸媽媽看到樂樂的良好行為。于是樂樂的良好行 為在“讓爸爸媽媽看”這一刺激的不斷強化下,出現的概率越來越高。
37. (1)這個案例非常生動地展示了一場由于自我中心思維導致的“討論”。
(2) 凡凡對客體一一爸爸有正確、符合客觀規(guī)律的認識,“爸爸會變老”;同時凡凡對自 己的成長也有客觀的認識,“我會長大”。但是對于“我會不會變老。這個問題,卻表現出了 自我中心思維,認為自己不會變老。凡凡對于這三個問題的回答是不符合邏輯的,這說明兒 童對客體認識的不確定性。
(3) 對于凡凡的這種認識,老師并沒有試圖向他說明人類成長發(fā)展的變化。事實上,即 使老師想盡辦法讓凡凡理解“每個人都會變老,你也一樣”,也很有可能無功而返。最終這 個問題被景炎巧妙地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