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大題精做12雜記類文言文閱讀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大題精做12雜記類文言文閱讀含解析新人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大題精做12雜記類文言文閱讀含解析新人教版.doc(1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大題精做12雜記類文言文閱讀含解析新人教版 【xx年高考浙江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 瑯嬛福地記 (明)張岱 晉太康中,張茂先①為建安從事,游于洞山。緣溪深入,有老人枕書石上臥,茂先坐與論說。視其所枕書,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異之。老人問茂先曰:“君讀書幾何?”茂先曰:“華之未讀者,二十年內書,若二十年外書,則華固已讀盡之矣。”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門入,途徑甚寬,至一精舍,藏書萬卷。問老人曰:“何書?”曰:“世史也?!庇种烈皇遥貢?。又問:“何書?”老人曰:“萬國志也?!焙笾烈幻苁?,扃鑰甚固,有二黑犬守之,上有署篆,曰“瑯嬛福地”。問老人曰:“何地?”曰:“此玉京、紫微、金真、七瑛、丹書、秘籍?!敝付唬骸按税V龍也,守此二千年矣?!遍_門肅茂先入,見所藏書,皆秦漢以前及海外諸國事,多所未聞。如《三墳》《九丘》《連山》《歸藏》《梼杌》《春秋》諸書,亦皆在焉。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餉之,鮮潔非人世所有。茂先為停信宿而出,謂老人曰:“異日裹糧再訪,縱觀群書?!崩先诵Σ淮穑兔瘸?。甫出,門石忽然自閉。茂先回視之,但見雜草藤蘿,繞石而生,石上苔蘚亦合,初無縫隙。茂先癡佇視,望石再拜而去。 嬴氏焚書史,咸陽火正熾。此中有全書,并不遺只字。上溯書契前,結繩亦有記。鷂前視伏羲,已是其叔季。海外多名邦,九州一黑痣。讀書三十乘,千萬中一二。方知余見小,春秋問蛄蟪。石彭與鳧毛,所見同兒稚。欲入問老人,路迷不得至?;厥捉^壁間,荒蔓惟薜荔。懊恨一出門,可望不可企。坐臥十年許,此中或開示。 【注】①張茂先:名華,字茂先。西晉文學家。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開門肅茂先入 肅:恭敬的樣子。 B.茂先為停信宿而出 信宿:兩三天。 C.異日裹糧再訪 裹糧:攜帶糧食。 D.讀書三十乘 乘:車。 【答案】A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A.茂先坐與論說 而世又不與能死節(jié)者比 B.若二十年外書 若望仆不相師 C.多所未聞 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 D.望石再拜而去 畢禮而歸之 【答案】B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在張茂先的自矜面前,老人“微笑”;當張茂先提出“裹糧再訪”的請求時,老人又笑而不答。兩“笑”之下,老人寬容、神秘的形象呼之欲出。 B.本文借一個充滿神異色彩的故事,揭示了山外有山、不可妄自尊大的道理;《桃花源記》則借虛構桃源仙境寄托社會理想:兩文有異曲同工之妙。 C.本文敘事簡練,描寫細膩,結尾議及“嬴氏焚書史”,旨在批評秦王嬴政焚書坑儒,導致典籍損毀的行為,體現(xiàn)了“記”敘議結合的特征。 D.張岱行文善于渲染,筆墨傳神:說老人,則有“枕書石上臥”;寫福地,則有癡龍“守此二千年矣”。結尾用韻文的形式點明主旨,發(fā)人深思。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C項錯誤在于,文章之所以議及秦始皇焚書之事,是為了說明洞中所藏之書保存得完整,沒有只字遺漏,并沒有批評秦王的意思。 名師點睛 作為文言文必考的題目,該類題目錯誤選項的設置多以人物、事件、時間、地點的錯位為重點,有時也會在一些詞語的翻譯上設置答題陷阱。答題時應在讀懂全文大意的基礎上,首先確定各選項在文本中的區(qū)間,然后將選項內容同文本相關內容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異同,確定正誤。 4.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餉之,鮮潔非人世所有。 (2)方知余見小,春秋問蛄蟪。 【答案】(1)張茂先感到茫然、失落。老人于是拿出酒菜果品給他吃,食物的鮮美潔凈不是人間能擁有的。 (2)(經(jīng)過此事)才知道我見識淺陋,就像夏生秋死(或“春生夏死”)的蟬不知道四季的轉換。 【解析】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第(1)句中的“爽然”有“茫然、悵惘”之意,“餉之”即“給他吃”的意思。第(2)句中的“見小”即“見識淺陋”,“春秋問蛄蟪”典出莊子《逍遙游》,可聯(lián)系作答。 5.用“/”給下面的文段斷句。 進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獨以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則諛皆非事實知治亂之體者也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之勢何以異此 (選自賈誼《治安策》) 【答案】進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獨以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則諛/皆非事實知治亂之體者也/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之勢/何以異此 【參考譯文】 晉朝太康年間,張華擔任建安從事,在洞山游覽。順著小溪進入深山,有一個老人枕著書躺在石板上,張華便同他談輪。看他頭枕著的書,上面寫的都是蝌蚪文,不能辨識,張華感到很詫異。老人問張華說:“您讀了多少書?”張華說:“我沒有讀過的書都是近二十年內的新書;如果是二十年以前的書,我早就全部讀完了。”老人微笑著,拉著張華的手臂走到石壁下,忽然出現(xiàn)一道門可以走進石壁,路徑比較寬,到了一個精雅的屋舍,里邊裝了一萬卷書。張華問老人說:“這是些什么書?”老人說:“這是世上的歷史書。”又到了一個房間,里面收藏的書籍更加豐富。張華又問:“這里藏的什么書?”老人回答:“這是萬國的歷史書?!焙笥值搅艘粋€密封的房間,門用堅固的鎖鎖著,有兩只狗守在門前,門上印有大印,寫著“瑯嬛福地”四個字。張華問老人道:“這是什么地方?”老人說:“這里藏有玉京、紫微、金真、七瑛、丹書、秘籍?!崩先酥钢鴥芍还氛f:“這就是癡龍,在這里守了兩千年了?!崩先碎_門躬身揖請張華進屋,張華看見這里收藏的書,記錄的全都是秦漢以前以及海外諸國的事,很多都聞所未聞。比如《三墳》《九丘》《連山》《歸藏》《梼杌》《春秋》等書籍,也全都在這里。張華感到茫然失落。老人于是拿出酒菜果品給他吃,食物鮮美潔凈不是人間能擁有的。張華因此在這里停留了兩三天才出來,對老人說:“以后我?guī)еZ食再來拜訪,觀看全部書籍?!崩先诵Χ淮穑蛷埲A出來。(張華)剛走出來,石門忽然自己關閉了。張華回頭一看,只見雜草藤蘿,纏繞著生長在石頭上,石板上苔蘚也是一整塊,一點縫隙都沒有。張華呆呆地注視著,朝著石板拜了兩拜才離開。 秦始皇燒掉了諸子百家的書籍,咸陽城中烈火正熊熊燃燒。這里卻有保存完整的書籍,連一個字都沒遺漏。上溯到書契之前,連結繩記事之時也有記載。(唐太宗)懷揣一只鷂子,連看伏羲都變成了叔季。海外有很多有名的城郭,它們多如牛毛就像九州里的一顆黑痣。讀書即使讀了三十車,也只能是千萬分之一二。(經(jīng)過此事)才知道我見識淺陋,就像夏生秋死(或“春生夏死”)的蟬不知道四季的轉換。石彭和鳧毛,它們所見的就如同小孩一樣。想進去問問老人,可是卻迷了路不能到達?;仡^看懸崖絕壁之間,只有瘋長的滕蔓和薜荔。我懊悔遺憾,剛一出門就已經(jīng)是可望而不可即了。我坐著躺在這里十多年,也許這中間會開門。 一、【xx屆浙江省建人高復高三下學期第四次月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上高縣學記 蘇 轍 古者以學為政,擇其鄉(xiāng)閭之俊而納之膠庠,示之以詩書禮樂,揉而熟之,既成使歸,更相告語,以及其父子兄弟。故三代之間,養(yǎng)老,饗賓,聽訟,受成,獻馘,無不由學。習其耳目,而和其志氣,是以其政不煩,其刑不瀆,而民之化也速。然考其行事,非獨于學然也,郊社、祖廟、山川、五祀,凡禮樂之事皆所以為政,而教民不犯者也。故其稱曰:“政者,君之所以藏身。”蓋古之君子,正顏色,動容貌,出詞氣,從容禮樂之間,未嘗以力加其民。民觀而化之,以不逆其上。其所以藏身之固如此。至于后世不然,廢禮而任法,以鞭樸、刀鋸力勝其下,有一不順,常以身較之。民于是始悍然不服,而上之人親受其病,而古之所以藏身之術亡矣。子游為武城宰,以弦歌為政,曰:“吾聞之夫子,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狈蚴刮涑侵耍渚訍廴硕缓?,其小人易使而不違,則子游之政豈不綽然有余裕哉? 上高,筠之小邑,介于山林之間,民不知學,而縣亦無學以詔民??h令李君懷道始至,思所以導民,乃謀建學宮??h人知其令之將教之也,亦相帥出力以繕其事,不逾年而學以具。奠享有堂,講勸有位,退習有齋,膳浴有舍,邑人執(zhí)經(jīng)而至者教十百人,于是李君之政不苛而民肅,賦役獄訟不諉其府。李君喜學之成而樂民之不犯,知其為學之力也,求記其事,告后以不廢。予亦嘉李君之為邑有古之道,其所以得于民者,非復世俗之吏也。故為書其實,且以志上高有學之始。 元豐五年三月二十日,眉山蘇轍記。 (選自《欒城集》,有刪改)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習其耳目 習:練習 B.是以其政不煩 煩:急躁 C.其刑不瀆 瀆:輕慢 D.而縣亦無學以詔民 詔:命令 【答案】D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揉而熟之 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B.而民之化也速 吾從而師之 C.乃謀建學宮 君乃亡趙走燕 D.亦相帥出力以繕其事 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 【答案】D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以學為政”就是挑選才智出眾的人到學校學習,學成后讓他們傳授知識給周圍的人,從而達到教化的目的。 B.作者將“古之君子”的治理之風與“后世”的治理之風進行比較,從而強調了“以學為政”的重要意義。 C.文中列舉子游“以弦歌為政”的事例,肯定了子游的做法和成績,證明了“凡禮樂之事皆所以為政”的觀點。 D.上高縣縣令李懷道建造學校,體現(xiàn)了“以學為政”的思想,作者為這件事作記,很贊賞他的這種做法。 【答案】B 【解析】此題考查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賞析能力。B項錯誤,文中將“古之君子”的治理之風與“后世”的治理之風進行比較,是為了強調“藏身之術”的重要意義。 4.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于是李君之政不苛而民肅,賦役獄訟不諉其府。 (2)其所以得于民者,非復世俗之吏也。 【答案】(1)因為這李懷道的為政不嚴厲而百姓很恭敬,賦稅、徭役、案件、訴訟都不推托給府里。 (2)他(李懷道)能得到民心的原因,是他不再是當今世俗的官吏。 【參考譯文】 古人用勸學作為治理政事的手段,選擇鄉(xiāng)里才智出眾的人把他們放到學校里,用詩書禮樂來教導他們,磨煉他們使他們成熟,學成后讓他們回去,互相傳授知識,普及到他們的父子兄弟。所以三代時,養(yǎng)老、饗賓、聽訴、受成、獻馘,沒有一個不是要經(jīng)過學習的。練習他們的耳朵和眼睛,調和他們的志向和氣節(jié),這樣則可以使他們遇政務不急躁,遇刑罰不輕慢,百姓的教化工作也會開展得很快。然而考察他們的所作所為,不單單是學習的問題,凡是郊社、祖廟、山川、五祀這些與禮樂有關的事情都可以采用治理政事,教導百姓不要違反法令。所以說:“政治,是君主隱藏自身于政治之中。”古代的賢君,端正態(tài)度為他人的喜悲而動容,出口用詞有氣度,操辦禮樂從容且堅定,從來沒有把自己的力量施加給百姓。百姓看著這一切而得到教化,所以不違逆他們君主的意思。這就是君主隱藏自身于政治之中如此穩(wěn)固的原因。到了后世就不是這樣的了,廢除禮樂而使用法律來治國,用武力來強行使百姓順從,只要有一個不顧從的,常常是親自去改變他們。百姓于是開始蠻橫不服從,統(tǒng)治者切身嘗到這種弊端,而古人隱藏自身于政治之中的方法消亡了。子游在做武城宰時,用弦歌作為治理政事的手段,他說:“我從夫子那里得知,君子學習知識則愛人,老百姓學習知識方便于驅使。”讓武城的人,君子愛人而不害人,老百姓便于驅使而不違反法律,那么子游這樣的為政手段,難道不是綽綽有余嗎? 上高縣,是筠州的一座小城,坐落在山林之中,百姓不懂得學習,而縣里也沒有學校來告誡百姓??h令李懷道剛剛來到這里,于是謀劃建立學校??h里的百姓知道了他們的縣令要讓他們受教育,也一起出力幫忙來修冶這件事,不超過一年學校的事就齊備了。祭祀有了廳堂,講課勸學有了位子,課后學習有了屋舍,吃飯洗澡有了小屋,小城的人拿著經(jīng)書來學習的有幾十上百人,因為這李懷道的為政不嚴厲而百姓很恭敬,賦稅、徭役、訴訟都不推托給府里。李懷道為學校的成立感到高興,也為百姓不違法感到高興,知道這一切都是學校的功勞,求我來記下這件事,告訴后來人不要廢除勸學這件事。我也贊賞李懷道治城用古代的辦法,他能得到民心的原因,是他不再是當今世俗的官吏。所以我為他寫下整個事情,用來記錄上高縣有學校的開端。 元豐五年三月二十日,眉山蘇轍記。 二、【xx屆浙江省寧波市“十?!备呷?月適應性考試】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海上平寇記 (明)王慎中 守備汀漳俞君志輔,被服進趨,退然儒生也。瞻視鞞芾①之間,言若不能出口,溫慈款愨,望之知其有仁義之容。然而桴鼓鳴于側,矢石交乎前,疾雷飄風,迅急而倏忽,大之有勝敗之數(shù),而小之有死生之形,士皆掉魂搖魄,前卻而沮喪;君顧意喜色壯,張揚矜奮,重英之矛,七注之甲,鷙鳥舉而虓虎怒,殺人如麻,目睫曾不為之一瞬,是何其猛歷孔武也! 是時漳州??軓埳?,有司以為憂,督府檄君捕之。君提兵不數(shù)百,航海索賊,旬日遇焉。與戰(zhàn)海上,敗之;獲六十艘,俘八十余人,其自投于水者稱是。賊行海上,數(shù)十年無此衄②矣。由有此海所為開寨置帥以彈制非常者費巨而員多然提兵逐賊成數(shù)十年未有之捷乃獨在君而君又非有責于海上者 亦可謂難矣! 予觀昔之善為將,而能多取勝者,皆用素治之兵,訓練齊而約束明,非徒其志意信而已;其耳目亦且習于旗旐之色,而揮之使進退則不亂,熟于鐘鼓之節(jié),而奏之使作止則不惑;又當有以豐給而厚享之,椎牛擊豕,釃酒成池,饜其口腹之所??;欲遂氣閑,而思自決于一斗以為效,如馬飽于櫪,嘶鳴騰踏而欲奮,然后可用。君所提數(shù)百之兵,率召募新集,形貌不相識;寧獨訓練不夙,約束不豫而已,其于服屬之分,猶未明也。君又窮空,家無余財,所為市牛酒,買粱粟,以恣士之所嗜,不能具也。徒以一身率先士卒,共食糗糒,觸犯炎風,沖冒巨浪,日或不再食,以與賊格,而竟以取勝。君誠何術,而得人之易,致效之速如此?予知之矣!用未素教之兵,而能盡其力者,以義氣作之而已。用未厚養(yǎng)之兵,而能鼓其勇者,以誠心結之而已。 予方欲以是問君,而玄鐘所③千戶某等來乞文勒君之伐,輒書此以與之。君其毋以予為儒者,而好揣言兵意云。君之功在瀕海數(shù)郡;而玄鐘所獨欲書之者,君所獲賊在玄鐘所境內,其調發(fā)舟兵諸費,多出其境,而君清廉不擾,以故其人尤德之爾。 君名大猷,志輔其字,以武舉推用為今官。 【注】①鞞(bǐ)芾:古代的一種皮做的裙狀物,佩于襟帶之下,可以蔽膝。②衄(nǜ):失敗,挫折。③玄鐘所:在福建省詔安縣東南,明初在這里設置千戶所,屬鎮(zhèn)海衛(wèi)。幾個府劃為一個防區(qū),設衛(wèi)。衛(wèi)下設千戶所和百戶所。千戶所的軍官叫千戶。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大之有勝敗之數(shù) 數(shù):命運,天命 B.君顧意喜色壯 顧:反而,卻 C.約束不豫而已 豫:參與,參加 D.而玄鐘所千戶某等來乞文勒君之伐 勒:刻石紀功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意思和用法的把握。題干要求選出“不正確的一項”。C項,“約束不豫而已”,該句的語境是“君所提數(shù)百之兵,率召募新集,形貌不相識;寧獨訓練不夙,約束不豫而已,其于服屬之分,猶未明也”,這句話的意思是“俞大猷所統(tǒng)率的幾百個士兵,都是臨時招募新近集結的,俞大猷連他們的相貌都不認識;豈止缺乏平時的訓練、預先的紀律而已,他們對于領導和被領導的區(qū)分,還沒明白”;“豫”,預先,事先有了準備。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言若不能出口 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以異 B.其自投于水者稱是 燕王欲結于君 C.徒以一身率先士卒 斧斤以時入山林 D.君其毋以予為儒者 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答案】A 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文表彰了俞大猷任汀漳守備時平定海上盜賊一事,開頭著力刻畫了俞大猷平日的溫文爾雅、謙恭禮讓,而戰(zhàn)時勇猛威武、昂揚奮發(fā)的儒將形象。 B.本文名為記,但是作者沒有將過多的筆墨用于記述平寇的戰(zhàn)事情況,而是側重評述和議論俞大猷的用兵之術、治軍之道。 C.文中深入分析了俞大猷能夠取勝的原因和特點,并強調了他具備作為將帥的優(yōu)良素質,從而率領訓練有素的士兵取得了幾十年來未有過的勝利。 D.作者寫下這篇文章來給玄鐘所用以記錄俞大猷的戰(zhàn)功,指出俞君主要在玄鐘境內調發(fā)船只和補給費用,并且在此捕獲了海盜,當?shù)厝烁心钣峋娜柿x廉潔。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辨析??忌鷳页鲞x項對應的語句,然后與選項進行比較分析。C項,“率領訓練有素的士兵”錯,文章最后一段說“君所提數(shù)百之兵,率召募新集,形貌不相識;寧獨訓練不夙,約束不豫而已,其于服屬之分,猶未明也”,可見原文中俞大猷率領的幾百個士兵都是臨時招募的,平素缺乏訓練。 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是時漳州??軓埳?,有司以為憂,督府檄君捕之。 (2)用未素教之兵,而能盡其力者,以義氣作之而已。用未厚養(yǎng)之兵,而能鼓其勇者,以誠心結之而已。 【答案】(1)這時漳州海盜聲勢很大,官吏把這當作憂患,都督府發(fā)公文命令俞大猷緝拿他們。 (2)用那些平素缺乏訓練的士兵,卻能讓他們盡力殺敵的原因,是俞大猷用義氣振奮他們罷了;用那些供養(yǎng)不豐厚的士兵,卻能鼓起他們的勇氣的原因,是俞大猷用誠心結交他們罷了。 9.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 由 有 此 海 所 為 開 寨 置 帥 以 彈 制 非 常 者 費 巨 而 員 多 然 提 兵 逐 賊 成 數(shù) 十 年 未 有 之 捷 乃 獨 在 君 而 君 又 非 有 責 于 海 上 者 【答案】由有此海所/為開寨置帥/以彈制非常者/費巨而員多/然提兵逐賊/成數(shù)十年未有之捷/乃獨在君/而君又非有責于海上者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首先把語句放入文本,結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義。這句話的大概意思是“自從有了這平定海盜的治所,官府為之開設水寨,設置統(tǒng)帥,用來鎮(zhèn)壓異常的海盜搶劫事件,花費巨大且動用人員極多;可是率兵驅逐海盜,成就幾十年來沒有的勝利,卻只在俞大猷(身上實現(xiàn));而俞大猷又并沒有在海上有捕殺海盜的責任”;然后再分析斷句的標志,可以抓名詞,如“海所”“寨”“帥”“兵”“賊”“君”,名詞在句中一般作主語或者賓語,如“有”的賓語是“此海所”,故后面應斷開。其他以此類推。 【參考譯文】 防守汀州府漳州府的俞大猷,(平時的)衣著行動,謙遜得像個儒生。在日常生活中觀察他,他連話好像都不能說出來,溫和仁慈而又誠懇,一看就知道他有仁義的氣度??墒钱攽?zhàn)鼓在身邊擂響,箭石在眼前交墜,如迅雷旋風,急速而突然,(此情境)往大里說關乎戰(zhàn)爭勝敗的命運,往小里說關乎自身死生的情形,將士們都嚇得魂飛魄散,本該前進卻神情沮喪地往后退卻;俞大猷卻臉色欣喜,神情豪壯,意氣昂揚奮發(fā),操起重英之矛,穿著七注之甲,像鷙鳥那樣地飛起,像猛虎一樣怒吼(著撲向敵人),殺人如麻,(他面對如此劇烈的景象)竟然連眼睛也不眨一下,這是多么地勇猛威武??! 這時漳州海盜聲勢很大,主管官吏把這當作憂患,都督府發(fā)公文命令俞大猷緝拿他們。俞大猷率兵不到幾百人,在海上航行搜尋海盜,十天后在海上遇上了海盜。與他們在海上交戰(zhàn),擊敗了他們;繳獲六十艘船,俘虜海盜八十多人,那些自己跳到海水中的海盜人數(shù)與此相當。這些海盜橫行海上,幾十年來沒有遭遇如此大的挫敗。自從有了這平定海盜的治所,官府為之開設水寨,設置統(tǒng)帥,用來鎮(zhèn)壓異常的海盜搶劫事件,花費巨大且動用人員極多;可是率兵驅逐海盜,成就幾十年來沒有的勝利,卻只在俞大猷(身上實現(xiàn));而俞大猷又并沒有在海上有捕殺海盜的責任。這更可以說是難能可貴的了。 我看過去善于做將帥的人,能夠多次取勝的原因,是他們都用自己平時訓練的士兵,訓練齊整而紀律嚴明,不只是那些士兵們意志堅強可靠而已;(經(jīng)過有素的訓練,)那些士兵們的眼睛已經(jīng)熟悉了各種旗幟的顏色,所以指揮他們前進或后退就不會混亂,熟悉了各種鐘鼓的節(jié)奏,所以擊鼓鳴金命令他們進攻或停止就不會迷惑;又用豐厚的物質犒賞他們,殺牛宰豬,讓他們痛飲成池的美酒,滿足他們的口腹之欲;士兵的欲望滿足了,精神上安閑了,就想在戰(zhàn)場上勇猛殺敵來效力主帥,就像在馬槽中吃飽了的馬,嘶鳴騰踢想奮力奔跑,這樣之后才可任用(這些士兵殺敵)。俞大猷所統(tǒng)率的幾百個士兵,都是臨時招募新近集結的,俞大猷連他們的相貌都不認識;豈止缺乏平時的訓練、預先的紀律而已,他們對于領導和被領導的區(qū)分,還沒明白。俞大猷又貧窮,家里沒有多余的財產,為士兵們買牛肉,買美酒,買糧食,來滿足士兵們的口腹之欲,他不能辦到。只是靠自己身先士卒,與士兵們一起吃干糧,頂熱風,冒巨浪,有時一天吃不上兩頓飯,憑此和海賊格斗,卻最終能獲勝。先生果真有什么辦法,能像這樣輕易地得到士兵的擁戴,快速地獲得成效嗎?我知道原因了!用那些平素缺乏訓練的士兵,卻能讓他們盡力殺敵的原因,是俞大猷用義氣振奮他們罷了;用那些供養(yǎng)不豐厚的士兵,卻能鼓起他們的勇氣的原因,是俞大猷用誠心結交他們罷了。 我正想著拿這個問題問俞君,可是玄鐘所的某千戶等人來求我寫一篇文章刻在石頭上記下俞大猷的戰(zhàn)功,就寫下了此文來給他們。希望俞大猷不要認為我是個讀書人,卻喜好揣測著談論軍事上的事。俞大猷的戰(zhàn)功在臨海的幾個郡;可是只有玄鐘所這個地方想記下他的事跡,是因為俞大猷在玄鐘境內俘獲海盜,他調發(fā)船只、士兵的許多費用,大多出于該境,可是俞大猷對人恭敬,為人廉潔,不擾害百姓,因此當?shù)厝擞绕涓屑に? 君,名叫大猷,志輔是他的字,憑武舉的身份被推薦做到現(xiàn)在的官職。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翠筠樓記 [明]楊士奇 吉水之東,桐江之上,其地多竹,其里名竹溪。里之望,為羅氏,羅氏之秀有曰同倫,于竹尤篤好,作樓若干楹,而環(huán)植竹數(shù)千挺,歲久蕃盛,名其樓曰翠筠,表所樂也。因其族父翰林侍講汝敬求為之記。 汝敬之言曰:“屬春景融霽,秋氣澄徹,八窗洞辟,天風徐來,郁乎如青云,泛乎若蒼雪。而觀之,浩浩如翠濤搖蕩于履舄①之下;坐而聽之,嗈嗈如金石和鳴于幾席之外。至若涼月之夕,揚鳳羽之蹁躚;冰雪之晨,挺瑯玕②而獨秀,皆樓中佳趣也。閑暇而登焉,蓋使人襟抱清曠,萬慮不侵,超然如出人境而立乎埃氛之表者?!? 余曰:“信可樂也!而非有瀟灑離俗之資,亦惡足以語此樂?同倫其有離俗之資者哉。夫高臺廣榭,嘉木森布,葩花之爛然,香氣之芬馥,管弦歌舞,日相聚而歡宴淋漓,此豪侈者所尚,而世俗之所趨也。其固自恃以樂矣,然往往朝榮而夕悴,不能少待于斯須之頃。其視斯樓,雖四時寒暑涼燠之不齊,而皆有以樂焉者,又豈獨清濁之相遠哉?同倫殆有異乎眾人之所尚者歟?抑君子之尚于物也,有不在耳目之娛,意趣之適,而在于其德者?夫竹中虛外直剛而自遂柔而不撓有蕭散靜幽之意無華麗奇詭之觀凌夏日以猶寒傲嚴冬而愈勁,此其德為君子之所尚,而同倫之志亦必在于此歟?” 羅氏邑故家,始自印岡,徙桃林,又自桃林徙竹溪。吾聞宋有號竹谷老人者,高尚絕俗之士也。子大經(jīng)及其弟應雷皆理宗朝進士,大經(jīng)著書有《鶴林玉露》傳于世,文獻代有足征,要之羅氏之尚乎竹者遠矣。同倫,竹谷之九世孫,于鶴林為八世,其所尚殆有所自耶,故推本而為之記。 (選自《東里文集》,有刪改) 【注】①舄:古代一種加木底的雙層鞋。②瑯玕:竹子的美稱。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里之望,為羅氏 望:望族、大族。 B.屬春景融霽 屬:適逢。 C.信可樂也 信:真實。 D.要之羅氏之尚乎竹者遠矣 要:核實。 【答案】C 【解析】C項,信:確實。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 A.因其族父翰林侍講汝敬求為之記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B.嗈嗈如金石和鳴于幾席之外 師不必賢于弟子 C.同倫其有離俗之資者哉 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D.然往往朝榮而夕悴 泉涓涓而始流 【答案】A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翠筠樓環(huán)境幽雅,風景宜人。翠竹環(huán)繞之中的翠筠樓一年四季清爽宜人,竹聲如金石和鳴,登樓遠眺,使人萬慮盡無、超凡脫俗。 B.樓主人瀟灑離俗,情懷高潔,雖追求外物,但一定不注重外物的娛樂功能與閑情雅致,而關注外物所代表的內在品德。 C.世俗豪奢之人追求耳目之娛,然而這些快樂往往如曇花一現(xiàn),不能停留。而翠筠樓佳趣常有,予人以樂。 D.羅氏一族尚竹由來已久,羅家崇尚竹子世世代代都受到竹谷老人的影響,作者確定羅同倫“篤好竹”與竹谷老人有關。 【答案】D 【解析】原文“其所尚殆有所自耶”,選項D,“作者確定羅同倫‘篤好竹’與竹谷老人有關”過于絕對。 4.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 夫 竹 中 虛 外 直 剛 而 自 遂 柔 而 不 撓 有 蕭 散 靜 幽 之 意 無 華 麗 奇 詭 之 觀 凌 夏 日 以 猶 寒 傲 嚴 冬 而 愈 勁 【答案】夫竹中虛外直/剛而自遂/柔而不撓/有蕭散靜幽之意/無華麗奇詭之觀/凌夏日以猶寒/傲嚴冬而愈勁 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而環(huán)植竹數(shù)千挺,歲久蕃盛,名其樓曰翠筠,表所樂也。 (2)此其德為君子之所尚,而同倫之志亦必在于此歟? 【答案】(1)環(huán)繞著房屋種植了很多竹子,年歲久了,竹子繁衍茂盛,(于是)命名這樓為翠筠,表達自己的喜好。(得分點:“環(huán)植”“蕃盛”“名”) (2)竹子的這些品德被君子崇尚,羅同倫的志向也一定在這方面吧?(得分點:“為……所”“志”) 【解析】注意重點詞語“環(huán)植”“蕃盛”“名”“志”和被動句的翻譯。 【參考譯文】 吉水的東面,桐江的上游,那個地方有很多竹子,那個村落叫竹溪。村子里的望族(大族)是羅氏一族,羅氏家族有一個優(yōu)秀子弟叫羅同倫,他對竹子特別喜歡,造了幾間樓房,環(huán)繞著房屋種植了很多竹子,年歲久了,竹子繁衍茂盛,(于是)命名這樓為翠筠,表達自己的喜好。(他)通過他的伯父翰林侍講羅汝敬請求我為翠筠樓寫一篇記。 羅汝敬說:“適逢陽光明麗、天氣暖和的春天與秋高氣爽的秋天,四面的窗戶都打開,風輕緩地吹過來,竹林郁郁蔥蔥如同青云,竹林漫山遍野好像白雪。俯瞰竹林,廣闊而宏大如翠綠的波濤搖蕩在腳下;坐在樓中靜聽竹林,嗈嗈的竹聲猶如金石齊鳴在幾席之外。至于到了清涼的夜晚,竹枝像鳳羽般隨風高揚,舞姿蹁躚;冬雪的早晨,竹竿挺立獨秀,這些都是在樓中看到的佳趣。閑暇之時,登上樓,可以使人的胸懷抱負清凈曠達,任何世俗的思慮都不足以侵入人的心懷,超然如走出人間而立于塵世之外?!? 我說:“確實是一件快樂的事!假如沒有瀟灑脫俗的資質,怎么能夠說這種快樂呢?羅同倫一定有超脫世俗的資質吧。亭臺樓榭高大,佳樹密布,奇花爛漫開放,散發(fā)濃郁的香氣,音樂歌舞,每日相聚并且歡暢痛快地吃喝,這些都是豪華奢侈的人所崇尚的,并且是世俗所追求的。他們本來自以為有所依仗從而把這些當作快樂,然而這些快樂往往早上繁盛,晚上卻凋謝了,不能稍微地停留片刻。我看這座樓,雖然四季冷熱不齊,卻都有在此的快樂,又難道僅僅是志趣高潔和庸俗的不同嗎?羅同倫大概有與眾不同的追求?;蛘哒f君子(羅同倫)崇尚外物,不在于耳目的娛樂與志趣的閑適,而在于外物的品德?那些竹子中空外直,剛直且通達,枝條柔軟卻不彎曲,有閑散清靜的內涵,沒有華麗奇異的外觀。頂著炎炎夏日卻給人涼意,傲視嚴冬卻愈加蒼勁挺拔,竹子的這些品德被君子崇尚,羅同倫的志向也一定在這方面吧?” 羅氏一族原來的住所,起初在印岡這個地方,遷徙到桃林,又從桃林遷徙到竹溪。我聽說宋代有一個叫竹谷老人的人,是品德高尚、超越世俗的人。他的兒子羅大經(jīng)和弟弟羅應雷都是南宋理宗皇帝時期的進士,羅大經(jīng)著有《鶴林玉露》一書傳于當世,每一代的典籍中都可以找到相關的記載,核實可知,羅氏一族從很早就崇尚竹子。羅同倫,是竹谷老人的第九代孫,從羅大經(jīng)算起為八代,他們崇尚竹子大概也是有源頭的吧,因此推論羅同倫喜歡竹子的源頭所在,并寫下這篇記。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尚節(jié)亭記 劉 基 古人植卉木而有取義焉者,豈徒為玩好而已。故蘭取其芳,諼草取其忘憂,蓮取其出污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環(huán)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勵,或以之懲志而自警,進德修業(yè),于是乎有裨焉。 會稽黃中立,好植竹,取其節(jié)也,故為亭竹間,而名之曰“尚節(jié)之亭”,以為讀書游藝之所,澹乎無營乎外之心也。予觀而喜之。 夫竹之為物,柔體而虛中,婉婉焉而不為風雨摧折者,以其有節(jié)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葉不易,色蒼蒼而不變,有似乎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之君子。信乎?有諸中,形于外,為能踐其形也。然則以節(jié)言竹,復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節(jié)立身者鮮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節(jié)立志,是誠有大過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夫節(jié)之時義,大易①備矣;無庸外而求也。草木之節(jié),實枝葉之所生,氣之所聚,筋脈所湊。故得其中和,則暢茂條達,而為美植;反之,則為瞞②液,為癭腫,為樛屈,而以害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謂之節(jié)。節(jié)者,陰陽寒暑轉移之機也。人道有變,其節(jié)乃見。節(jié)也者,人之所難處也,于是乎有中焉。故讓國,大節(jié)也,在泰伯則是,在季子則非;守死,大節(jié)也,在子思則宜,在曾子則過。必有義焉,不可膠也。擇之不精,處之不當,則不為。暢茂條達,而為瞞液、癭腫、樛屈矣,不亦遠哉? 傳③曰:行前定則不困平居而講之他日處之裕如也然則中立之取諸竹以名其亭而又與吾徒游豈茍然哉? 【注】①大易:指《易經(jīng)》。②瞞,通“樠”,流出的樣子。③傳:在此指《禮記中庸》的注。 6.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不特卉木也,佩以玉 特:只 B.信乎?有諸中,形于外 信:的確 C.夫節(jié)之時義,大易備矣 備:準備 D.又與吾徒游,豈茍然哉 游:交往 【答案】C 【解析】C項,備:完備、充分。 7.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 A.婉婉焉而不為風雨摧折者 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 B.能以節(jié)立身者鮮矣 而彭祖以久特聞 C.人道有變,其節(jié)乃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D.夫竹之為物,柔體而虛中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答案】B 8.下列對原文的分析和概括,有誤的一項是( ) A.作者認為,花草樹木有了節(jié),就能枝繁葉茂,春夏秋冬四季有了節(jié),陰陽寒暑就有了轉移的時機。作者以此來說明,一個人安身立命的關鍵是節(jié)操,不要去追名逐利,力求賢達。 B.作者援引泰伯、子思在守大節(jié)方面做得很好,而季子、曾子卻做得不適宜的事例,意在說明人要守住大節(jié),必須選擇精準,處置適當。 C.文章先總說古人托物以取義言志,引出黃中立植竹為亭,名之為“尚節(jié)亭”事。再以竹喻節(jié),以節(jié)釋竹,由竹及人,贊美黃中立。最后以自然之節(jié)與人道之節(jié)類比,進一步說明持節(jié)之道。 D.在文末,作者引用古語指出:為人做事,只有未雨綢繆,從平時閑居的時候就開始研究,一旦遇到事,才能做到應對自如。 【答案】A 【解析】花木枝繁葉茂,不僅要有節(jié),還需得到這個節(jié)的中和之道。主旨理解有誤,原文無“不要去追名逐利,力求賢達”之意。 9.翻譯上文中畫線的句子。 (1)或以之比德而自勵,或以之懲志而自警。 (2)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葉不易,色蒼蒼而不變,有似乎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之君子。 【答案】(1)有的人拿它來比擬美好的德行而借以自勉,有的人拿它來懲戒不良的想法而借以自警。(得分點:“或”“比德”“懲志”) (2)(竹子)至于經(jīng)歷寒暑,遭受霜雪,但枝干、葉子沒有改變,顏色青青也沒有改變,像是在關鍵時刻不改變氣節(jié)的君子一樣。(得分點:“涉”“蒙”“奪”) 【解析】注意重點詞語“或”“比德”“懲志”“涉”“蒙”“奪”的翻譯。 10.給下面句子斷句。 行 前 定 則 不 困 平 居 而 講 之 他 日 處 之 裕 如 也 然 則 中 立 之 取 諸 竹 以 名 其 亭 而 又 與 吾 徒 游 豈 茍 然 哉 【答案】“行前定,則不困?!逼骄佣v之,他日處之裕如也。然則中立之取諸竹以名其亭,而又與吾徒游,豈茍然哉? 【參考譯文】 古人栽種花草樹木是想從中獲得深義的,不僅僅是好玩而已。所以蘭花是取它的芬芳之義,諼草是取它忘憂之義,蓮花是取它生長在污泥里,卻不染上污穢之義。不只是花草樹木,(其他如)用玉石做佩飾,用象牙做環(huán)圈,用傾斜的器具做座位右邊的擺設(也是這個意思);有的人拿它來比擬美好的德行而借以自勉,有的人拿它來懲戒不良的想法而借以自警;這樣做,在提高道德修養(yǎng)方面是有好處的。 會稽人黃中立,喜歡種竹子,是取竹有節(jié)的意思,因此他在竹林間建了一所亭子,起名叫“尚節(jié)之亭”,作為讀書游玩的地方,淡泊而無向外營謀的念頭。我見了,很喜歡。 竹子作為一種植物,體態(tài)柔弱,當中還是空的,柔美卻不會被風雨摧殘折斷,因為它有節(jié)。至于經(jīng)歷冬天的嚴寒、夏天的酷熱,遭受霜雪的侵襲,而枝莖不改,葉子不變,顏色依舊青青的,像是守住大節(jié)而不可以使他屈服的君子一般。的確,里面有什么也會表現(xiàn)在外面,因為(天賦的真性)常常表現(xiàn)在形體上。這樣,就拿節(jié)來說竹子,(否則)又憑什么崇尚竹子呢? 世風衰敗,道德淪喪,能夠憑借節(jié)操立身的人很少了。中立有才能還沒有開始施展,卻早早地因崇尚節(jié)操而立下志向,這的確具有大大超過常人的地方,我又怎能不高興呢? 關于“節(jié)”字的含義,《易經(jīng)》已解釋得十分充分了,用不著另外尋求解釋?;ú輼淠镜墓?jié),確實是枝葉所生的地方,生氣聚集在那里,筋脈也匯合在那里。所以得到這個的中和之道,就可以暢旺茂盛,枝條通達,而長成美好的植物;得不到這個中和之道,就變成流出汁液、生出贅瘤、枝干彎曲的壞草木,從而戕害了它的生命。因此一年中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就是節(jié)氣;所謂節(jié)氣,就是陰陽寒暑轉移的時機。在人生旅途中遭到變故,人的節(jié)操就會顯露出來;所謂節(jié)操,是人很難表現(xiàn)得恰到好處的,于是有了中庸(的標準)。所以辭讓國王之位,這件事是大節(jié),在泰伯那里就做對了,在季子那里就沒有做對;守住自己至死不變,也是大節(jié),在子思那里是適宜的,但在曾子那里就太過了。必定要看看怎樣才能合乎義,不可固執(zhí)。選擇得不精準,處理得不適當,就不能暢達通順,而變成流出汁液、生出贅瘤、枝干彎曲的花草樹木了。這不就差太遠了嗎? 《禮記中庸》的注書上說:“在做事前預先計劃好,就不致發(fā)生困惑?!逼饺沼兴芯?,一旦遇到事,處理起來就應對自如了。那么,黃中立取竹的含義來為他的亭子命名,又和我們這些人交游,難道隨便就能這樣嗎?-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 2020 年高 語文 一輪 復習 大題精做 12 雜記 文言文 閱讀 解析 新人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hcyjhs8.com/p-2731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