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下冊 第一單元 1 詩兩首課件 (新版)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九年級語文下冊 第一單元 1 詩兩首課件 (新版)新人教版(2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我愛這土地艾青 鄉(xiāng)愁余光中,1.詩兩首,我們把土地、祖國也稱作母親,因為它是我們整個中華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又是我們大展身手的用武之地,是我們所有炎黃子孫一起的母親。母親給予我們關(guān)心、照顧、呵護和愛,我們也應(yīng)該回報母親以“愛”。不同時代的人以不同的方式表達著對于祖國母親的熱愛,今天我們來學習著名詩人艾青的我愛這土地和余光中的鄉(xiāng)愁,聽聽他們是怎么歌唱對祖國母親的熱愛的!,導 入,,我愛這土地,艾青,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原名蔣正涵,號海澄,曾用筆名莪加、克阿、林壁等,浙江省金華人。中國現(xiàn)代詩人。被認為是中國現(xiàn)代詩的代表詩人之一。他剛出生就因“克父母”被送到農(nóng)村一個貧
2、苦農(nóng)婦家寄養(yǎng),從小同情農(nóng)民。1929年赴法留學,1932年回國,7月即被捕。1933年在獄中第一次用艾青的筆名寫成大堰河我的保姆,飲譽詩壇。1935年出獄,1936年出版第一本詩集大堰河。艾青的詩總是準確地反映時代和人民的心聲,愛國主義是他詩歌中永遠唱不盡的主題。,作者簡介,我愛這土地一詩寫于抗日戰(zhàn)爭開始后的1938年,當時日本侵略軍連續(xù)攻占了華北、華東、華南的廣大地區(qū),所到之處瘋狂肆虐,妄圖摧毀中國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國人民奮起抵抗,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詩人在國土淪喪、民族危亡的關(guān)頭,滿懷對祖國的摯愛和對侵略者的仇恨,寫下了這首慷慨激昂的詩。詩人艾青用“嘶啞”來形容鳥兒鳴唱的歌喉,更能表達詩
3、人為祖國前途、命運擔憂,心力交瘁的情狀。,寫作背景,字詞注音,嘶?。? ) 腐( )爛 喉嚨( ) 洶涌() 郵( )票 海峽( ),,,,,,,,s,y,f,hu,lng,xing,yng,,,yu,xi,,根據(jù)下列語句的意思判斷相應(yīng)詞語,----深沉 ---洶涌 ----激怒 ----嘶啞 ----腐爛,,,1、沉著持重,思想感情不外露。,2、(水)猛烈的向上涌或向前翻滾。,3、刺激是發(fā)怒,4、聲音沙啞,5、有機體由于微生
4、物的滋生而破壞,課文朗讀,假如我是一只鳥, 我也應(yīng)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 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節(jié)課我們主要從意象和象征的角度來學習這首詩。,整體感知,朗讀時思考以下問題:,1.全詩一共選取了幾個鮮明的詩歌意象來寫? 2.這些意象都賦予了獨特的象征意義,請討論每個意象到底象征著什么? 3.詩歌中把自己比喻成一只鳥兒,寫了鳥兒的生和死,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懷?為什么鳥兒用的是“嘶啞的喉嚨”來歌唱?,,思考: 詩中
5、“土地” 的含義是什么?,艾青是一位與“土地”聯(lián)系得非常緊密的詩人,他的詩歌中出現(xiàn)最多的兩個意象是“土地”和“太陽”。 前者象征祖國,后者象征光明(在本詩中,“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也是光明的化身)。 詩題“我愛這土地”,表達了詩人對生他養(yǎng)他而又多災(zāi)多難的祖國的深沉的愛,這首詩抒發(fā)了那個艱苦的年代里,為祖國的獨立自由而奮斗獻身的華夏兒女的共同心聲。,詩中“用嘶啞的喉嚨歌唱”的“鳥”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如何理解這只“鳥”歌唱至死,最后“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 ?,這只“鳥”是一個飽受磨難,拼盡全力用整個生命去歌唱的形象。 它歌唱土地、河流、風和黎明,生命耗盡后便投身土地的懷抱,與它所
6、摯愛的土地融為一體,實際上寄寓了詩人愿為祖國獻出一切的決心。,,這首詩的第二節(jié)與第一節(jié)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怎樣理解最后兩句詩之間的因果關(guān)系?,第一節(jié)是對“愛土地(祖國)”主題的抒情性的鋪陳描述,第二節(jié)短小精悍的兩行是對主題的高度凝練的概括。 最后兩句詩之間因果關(guān)系的一問一答,是愛國者目睹滿目瘡痍的祖國,愛得越深、痛得越切的悲憤表情的特寫。在這一節(jié)里詩意得到了提煉和升華。,,意象寫實和象征手法交織,我愛這土地,意象,,,,象征,,,鳥,,,,,,詩人自己,土地,,祖國大地,河流、風,,抗爭精神,黎明,,解放區(qū),詩人以鳥的形象自喻,用飽含激情的詩句歌唱祖國,歌唱神圣的民族解放戰(zhàn)爭,這種鳥兒對土地的
7、癡情,表達出詩人愿為祖國奉獻一切的赤子衷情。,,,鄉(xiāng)愁,余光中,,作者簡介,,,余光中,1928 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親原籍江蘇武進,故也自稱江南人。1952年畢業(yè)于臺灣大學外文系。1959年獲美國愛荷華大學( LOWA )藝術(shù)碩士。先后任教臺灣東吳大學、臺灣師范大學、臺灣大學、臺灣政治大學。其間兩度應(yīng)美國國務(wù)院邀請,赴美國多家大學任客座教授。1972 年任臺灣政治大學西語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 年任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教授1985年至今,任臺灣中山大學教授及講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時間兼任文學院院長及外文研究所所長。 余光中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自稱為自己寫作的四
8、度空間。至今馳騁文壇已逾半個世紀,涉獵廣泛,被譽為藝術(shù)上的多妻主義者。其文學生涯悠遠、遼闊、深沉,為當代詩壇健將、散文重鎮(zhèn)、著名批評家、優(yōu)秀翻譯家。現(xiàn)已出版詩集 21 種;散文集 11 種;評論集 5 種;翻譯集 13 種;共 40 余種。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詩集)、記憶像鐵軌一樣長(散文集)及分水嶺上:余光中評論文集(評論集)等。,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10歲的余光中隨父母輾轉(zhuǎn)于上海、重慶等地。 22歲那年,余光中隨家人來到臺灣,并考取了臺灣大學外文系。 雖然專業(yè)是外文,余光中卻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濃厚的興趣。他在詩歌、散文、評論、翻譯都有大量著述,而其中成就最杰出的,當屬詩歌。人們評論,他
9、的詩題材廣泛,風格屢變,技巧多姿,融匯了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中國與西方的筆法。因此,他被譽為臺灣現(xiàn)代派“十大詩人”之一。 1971年,20多年沒有回過大陸的余光中思鄉(xiāng)情切,在臺北廈門街的舊居內(nèi)賦詩一首。寫完后,詩人熱淚盈眶,沉吟良久。這,就是后來被海外游子不斷傳唱的鄉(xiāng)愁,寫作背景,課文朗讀,,,整體感知,有感情的朗讀并思考:,詩人是通過哪幾種具體的事物來表達他的鄉(xiāng)愁的? 你從詩中體會到哪幾種情感變化?你對哪種愁緒感受最深?,,郵票(小小的),船票(窄窄的),墳?zāi)?(矮矮的),海峽 (淺淺的),,夫妻分離,母子永別,兩岸分隔,母子分離,思考與探究,1、本文表現(xiàn)怎樣的主題? 表達了作者渴望與親人團聚,
10、渴望祖國早日統(tǒng)一結(jié)束分離之苦的 強烈愿望。 2、鄉(xiāng)愁這首詩的 結(jié)構(gòu)美和音樂美體現(xiàn)在 哪里呢? (1)結(jié)構(gòu)上寓變化于統(tǒng)一,節(jié)與節(jié),句與句均衡對稱,但整齊中又有參差,長句與短句互相變化錯落,體現(xiàn) 自由 詩的 特點。 (2)同一位置上 的詞的 重復與 疊詞的 運用,在音樂上造成一種回環(huán)往復 ,一 唱三嘆的 旋律,給全詩 營造一種 低回悵惘的 基調(diào)。,結(jié)束語,鄉(xiāng)愁的主題如同生命一樣古老而常新,華夏兒女無論身在何處都會在故鄉(xiāng)情節(jié)中良久徘徊,所以詩人如此說“為什么我的眼里總是滿含淚水,因為我愛這土地的深沉 ”,作為生長在共和國明媚陽光下的幸福一代,我們又應(yīng)該怎么努力學習,報效祖國呢?希望大家能從心底認真思考。,謝謝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