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三單元乘加乘減教案蘇教版 .doc
《2019年(秋)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三單元乘加乘減教案蘇教版 .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年(秋)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三單元乘加乘減教案蘇教版 .doc(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年(秋)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三單元乘加乘減教案蘇教版 【學習內(nèi)容】 教科書第31頁例題,第31-32頁“想想做做”1—5。 【學習目標】 1. 在實際問題的情境中感受乘加、乘減算式的具體意義。 2. 會應用已學的乘法口訣正確計算乘加和乘減實際問題。 ★ 【轉角石】 【導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復習引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金魚嗎?生物組的小朋友養(yǎng)了許多漂亮的小金魚,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出示前三個金魚缸)從圖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師:求一共養(yǎng)多少條金魚,你會列式計算嗎?(口答,板書) 師:用哪一句口訣進行計算?(三四十二) 二、主動參與,探索算法 1、乘加(金魚圖例題) (在三個金魚缸的后面再出示一個只有兩條魚的金魚缸) 師:現(xiàn)在的圖和剛才一樣嗎?說一說從圖中你看到了什么?可以求什么?想一想,算式應該怎么列?同桌可以討論交流。 (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進行板書整理:4+4+4+2 43+2 也可能出現(xiàn)44-2) 師:這些算式你會算嗎?選擇你喜歡的算式算一算。(學生口答,教師板書得數(shù),要說一說怎么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計算書上例題的兩道算式,說一說43+2=14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想想做做”1 (出示“想想做做”1的蘋果圖) 師:從圖中你看到了什么?求什么?想一想,應該怎樣列式?(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全班交流,說一說是怎么想的。) 3、乘減(試一試) 出示:55-3 師:你會算嗎?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再計算。(學生獨立完成后全班交流算法,說一說為什么先算乘法) 4、練習乘減 出示:23-1 42-3 學生口答,說一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鞏固練習,嘗試應用 1、“想想做做”2 活動:(1)同桌競賽:每人算一豎行,看誰能全對。(一人算時另一人當裁判) (2)全班指名口答,要說出怎么想的。 2、“想想做做”3。 學生獨立完成。 3、“想想做做”4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想想做做”5. 學生獨立完成。討論: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兩個相差2的數(shù)的乘積加上1等于這兩個數(shù)中間那個數(shù)于它自己的積。 ★自主5分鐘。 集體反饋。 【導學反思】 附送: 2019年(秋)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五單元認識厘米教案蘇教版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量一量、找一找、畫一畫等活動,學生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的方法,學會用直尺畫定長線段,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 2.通過經(jīng)歷探索認識厘米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能力、動手能力、估測能力。 3.通過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重點難點: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方法,學會用直尺畫線段。 教學準備: 直尺一把、光盤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談話:生活中的物體有大有小,有長有短。如果我們想要知道課桌的邊有多長怎么辦呢?你們量量看。 2.說說你是怎樣量的? 3.如果我們用手量,手有大有小,量得的數(shù)是不一樣的,那么怎樣量更好呢? 小結:為了更加準確,我們在一般情況下用尺子來量一量最好,要量出物體的長度,首先要認識尺上的長度單位,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認識較小的長度單位“厘米”。(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由學生在活動中遇到的困惑引發(fā)思考:大家量的結果不一,是因為沒有同意的尺度,動而引入新課的學習。 二、探索新知 1.認識刻度尺 (1)和小組同學的尺子比一比,找找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2)尺子上的一條條線叫刻度??潭染€有長有短。 (3)刻度尺上的數(shù)字是怎樣表示刻度的?最小是幾? 2.認識厘米 量比較短的物體,通常用厘米作單位 (1)指一指 1厘米有多長,你能在刻度尺上指出嗎?能說說從刻度幾到刻度幾之間是1厘米嗎? (2)數(shù)一數(shù) 從刻度0到刻度3之間有幾個1厘米,就是幾厘米? 小結:從刻度0到刻度幾,它們之間的長度就是幾厘米。 (3)量一量 拿出練習本,量一量一條橫條的長是多少? 討論:量長度時應該注意什么? 3.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先找出正確的測量方法,并說明理由。 4.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通過測量來解決問題,可以分別量出兩條線段的長,再算出它們的差;也可以直接量出兩條線段相差部分的長度。 5.想想做做第7題 教學畫一畫:畫一條7厘米的線段。會畫嗎?動手試試看。 明確畫指定長度線段的方法,并提醒學生標明線段的端點。 設計意圖:在量長度時,先讓學生動手試一試,然后討論得出既正確又簡便的量長度的方法,變學生消極接受為積極發(fā)現(xiàn),并在合作與交流過程中,學會肯定自己和傾聽別人的發(fā)言,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的精神和合作意識。教師不斷創(chuàng)造機會,引導學生動手操作。使學生形成1厘米的概念,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探究和合作意識。 三、應用與反思 1.想想做做3 出示題目,讓學生討論,說說線段長多少厘米。8厘米超過一點或8厘米不到一點都是大約長8厘米。 2.想想做做4 還可以量很多物體的長。如食指的寬、手掌的寬。 3.想想做做5 下面我們先來比一比誰的估計能力好。 再測量長方形長邊的長和短邊的長,進一步明確測量線段的方法,再測量三角形每條邊的長度并交流結果。在填寫測量結果時,可以告訴學生:習慣上,標注圖形的邊長,文字要和所標注的邊的方向一致。 這次要先估計再量一量。 4.想想做做6 學生先自己看一看,填一填,交流時引導學生說清楚是怎樣看出每條線段的長度的。 明確:線段中有幾個1厘米,它的長度就是幾厘米。還可以在黑板上畫一條線段,量出線段的長度,能通過移動直尺,使學生看到:這條線段的長度是確定的,它的長度不會因為直尺位置的改變而改變。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小組的交流的形式,在輕松活躍的氣氛中,鞏固所學是知識,并與舊知識相聯(lián)系,經(jīng)歷了學生動手活動后,學生的動手能力,想想能力得到了發(fā)展。 四、總結與作業(yè) 1.今天你學會了什么? 學生回答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提問讓學生自己總結所學的知識,反思學習的過程和方法,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板書設計: 認識厘米 尺 教學反思: 建立1厘米的實際長度的表象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對二年級學生來說,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操作指導必須細致、嚴密、到位才能正確建立起1厘米的長度觀念。在認識厘米的時候,先是呈現(xiàn)給學生一個1厘米的表象,讓學生說說對1厘米有什么感覺;然后讓學生比劃一下1厘米有多少加深對1厘米的表象。再是讓小朋友們找找我們生活中或者身體上的一些1厘米的物體,再一次的讓孩子們感受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數(shù)學。這些活動都便于學生在充分觀察的基礎上形成體驗。-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年秋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三單元乘加乘減教案蘇教版 2019 年級 數(shù)學 上冊 第三 單元 乘加乘減 教案 蘇教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hcyjhs8.com/p-5606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