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說課稿 (XX版七年級上冊)》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走一步再走一步》說課稿 (XX版七年級上冊)(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精美文檔
《走一步,再走一步》說課稿 (XX版七年級上冊)
本執(zhí)教者的“說課教案”是按照中學《語文課程標準》,本課教學目的,學生的學習目的,新課程設計的原則設計的。分為三大板塊:一、說教學設想;二、說教學流程;三、說板書設計。
一、說教學設想:
(一)總體教學設想:
1、把握新教材特點,理解本課編排的目的。
2、知曉學生學情,為共同學習奠基。
3、與學生同閱讀課文,同在一個平臺上探討人生的哲理。
4、在自讀中感知,在合作中領悟,在探究中啟迪,在實踐中運用。
5、注重讀寫過程的評價,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張揚個
2、性,亮出自己。
教學設想闡述:
1、把握教材特點,理解課文編排目的。
本課選自XX版教材七冊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是一篇學讀課文。這篇課文是著名的美國作家莫頓亨特寫的。它主要是寫了作者回憶自己童年8歲時一次“脫險”的經(jīng)歷,其中蘊含的生活哲理--人生道路上常常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但再大的困難,只要我們能走一步,再走一步,就一定能將困難化解為一個個小的困難,最終戰(zhàn)勝困難。
整個第四學段的教材編排的依據(jù)是《語文課程標準》,教材編排的外在線索是與生活的聯(lián)系,內在線索的是按三大板塊: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而本課是屬第一板塊:人與自我。這個單元都是談人生
3、。寫的都是作者對人生的憧憬、體驗和思考。閱讀這些課文,其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體味人生,關愛生命。
2、知曉學生學情,為共同學習奠基。
從教材的編排特點,看本課,它是新教材的第一篇學讀課文,它是第一二單元人與自我中的主要課文。作為一篇學讀課文,教會學生讀書,即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這是最主要的。而面對剛進入第四學段的(初中)學習生活的學生,從教育心理學的分析看學情:其一,天真、活潑,富于表現(xiàn)力。其二,面對著帶有故事情節(jié)的課文,喜歡讀。其三,喜歡討論,喜歡發(fā)問,喜歡探究。其四、喜歡說自己的故事。然而難點是對一件事或一個活動中蘊含的哲理或悟出它的哲理有一定的難度。
面對學生學
4、情的分析,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長處,采用多種學習方法引導、和學生同攻難關。為共同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3、與學生同閱讀課文,同在一個平臺上探討人生的哲理。
因為本文就是通過作者在童年時爬懸崖的一段感受,及在今后的人生旅程中,遇到困難,就應在懸崖上走下一樣,“走一步,再走一步”。那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利用文字材料,共同的人生體驗,和學生同在一個平臺上,同讀課文,同探討人生的哲理。
4、在自讀中感知,在合作中領悟,在探究中啟迪,在實踐中運用。
通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閱讀、討論、探究本課蘊含的人生哲理;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會有嗎,我們應怎
5、樣對待?這個故事的主要敘述的情景是什么?我遇到困難的情景是什么?作者想到了什么,我想到了什么?一是要讓學生知道要多讀,讀出味,才能懂其意;二是要領悟文章的內容所蘊含的意義,要多思,三是要多說,在實踐中學習語文,讓學生通過教師的橋梁,和作者莫頓亨特進行心與心的對話。
在語文實踐活動中從讀到寫,以讀帶寫,以寫促讀,談談自己對生活的憧憬、體驗和思考。
5、注重讀寫過程的評價,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張揚個性,亮出自己。
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更重要體現(xiàn)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所以,要依據(jù)《語文課程標準》的評價標準,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形成師生評價,生生評價。師--生--作者--課文之
6、間的共同學習、探討的和諧氣氛,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美的享受。以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貫穿整個教學的始終,在學習過程中處處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激勵學生展現(xiàn)自我,亮出自我。
本課教學設想的目的,學生閱讀本文后,知曉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腳印都能折射出人生的哲理。生活處處有語文,語文處處是與生活相聯(lián)系的。
(二)具體教學設想:
1、教學目標:
(1)自讀、合作讀、探究讀,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感知課文內容,復述故事情節(jié);悟出其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
(2)從課內到課外,舉一反三,運用感知的方法,拓展閱讀汪國真的詩,品出詩的哲理。
(
7、3)從讀到寫,和學生共同結合自己人生中遇到的困難經(jīng)歷及怎樣處理的,是教訓還是經(jīng)驗或二者皆有之,寫成短文。
教學目標的設計:一、體現(xiàn)語文學習的整體性,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形成整體;聽說讀寫形成一個整體;課內和課外閱讀形成一個整體;教、學的方式方法形成一個整體。二、科學地安排了學習序列:讀:一讀,自主讀,二讀:合作讀;三讀,探究讀;四讀,拓展讀;寫:結合自己的人生體驗談體會。從讀到寫,符合人的思維特征,符合語文教學的特點,符合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教學質量的要求。從課內到課外,體現(xiàn)教學的整體性。三、切合學生的實際理解能力;四、明確、清晰,便于落實和檢測。體現(xiàn)了本課學習的特點:讀寫結合,以讀帶寫
8、,以寫促讀。
2、教學重點:誦讀課文,復述故事,悟出“走一步,再走一步”所蘊含的人生哲理。
3、教學難點: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從一件事中能悟出人生的哲理。
4、課型:讀寫結合課
5、教學時間:一節(jié)課。(教學時間的分配: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隨機調控。)
6、教學策略:問題策略、多讀策略、與文本對話策略、合作學習策略、讀寫結合策略
7、教學方法:情境法、誦讀法、討論法、讀寫結合法、評價法
8、學習方法:誦讀法、復述法、討論法、讀寫結合法、評價法
9、課前準備:(1)、預習課后的“讀一讀,寫一寫”,結合課文想想這些詞
9、語的意思。
(2)、想想第一課與這課有什么聯(lián)系?
(3)、閱讀這一課,你有哪些問題,請寫在紙條上,交與科代表。
此環(huán)節(jié)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認字寫字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提問和思考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是教師了解學情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并把學生在預習中提出的問題,整理歸類,放在與之相適應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研討。
二、教學流程:
語文教學過程設計的目的:葉圣陶先生說:“語言文字的學習,就理解方面說,是得一種知識,就運用方面說,是養(yǎng)成一種習慣;這兩方面必須連成一貫;也就是說,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須能夠運用?!薄K哉f語文教學過程是學生在教師組織下認識語言
10、世界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經(jīng)過嚴格而有高效的言語技能訓練,學生習得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同時受到情感的熏陶和人格的感染。
(一)、課前導入,創(chuàng)設情景,和學生共同走進美國作家莫頓亨特的回憶中。
運用學生閱讀前一課《山那一邊》的感悟、學生的生活、理想和這課的聯(lián)系,采用抒情性的語言,和學生共同走進課文的情景中,共同尋找人生的哲理。激發(fā)學生閱讀和探討問題的興趣。
(二)、自主閱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復述主要故事情節(jié)。
1、學生放開聲音朗讀一遍課文后,再默看一遍課文。
這個環(huán)節(jié)設計:是學生才進入新課文,雖前面已進行了預習,但學生在課堂上,放開聲音
11、運用普通話朗讀課文,一是檢查學生對課文朗讀是否暢通。這實際上是工具性也既是基礎知識的落實,也是落實單元教學的要求,提高學生朗讀能力;二是默看課文,學生經(jīng)過一次高聲朗讀后,進入靜靜地思讀階段,也實際上在對課文的故事情節(jié)“疏理”階段,注重學生思維過程的培養(yǎng)。為下面復述故事主要情節(jié)而打下基礎。
2、學生復述故事。
(1)照原文順序復述;
(2)創(chuàng)造性的復述。①選擇自己所喜歡的情節(jié)②可以命小標題似的復述;③將故事中人物沒有說完或在行動上沒有完成加之合理的想象進行復述。
這個環(huán)節(jié)既是知識轉化為能力,書面語言變口頭語言的訓練;又是對課文整體感知的一個語文實踐活動。復
12、述故事,可以同座進行,這樣就能達到全員參與,然后讓一兩名同學在全班復述。這既是體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對讀本整體感知、概述、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又是學生的多元性、閱讀的多元性得到體現(xiàn),它實際上也是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
(三)、悟讀,合作討論作品中“我”爬懸崖的動作描寫、心理活動描寫和父親鼓勵“我”“走一步,再走一步”具體動作化的語言及所折射出的哲理。
這個環(huán)節(jié)實際上是上一個教學過程的繼續(xù)。在感知了全篇課文的故事情節(jié)時,還要通過這個故事情節(jié)知其它所蘊含的哲理,這是本課文要達到人文教育的主要目的。但這個過程也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它不是枯燥的說教,也是通過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來實現(xiàn)的。其中學生在
13、預習中提出的問題可結合課文討論體會。
1、分角色朗讀“我”爬懸崖的經(jīng)歷。(特別對課文中所涉及的對懸崖、“我”、父親的話描寫的詞語要有一種體驗的讀,要讀出味來):
懸崖的高、險:懸崖聳立、垂直的峭壁、大約二十來米高、(“我”眼中的懸崖)高不可攀的險峰
“我”的身體狀況:八年來一直有??;瘦骨嶙峋、
爬懸崖(半山腰):冬冬直跳、蹲、心驚肉跳、幾乎暈到、軟弱地哀求、頭暈目眩、啜泣
環(huán)境描寫:暮色開始四合、暮色蒼茫,天上出了星星,懸崖大地越來越暗。
父親的語言:“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你只要想著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辦得到?!?
2、分組閱
14、讀討論:(可以以學生在預習中提出的問題設置討論題。)
(1)作者描寫懸崖及“我”眼中的懸崖是怎樣的?
(2)作品中的“我”的是一個什么樣的“我”,在爬懸崖中的表情及動作說明了什么?
(3)父親在文中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
3、各組選一名同學發(fā)言。
(四)、探究學習最后一段,研討這次“脫險”經(jīng)歷所蘊含的哲理。
這一段是文章的宗旨所在,是引起作者值得回憶的價值所在。也同時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因為剛進初中的學生,對事情所蘊含的“哲理”比較陌生,老師可舉一些學生所常見的例子,來理解“哲理”。如學生最熟悉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毕胂脒@句話蘊含
15、的道理?運用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想想本文故事說明一個什么道理?這個學習過程同樣應在讀中體會、感悟。師生共同結合自己人生道路上成功與失敗的例子,引導學生明白生活中蘊含的哲理。這樣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就能化難為易。
1、集體朗讀最后一段,勾勒出段中你覺得重要的句子:
2、師生互動,對“每當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喪氣時……我提醒自己,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巖石,而要著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所要達到的地方?!苯Y合自己的體驗談體會。
(五)、拓展閱讀課文后面汪國真的詩,請同學們想想我們得到一點什么?
1、集體閱讀,感悟詩意。(詩人采用對比手法
16、,說明意志對人是很重要。“垂下頭顱”是預示遇到困難,低頭沉思。是為了更好地迎接困難。)
2、自由發(fā)言,談談從詩中想到了什么?
這個環(huán)節(jié),是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的整合。體現(xiàn)閱讀課教學在通過課內閱讀的方法,把它運用在課外閱讀上,既是方法的運用,又是學生閱讀多元性的展示,個性的發(fā)展。因為這個單元的課文內容都是談的人生,“人與自我”,我的夢想是什么樣,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困難怎么辦?這里再一次閱讀汪國章的詩,無疑又是一次對人生的感悟。
(六)、讀寫結合:學了本文后,敘寫自己遇到的一次困難,來說明一個道理的短文。
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本節(jié)課讀寫結合的最后一個終點站
17、。因為這篇課文是寫的作者親身體驗的一件事,它對學生有著直接的指導意義。從讀到寫,既開源,又導流。以讀帶寫,以寫促讀,是讀寫結合的特點。而這篇課文從故事的敘述,到揭示蘊含道理的過程,對學生寫作有很大的幫助。實質上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統(tǒng)一的再一次體現(xiàn)。
(七)、課堂教學結尾,再次創(chuàng)設情景,情感的熏陶,在人生道路上同啟迪。
和學生共同呤誦課文的最后一段,激勵學生在人生中應有作家的氣質,戰(zhàn)勝人生中一個又一個困難,實現(xiàn)自己美好的理想。
三、板書設計:懸崖高、險
讀:“我”的一次“脫險”經(jīng)歷“我”瘦骨嶙峋怕、嘲笑、恐懼
結父親鼓勵“我”爬下懸崖
合悟:人生中的困難應怎樣對待--“走一步,再走一步”,再大的困難也可以化解成小困難克服
寫:遇到的一次困難,是怎樣處理的?從中感悟是什么?
板書設計目的:課堂教學的縮影,提示課文中心的導讀圖,是教學重點、難點的輻射源。它溝通了作者寫作思路、教師教學思路、學生學習思路的橋梁,是提示舊知與新知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體現(xiàn)新知的生長點,激起學生的探求新知的欲望。是課堂教學的集成塊,它集教材編者的“編路”、課文作者的“文路”、教師的“教路”和學生的“學路”于一體,是當代“微型技術“的妙用。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