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數(shù)學下學期期中試卷(含解析) 蘇科版2
《七年級數(shù)學下學期期中試卷(含解析) 蘇科版2》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七年級數(shù)學下學期期中試卷(含解析) 蘇科版2(2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5-2016學年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qū)七年級(下)期中數(shù)學試卷 一、精心選一選(本大題共有8小題,每小題3分,共24分.請將正確選項前的字母代號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 1.如果一個多邊形的內(nèi)角和是720,那么這個多邊形是( ?。? A.四邊形 B.五邊形 C.六邊形 D.七邊形 2.下列四個算式:(﹣a)3(﹣a2)2=﹣a7;(﹣a3)2=﹣a6;(﹣a3)3a4=﹣a2;(﹣a)6(﹣a)3=﹣a3中,正確的有( ) A.0個 B.1個 C.2個 D.3個 3.如圖,下列條件中:①∠B+∠BCD=180;②∠1=∠2;③∠3=∠4;④∠B=∠5,能判定AB∥CD的條件為(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4.下列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是( ?。? A.2x+y=z﹣3 B.xy=5 C. +5=3y D.x=y 5.如圖,將三角尺的直角頂點放在直尺的一邊上,∠1=30,∠2=125,則∠3等于( ?。? A.15 B.25 C.35 D.45 6.有4根小木棒,長度分別為3cm、4cm、5cm、9cm任意取其中的3根小木棒首尾相接搭三角形,可搭出不同的三角形的個數(shù)為 ( ?。? A.0個 B.1個 C.2個 D.3個 7.一個正方形和兩個等邊三角形的位置如圖所示,若∠1=50,則∠2+∠3=( ?。? A.190 B.130 C.100 D.80 8.如圖,三角形ABC內(nèi)的線段BD、CE相交于點O,已知OB=OD,OC=2OE.若△BOC的面積=2,則四邊形AEOD的面積等于( ?。? A.4 B.5 C.6 D.7 二、細心填一填(本大題共12空,每空2分,共24分,請將正確答案填在答卷上) 9.等腰三角形的兩邊長分別為3cm和4cm,則它的周長是 cm. 10.我國霧霾天氣多發(fā),PM2.5顆粒物被稱為大氣的元兇.PM2.5是指直徑小于或等于0.0025毫米的顆粒物,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0.0025為 . 11.計算: (1)x5x= ??; (2)= ?。? 12.把多項式﹣16x3+40x2y提出一個公因式﹣8x2后,另一個因式是 ?。? 13.已知x+y=4,x﹣y=﹣2,則x2﹣y2= ?。? 14.已知是二元一次方程mx+y=3的解,則m的值是 ?。? 15.如圖,把△ABC沿線段DE折疊,使點A落在點F處,BC∥DE,若∠B=48,則∠BDF= ?。? 16.把一副常用的三角板如圖所示拼在一起,點B在AE上,那么圖中∠ABC= ?。? 17.已知多項式x2+mx+16是關于x的完全平方式,則m= . 18.若a2+b2﹣2a+4b+5=0,則2a+b= ?。? 19.三角形ABC中,∠ABC和∠ACB的角平分線相交于點P,連接AP,若∠BPC=130,則∠BAP= ?。? 三、解答題(本大題共8小題,共52分.解答需寫出必要的演算過程、解題步驟或文字說明). 20.計算 (1); (2)(﹣a2)3﹣6a2a4; (3)(x+1)2﹣(﹣x﹣2)(﹣x+2) (4)(2a﹣b﹣3)(2a+b﹣3) 21.因式分解: (1)4a2﹣16 (2)(x+2)(x+4)+1. 22.先化簡再求值 (2a+b)2﹣(3a﹣b)2+5a(a﹣b),其中a=,b=. 23.在正方形網(wǎng)格中,每個小正方形的邊長均為1個單位長度,△ABC的三個頂點的位置如圖所示.現(xiàn)將△ABC平移,使點A變換為點D,點E、F分別是B、C的對應點. (1)請畫出平移后的△DEF,并求△DEF的面積= ?。? (2)若連接AD、CF,則這兩條線段之間的關系是 ??; (3)請在AB上找一點P,使得線段CP平分△ABC的面積,在圖上作出線段CP. 24.如圖,已知在四邊形ABCD中,AE、CF分別是∠DAB及∠DCB的平分線,∠B=∠D=90,求證:AE∥CF. 25.如圖,AD為△ABC的中線,BE為△ABD的中線. (1)∠ABE=15,∠BAD=36,求∠BED的度數(shù); (2)作出△BED中DE邊上的高,垂足為H; (3)若△ABC面積為20,過點C作CF∥AD交BA的延長線于點F,求△BCF的面積.(友情提示:兩條平行線間的距離處處相等.) 26.課堂上老師出了這么一道題:(2x﹣3)x+3﹣1=0,求x的值. 小明同學解答如下:∵(2x﹣3)x+3﹣1=0, ∴(2x﹣3)x+3=1 ∵(2x﹣3)0=1 ∴x+3=0 ∴x=﹣3. 請問小明的解答過程正確嗎?如果不正確,請求出正確的值. 27.如圖1,△ABC中,∠ABC的角平分線與∠ACB的外角∠ACD的平分線交于A1. 當∠A為80時,求∠A1的度數(shù) (2)在上一題中,若∠A1BC的角平分線與∠A1CD的角平分線交于A2,∠A2BC與A2CD的平分線交于A3,如此繼續(xù)下去可得A4、…、An,則∠A6= ?。? (3)如圖2,四邊形ABCD中,∠F為∠ABC的角平分線及外角∠DCE的平分線所在的直線構(gòu)成的角,若∠A+∠D=230度,則∠F= ?。? (4)如圖3,△ABC中,∠ABC的角平分線與∠ACB的外角∠ACD的平分線交于A1若E為BA延長線上一動點,連EC,∠AEC與∠ACE的角平分線交于Q,當E滑動時有下面兩個結(jié)論:①∠Q+∠A1的值為定值;②∠Q﹣∠A1的值為定值.其中有且只有一個是正確的,請寫出正確的結(jié)論 (填編號),并寫出其值 . 2015-2016學年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qū)七年級(下)期中數(shù)學試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精心選一選(本大題共有8小題,每小題3分,共24分.請將正確選項前的字母代號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 1.如果一個多邊形的內(nèi)角和是720,那么這個多邊形是( ?。? A.四邊形 B.五邊形 C.六邊形 D.七邊形 【考點】多邊形內(nèi)角與外角. 【分析】n邊形的內(nèi)角和可以表示成(n﹣2)180,設這個正多邊形的邊數(shù)是n,就得到方程,從而求出邊數(shù). 【解答】解:這個正多邊形的邊數(shù)是n,則 (n﹣2)180=720, 解得:n=6. 則這個正多邊形的邊數(shù)是6. 故選:C. 【點評】考查了多邊形內(nèi)角和定理,此題比較簡單,只要結(jié)合多邊形的內(nèi)角和公式,尋求等量關系,構(gòu)建方程求解. 2.下列四個算式:(﹣a)3(﹣a2)2=﹣a7;(﹣a3)2=﹣a6;(﹣a3)3a4=﹣a2;(﹣a)6(﹣a)3=﹣a3中,正確的有( ?。? A.0個 B.1個 C.2個 D.3個 【考點】同底數(shù)冪的除法;同底數(shù)冪的乘法;冪的乘方與積的乘方. 【分析】根據(jù)冪的乘方,底數(shù)不變指數(shù)相乘;同底數(shù)冪乘法,底數(shù)不變指數(shù)相加;同底數(shù)冪除法,底數(shù)不變指數(shù)相減,對各選項計算后利用排除法求解. 【解答】解:(﹣a)3(﹣a2)2=﹣a3a4=﹣a7,正確; (﹣a3)2=a6,錯誤; (﹣a3)3a4=﹣a9a4=﹣a5,錯誤; (﹣a)6(﹣a)3=a6(﹣a3)=﹣a3,正確; 所以正確的共有2個.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了冪的乘方,同底數(shù)冪的乘法和除法,熟練掌握運算性質(zhì)是解題的關鍵. 3.如圖,下列條件中:①∠B+∠BCD=180;②∠1=∠2;③∠3=∠4;④∠B=∠5,能判定AB∥CD的條件為(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考點】平行線的判定. 【分析】根據(jù)平行線的判定定理求解,即可求得答案. 【解答】解:①∵∠B+∠BCD=180, ∴AB∥CD; ②∵∠1=∠2, ∴AD∥BC; ③∵∠3=∠4, ∴AB∥CD; ④∵∠B=∠5, ∴AB∥CD; ∴能得到AB∥CD的條件是①③④. 故選C.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了平行線的判定,關鍵是掌握判定定理: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內(nèi)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同旁內(nèi)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4.下列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是( ?。? A.2x+y=z﹣3 B.xy=5 C. +5=3y D.x=y 【考點】二元一次方程的定義. 【分析】根據(jù)二元一次方程的定義:含有兩個未知數(shù),并且含有未知數(shù)的項的次數(shù)都是1,像這樣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進行分析即可. 【解答】解:A.2x+y=z﹣3有3個未知數(shù),故此選項錯誤; B.xy=5是二元二次方程,故此選項錯誤; C. +5=3y是分式方程,不是整式方程.故此項錯誤; D.x=y是二元一次方程,故此選項正確. 故選:D.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要求熟悉二元一次方程的形式及其特點:含有2個未知數(shù),未知數(shù)的項的次數(shù)是1的整式方程. 5.如圖,將三角尺的直角頂點放在直尺的一邊上,∠1=30,∠2=125,則∠3等于( ?。? A.15 B.25 C.35 D.45 【考點】平行線的性質(zhì). 【分析】先根據(jù)平行線的性質(zhì)求出∠4的度數(shù),再由三角形內(nèi)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結(jié)論. 【解答】解:如圖所示, ∵直尺的兩邊互相平行,∠2=125, ∴∠4=∠2=125. ∵∠1=30, ∴∠3=180﹣∠4﹣∠1=180﹣125﹣30﹣30=25.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平行線的性質(zhì),用到的知識點為: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6.有4根小木棒,長度分別為3cm、4cm、5cm、9cm任意取其中的3根小木棒首尾相接搭三角形,可搭出不同的三角形的個數(shù)為 ( ?。? A.0個 B.1個 C.2個 D.3個 【考點】三角形三邊關系. 【分析】先寫出不同的分組,再根據(jù)三角形的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對各組數(shù)據(jù)進行判斷即可得解. 【解答】解:任取3根可以有一下幾組: ①3cm,4cm,5cm能夠組成三角形, ②3cm,4cm,9cm,不能組成三角形; ③3cm,5cm,9cm,不能組成三角形, ③4cm,5cm,9cm,不能組成三角形, ∴可以搭出不同的三角形1個.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了三角形的三邊關系,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分組才能做到不重不漏. 7.一個正方形和兩個等邊三角形的位置如圖所示,若∠1=50,則∠2+∠3=( ?。? A.190 B.130 C.100 D.80 【考點】等邊三角形的性質(zhì). 【分析】設圍成的小三角形為△ABC,分別用∠1、∠2、∠3表示出△ABC的三個內(nèi)角,再利用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等于180列式整理即可得解. 【解答】解:如圖,∠BAC=180﹣90﹣∠1=90﹣∠1, ∠ABC=180﹣60﹣∠3=120﹣∠3, ∠ACB=180﹣60﹣∠2=120﹣∠2, 在△ABC中,∠BAC+∠ABC+∠ACB=180, ∴90﹣∠1+120﹣∠3+120﹣∠2=180, ∴∠1+∠2=150﹣∠3, ∵∠1=50, ∴∠2+∠3=150﹣50=100.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了等邊三角形的性質(zhì)以及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定理,用∠1、∠2、∠3表示出△ABC的三個內(nèi)角是解題的關鍵,也是本題的難點. 8.如圖,三角形ABC內(nèi)的線段BD、CE相交于點O,已知OB=OD,OC=2OE.若△BOC的面積=2,則四邊形AEOD的面積等于( ?。? A.4 B.5 C.6 D.7 【考點】三角形的面積. 【分析】連接AO,利用等高不等底的三角形面積比等于底長的比,可求出△COD與△BOE的面積.列出關于△AOE與△AOD的面積的方程即可求出四邊形AEOD的面積. 【解答】解:連接OA, ∵OB=OD, ∴S△BOC=S△COD=2, ∵OC=2OE, ∴S△BOE=S△BOC=1, ∵OB=OD, ∴S△AOB=S△AOD, ∴S△BOE+S△AOE=S△AOD, 即:1+S△AOE=S△AOD①, ∵OC=2OE, ∴S△AOC=2S△AOE, ∴S△AOD+S△COD=2S△AOE, 即:S△AOD+2=2S△AOE②, 聯(lián)立①和②:解得:S△AOE=3,S△AOD=4, S四邊形AEOD=S△AOE+S△AOD=7,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三角形面積問題,涉及方程組的解法,注意靈活運用等高不等底的三角形面積比等于底長的比這一結(jié)論. 二、細心填一填(本大題共12空,每空2分,共24分,請將正確答案填在答卷上) 9.等腰三角形的兩邊長分別為3cm和4cm,則它的周長是 10或11 cm. 【考點】等腰三角形的性質(zhì);三角形三邊關系. 【分析】因為腰長沒有明確,所以分①3cm是腰長,②4cm是腰長兩種情況求解. 【解答】解:①3cm是腰長時,能組成三角形,周長=3+3+4=10cm, ②4cm是腰長時,能組成三角形,周長=4+4+3=11cm, 所以,它的周長是10或11cm. 故答案為:10或11. 【點評】本題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質(zhì),易錯點為要分情況討論求解. 10.我國霧霾天氣多發(fā),PM2.5顆粒物被稱為大氣的元兇.PM2.5是指直徑小于或等于0.0025毫米的顆粒物,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0.0025為 2.510﹣3?。? 【考點】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較小的數(shù). 【分析】絕對值小于1的正數(shù)也可以利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一般形式為a10﹣n,與較大數(shù)的科學記數(shù)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負指數(shù)冪,指數(shù)由原數(shù)左邊起第一個不為零的數(shù)字前面的0的個數(shù)所決定. 【解答】解:0.0025=2.510﹣3; 故答案為:2.510﹣3. 【點評】本題考查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較小的數(shù),一般形式為a10﹣n,其中1≤|a|<10,n為由原數(shù)左邊起第一個不為零的數(shù)字前面的0的個數(shù)所決定. 11.計算: (1)x5x= x6 ; (2)= 2?。? 【考點】冪的乘方與積的乘方;同底數(shù)冪的乘法. 【分析】根據(jù)冪的乘方和積的乘方以及同底數(shù)冪的乘法法則求解. 【解答】解:(1)x5x=x6; (2)原式=(﹣2)20142=2. 故答案為:x6;2. 【點評】本題考查了冪的乘方和積的乘方以及同底數(shù)冪的乘法,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掌握運算法則. 12.把多項式﹣16x3+40x2y提出一個公因式﹣8x2后,另一個因式是 2x﹣5y . 【考點】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 【分析】根據(jù)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解答即可. 【解答】解:﹣16x3+40x2y =﹣8x22x+(﹣8x2)(﹣5y) =﹣8x2(2x﹣5y), 所以另一個因式為2x﹣5y. 故答案為:2x﹣5y. 【點評】本題考查了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把多項式的各項寫成公因式與另一個因式相乘的形式是解題的關鍵. 13.已知x+y=4,x﹣y=﹣2,則x2﹣y2= ﹣8 . 【考點】完全平方公式. 【分析】根據(jù)平方差公式得x2﹣y2=(x+y)(x﹣y),然后把x+y=4,x﹣y=﹣2整體代入計算即可. 【解答】解:x2﹣y2=(x+y)(x﹣y), 當x+y=4,x﹣y=﹣2時,x2﹣y2=4(﹣2)=﹣8. 故答案為﹣8. 【點評】本題考查了平方差公式:a2﹣b2=(a+b)(a﹣b). 14.已知是二元一次方程mx+y=3的解,則m的值是 ﹣1?。? 【考點】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分析】把方程的已知解代入mx+y=3中,得到一個含有未知數(shù)m的一元一次方程,然后就可以求出m的值. 【解答】解:把代入二元一次方程mx+y=3中, 可得:﹣2m+1=3, 解得:m=﹣1 故答案為:﹣1. 【點評】此題考查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解題關鍵是把二元一次方程的已知解代入二元一次方程,使原方程轉(zhuǎn)化為以系數(shù)m為未知數(shù)的方程,然后解此方程即可. 15.如圖,把△ABC沿線段DE折疊,使點A落在點F處,BC∥DE,若∠B=48,則∠BDF= 84 . 【考點】翻折變換(折疊問題). 【分析】首先利用平行線的性質(zhì)得出∠ADE=50,再利用折疊前后圖形不發(fā)生任何變化,得出∠ADE=∠EDF,從而求出∠BDF的度數(shù). 【解答】解:∵BC∥DE,若∠B=48, ∴∠ADE=48, 又∵△ABC沿線段DE折疊,使點A落在點F處, ∴∠ADE=∠EDF=48, ∴∠BDF=180﹣48﹣48=84, 故答案為:84.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了折疊問題與平行線的性質(zhì),利用折疊前后圖形不發(fā)生任何變化,得出∠ADE=∠EDF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16.把一副常用的三角板如圖所示拼在一起,點B在AE上,那么圖中∠ABC= 75?。? 【考點】三角形內(nèi)角和定理. 【分析】根據(jù)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定理,可求出∠ABC=180﹣(∠BAC+∠BCA)=75. 【解答】解:根據(jù)題意得:∠ABC=180﹣(∠BAC+∠BCA)=75. 故答案為:75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定理和三角板的度數(shù).知道三角板各角的度數(shù)是解題的關鍵. 17.已知多項式x2+mx+16是關于x的完全平方式,則m= 8?。? 【考點】完全平方式. 【分析】先根據(jù)兩平方項確定出這兩個數(shù),再根據(jù)完全平方公式的乘積二倍項即可確定m的值. 【解答】解:∵x2+mx+16=x2+mx+42, ∴mx=2x4, ∴m=8. 故答案為:8.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完全平方式,根據(jù)平方項確定出這兩個數(shù)是解題的關鍵,也是難點,熟記完全平方公式對解題非常重要. 18.若a2+b2﹣2a+4b+5=0,則2a+b= 0?。? 【考點】配方法的應用;非負數(shù)的性質(zhì):偶次方. 【分析】先將a2+b2﹣2a+4b+5=0,整理成平方和的形式,再根據(jù)非負數(shù)的性質(zhì)可求出x、y的值,進而可求出yx的值. 【解答】解:由題意得:a2+b2﹣2a+4b+5=0=(a﹣1)2+(b+2)2=0, 由非負數(shù)的性質(zhì)得a=1,b=﹣2. 則2a+b=0. 故答案為:0; 【點評】本題考查了配方法的應用,初中階段有三種類型的非負數(shù):(1)絕對值;(2)偶次方;(3)二次根式(算術平方根).當它們相加和為0時,必須滿足其中的每一項都等于0.根據(jù)這個結(jié)論可以求解這類題目. 19.三角形ABC中,∠ABC和∠ACB的角平分線相交于點P,連接AP,若∠BPC=130,則∠BAP= 40?。? 【考點】三角形內(nèi)角和定理. 【分析】由∠ABC和∠ACB的角平分線相交于點P,可得出點P為△ABC的內(nèi)心,進而得出PA平分∠BAC,再通過角的計算以及三角形內(nèi)角和定理即可得出∠BAC的度數(shù),將其除以2即可得出結(jié)論. 【解答】解:∵∠ABC和∠ACB的角平分線相交于點P,連接AP, ∴點P為△ABC的內(nèi)心, ∴PA平分∠BAC. ∵∠BPC=130, ∴∠BCP+∠CBP=180﹣∠BPC=50. ∵∠ABC=2∠CBP,∠ACB=2∠BCP, ∴∠ABC+∠ACB=2(∠CBP+∠BCP)=100, ∴∠BAC=180﹣(∠ABC+∠ACB)=80, ∴∠BAP=∠BAC=40. 故答案為:40. 【點評】本題考查了三角形內(nèi)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內(nèi)心以及角平分線的性質(zhì),根據(jù)三角形的內(nèi)心找出PA平分∠BAC是解題的關鍵. 三、解答題(本大題共8小題,共52分.解答需寫出必要的演算過程、解題步驟或文字說明). 20.計算 (1); (2)(﹣a2)3﹣6a2a4; (3)(x+1)2﹣(﹣x﹣2)(﹣x+2) (4)(2a﹣b﹣3)(2a+b﹣3) 【考點】整式的混合運算;零指數(shù)冪;負整數(shù)指數(shù)冪. 【分析】(1)先算乘方、0指數(shù)冪、負指數(shù)冪以及絕對值,再算加減; (2)先算積得乘方和同底數(shù)冪的乘法,再算減法; (3)先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計算,再進一步合并即可; (4)利用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計算即可. 【解答】解:(1)原式=1﹣8+1﹣3 =﹣9; (2)原式=﹣a6﹣6a6 =﹣7a6; (3)原式=x2+2x+1﹣x2+4 =2x+5; (4)原式=(2a﹣3)2﹣b2 =4a2﹣12a+9﹣b2. 【點評】此題考查整式的混合運算,掌握運算方法與計算的順序符號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21.因式分解: (1)4a2﹣16 (2)(x+2)(x+4)+1. 【考點】提公因式法與公式法的綜合運用. 【分析】(1)先提取公因式4,再對余下的多項式利用平方差公式繼續(xù)分解; (2)先利用多項式的乘法展開并整理,然后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即可. 【解答】解:(1)4a2﹣16, =4(a2﹣4), =4(a+2)(a﹣2); (2)(x+2)(x+4)+1, =x2+6x+8+1, =x2+6x+9, =(x+3)2. 【點評】本題考查了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進行因式分解,一個多項式有公因式首先提取公因式,然后再用其他方法進行因式分解,同時因式分解要徹底,直到不能分解為止. 22.先化簡再求值 (2a+b)2﹣(3a﹣b)2+5a(a﹣b),其中a=,b=. 【考點】整式的混合運算—化簡求值. 【分析】原式前兩項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展開,最后一項利用單項式乘多項式法則計算,去括號合并得到最簡結(jié)果,將a與b的值代入計算即可求出值. 【解答】解:原式=4a2+4ab+b2﹣9a2+6ab﹣b2+5a2﹣5ab=5ab, 當a=,b=時,原式=5=. 【點評】此題考查了整式的混合運算﹣化簡求值,涉及的知識有:完全平方公式,去括號法則,以及合并同類項法則,熟練掌握公式及法則是解本題的關鍵. 23.在正方形網(wǎng)格中,每個小正方形的邊長均為1個單位長度,△ABC的三個頂點的位置如圖所示.現(xiàn)將△ABC平移,使點A變換為點D,點E、F分別是B、C的對應點. (1)請畫出平移后的△DEF,并求△DEF的面積= 7 . (2)若連接AD、CF,則這兩條線段之間的關系是 平行且相等?。? (3)請在AB上找一點P,使得線段CP平分△ABC的面積,在圖上作出線段CP. 【考點】作圖-平移變換. 【分析】(1)根據(jù)圖形平移的性質(zhì)畫出平移后的△DEF,再求出其面積即可; (2)根據(jù)圖形平移的性質(zhì)可直接得出結(jié)論; (3)找出線段AB的中點P,連接PC即可. 【解答】解:(1)如圖所示,S△DEF=44﹣41﹣24﹣23 =16﹣2﹣4﹣3 =7. 故答案為:7; (2)∵A、C的對應點分別是D、F, ∴連接AD、CF,則這兩條線段之間的關系是平行且相等. 故答案為:平行且相等; (3)如圖,線段PC即為所求.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作圖﹣平移變換,熟知圖形平移不變性的性質(zhì)是解答此題的關鍵. 24.如圖,已知在四邊形ABCD中,AE、CF分別是∠DAB及∠DCB的平分線,∠B=∠D=90,求證:AE∥CF. 【考點】平行線的判定;多邊形內(nèi)角與外角. 【分析】先由四邊形的內(nèi)角和為360,可得∠BAD+∠BCD=180,然后由角平分線的定義可得:∠BAE+∠BCF=90,然后由三角形內(nèi)角和定理可得:∠BAE+∠BEA=90,然后根據(jù)等量代換可得:∠BCF=∠BEA,從而根據(jù)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進而可證AE∥CF. 【解答】解:∵∠B=∠D=90,且∠B+∠D+∠BAD+∠BCD=360, ∴∠BAD+∠BCD=180, ∵AE、CF分別是∠DAB及∠DCB的平分線, ∴∠BAE+∠BCF=∠BAD+∠BCD=90, ∵∠B+∠BAE+∠BEA=180, ∴∠BAE+∠BEA=90, ∴∠BCF=∠BEA, ∴AE∥CF. 【點評】此題考查了平行線的判定,熟記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內(nèi)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同旁內(nèi)角互補,兩直線平行是解題的關鍵. 25.如圖,AD為△ABC的中線,BE為△ABD的中線. (1)∠ABE=15,∠BAD=36,求∠BED的度數(shù); (2)作出△BED中DE邊上的高,垂足為H; (3)若△ABC面積為20,過點C作CF∥AD交BA的延長線于點F,求△BCF的面積.(友情提示:兩條平行線間的距離處處相等.) 【考點】作圖—復雜作圖;平行線之間的距離. 【分析】(1)利用三角形的外角定理直接求出即可; (2)延長ED,進而過點B作BH⊥AD即可; (3)利用兩條平行線間的距離處處相等得出S△AFC=S△DFC.而S△DFC=S△BCF,故S△AFC=S△BCF,求出即可. 【解答】解:(1)∵∠ABE=15,∠BAD=36, ∴∠BED=∠ABE+∠BAD=51; (2)如圖所示:BH即為所求; (3)過點C作CF∥AD交BA的延長線于點F, ∵AD∥CF, ∴S△AFC=S△DFC. 而S△DFC=S△BCF,∴S△AFC=S△BCF. ∴S△AFC=S△ABC=20,∴S△BCF=40.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質(zhì)以及三角形高的做法和平行線的性質(zhì)等知識,得出S△AFC=S△BCF是解題關鍵. 26.課堂上老師出了這么一道題:(2x﹣3)x+3﹣1=0,求x的值. 小明同學解答如下:∵(2x﹣3)x+3﹣1=0, ∴(2x﹣3)x+3=1 ∵(2x﹣3)0=1 ∴x+3=0 ∴x=﹣3. 請問小明的解答過程正確嗎?如果不正確,請求出正確的值. 【考點】零指數(shù)冪;有理數(shù)的乘方. 【分析】直接利用零指數(shù)冪的性質(zhì)以及有理數(shù)的乘方運算運算法則分別化簡求出答案. 【解答】解:不正確, 理由:∵(2x﹣3)x+3﹣1=0, ∴(2x﹣3)x+3=1 ∴x+3=0或2x﹣3=1,或2x﹣3=﹣1, 解得:x=﹣3,x=2,x﹣3.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了零指數(shù)冪的性質(zhì)以及有理數(shù)的乘方運算運算等知識,正確把握運算法則是解題關鍵. 27.(1)如圖1,△ABC中,∠ABC的角平分線與∠ACB的外角∠ACD的平分線交于A1. 當∠A為80時,求∠A1的度數(shù) (2)在上一題中,若∠A1BC的角平分線與∠A1CD的角平分線交于A2,∠A2BC與A2CD的平分線交于A3,如此繼續(xù)下去可得A4、…、An,則∠A6=?。ǎ。? (3)如圖2,四邊形ABCD中,∠F為∠ABC的角平分線及外角∠DCE的平分線所在的直線構(gòu)成的角,若∠A+∠D=230度,則∠F= 25?。? (4)如圖3,△ABC中,∠ABC的角平分線與∠ACB的外角∠ACD的平分線交于A1若E為BA延長線上一動點,連EC,∠AEC與∠ACE的角平分線交于Q,當E滑動時有下面兩個結(jié)論:①∠Q+∠A1的值為定值;②∠Q﹣∠A1的值為定值.其中有且只有一個是正確的,請寫出正確的結(jié)論?、佟。ㄌ罹幪枺?,并寫出其值 180?。? 【考點】三角形綜合題. 【分析】(1)根據(jù)角平分線的定義可得∠A1BC=∠ABC,∠A1CD=∠ACD,再根據(jù)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于與它不相鄰的兩個內(nèi)角的和可得∠ACD=∠A+∠ABC,∠A1CD=∠A1BC+∠A1,整理即可得解; (2)由∠A1CD=∠A1+∠A1BC,∠ACD=∠ABC+∠A,而A1B、A1C分別平分∠ABC和∠ACD,得到∠ACD=2∠A1CD,∠ABC=2∠A1BC,于是有∠BAC=2∠A1,同理可得∠A1=2∠A2,即∠A=22∠A2,因此找出規(guī)律; (3)先根據(jù)四邊形內(nèi)角和等于360,得出∠ABC+∠DCB=360﹣(α+β),根據(jù)內(nèi)角與外角的關系和角平分線的定義得出∠ABC+(180﹣∠DCE)=360﹣(α+β)=2∠FBC+(180﹣2∠DCF)=180﹣2(∠DCF﹣∠FBC)=180﹣2∠F,從而得出結(jié)論; (4)依然要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質(zhì)求解,易知2∠A1=∠AEC+∠ACE=2(∠QEC+∠QCE),利用三角形內(nèi)角和定理表示出∠QEC+∠QCE,即可得到∠A1和∠Q的關系. 【解答】解:(1)∵A1B是∠ABC的平分線,A1C是∠ACD的平分線, ∴∠A1BC=∠ABC,∠A1CD=∠ACD, 又∵∠ACD=∠A+∠ABC,∠A1CD=∠A1BC+∠A1, ∴(∠A+∠ABC)=∠ABC+∠A1, ∴∠A1=∠A, ∵∠A=80, ∴∠A1=40, (2)解:∵A1B、A1C分別平分∠ABC和∠ACD, ∴∠ACD=2∠A1CD,∠ABC=2∠A1BC, 而∠A1CD=∠A1+∠A1BC,∠ACD=∠ABC+∠BAC, ∴∠BAC=2∠A1=80, ∴∠A1=40, 同理可得∠A1=2∠A2, 即∠BAC=22∠A2=80, ∴∠A2=20, ∴∠A=2n∠An,即∠An=∠A, ∴∠A6=80=(), 故答案為:(). (3)∵∠ABC+∠DCB=360﹣(∠A+∠D), ∴∠ABC+(180﹣∠DCE)=360﹣(∠A+∠D)=2∠FBC+(180﹣2∠DCF)=180﹣2(∠DCF﹣∠FBC)=180﹣2∠F, ∴360﹣(α+β)=180﹣2∠F, 2∠F=∠A+∠D﹣180, ∴∠F=(∠A+∠D)﹣90, ∵∠A+∠D=230, ∴∠F=25; 故答案為:25. (4)△ABC中,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質(zhì)知:∠BAC=∠AEC+∠ACE=2(∠QEC+∠QCE); 即:2∠A1=2(180﹣∠Q), 化簡得:∠A1+∠Q=180, 因此①的結(jié)論是正確的,且這個定值為180. 故答案為:①,180. 【點評】本題考查了多邊形內(nèi)角與外角和角平分線的定義,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定理,角平分線的定義,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于與它不相鄰的兩個內(nèi)角的和的性質(zhì),熟記性質(zhì)并準確識圖是解題的關鍵,要注意整體思想的利用.-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 鍵 詞:
- 七年級數(shù)學下學期期中試卷含解析 蘇科版2 年級 數(shù)學 下學 期期 試卷 解析 蘇科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quán),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hcyjhs8.com/p-11751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