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專題九 文學類文本(二)散文閱讀 第2講 著眼于“神聚”把握散文結構思路分析題.doc
《2019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專題九 文學類文本(二)散文閱讀 第2講 著眼于“神聚”把握散文結構思路分析題.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專題九 文學類文本(二)散文閱讀 第2講 著眼于“神聚”把握散文結構思路分析題.doc(2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專題九 文學類文本(二)散文閱讀 第2講 著眼于“神聚”,把握散文結構思路分析題 “散文結構思路分析”類試題是散文考查的重要內容,與《考試說明》中“分析作品結構”的考點相對應,著重考查考生的綜合分析能力。試題涉及文章整體結構、段落結構、段與篇的邏輯關系、段與段之間的關系等,題型一般有3種:行文思路分析題,線索作用分析題,句段作用分析題。但是不論散文結構思路怎樣變化,都要圍繞散文中心主旨行文,也就意味著在分析散文結構思路時應著眼于“神聚”。 題型一 行文思路分析題 一、什么是行文思路分析 [理在書中] 行文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條理表達思想的路徑、脈絡,是作品的整體構思布局,行文思路分析就是梳理分析作者的這一構思布局。高考設置行文思路分析題的側重點在“梳理”上,又有兩種考法:一是直接考查,梳理行文思路;二是間接考查,梳理人物心理(感情)變化。 [教材舉隅] 回扣教材 《荷塘月色》一文既有外部的行蹤線索,又有內部的心理線索,使文章結構嚴謹,形成一種完美的圓合狀態(tài),請簡要分析這一行文結構。(綜合考查行文思路和心理變化) 標答分析 參考答案:①從外部結構看,本文從作者出家門經(jīng)過小徑到荷塘,賞完荷塘月色之景又回到家里,依空間順序描繪了一次夏夜游,呈現(xiàn)圓形結構;②從內部結構看,情感思緒從不寧靜、尋寧靜、得寧靜到失寧靜,也呈現(xiàn)一個圓形結構;③內外結構的一致性,恰到好處地適應了作者展現(xiàn)一段心理歷程的需要。 答案分析:本題考查對文章行文思路的分析,既直接考查行文思路,也考查心理變化。首先明確這是一篇寫景狀物的散文,其行文線索主要是作者的行蹤(空間變化),另有心理線索。針對行蹤線索,我們先勾畫關鍵句,如“帶上門出去”“一條幽僻的路”“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再概括段意,文脈便顯示出來,也就把握了文章結構。 針對心理線索,我們先注意勾畫標示心理變化的關鍵句,如“心里頗不寧靜”“在這滿月的光里,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是個自由的人”“我什么也沒有”;再從中提煉心理詞,加以組合即可。 二、怎樣考行文思路分析[題在書外] 類型 審題定向 題干示例 直接考查型 這類題目的題干中往往有“梳理”“分析”等作答動詞和“寫作思路”“構思”等表答題方向的名詞。 (1)(xx重慶高考)文章主要寫了畫家老劉的“太陽夢”,請就此梳理作者的寫作思路。(《太陽夢》) (2)(xx大綱卷)這篇文章是怎樣構思的?請簡要分析。(《聽朗誦》) 間接考查型 這類題目的題干中往往有“梳理”“分析”等作答動詞和“心理變化”“心理感受”“感情發(fā)展”等表答題方向的名詞。 (1)(xx湖南高考)縱觀全文,從情節(jié)的發(fā)展分析“我”的心理變化。[《童年隨之而去(節(jié)選)》] (2)(xx廣東高考)“我”在過嶺的三個階段都有著豐富的心理感受,請結合全文進行分析。(《過嶺》) (3)(xx安徽高考)文章前一部分回憶往事,請用簡明的語言梳理這段往事中“我”的感情發(fā)展脈絡。[《往事(二)》] 三、怎樣答行文思路分析[學考貫通] 題目類型 解答方法 直接考查型 1.劃分層次法:給全文劃分層次,歸納層意,根據(jù)事件發(fā)生發(fā)展的各個階段,梳理出明確的結構思路。 2.找線索法:先找出文章線索,再按照線索歸納梳理。散文常見的線索有:具體事物、人物、中心事件、思想感情、時間推移、空間變化、作者見聞等。分清了文章線索的歸屬類型,自然就厘清了行文思路。 間接考查型 心理詞(感情詞)組合法:解答此類題,首先也要結合文本的層次或線索,然后以心理(感情)變化為突破口,用心理詞(感情詞)組織成合理的先后順序,有的心理詞(感情詞)從原文中提取,有的則需要自己概括。 [答題步驟] 第一步:審讀題干,把握要求 根據(jù)題干中的關鍵詞,確認題目是要求直接梳理行文思路,還是要求梳理人物心理(感情)變化。 第二步:通讀全文,梳理結構 要根據(jù)題目要求和文本具體內容,或側重劃分層次,或側重找尋線索,或側重梳理心理(感情)變化。梳理時要注意勾畫圈點關鍵詞或關鍵句,尤其是梳理心理(感情)變化,更要注意提煉出“心理詞(感情詞)”。 第三步:分條陳述,規(guī)范作答 模式一(采用表次序的詞語表述):文章圍繞(線索),首先寫了,其次寫了,最后寫了。 模式二(采用分條表述):①寫;②寫;③寫;④全文整體上寫。 [例一] (xx重慶高考)閱讀下文,完成后面的題目。 太 陽 夢 曉 浩 朋友老劉說起他做的一個夢,激動得滿臉通紅。他夢見自己駕著一葉小舟,劃行在太陽里。那境界好動人啊。 太陽大得無邊無沿,透明的漿液,把世界漫溢成一片紅色,岸,在哪里?船槳輕輕一撥,濺起一串火紅的水珠,落下時,它們忽然凝結成一座座山,千姿百態(tài)。 老劉是個畫家,那時候,畫山畫得正苦。 聽了老劉的話,我放眼望去,但見群山在我周圍有節(jié)奏地起伏著,群山之上是藍天,一輪碩日,漂泊在藍天上,永恒地照耀著。 記得剛到拉薩的時候,我被驚呆了,一片明晃晃的陽光,鋪天蓋地而來,拼命地往身體里滲透,我覺得身后的影子都透著亮兒。 是不是在夢里? 我走向那些經(jīng)幡。五顏六色的經(jīng)幡,在陽光下舞蹈著,似乎一頭連著天,一頭接著地,天地之間一派和諧寧靜。一幢幢別致的藏式樓房和現(xiàn)代建筑,從綠樹鮮花中冒出來,寺廟的金頂間雜其中,香火繚繞,放生羊和野狗昂著哲人般的頭顱,在大街上踱步。 向生活深處走去,我知道這不是夢。 遠方的親朋好友非說這就是夢,神秘,朦朧,可想而不可及。一位女友,曾在拉薩生活數(shù)月,后移居加拿大,她來信說:“想到拉薩我就想大哭一場,那真是一個夢,溫暖而又明亮,它在我睡著的時候來了,醒來,它卻飛走了。” 對于我來說,拉薩的一切都是那么真實,在我那間常搖曳著燭光的小屋里,我認識了一群又一群的尋夢人。你見過一步一叩,跋涉千里而來的朝佛者嗎?從某種意義上說,尋夢者的精神更為感人,他們?yōu)榱俗穼ひ粋€美麗的夢,翻越了無數(shù)精神意義上的大山,微笑著,走向太陽。盡管,他們的身心遍體鱗傷。 一位年輕的戰(zhàn)士,常年駐守在某個四季冰封雪鎖的哨卡上,一天,下哨歸來,邁過一個半米多的土坎,他跌倒了,再沒爬起來,過度缺氧導致了他的犧牲。一位大學生,為了搶救別人,被洶涌的泥石流吞沒。一次,在我出去采訪的途中,車翻出十五六米,車棚碎了,我安然無恙……還有啊還有,無數(shù)惡魔張開大嘴,要吞沒我們這些尋夢者。 我常常仰望太陽,流著無法抑制的淚水,感情的大堤在瞬間決口了。想到夸父,他沒追趕上太陽,卻不是也為后人稱頌么?幸福在于追尋這種過程本身。 朋友老劉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他獨創(chuàng)了一種畫派,叫西藏山水畫,得到國內外普遍承認,臺灣三原色藝術中心還專門為他搞了個人畫展。 我不止一次地為他的畫所感動。畫面上,塞滿了山,絕少人間氣息,那山?jīng)坝亢魢[,奔騰流動著,下降,再升騰,勢不可擋。他的畫里沒畫過一個太陽,然而,每幅畫都能讓人感到眾山之上,那輪太陽充滿理性的跳躍。 最近,我又見到了老劉。只見他熊腰虎背,一搖一晃,整個一座山在晃動。他說他又陷入了苦悶期。他想在藝術上再上一個高峰。 是啊。太陽只有一個,夢,是無數(shù)的。 文章主要寫了畫家老劉的“太陽夢”,請就此梳理作者的寫作思路。(6分) [自主嘗試] [解題指導] 第一步,審讀題干,把握要求 題干已明確圍繞“老劉的‘太陽夢’”“梳理作者的寫作思路”。 第二步,通讀全文,梳理結構 文章圍繞“夢”而談,前四段主要寫老劉艱辛尋“夢”——畫山畫得苦;第二次集中寫老劉在倒數(shù)第三、四段,主要寫其實現(xiàn)了“夢”——獨創(chuàng)了西藏山水畫派;第三次集中寫老劉在文章最后兩段,“最近”,老劉又陷入了“苦悶期”,想在藝術上再上一個高峰,這是再尋新“夢”。 [參考答案] (1)艱辛尋“夢”——畫山畫得苦。(2)“夢”的實現(xiàn)——從太陽夢中獲得靈感,獨創(chuàng)“西藏山水畫派”。(3)再尋新“夢”——陷入苦悶期,想再上一個藝術高峰。(每點2分) [例二] (xx湖南高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題目。 童年隨之而去(節(jié)選) 木 心 [節(jié)略部分內容提示]母親、姑媽等人在睡獅庵請和尚做佛事?!拔摇彪S著在山上呆了一段時間后,天天吵著要回家,終于—— 回家啰! 走出山門時,回望了一眼——睡獅庵,庵是小的啊,怎么有這樣大的庵呢?這些人都不問問。 家庭教師是前清中舉的飽學鴻儒,我卻是塊亂點頭的頑石,一味敷衍度日。背書,作對子,還混得過,私底下只想翻稗書。那時代,尤其是我家吧,“禁書”的范圍之廣,連唐詩宋詞也不準上桌,說:“還早?!彼砸槐尽稓v代名窯釋》中的兩句“雨過天青云開處,者般顏色做將來”,我就覺得清新有味道,瑯瑯上口(原卷如此。應為“朗朗上口”——編者注)。某日對著案頭一只青瓷水盂,不覺漏了嘴,老夫子竟聽見了,訓道:“哪里來的歪詩,以后不可吟風弄月,喪志的呢!”一肚皮悶瞀的怨氣,這個暗躉躉的書房就是下不完的雨,晴不了的天。我用中指蘸了水,在桌上寫個“逃”,怎么個逃法呢,一點策略也沒有。 滿船的人興奮地等待解纜起篙,我忽然想著了睡獅庵中的一只碗!那飯碗?yún)s有來歷——我不愿吃齋,老法師特意贈我一只名窯的小盂,青藍得十分可愛,盛來的飯,似乎變得可口了。母親說: “畢竟老法師道行高,摸得著孫行者的脾氣?!? 我又誦起:“雨過天青云開處,者般顏色做將來?!蹦赣H說: “對的,是越窯,這只叫盌[注],這只色澤特別好,也只有大當家和尚才拿得出這樣的寶貝,小心摔破了。” 每次餐畢,我自去泉邊洗凈,藏好。臨走的那晚,我用棉紙包了,放在枕邊。不料清晨被催起后頭昏昏地盡呆看眾人忙碌,忘記將那碗放進箱籠里,索性忘了倒也是了,偏在這船要起篙的當兒,驀地想起: “碗!” “什么?”母親不知所云。 “那飯碗,越窯盌。” “你放在哪里?” “枕頭邊!” 母親素知凡是我想著什么東西,就忘不掉了,要使忘掉,唯一的辦法是那東西到了我手上。 “回去可以買,同樣的!” “買不到!不會一樣的?!蔽宜坪醴浅G宄潜D是有一無二。 “怎么辦呢,再上去拿?!蹦赣H的意思是:難道不開船,派人登山去庵中索取——不可能,不必想那碗了。 我走過正待抽落的跳板,登岸,坐在系纜的樹樁上,低頭凝視河水。 滿船的人先是愕然相顧,繼而一片吱吱喳喳,可也無人上岸來勸我拉我,都知道只有母親才能使我離開樹樁。母親沒有說什么,輕聲吩咐一個船夫,那赤膊小伙子披上一件棉襖三腳兩步飛過跳板,上山了。 船里的吱吱喳喳漸息,各自找樂子,下棋、戲牌、嗑瓜子,有的開了和尚所賜的齋佛果盒,叫我回船去吃,我搖搖手。這河灘有的是好玩的東西,五色小石卵,黛綠的螺螄,青灰而透明的小蝦……心里懊悔,我不知道上山下山要花這么長的時間。 鷓鴣在遠處一聲聲叫。夜里下過雨。 是那年輕的船夫的嗓音——來啰……來啰……可是不見人影。 他走的是另一條小徑,兩手空空地奔近來,我感到不祥——碗沒了!找不到,或是打破了。 他憨笑著伸手入懷,從斜搭而系腰帶的棉襖里,掏出那只盌,棉紙濕了破了,他臉上倒沒有汗——我雙手接過,謝了他。捧著,走過跳板…… 一陣搖晃,漸聞櫓聲欸乃,碧波像大匹軟緞,蕩漾舒展,船頭的水聲,船梢搖櫓者的斷續(xù)語聲,顯得異樣地寧適。我不愿進艙去,獨自靠前舷而坐。夜間是下過大雨,還聽到雷聲。兩岸山色蒼翠,水里的倒影鮮活閃裊,迎面的風又暖又涼,母親為什么不來。 河面漸寬,山也平下來了,我想把碗洗一洗。 人多船身吃水深,俯舷即就水面,用碗舀了河水順手潑去,陽光照得水沫晶亮如珠……我站起來,可以潑得遠些——一脫手,碗飛掉了! 那碗在急旋中平平著水,像一片斷梗的小荷葉,浮著,汆著,向船后漸遠漸遠…… 望著望不見的東西——醒不過來了。 對母親怎說……那船夫。 母親出艙來,端著一碟印糕艾餃。 我告訴了她。 “有人會撈得的,就是沉了,將來有人會撈起來的。只要不碎就好——吃吧,不要想了,吃完了進艙來喝熱茶……這種事以后多著呢?!? 最后一句很輕很輕,什么意思? 現(xiàn)在回想起來,我的一生中,確實多的是這種事,比越窯的盌,珍貴百倍千倍萬倍的物和人,都已一一脫手而去,有的甚至是碎了的。 那時,那浮汆的盌,隨之而去的是我的童年。 (選自《哥倫比亞的倒影》,廣西師范 大學出版社xx年版,有刪節(jié)) [注] 盌(wǎn),一種敞口而深的食器。也作“碗”。 綜觀全文,從情節(jié)的發(fā)展分析“我”的心理變化。(6分) [自主嘗試] [解題指導] 第一步:審讀題干,把握要求 題干中明示這是一道要求梳理心理變化的題目,但是在分析“心理變化”時是從“情節(jié)發(fā)展”的角度,這也就意味著本題是將“情節(jié)發(fā)展與心理變化”綜合起來考查。 第二步:通讀全文,梳理結構 解答此題,首先要通讀全文,然后找出本文的線索。本文既有事物線索又有情感線索,事物線索就是“盌”,情感線索就是“‘我’的心理變化”。前者是明線,后者是暗線。根據(jù)這一特點能夠分析出“我”在每件事情中的心理狀態(tài):剛離開睡獅庵,是終于回家了的興奮;發(fā)現(xiàn)忘帶盌,固執(zhí)而任性地要拿回盌,不因即將開船和眾人等待而妥協(xié);等盌時,因耽誤眾人時間和勞煩船夫而心生懊悔;再次拿到盌時,對船夫心懷感激,并對自己的行為有了自省;盌飛掉時,則是對盌的惋惜、對母親和船夫的自責;而母親一番勸告,引發(fā)了“我”更深層次的思考。 [參考答案]?、倥d奮地回家,登船時發(fā)覺忘帶心愛的盌,固執(zhí)而任性的“我”執(zhí)意要取回,不肯妥協(xié)。②等盌時,心生懊悔,得盌后,心懷感激,“我”有了自省。③失盌后,“我”覺得難以面對母親與船夫,既惋惜又自責;母親的勸慰與教誨,引發(fā)了“我”更多的思考。 題型二 線索作用分析題 一、什么是線索作用分析 [理在書中] 先清楚線索與行文思路的區(qū)別:行文思路是作者寫作時為了深化和表達其思想感情而遵循的思維活動的線路,回答的是先寫什么、后寫什么的問題;而線索則是文章前后內容中都有的某個共同的東西,回答的是圍繞什么展開的問題。 雖然在“行文思路分析題”中已涉及線索,但這種涉及只是將線索作為解題的一種手段,圍繞線索去梳理行文思路,并不是考查線索本身;而高考卻常就散文線索自身方面設題,考查的重點往往是線索的作用。 [教材舉隅] 回扣教材 請找出《囚綠記》一文的線索,并分析其作用。 標答分析 參考答案:(1)線索:文章以對“綠”的情感為線索。 (2)作用:①結構方面,組織材料,貫穿全文。本文圍繞對“綠”的感情,寫了賞綠、囚綠、放綠、思綠,這一結構形成文章特有的節(jié)奏,作者的感情起伏顯現(xiàn)出文章結構的跌宕多姿。②內容方面,揭示主題。作者以對“綠”的無限情思,牽出一曲綠色生命之歌,在賞綠、囚綠、放綠、思綠之中,體現(xiàn)了作者對綠的熱愛,對光明和自由的向往,贊美了不屈于黑暗的精神,歌頌了忠貞不渝的民族氣節(jié)。 答案分析:本題屬于線索作用分析題。這是一篇寫景狀物的抒情散文,線索一般為感情線索。先找出文中表達對“綠”的情感的議論抒情句,如“綠色是多寶貴的啊”“我囚住這綠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鳥”“開釋了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懷念著我的圓窗和綠友”;由此提煉出本文的感情線索——對“綠”的情感。再從結構和內容兩方面分析這一情感線索的作用。 二、怎樣考線索作用分析 [題在書外] 審題定向 題干示例 題干中往往有“分析”“說明”等作答動詞和“線索”“作用”“謀篇布局”等表答題方向的名詞。 (1)(xx江蘇高考)文章的敘述線索是什么?設置這一線索有什么作用?(《比鄰而居》) (2)(xx湖北高考)聯(lián)系全文,簡要分析“杜鵑啼”在文章謀篇布局中的作用。(《耳邊杜鵑啼》) 三、怎樣答線索作用分析[學考貫通] 線索作用分析“2步走” 第一步:找出線索——“四看”定線索 尋找線索 看標題 有些標題就揭示了線索。如《白楊禮贊》標題所揭示的對白楊樹的贊美就是文章的情感線索。 看時空詞語 有些時間、空間詞語很可能就是“時間線索”或“空間線索”。如《荷塘月色》就有空間線索。 看“物” 文章中某一“物”若反復出現(xiàn),很可能就是線索。如《記一輛紡車》就是以“一輛紡車”這一常出現(xiàn)的物件為線索的。 看議論抒情 文中的議論、抒情句子中蘊含的“情”往往就是文章的線索。如《記念劉和珍君》中表達作者悲憤情感的議論抒情句,表明了文章的線索是悲憤之情。 第二步:分析線索作用——從結構和內容兩方面分析 結構方面 ①組織材料,貫穿全文。 ②使結構清晰,情節(jié)集中。 ③使行文富于變化。 內容方面 ①表達某種情感或思想。 ②揭示主題。 ③呈現(xiàn)某種情景或狀態(tài)。 另外,要注意區(qū)分不同性質的線索的不同作用,如物象線索有象征、呼應作用,情感線索有使情感濃厚、不斷深化的作用等。 [例三] (xx江蘇高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題目。 比鄰而居 王安憶 ①裝修的時候,有人提醒我,不要使用這條公共煙道,應該堵上,另外在外墻上打一個洞,安置排油煙機的管子??墒?,我沒聽他的。好了,現(xiàn)在,鄰居家的油煙就通過我家的排油煙機管道,灌滿了廚房。 ②我可以確定,我家廚房的油煙僅來自于其中一家,因為油煙的氣味是一種風格。怎么說?它特別火爆?;ń?、辣子、蔥、姜、蒜、八角,在熱油鍋里炸了,轟轟烈烈起來了。這家人在吃方面還有一個特征,就是每頓必燒,從不將就。時間長了,我對他們生出一些好感,覺得他們過日子有著一股子認真勁:一點不混。并且,也不奢侈。他們老老實實,一餐一飯地燒著,一股濃油赤醬的味,使人感到,是出力氣干活的人的胃口和口味,實打實的,沒有半點子虛頭。在我的印象中,他們沒落下過一頓。他們在吃的方面,一是有規(guī)律,二是很節(jié)制。這些,都給人富足而質樸的印象,是小康的生活氣息。 ③有一段日子,在一日三餐之外,這家人還增添了兩次草藥的氣味。草藥的氣味也是濃烈的,“撲”一下進來,涌滿了廚房。不知是因為草藥氣的影響,還是實際情況如此,一日三餐的氣味不那么濃郁了。倒不是變得清淡,而是帶些偃旗息鼓的意思。這段日子蠻長的,這么算吧,每周燉一次雞湯,總共燉了四至五次。草藥的苦氣味和雞湯的香味,是這段時間油煙味的基調。這也是認真養(yǎng)病的氣味:耐心,持恒,積極,執(zhí)著。 ④之后,忽然有一天,我家的廚房里滾滾而來一股羊肉湯的氣味。這就知道,他們家人的病好了,要重重地補償一下,犒勞一下。倒不是吃得有多好,但它確有一種盛宴的氣氛,帶有古意。古人們慶賀戰(zhàn)功,不就是宰羊嗎?果然,草藥味從此消遁,燉湯的綿長的氣味也消遁,余下一日三餐,火爆爆地,照常進行。 ⑤在較長一段稔熟的相處之后,我家廚房來了一個不速之客,那是一縷咖啡的香氣。這是另一路的氣味,和他們家絕無相干。它悄悄地,夾在花椒炸鍋的油煙里,進來了。這是一股子虛無的氣息,有一種浮華的意思在里面,和他們家實惠的風格大相徑庭。因此,我斷定,這又是一戶新入住的人家,很沒經(jīng)驗地,也將管子接進了煙道,又恰逢順時順風,于是,來到我家廚房湊熱鬧了。這一路的風格顯然要溫和、光滑一些,比較具有裝飾感,喚起人的遐想。和它不那么實用的性格相符,它并不是按著一日三餐來,不大有定規(guī),有時一日來一次,有時一日來兩次,有時一日里一次不來,來時也不在吃飯的點上,而是想起了,就來,想不起,就不來,顯得有些孱弱似的。而那先來的,從來一頓不落,轉眼間,油煙全面鋪開,又轉眼間,油煙席卷而去,總是叱咤風云的氣勢。但是,有時候,夜已經(jīng)很深了,那新來的,悄然而至??Х鹊奈⒖嗟南阄叮瑥浡_來。 ⑥氣味終究有些雜了,可是涇渭分明,絕不混淆。你來我往,此起彼伏。再過段日子,又來了一個,顯見得是蘇錫幫的,氣味特別甜,空氣都能拉出絲來了。第四位又來了,它一方面缺乏個性,另一方面又頗善融會貫通。它什么都來:香、辣、酸、甜,大蒜有,大蒜粉也有,麻油有,橄欖油也有。于是,所有的氣味全打成一團,再分不出誰是誰的來路。我們這些比鄰而居的人家,就這樣,不分彼此地聚集在了一處。 ⑦這一日,廚房里傳出了艾草的熏煙。原來,端午又到了。艾草味里,所有的氣味都安靜下來,只由它彌漫,散開。一年之中的油垢,在這草本的芬芳中,一點點消除。漸漸的,連空氣也變了顏色,有一種灰和白在其中洇染,洇染成青色的。明凈的空氣其實并不是透明,它有它的顏色。 (有刪改) 文章的敘述線索是什么?設置這一線索有什么作用?(6分) [自主嘗試] [解題指導] 這是一道線索作用分析題。 第一步:找出線索 本文主要寫了聞到比鄰而居的各家的氣味及由此而引發(fā)的思考,認真閱讀文章,找出反復出現(xiàn)的詞語(物象)即“氣味”,所以“氣味”就是本文的線索。 第二步:分析線索作用 從結構和內容兩方面分析。結構上,以“氣味”為線索,串聯(lián)全文,便于把不同的生活狀態(tài)呈現(xiàn)出來;內容上,以“氣味”為線索,體現(xiàn)不同的生活風格,便于表達理解和包容各種生活狀態(tài)的思想。 [參考答案] (1)線索:氣味。 (2)作用:①以“氣味”為線索,串聯(lián)全文,便于把不同的生活狀態(tài)呈現(xiàn)出來;②以“氣味”為線索,體現(xiàn)不同的生活風格,便于表達理解和包容各種生活狀態(tài)的思想。 題型三 句段作用分析題 一、什么是句段作用分析 [理在書中] 句段作用分析就是選擇“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句子或段落,分析其在全篇結構思路中的作用,這些句段往往是全文行文思路上的重點句子或段落,它們在結構上、內容上有特殊作用,表達上富有特色。 [教材舉隅] 回扣教材 請分析《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中開頭段的作用。 標答分析 參考答案:①本段運用反襯手法,以政治業(yè)績反襯梁啟超在學術上的威望和影響,突出其超人的學識;以“顯宦”和“叱咤風云的人物”反襯梁啟超,突出其演講水平高超。②從內容上看,本段重點寫梁啟超學術上的威望和影響,塑造了一位能人、高師的形象。③從結構上看,塑造能人、高師形象,為下文具體描寫演講情景做鋪墊。 答案分析:本題考查句段作用。題干指出“開頭段”,段落位置已確定,我們先認真閱讀該段,明確該段內容為突出梁啟超的學識和演講水平;再從內容和結構上分析該段的作用,從內容上看,本段重點塑造梁啟超能人、高師的形象,從結構上看,塑造能人、高師形象,是為下文具體描寫演講情景做鋪墊。 二、怎樣考句段作用分析[題在書外] 審題定向 題干示例 題干中往往有“分析”“談談”等作答動詞和“作用”“看法”等表答題方向的名詞。 (1)(xx天津高考)作者回憶童年迷路的經(jīng)歷,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在母語的屋檐下》) (2)(xx湖北高考)文章第②段引用波德萊爾散文詩《頭發(fā)中的半球》的片段,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頭腦中的旅行》) 三、怎樣答句段作用分析 [學考貫通] 6大??季涠巫饔帽斫? 解答此類題應從內容、結構和表達效果幾方面分析,不同位置的句段在文中的作用有所不同,尤其要注意開篇、中間、結尾處句段的作用。 開篇 ①開門見山,點明題旨。②引起下文。③為下文做鋪墊。④提供背景,渲染氣氛。 中間 ①結構上承上啟下(總結上文,領起下文),起過渡作用。②內容上擴展思路,豐富內涵。(由寫景轉向抒情、由敘述轉向議論、由正面轉向反面等) 結尾 ①篇末點題,卒章顯志。②升華情感,深化主題。③照應前文,結構嚴謹。④發(fā)人深思,意蘊深遠。 點睛句 ①點明全文中心,統(tǒng)領全文。②句子含意深刻,耐人尋味,讀后給人以啟迪。 插入段 ①與上下文構成虛實相映、正反對照、層進烘托、總分印證關系。②對全文中心起強化、突出作用。③在結構上宕開一筆,形成波瀾。 反復出現(xiàn)的句子 ①在內容上,有突出內容(主旨)、強化感情等作用。②在結構上,有交代線索、前后呼應等作用。③在表達上運用了反復的修辭手法,有強化或一唱三嘆之效。 [答題步驟] 第一步:明確句段位置,讀懂句段內容 因為不同位置的句段在文中的作用有所不同,明確句段位置就顯得特別重要,而讀懂句段內容又是分析句段作用的前提。 第二步:確定分析角度,結合文本分析 依據(jù)句段位置,確定對句段作用分析的角度,然后結合文本具體內容分析作答。 [例四] (xx天津高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題目。 在母語的屋檐下 彭 程 少年時代的伙伴自大洋彼岸歸來探親,多年未見,把盞竟夜長談。我們聊到故鄉(xiāng)種種情形,特別談到了家鄉(xiāng)方言,興之所至,后來兩人干脆用家鄉(xiāng)話談起來。 本來以為這么多年不使用,很多方言都已忘記,不料卻在此時鮮明地復活了。恍惚中,甚至憶起了聽到這些話時的具體情境,眼前浮現(xiàn)出了說話人的模樣。友人感慨:真過癮。 在一種語言中浸潤得深入長久,才有資格進入它的內部,感知它的種種微妙和玄奧,那些羽毛上的光色一樣的波動,青瓷上的釉彩一般的韻味。幾乎只有母語,我們從牙牙學語時就親吻的語言,才應允我們做到這一點。 關于母語,英文里的一個說法,最有情感溫度,也最能準確地貼近本質:mother tongue。直譯就是“媽媽的舌頭”。從媽媽舌頭上發(fā)出的聲音,是生命降臨時聽到的最初的聲音,浸潤著愛的聲音。多么深邃動人的詩意!在母語的呼喚、吟唱和誦讀中,我們張開眼睛,看到萬物,理解生活,認識生命。 詩作為濃縮提煉過的語言,是語言的極致。它可以作為標尺,衡量一個人對一種語言熟悉和理解的程度?!把劭此鸶邩牵劭此缳e客,眼看他樓坍了”,說的是世事滄桑,人生無常?!岸褡R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說的是心緒流轉,昨日迢遙。沒有歷史文化為之打底,沒有人生經(jīng)歷作為鋪墊,就難以深入地感受和理解其間的沉痛和哀傷,無奈和迷茫。它們宜于意會,難以言傳。 每一種語言都連接著一種文化,通向一種共同的記憶。文化有著自己的基因,被封存在作為載體和符號的特有的語言中。仿佛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中,阿里巴巴的山洞里,藏著稀世的珍寶。 “芝麻開門吧!”咒語念起,山洞石門訇然敞開,堆積的珠寶浮光躍彩。 但洞察和把握一種語言的奧秘,不需要咒語。時間是最重要的條件。在一種語言中沉浸得足夠久了,自然就會了解其精妙。有如窖藏老酒,被時光層層堆疊,然后醇香。瓜熟蒂落,風生水起,到了一定的時候,語言中的神秘和魅惑,次第顯影。音調的升降平仄中,筆畫的橫豎撇捺里,有花朵搖曳的姿態(tài),水波被風吹拂出的紋路,陽光下明媚的笑容,暗夜里隱忍的啜泣。 對絕大多數(shù)人來說,只有母語,才有這樣的魅力和魄力,承擔和覆蓋。日升月落,春秋代序;晝夜不舍的流水,亙古沉默的荒野;鷹隼呼嘯著射向天空,羊群蠕動成地上的云團;一顆從眼角滑落的淚珠有怎樣的哀怨,一聲自喉嚨迸發(fā)的吶喊有怎樣的憤懣。一切,都被母語捕捉和綰結,表達和訴說。 我驕傲于自己母語的強大的生命力。五千年的漫長歷史,災禍連綿,兵燹不絕,而一個個方塊漢字,就是一塊塊磚石,當它們排列銜接時,便仿佛壘砌了一個廣闊而堅固的壁壘,牢牢守衛(wèi)了一種古老的文化,庇護了一代代呼吸沐浴著它的氣息的億兆的靈魂。 童年在農(nóng)村度過,記事不久的年齡,有一年夏天,大人在睡午覺,我獨自走出屋門到外面玩,追著一只蹦蹦跳跳的兔子,不小心走遠了,一直走進村外一片茂密的樹林中,迷路了,害怕得大哭。但四周沒有人聽到,只好在林子里亂走。過了好久,終于從樹干的縫隙間,望見了村頭一戶人家的屋檐。 一顆懸空的心倏地落地了。 對于長期漂泊在外的人,母語熟悉的音調,帶給他的正應該是這樣的一種返歸家園之感,一個漢語的子民,寄居他鄉(xiāng),母語便是故鄉(xiāng)的方言土語;置身異國,母語便是方塊的中文漢字。“官秩加身應謬得,鄉(xiāng)音到耳是真歸”,故鄉(xiāng)的語言,母語的最為具體直觀的形式,甚至關聯(lián)到了存在的確鑿感。 因為時時相與,反而熟視無睹。就像對于一尾悠然游弋的魚兒,水的環(huán)抱和裹挾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去意識和詰問的。但一當因某種緣故離開了那個環(huán)境,就會感受到置身盛夏沙漠中般的窒息。被拘禁于全然陌生的語言中,一個人也仿佛涸轍之鮒,最渴望母語的濡沫。那親切的音節(jié)聲調,是一股直透心底的清涼水流。 每一種語言的子民們,在自己母語的河流中,泅渡,游憩,俯仰,沉醉,吟詠,創(chuàng)造出燦爛的文化,并經(jīng)由翻譯傳播,成為說著不同語言的人們共同的精神財富。以詩歌為證,《魯拜集》中波斯大詩人伽亞謨及時行樂的詠嘆,和《古詩十九首》里漢代中國人生命短暫的感喟,貫穿了相通的哲學追問;中世紀的意大利,彼特拉克對心上人勞拉的十四行詩傾訴,和晚唐洛陽城里,李商隱寫給不知名戀人的無題七律,或者雋永清新,或者宛轉迷離,各有一種入骨的纏綿。讓不同的語言彼此尊重,在交流中使各自的美質得到彰顯和分享。 熱愛來自母親的舌尖上的聲音,應該被視為是一個人的職責,他的倫理的基點。他可以走向天高地闊,但母語是他的出發(fā)地,是他不斷向前伸延的生命坐標軸線上,那一處不變的原點。 (原載《光明日報》,有刪節(jié)) 作者回憶童年迷路的經(jīng)歷,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自主嘗試] [解題指導] 這是一道句段作用分析題。 第一步:明確句段位置,讀懂句段內容 這段童年迷路經(jīng)歷在文章中間部分,屬于“中間句段作用”分析,認真閱讀文段,進一步理解把握“童年迷路的經(jīng)歷”的主要作用。 第二步:確定分析角度,結合文本分析 參考“中間句段作用”的幾個角度,主要從內容和結構兩方面思考,并結合文本分析。從內容上看,文章在講述迷路的經(jīng)歷之后,接著闡述了對游子來說母語的重要作用,即“一種返歸家園之感”。這可看作是一種比喻,即用孩子迷路比喻游子離開母語;從結構上看,則可聯(lián)系文章的標題“在母語的屋檐下”及下文由敘事轉向議論的行文思路來分析。 [參考答案] ①內容上,用孩子迷路比喻游子離開母語,強調母語給人帶來的庇護感和安全感。②結構上,呼應題目“屋檐”,引出下面的議論。 A.優(yōu)生班作業(yè)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14分) 夏日里那一片蔭涼 王 政 鄉(xiāng)村人家的房前屋后總是長滿了樹,把村子遮掩在濃密的樹蔭里,像村子的衣裳。炎炎夏日,濃密的樹蔭灑下一片片陰涼,鄉(xiāng)村的夏天便有了一種天然的涼爽。 鄉(xiāng)村的日子里填滿了辛苦,農(nóng)事勞作幾乎不避風雨烈日。夏收便是最典型的烈日下的勞作??臻煹柠溙锢?,金色的麥浪涌動著豐收的喜樂,也散發(fā)著令人生畏的火辣和酷熱。但是,麥熟不等人,頭頂?shù)奶柸绱蠡鹎虬銥⑾吕幸粯哟棠恳鄣墓饷?,人們依然要下地割麥。上中學時夏天就跟著大人們夏收勞動,每當割麥割得腰酸臂軟、滿頭是汗時就想,麥地邊要是有一棵樹多好。困乏了到樹下小憩片刻,享受一下樹蔭的清涼,該是多么愜意的事??!事實上,有時候也會不堪酷熱勞累,不顧大人的責怪,放下手里的鐮刀,跑到離麥地稍遠的河邊或土崖下有樹的地方去歇息。坐在樹蔭里,沐浴著在汗水中渴盼而來的陰涼,那種渾身的涼爽和快意,真是舒坦得無法形容,也加深了我對樹下陰涼的留戀和期待,我甚至為人們不在地頭栽樹而深感不解。一次農(nóng)閑時,和母親一起清理地邊的雜草刺棘,看見草叢里有一棵自然生長出來的幼小的椿樹,我欣喜地告訴了母親,并提議把椿樹留下,不要和雜草一塊清理掉。這種樹在故鄉(xiāng)野生的很多,長得也快,所以,我算計著不幾年地邊這棵小椿樹就能長大,長出繁枝,在夏日里給在地里勞動的我們撐起一片可以休憩的陰涼。母親卻說,不行的,地邊上不能有樹,不然樹蔭遮住陽光,會影響莊稼生長。那棵讓我期待陰涼的小樹最終還是被母親連同雜草一起清理了。這也使我深深感到,夏日的陰涼固然是好,但是,和所有美好的東西一樣,要擁有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過,麥子收回來晾曬時就不一樣了。人們把新打的麥子在地上撒開攤薄,讓太陽一覽無余地暴曬著,人坐在麥場邊上那棵柿樹的陰涼里。那是一棵很大的柿子樹,僅暴露在地面上錯綜盤纏的樹根就有一片席子那么大,濃密的樹冠足夠有一棟房子那么高大,灑下的陰涼就可想而知了。偌大的麥場空空曠曠,就場邊這么一棵大樹。這個時候,麥子都收完了,大家剛從緊張勞累的夏收中解脫出來,曬麥就可以悠閑一點了。頭頂著厚厚的樹蔭,或拉閑話,或在地上畫幾個方格,拿幾根柴棍,盤起腿來做游戲,或鋪個裝麥子的袋子席地而睡,有的還端一壺茶水,邊說話邊品茶,只是隔一會兒起身去用木耙翻攪一下麥子。婦女們則邊說話邊納鞋底,孩子們更不知困乏,也圍攏在大人身邊,追逐攆打,玩鬧嬉戲。有時候,大人也會讓玩耍的孩子去攪一下麥子。滿場的麥子,攪起來要有章法,不能東一耙子西一耙子,而是從一個邊角處開始,一耙一耙挨著攪。我就是那時候學會攪麥曬麥的。一場麥攪下來,就被火一樣的太陽曬得滿頭是水,扔下耙子就往樹蔭底下跑,也更加感到樹下陰涼的美好。 老家的屋舍都是瓦房,而且前后開門。夏天里前后門都開著,風從屋子里穿過,清爽而又涼快,但是人們似乎更喜歡樹蔭下的涼爽。正午時分即便不下地干活,左鄰右舍,也喜歡坐在村邊的樹蔭下天南海北地扯閑話、說笑話。女人們也喜歡把針線活兒拿來坐在樹底下做。記憶中,母親就常常把過冬的棉衣棉被拆洗了,放在院子里的樹蔭下去做。午后的太陽把門口重重疊疊的樹影拉得長長的,灑下滿院子的陰涼。母親就在這大片的陰涼里,鋪一張竹席,把棉衣棉被鋪在上面,一針一線地縫啊納啊。有時是一個人做,有時還約了鄰家的女人一起做,有時是母親納棉衣,鄰居的女人拿著鞋襪之類的小件,和母親一塊坐在席子上,一邊說著閑話,一邊飛針走線。農(nóng)家的日子大多都是瑣碎而單調的,甚至有些苦澀和無奈。但是,在那一片片樹下的陰涼里,在鄉(xiāng)親們那輕松地言笑里,在母親那輕輕地針線里,我覺得,一切的單調、瑣碎和苦澀,甚至勞累和煩惱,都被那大片大片的陰涼吸收了、融化了、遮蓋了,留下的都是輕松和美好。 夏天的鄉(xiāng)村,除了房舍里,過了正午那一時半刻,麥垛旁、屋檐下、土崖邊,到處都是陰涼,但是,在我的印象里,只有長在麥場邊、田野里、院門口這些地方的大樹給人的陰涼最是涼爽。在這些地方,沒有麥垛里積蓄的悶熱氣息的影響,沒有屋墻和崖壁的遮攔,樹蔭灑下的陰涼不但更純粹,而且空氣通暢,時有輕風拂過,更加為那一片陰涼錦上添花。這樣的涼爽是自然的、淳樸的,所以,在夏日里,坐在空調房里,看見外面濃濃的樹蔭和樹蔭下那厚厚的清涼,我總會想起在故鄉(xiāng)的樹蔭下乘涼的情景,想起在田間勞動時渴盼著有一片樹蔭讓我小憩的心情。甚至想著像古詩寫的那樣“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蛘呦褚粋€放牛童子那樣,“童子柳蔭正眠著,一牛吃過柳蔭西” 。然而,時過境遷,不要說在樹下的陰涼里美美地睡一覺,連輕松地在樹蔭下乘涼的機會也極少。 夏日里那一片樹下的陰涼只能永遠地灑在我的記憶里,灑在我心里了。 (選自《光明網(wǎng)文薈頻道》) 1.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文章表面寫“夏日里那一片蔭涼”,實際上處處在寫鄉(xiāng)村生活,為我們呈現(xiàn)出了一幅幅真實的鄉(xiāng)村生活圖景。 B.文章結尾處兩句古詩的引用,寫出了作者對鄉(xiāng)村生活的懷念,也反映出了作者對當前城市生活的厭惡。 C.文中多次寫到母親和“鄰家女人”的日常生活,既表現(xiàn)了她們勤勞樂觀的品格,也反映了作者對她們深摯的情感。 D.本文語言質樸,行文簡練曉暢,字里行間卻飽含真摯情感,符合一般鄉(xiāng)土題材文學作品的特點。 解析:選B B項,“對當前城市生活的厭惡”理解錯誤,結尾處引用古詩并沒有體現(xiàn)出這一情感。 2.(線索作用分析題)作者多次寫到了夏天的太陽。太陽在文中有什么作用?(5分) 答: 參考答案:①太陽和陰涼相伴,是貫穿全文的線索;②作者筆下的太陽是“烈日”“火球”,渲染火辣酷熱的氛圍,能更好地表達作者對夏日陰涼的喜愛、懷念之情。 3.作者筆下的鄉(xiāng)村生活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結合情節(jié)和文本具體談一談。(6分) 答: 參考答案:①美好:勤勞的鄉(xiāng)村人們,融洽的鄰里關系,清幽的自然風光。②沉重:辛苦的田間勞作,單調的日常生活,落后的農(nóng)村面貌。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14分) 生死之間 雷抒雁 ①一位墨西哥的作家曾說:“死亡不是截肢,而是徹底結束生命?!笔堑?,即使一個人的手不慎失去了,殘肢還會提醒他手曾經(jīng)的存在。死亡,如雪的融化,霧的消散,云的飄移,永遠沒有了,沒有了。 ②可是,記憶沒有隨著死亡消失,每天,一進房門,你就尋找那張讓你思念、惦記,你如此熟悉的面孔。如果沒有找到,你會情不自禁地喊一聲“媽媽!”然后,一個房間一個房間地去找,看她是在休息還是在操勞——是在洗那些永遠洗不完的衣物,是在為孩子們做晚飯,還是在專注地看電視?可是,這一回,你的聲音沒有得到回應。房子里空蕩蕩的,她不在??粗鴫ι夏菑堈掌阒浪延肋h離開了。那張一直帶給你歡樂的母親的照片,你突然發(fā)現(xiàn)其中竟有一縷憂傷。難道,照片也有靈性,將她對你無微不至的關懷凝聚在目光中? ③我不愿再走進母親的房間,不愿觸動她老人家遺留下的衣物,就讓它原樣留存著,任灰塵去封存。唉,每一件遺物都是一把刀子,動一動就會刺傷那脆弱的神經(jīng)。 ④日子一天天過去,我不再流淚。誰不知道死是人生的歸宿!生,讓我們給生命打了一個結,死,便是一種解脫。妻子這樣安慰我,兒子也這樣安慰我。他們很快就從痛苦中跳出來,忙忙碌碌,快快樂樂,去干他們自己的事,好像母親的離世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母親的死,給他們留下的只是短暫的痛苦,并沒有留下傷口,而在我的心里,卻留下了很深的傷口,有很多的血流出,我常常按著胸口,希望那傷口盡快愈合??墒呛芸煳野l(fā)現(xiàn),愈合的只是皮肉,傷痕的深處無法愈合,時常會有疼痛蔓延開來。 ⑤我永遠不會忘記xx年9月6日下午5時,在中國作協(xié)的會議室學習討論的過程中,我以一種近乎失態(tài)的焦灼,希望會議早點結束,然后迫不及待地奔向母親的住處??斓郊視r,我打電話給家里,想馬上聽到母親的聲音。鈴聲空響,我希望她是到樓下散步去了。 ⑥推開門,像往常一樣,我喊了一聲“媽媽”,無人應聲。我急忙走進里面的房間,看見媽媽躺在地上呻吟著。我撲過去,一把抱住她,想讓她坐起來,問她怎么了。她只是含糊不清地說著:“我費盡了力氣,可是坐不起來?!蔽铱粗采媳凰撼哆^的被單,看著母親身上揉皺的衣服,知道她掙扎過??墒且磺袙暝紱]有用,母親左邊的身子已經(jīng)癱瘓了,無法坐住。她痛苦,無奈,無助得像個孩子。這個曾經(jīng)十分堅強的生命,怎么突然變得如此脆弱! ⑦可是,無論如何,我明白了那個下午失態(tài)的全部原因。一根無形的線——生命之線牽扯著我的心。我的心如紊亂的鐘擺,失去了平衡。我以從未有過的急切,想回到媽媽的身邊。也許,只要她的手撫摸一下我,或者,她的眼神注視一下我,我心中失控的大火就會熄滅。僅僅兩天之后,當媽媽咽下最后一口氣,永遠地離開了她生活了81年的這個世界的時候,我覺得,我生命的很大一部分被帶走了,隨著她走了。我猜想,一個人的理論生命也許很長,它就是這樣一部分一部分地被失去親人、失去情感分割,生命最終變得短暫了。 ⑧醫(yī)治心靈傷痛的唯一處方就是“忘記”??墒?,對于親人,要忘記又談何容易!只好尋求書籍,尋求哲人,讓理性的棉紗,一點一點吸干情感傷口上的鮮血。 ⑨我想起了一則關于死亡的宗教故事。有一位母親,她抱著病逝的兒子去找佛,希望能救活她的兒子。佛說,只有一種方法可以讓你的兒子死而復生,解除你的痛苦:你到城里去,向沒有死過親人的人家要一粒芥菜籽給我。 那位被痛苦折磨得愚鈍了的女人馬上去找,可是她找遍了全城,竟然沒有帶回一粒芥菜籽。因為,世上根本沒有沒有失去過親人的家庭。 (摘自《名家散文集》,有刪改) 4.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文章以第一人稱作為全文的基本敘述視角,偶爾插入第二人稱、第三人稱,三種人稱各盡其妙,形成了相互輝映之效。 B.本文以抒情為主,綜合運用描寫、記敘等多種表達方式,細膩地刻畫了作者失去母親后備受煎熬、悲傷無法排遣的內心世界。 C.妻子和兒子很快就從痛苦中跳出來,并且勸慰“我”,可見他們對“母親”的情感不深厚,無法切身感受為人子者的喪親之痛。 D.本文在生存與死亡、疼痛與忘卻、焦慮與平靜的兩極振蕩之中,抒發(fā)了作者對親情、死亡等命題深刻而又獨特的探討和領悟。 解析:選C C項,“可見他們對‘母親’的情感不深厚”純屬臆測,無中生有。 5.(句段作用分析題)文章第①段引用了一位墨西哥作家的名言“死亡不是截肢,而是徹底結束生命”,請分析其作用。(5分) 答: 參考答案:①引出“死亡是生命徹底的結束”的觀點,強調死亡就是消失;②與下文“記憶沒有隨著死亡消失”形成對比。 6.(行文思路分析題)請根據(jù)原文內容梳理作者的寫作思路。(6分) 答: 參考答案:①先寫人會逝去,但記憶不會消失,引出母親的去世在作者心中留下了難以愈合的傷口;②通過追憶母親病逝,進一步抒發(fā)喪母之痛;③提出以理性化解喪親之痛的方法。 [自命題目提非凡能力] 就文章最后一段的“宗教故事”,自主命制一道段落作用分析題,并做出解答。 答: [命題示例] 文章最后一段的“宗教故事”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①用宗教故事作結,表明家家都曾有親人去世,人人都有可能失去至親,痛苦是人生常態(tài),難以避免,因此要正視痛苦,用理性化解;②主旨與上段作者“讓理性的棉紗,一點一點吸干情感傷口上的鮮血”的觀點吻合;③這個故事富含哲理,寄寓深遠,能給讀者以深刻啟示?!? B.普通班作業(yè)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14分) 夏日里那一片蔭涼 王 政 鄉(xiāng)村人家的房前屋后總是長滿了樹,把村子遮掩在濃密的樹蔭里,像村子的衣裳。炎炎夏日,濃密的樹蔭灑下一片片陰涼,鄉(xiāng)村的夏天便有了一種天然的涼爽。 鄉(xiāng)村的日子里填滿了辛苦,農(nóng)事勞作幾乎不避風雨烈日。夏收便是最典型的烈日下的勞作??臻煹柠溙锢?,金色的麥浪涌動著豐收的喜樂,也散發(fā)著令人生畏的火辣和酷熱。但是,麥熟不等人,頭頂?shù)奶柸绱蠡鹎虬銥⑾吕幸粯哟棠恳鄣墓饷?,人們依然要下地割麥。上中學時夏天就跟著大人們夏收勞動,每當割麥割得腰酸臂軟、滿頭是汗時就想,麥地邊要是有一棵樹多好。困乏了到樹下小憩片刻,享受一下樹蔭的清涼,該是多么愜意的事??!事實上,有時候也會不堪酷熱勞累,不顧大人的責怪,放下手里的鐮刀,跑到離麥地稍遠的河邊或土崖下有樹的地方去歇息。坐在樹蔭里,沐浴著在汗水中渴盼而來的陰涼,那種渾身的涼爽和快意,真是舒坦得無法形容,也加深了我對樹下陰涼的留戀和期待,我甚至為人們不在地頭栽樹而深感不解。一次農(nóng)閑時,和母親一起清理地邊的雜草刺棘,看見草叢里有一棵自然生長出來的幼小的椿樹,我欣喜地告訴了母親,并提議把椿樹留下,不要和雜草一塊清理掉。這種樹在故鄉(xiāng)野生的很多,長得也快,所以,我算計著不幾年地邊這棵小椿樹就能長大,長出繁枝,在夏日里給在地里勞動的我們撐起一片可以休憩的陰涼。母親卻說,不行的,地邊上不能有樹,不然樹蔭遮住陽光,會影響莊稼生長。那棵讓我期待陰涼的小樹最終還是被母親連同雜草一起清理了。這也使我深深感到,夏日的陰涼固然是好,但是,和所有美好的東西一樣,要擁有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過,麥子收回來晾曬時就不一樣了。人們把新打的麥子在地上撒開攤薄,讓太陽一覽無余地暴曬著,人坐在麥場邊上那棵柿樹的陰涼里。那是一棵很大的柿子樹,僅暴露在地面上錯綜盤纏的樹根就有一片席子那么大,濃密的樹冠足夠有一棟房子那么高大,灑下的陰涼就可想而知了。偌大的麥場空空曠曠,就場邊這么一棵大樹。這個時候,麥子都收完了,大家剛從緊張勞累的夏收中解脫出來,曬麥就可以悠閑一點了。頭頂著厚厚的樹蔭,或拉閑話,或在地-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專題九 文學類文本二散文閱讀 第2講 著眼于“神聚”把握散文結構思路分析題 2019 年高 語文 一輪 復習 專題 文學 文本 散文 閱讀 著眼于 神聚 把握 結構 思路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hcyjhs8.com/p-2732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