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語文大一輪總復習 實用類文本閱讀(三).doc
《2019-2020年高考語文大一輪總復習 實用類文本閱讀(三).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考語文大一輪總復習 實用類文本閱讀(三).doc(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高考語文大一輪總復習 實用類文本閱讀(三)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打工族創(chuàng)造的無形資產 陳耀明 在四川、貴州等地的一些偏僻小鎮(zhèn)上,很多小商店都掛著這樣的牌子:“代辦到東莞(長安、厚街)直通大巴,日發(fā)車”、“代辦到中山(經南海、順德)直通車,日入粵”……同時,這些小鎮(zhèn)的店鋪有不少打著“廣式”招牌:“粵美發(fā)廊”、“穗雅時裝店”、“深圳西餅屋”…… 由此不難發(fā)現打工大潮對內地的影響,沿海文化對內地的輻射。然而,“打工潮”的意義不僅于此。 人口流動是由種種落差造成的。然而,當農村剩余勞動力莽撞地闖進城市之后,卻在不自覺地縮小著工農差別、城鄉(xiāng)差別以及地區(qū)差別。這些從第一產業(yè)分離出來的農村剩余勞動力,為中國城市發(fā)展第二產業(yè)和第三產業(yè)提供了重要的勞動力積累。同時,這些農村剩余勞動力資源在城市實現了巨大的商品價值,為中國農村發(fā)展第一產業(yè)提供了重要的資本積累。 以東莞為例,這里的打工仔打工妹去年匯往家鄉(xiāng)的資金達86億元,平均每天2300多萬元。 四川省去年收到出省打工族匯款202億元,相當于全省全年的財政總收入。其中一些縣的匯款數倍于全縣的財政總收入。 事實上,中國農村剩余勞動力從“打工潮”到“創(chuàng)業(yè)潮”的歷史跨越也已經清楚地表明:沿海地區(qū)對于中西部地區(qū)來說,不僅僅是解決了幾百萬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yè)問題,也不僅僅是寄回了幾百億勞務收入問題,更重要的是為中西部地區(qū)未來的發(fā)展培養(yǎng)了一代人! 中國目前有流動人口8000萬,其中青年人口為6000萬,平均年齡是23.4歲。從這個意義上講,“打工潮”堪稱又一次“青年大遷徙”。 中國的上一次青年大遷徙是發(fā)生在六七十年代的上山下鄉(xiāng)運動,遷徙總規(guī)模為1800萬人。 然而,打工青年卻比插隊青年幸運得多,打工青年在發(fā)達的城市呼吸著商業(yè)文明的氣息,感應著工業(yè)文明的熏陶,體驗著競爭時代的沖擊,接受著市場經濟的洗禮。這幾乎是每一位成功人士最基本的原始積累。 四川人喜歡把珠江三角洲比作“中國市場經濟學院”,他們根據打工的地點還分出“深圳分院”、“順德分院”、“中山分院”……根據打工的工種又分出“電子專業(yè)”、“制衣專業(yè)”、“酒店管理專業(yè)”…… 湖南人把80年代南下的打工仔叫做“黃埔一期”,把90年代南下的打工仔叫做“黃埔二期”。 貴州人認為“招工等于招生”,他們喜歡把外出的打工仔美其名曰“留粵生”、“留滬生”、“留京生”…… 四川省勞務開發(fā)辦公室副主任沈亮認為:“打工仔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意義并不在投資本身,他們帶回了比投資更有價值的觀念和技術,這是不可估量的‘無形資產’?!? 湖南省寧遠縣一位鎮(zhèn)長則把打工仔稱為“四有能人”,即:經商辦廠有本錢,生產經營有技術,管理企業(yè)有經驗,產品銷售有門路。 當一個打工仔從沿海地區(qū)返回故鄉(xiāng)的時候,他已經不是原來那個土頭土腦的山里娃了,而是見過世面的“城里人”。他所津津樂道的那些東西,就連鄉(xiāng)里的干部也不大明白,什么配額、報關、CI、H股、MBA……他不但說話的聲音變了,走路的姿勢變了,重要的是他的腦殼變了! 四川省委書記謝世杰同志對打工仔評價說:“打工仔從掙錢填肚子、攢錢蓋房子,到投資辦廠子,這是一個了不起的變化。他們是四川未來加速發(fā)展的潛力所在?!? 的確,中國農村的巨變,也許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于打工仔從“打工潮”到“創(chuàng)業(yè)潮”的大轉變! “回歸”是一次新的進軍,當一個打工仔躊躇滿志地帶著資金、技術、信息,帶著規(guī)劃、設計、方案,從遙遠的城市返回故鄉(xiāng)的時候,他已經站在了一個更高的起點上。 昨天,他們依靠體力出來打工,只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家庭的命運! 今天,他們依靠資本回去創(chuàng)業(yè),則能改變家鄉(xiāng)的命運、農村的命運! (節(jié)選自《農民工的新選擇》,原載《華聲報》) 1.閱讀全文,分點概括“打工潮”產生了哪些社會效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使沿海文化輻射到內地,促進了內地農村人的觀念的轉變。②縮小了工農差別、城鄉(xiāng)差別及地區(qū)差別。③為城市發(fā)展第二、三產業(yè)及農村發(fā)展第一產業(yè)提供了重要的勞動力積累和資本積累。④既解決了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yè)問題,又為中西部地區(qū)的未來發(fā)展培養(yǎng)了后備人才。 2.文中四川、湖南、貴州等地對南下打工有各種各樣的“美稱”,如何理解這些“美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這些“美稱”一方面反映了人們對東部沿海等發(fā)達地區(qū)的高度評價,生動形象地說明了東部沿海等發(fā)達地區(qū)為內地及廣大農村培養(yǎng)了大批人才,反映了人們對東部沿海等發(fā)達地區(qū)的肯定與向往;另一方面則反映了人們對外出打工行為的理性認識。在人們眼中,外出打工不僅是賺錢謀生的手段,更是學技術、學本領的機會,是打工族提高自身素養(yǎng)與能力的途徑。(意思對即可) 3.從文本看,農村勞動力的流動有什么新的變化?如何評價這種新變化?試結合文本、聯系現實作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農村勞動力流動的新變化:①由貧困盲目被動(或:莽撞)南下轉變?yōu)槔硇灾鲃恿飨驏|部等發(fā)達地區(qū)。②由依靠體力外出打工的“打工潮”轉變?yōu)橐揽抠Y本、技術等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的“創(chuàng)業(yè)潮”。(2)評價:這種變化是時代發(fā)展、社會進步以及人的觀念改變產生的必然結果。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生活水平與勞動者觀念的改變與素質的提高,人們對自身的發(fā)展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國家西部開發(fā)及新農村建設政策的實施,也為有理想有能力的“打工仔”提供了新的機遇。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7題。 地圖的魔術 [美國]克萊摩根 我一向喜愛地圖——愛它們美麗、實用、引人遐思;有了地圖,我們自以為可以仿制世界,自命對世界了如指掌。我們人類需要有安身立足之所,需要知道自己身在何方——我們在地球上的地址,而地圖恰好把這些需要表露無遺。地圖告訴我們許多有關世界的東西,不過有關我們人類的說得更多。 從公元前4世紀的古希臘時代起,飽學之士都知道地球是個球體,但是我們一般人卻時常把這忘得一干二凈。教會更加深了這個誤解:地球是扁平的,像地圖一樣。它還有邊——好讓人從這里跌下來。在一些早期的地圖上,可以看到地球是由大象的背托著的。古人覺得世界必須立于堅實的基礎上,這種感覺直到近代還有。 地圖是最早的文字,比書還要古老。我敢說,人類彼此的溝通,最早寫下來的就是地圖,可能在100萬年前,時間是一個晴朗的黃昏,地點是東非的大峽谷,我們的遠祖在漫長的演化中,停下來休息一會。在湖底的泥濘上,他們用一根棒畫了幾條線,來代表這個湖,來代表一條河、一個大森林以及林外若干可以狩獵的好地方。然后指著地圖說:“這里,小伙子。我們目前在這里,希望明天可到那個地方?!? 我們把這些線條當做魔術,你說多有意義。我們就這樣用一幅畫來表示世界。這個新玩意兒叫做“地圖”,其中有非常真實的東西,可使我們相信我們能從這里到達那里。它加強我們的信念——森林外有狩獵的好地方;不但如此,它還有力地提示,將來是存在的。這是個我們可以去的地方,而且明天就可抵達,多令人欣慰。地圖上所有的路徑,都通向一些地方。 地圖使世界安就其位。在有地圖之前,島嶼漂來漂去,城市轉瞬間就會消失不見。當然,地圖上也有空白的地方,就像我們的知識一樣;可是不要緊,我們可用想象力來填補。對于早期的地圖,約斯威夫特這樣寫過:地理學家在非洲地區(qū)上,用了野蠻的圖畫來填補空白;在不適合人居住的草莽,放了大象,說是沒有市鎮(zhèn)。 不準確的地圖,有時卻有助于發(fā)現新的地方。偉大的地理學家托勒密以為歐洲和亞洲橫跨大半個地球(今天,我們都知道歐亞二洲只占地球面積的1/10)。托勒密的數字,流傳了13個世紀。哥倫布就借用這個數字,向西班牙國王游說,說他向西航行,可輕易地抵達東方。哥倫布很幸運,走到一半就見到了美洲。 1519年,費迪南麥哲倫啟航,要環(huán)繞世界一周,那時歐洲人以為美洲不過是個島嶼而已,藏在這個島后面的就是亞洲。麥哲倫的那個時代,大家都以為“新世界”(美洲)和東印度群島,只是一水之隔。豈料這“一水”竟是浩渺的太平洋。回頭說說陸地,地圖讓我們想到疆界。我們各隨心意來繪制地圖,在這個城鎮(zhèn)、那條河流畫上邊界,看,我們就這樣為自己建立了帝國。帝王玩地圖的游戲,像我們玩棋子一樣。教皇用一條線就分開了“新世界”;西班牙把西面的全要了,葡萄牙只得要余下來的。 地圖畫出了疆界,而疆界促成了戰(zhàn)爭。統(tǒng)治者叫人繪畫地圖,然而,比較真實的地圖不一定能取悅統(tǒng)治者。17世紀末,路易十四看到一幅較為準確的法國地圖后宣稱:地圖讓他失去的國土,多于他從戰(zhàn)爭中所得的。就算在今天,政治地圖所反映的世界,還是基于人們的意圖。厄瓜多爾的地圖所顯示的國土面積,雙倍于它實際所統(tǒng)治的;原因是它在1941年與秘魯打仗失去的領土至今仍爭議未決。根據危地馬拉印行的危地馬拉地圖,伯利茲一國并不存在。地圖是充滿想象的富藏。在地圖上,澳洲看來像個孤兒,島嶼在鐐銬中憔悴。古老的非洲聳起肩膀,而歐洲把它按下去。 “在地圖上神游天地,”塞萬提斯寫道,“不像旅行那樣要花錢,會使人疲勞,又可免受冷熱饑渴之苦和種種不便?!? 4.簡要分析開頭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開頭一段在全文中有以下作用:—是交代喜歡地圖的原因;二是總領全文(或引出下文)。 5.作者講述哥倫布和麥哲倫的故事,是為了證明什么觀點?請簡要說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講述這兩個故事是為了證明“不準確的地圖,有時卻有助于發(fā)現新的地方”。哥倫布根據托密勒的觀點和數據,卻發(fā)現了美洲新大陸;麥哲倫以為“新世界”美洲和東印度群島,只是一水之隔,卻發(fā)現了浩渺的太平洋。 6.請簡要賞析文中畫線的語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這個句子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鞍闹蘅磥硐駛€孤兒”句使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胺侵蘼柶鸺绨颉本溆玫氖菙M人修辭手法。這個句子表明地圖能夠引發(fā)人們無限想象,展示了地圖的魔術。 7.請結合全文探究“地圖的魔術”這一標題的意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俚貓D上簡單的線條能夠表現美麗無限的世界。②地圖具有實用價值,可以使世界安就其位。不準確的地圖有時也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③地圖是充滿想象的富藏,可以引人遐思。④地圖可以讓人足不出戶,神游世界。-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高考語文大一輪總復習 實用類文本閱讀三 2019 2020 年高 語文 一輪 復習 實用 文本 閱讀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hcyjhs8.com/p-3211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