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級化學全冊 第二單元 探秘水世界 2.4 元素(第二課時)學案 魯教版.doc
《2019-2020年九年級化學全冊 第二單元 探秘水世界 2.4 元素(第二課時)學案 魯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九年級化學全冊 第二單元 探秘水世界 2.4 元素(第二課時)學案 魯教版.doc(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九年級化學全冊 第二單元 探秘水世界 2.4 元素(第二課時)學案 魯教版 2.記住并能正確書寫常見元素的名稱和符號。 3.知道元素的簡單分類;能根據原子序數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內容和學情分析: 在化學課一開頭就以化學符號的形式有計劃地逐漸給出元素符號和化學式,讓學生逐漸熟悉,已經認識并記住了一些元素符號,這樣就減輕了對枯燥乏味的元素符號的記憶負擔;上節(jié)的挑戰(zhàn)自我的最后一道題,通過閱讀短文,理解短文中對原子的有關描述,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為題,寫一篇短文,以加深學生對原子的認識。通過閱讀短文,使學生認識到原子是構成一切物質的最基本成分,它不隨物質種類的變化而變化,為建立元素的概念奠定基礎。 在元素符號的學習過程中,要通過學生熟知的幾種物質,從宏觀物質到其微觀構成再到符號表示,幫助學生建立對物質“宏觀——微觀——符號”的三重表征的思維方式,使學生弄清楚元素符號所表示的意義,然后在物質分子式、化學方程式的學習中,加深理解,形成規(guī)范的化學語言。 對物質組成“追根求源”的認識思路,并且這種認識是在不斷深化的。學生了解更多的化學史料,激起學生對科學家們的敬仰之情,更讓學生認識科學的起源,從中吸取無盡的精神營養(yǎng)和智慧,同時從化學史中體驗到化學的方法論。 學習目標: (1)通過對元素概念的發(fā)展史的探究及對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的比較,建立元素的概念。 (2)知道元素的簡單分類,初步學會用元素表示物質的宏觀組成;記住并能正確書寫一些常見元素的名稱和符號。 (3)通過對元素周期表的認識,初步認識元素周期表的結構,知道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一些信息:如元素名稱和符號、原子序數、相對原子質量等,能根據元素的原子序數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知識點(含重點、難點): 重點難點: 認識元素周期表的結構,知道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一些信息 實驗準備: 農作物生長必需的化學元素;人體需要的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元素周期表的發(fā)展 板書設計: 二、元素周期表 1、元素分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兩類。 2、常見元素的名稱:氫氦鋰鈹硼;碳氮氧氟氖;鈉鎂鋁硅磷;硫氯氬鉀鈣 3、元素周期表分為7個周期,16個族。 元素周期表共有7個橫行,18個縱行,每一橫行叫做一個周期,每一個縱行叫做一個族(8、9、10三個縱行共同組成一個族)。 教學過程: 師生互動 活動意圖 【創(chuàng)設情境 導入新課】 【投影】下列是農夫山泉礦泉水標簽的部分內容: 【提問】①你知道這里的鈣、鎂、鉀、鈉指的是什么? 學生回答,并及校正。 【追問】你知道這些元素的由來嗎? 【投影】閱讀資料 十九紀六十年代以前,國際上的化學元素名稱很混亂。1860年9月世界各國著名化學家140多人在德國卡爾斯羅開了一次會議,化學元素才有了國際通用的拉丁文名稱?,F今我國化學元素的中文名稱看起來很簡單,可是這些字的極大多數在我國古代書籍里是沒有的,是近一百多年來我國化學工作者根據拉了文名稱的第一音節(jié)或第二音節(jié)的發(fā)音創(chuàng)造出來的新字。經過許多化學家不斷研究和創(chuàng)新,多次開會討論和選擇,才得到現今通用的中文名稱。 近代化學這門課程是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才由歐洲傳到我國。1869年,徐壽在翻譯《化學鑒原》時發(fā)現大部分元素在漢語中沒有對應的名稱。于是,他把化學元素進行了分類:(1)對于金、銀、銅、鐵、錫、鉛、硫等國人早已定名的元素,繼續(xù)沿用舊名。(2)對于一些有特定性質的元素,則采用意譯的方式,如輕氣、養(yǎng)氣、淡氣等(后來分別演變?yōu)闅?、氧、氮,但仍保持原字的讀音)。(3)對于其他元素,將元素的英文名稱的首音節(jié)或次音節(jié)譯為發(fā)音類似的漢字,再加以漢字部首大致區(qū)分元素的類別。 通過以上元素周期表的大致觀察,結合化學先驅徐壽創(chuàng)造的化學元素漢語名稱,我們把元素分為幾類。 學生討論回答: 【小結】 1、元素分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兩類 【提問】如果我們進一步深入研究這些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看一看這些元素的符號和原子結構示意圖,你會發(fā)現元素周期表還有哪些規(guī)律呢? 【討論交流】 1、 元素周期表中,目前被正式命名的112種元素按照原子核內質子數由小到大的順序排列而成的,每種元素都有一個序號,稱為原子序數。它的數值等于其原子核內質子數。 2、 具有相同的電子層數排列的同一橫行的元素,稱為一個周期。 3、最外層電子數相同的排列在同一豎列,叫做同一族(8、9、10三個縱列共同組成一個族)。 【小結】周期:三長三短一不全(短周期:第一、二、三周期;長周期:第四、五、六周期;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族:七主七副零八族(主族:由短周期元素和長周期元素共同構成的族;副族:完全由長周期元素構成的族;第VⅢ族:“八、九、十” 三個縱行;0族:稀有氣體元素)。 【提問】如果我們再次深入到每一種元素,如右圖所示: 可以得到什么信息呢? 討論總結: 原子序數=質子數 元素符號 元素名稱 相對原子質量 【總結】請同學們結合今天學習內容,談一談自已有何收獲和困惑,并進行小結。 通過生活中的小事導入新課,讓學生認識到化學就在我們身邊,感受到化學知識生活化、常態(tài)化,真正感受到就在身邊,無處不在。 讓學生了解元素的發(fā)展史,認識到科學家的不平凡背后的艱辛歷程,學會珍惜科學成果,同時培養(yǎng)學生對物質世界認識的歷史觀點。 讓學生從宏觀角度分析元素周期表,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總結概括的能力。 通過剛才的大致分類,再深入研究每一種原子的結構情況,與其對照,探索規(guī)律發(fā)現知識,通過層層分割,使知識淺顯易懂,簡單明了,培養(yǎng)學生總結概括能力。 深入到個別元素的學習,讓學生知道每一種元素中所記錄的信息內容,感受到知識的偉大和無窮盡,同時培養(yǎng)學生讀圖、識圖獲得信息的能力。 讓學生養(yǎng)成歸納的習慣,對所學知識系統(tǒng)化。 課堂檢測 1、下列符號中,能表示某元素的兩個原子的是( ?。? A.Mg ?。拢危病 。茫玻巍 。模? 2、下列各組元素符號第一個字母相同的是( ?。? A.鐵、鋅、鈉 B.鈣、鋁、銅 C.鋁、銀、鎂 ?。模肌⑩}、氯 3、元素周期表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如右圖所示的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從中獲得的信息不正確的是( ) A.該元素的符號是N B.該元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4.01g C.該元素的原子核帶有7個單位的正電荷 D.該元素原子核內有7個中子 4、下表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元素的相關信息,利用下表回答相關問題: (1)繪制出第一個元素周期表的是俄國化學家 。 (2)請畫出16號元素原子結構示意圖 ,化學反應中該原子比較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電子變成離子。 (3)表示的是 (填離子符號)。 (4)上表中第二、三周期元素最外層電子數的變化規(guī)律是 _。 附參考答案:1、C 2、D 3、B 4、(1) 門捷列夫 (2) 得到 (3)Al3+ (4)電子數依次遞增排列。 教后反思: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較為簡單,學生學習較為輕松,因學生在之前學生學習過原子結構示意圖的繪畫,原子的構成、相對原子的質量,本節(jié)是從元素周期表中獲取這些信息,所以本節(jié)課可作為鞏固舊知識,總結規(guī)律的一節(jié)升華課、把學生的知識水平再提升一個臺階,把握原子和元素的關系。 附元素周期表發(fā)展史 許多科學技術在千萬年歷史中的發(fā)展軌跡,科學的探索是個艱難的過程,無數的科學家,實踐家為此付諸了畢生的精力。就像對于元素周期表,人們往往將它的發(fā)現完全歸功于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然而,研究元素周期律的科學家不止門捷列夫一人,在這一百年間有許多科學家都做出了貢獻。他們卻在元素周期表發(fā)展過程中占據著不可或缺的位置,可以說,沒有他們,就沒有元素周期表。 對元素之間的關系進行考察研究的科學家,當首推法國人拉瓦錫。1789 年,拉瓦錫曾運用分類比較法,就當時他所確認的33 種元素(部分為單質和化合物)進行過分類研究,提出了世界上第一張元素表,開創(chuàng)了元素分類研究的先河。 1803 年,英國物理化學家道爾頓在創(chuàng)立近代原子論的同時,提出了原子量概念和測定工作。然而,由于測量方法的不同和選擇相對標準上的差異,原子量曾一度出現長時間的混亂現象。1829 年,德貝萊納對元素的原子量與化學性質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分類比較研究。1850 年,培頓科弗認識到相似元素組不應限于3 個元素,而且發(fā)現組內各元素的原子量之差常為8 或其倍數。1853 年,格拉斯頓提出同組元素在原子量上有3 種不同類型。1854 年,庫克將元素分為6 系。 1859 年,杜馬鑒于同系有機化合物分子量之間都有一個公差,從而聯想到性質相似的同系元素的原子量之間也應有一個公差,但所得數值與實驗值卻有相當大的出入。因此,這些工作同德貝萊納一樣,仍然只局限在部分元素的分類研究上,尚未發(fā)現其本質規(guī)律。1862 年,法國化學家尚古多進一步對原子量與元素性質之間的變化關系進行分類比較和數理分析。他將當時已知的62 個元素,按原子量的大小循環(huán)標記在繞著圓柱體上升的螺旋線上,從而創(chuàng)造了一個“螺旋圖”,從科學認識的角度來分析,尚古多是第一個從整體上考慮元素性質與原子量之間關系的化學家,他的歸納與見解向元素周期律邁出了有力的一步。1857 年,歐德林以當量為基礎,發(fā)表了一篇論文,其中附有一個“元素表”,將元素分為13 類。1864 年,他修改了以前的元素表,以“原子量和元素符號”為題重新發(fā)表了他的第二張元素表,這張元素表還隱顯出元素性質隨原子量周期性變化的規(guī)律。1865 年,紐蘭茲把元素按原子量大小順序排列后,發(fā)現“從任何一個元素起,每隔8 個元素就與第一個元素的性質相似”。這類似于八度音程,紐蘭茲稱其為“八音律”。為了符合八音律,他機械地依當時的原子量大小將元素排列成每列具有8 個元素的“八音律表”,整個表顯得相當混亂。這種機械的研究方法無法找出元素之間的本質規(guī)律。 1864 年,邁耶爾在《現代化學理論》一書中刊出了一個“六元素表”,已經具有了周期表的雛型。1868 年,邁耶爾發(fā)表了《原子體積周期性圖解》,該圖充分顯示出原子量與原子體積之間的周期性關系。第二年,他又制作成了他的第二張化學元素周期表,指出元素性質是原子體積的函數。 1860 年,門捷列夫對原子量測定和元素分類產生了濃厚興趣,他緊緊抓住原子量這一體現元素最基本特性的物理量,探討元素性質間的變化規(guī)律。門捷列夫對 63 張記載著不同元素的名稱、原子量和各種理化性質的卡片進行比較分析,他依據原子量的大小把元素排列起來,發(fā)現氯和鉀的原子量相差不大,但性質截然不同;鉀和鈉的原子量相差很大,但性質非常相似;鉀以后的元素,隨著原子量的增加其性質又顯示出從鈉到氯的相似變化,由此,門捷列夫發(fā)現了元素性質間的周期性變化規(guī)律。1869 年2 月,門捷列夫發(fā)表了他的第一張元素周期律圖表,初步實現了元素的系統(tǒng)化和科學分類。他指出①按照原子量大小排列起來的元素,在性質上呈現明顯周期性;②原子量的大小決定元素特征;③應該預料到許多未知元素的存在;④當我們知道了某個元素的同類元素后,有時可以修正該元素的原子量。 這便是門捷列夫提出的元素周期律的最初內容。1871 年,門捷列夫吸收了邁耶爾表中的合理部分,修訂了自己的第一張元素周期表,制作了第二張元素周期表。他將表由豎行改為橫排,使同族元素處于同一豎行中,以突出元素化學性質的周期性;他把未知元素的空格由3 個增至7 個,并預言了它們的性質,而且依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合理位置再一次大膽地修正了部分元素的原子量。門捷列夫將自己一生的精力都投入到元素周期律的研究中,他于1871 年預言了4個新元素錸、鈁、锝和砹,1889 年預言了釙,這些預言先后被人們通過實驗所證明。 門捷列夫發(fā)現周期律以來,時至今日,已百年有余。通過眾多科學工作者的不斷努力,無論在深度或廣度上,元素周期表所顯示的內容及其變化規(guī)律,已為愈來愈多的人所熟悉和掌握,成為人們進行社會生產、科學研究的重要工具。xx年,隨著118號元素的發(fā)現,“明天的元素周期表何去何從?”這個問題又擺在我們面前等待探討。周期表究竟是發(fā)散的,還是收斂的?若有終點,終點究竟在何處?-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九年級化學全冊 第二單元 探秘水世界 2.4 元素第二課時學案 魯教版 2019 2020 九年級 化學 第二 單元 探秘 世界 元素 課時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hcyjhs8.com/p-3316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