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園林設計要素讀書筆記.doc
《風景園林設計要素讀書筆記.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風景園林設計要素讀書筆記.doc(1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風景園林設計要素讀書筆記 l 地形 1. 在設計過程中的基址分析記得,正確估價某一已知園址時,最明智的做法是首先對地形進行分析研究,尤其是該地形既不平坦,又不均勻時。基址地形的分析能知道設計師掌握其結構和方位。同時也暗示風景園林師對各不同的用地、空間以及其它因素與園址地形的內(nèi)在結構保持一致。 2. 設計程序中首要任務之一,通常是要繪制“基礎圖”(base sheet)或園址的地形圖。這種原地形圖通常繪有等高線、地界線、原有構筑物、道路及現(xiàn)存植物。原始地形圖可通過現(xiàn)場勘測、地圖測繪或航測等方式繪制而成。 3. 所有的設計思想和方案,都可以覆蓋于原地形圖上的透明紙上進行研究推敲和繪制。 1) 在原地形圖上大致畫出用地的功能分區(qū)圖。 2) 研究各用途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它們與原有地形的關系。 4. 從排水的角度來考慮,種植灌木的斜坡為防止流失,必須保持10%的最大坡度,而草坪地區(qū)為避免出現(xiàn)積水,就需有不小于1%的坡度。此外,調(diào)節(jié)地表排水和引導水流方向,乃是園址地形設計的重要而又不可分割的部分。 5. 在大陸性溫帶地區(qū),朝南的坡向在冬季比其它任何方位的坡向受到的直接日照要多。朝北的坡向在冬季幾乎得不到日照。在夏季,所有方位的坡度都可受到不同程度的日照,其中西坡所受輻射最強,這主要因為它直接曝曬于午后的太陽之下。 6. 大陸性溫帶地區(qū)的東南坡向由于不受冬季風的侵襲,而受益于夏季微風的吹拂,冬季太陽的輻射和間接受到夏季午后陽光的光照等原因,而成為最受歡迎的開發(fā)地段。 7. 網(wǎng)球場的理想位置應在1-3%的坡度上。 8. 就大多數(shù)園址平面圖的比例而言(圖紙比例尺1:100-1000),等高差一般有1m或0.5m。而地區(qū)性的比例而言(圖紙比例尺為1:5000-30000),平面圖的等高差可為5m、10m、15m。 9. 等高線使用原則: 1) 原地形等高線應隨手用短線(虛線)表示。 2) 改造后的地形等高線在平面圖上用實線表示。 3) 所有等高線總是各自閉合,決無盡頭。 4) 等高線決不會交叉。每一條等高線其一側(cè)是較高點,而另一側(cè)是較低點。較低點決不可同出現(xiàn)在一條等高線的兩側(cè)。 5) 除了要表示一座固有的橋梁或某一挑懸物,等高線是不能互相交叉的。等高線也不應在一幅沒有圍墻或伸出物的土質(zhì)園址平面圖上交叉出現(xiàn)。但是,如確有圍墻的存在,那么等高線將相互重疊,從而在平面圖上形成一條單一的直線。 10. 在對某一標高點使用插入法時,首先應確定制圖比例尺和等高距離比例。第二步是測量水平距離的比例。標高點距離等高線和低等高線的比例,這樣便建立了這兩個距離之間的比例關系。 11. 修建居民住宅坡度分析:0-1%斜坡,,太平坦不利于排水;1-5%斜坡,理想的地形條件,只需最小程度的挖方;5-10%斜坡,適于樓房建造,但需在坡度較高范圍內(nèi)更仔細地選址;10-15%斜坡,住宅單元需呈錯層狀,并與等高線平行,以減少挖填土方量,同時還需建造擋土墻;15%以上的斜坡,住宅需采用特殊建筑方式進行修建,如支持柱式工程,道路的鋪設及設施選取不易且造價高。 12. 用作商業(yè)中心以及附屬停車場的工地的坡度分析:0-1%坡度,太平坦不利排水;1-5%坡度,可供選取的理想挖掘條件;5-8%坡度,需進行定量的土方挖掘,停車處應與等高線相平行;8%以上的坡度,不宜進行工程修建,以避免毀壞環(huán)境。 13. 許多醒目的形狀和色彩被安置在平坦的地面上,以利用這種背景特性,而雕塑式的建筑便是一個例證。 14. 水平地形的中性特性,還可任其他表面被雕飾成立體的和中空的畫面。僅就為原有水平地形增加特性和調(diào)劑其單調(diào)性來說,這種方式還是可行的。 15. 地平面范圍、斜坡坡度、地形天際線在封閉空間中都同時起作用。在任何一個限定的空間內(nèi),起封閉程度依賴于視野區(qū)域的大小、坡度和天際線,一般的視域在水平視線的上夾角40-60度到水平視線的下夾角20的范圍內(nèi),而當谷底面積、坡度和天際線三個可變因素的比例達到或超過45(長和高為1:1),則視域達到完全封閉,而當三個可變因素的比例少于18度時,其封閉感便失去。 16. 一般說2:1的斜坡比例,乃是地表土壤堆筑的最大絕對極限。斜坡超過2:1的比例,若不在其上筑起石塊或其它硬質(zhì),不受腐蝕的材料,那么這些斜坡極易產(chǎn)生侵蝕現(xiàn)象。即使是2:1的斜坡,也必須覆蓋地被植物和其它植物,以防止其水土流失。 l 植物 1. 風景園林師的智慧應閃爍在通曉植物的綜合觀賞特性,熟知植物健康生長所需的生態(tài)條件,以及對植物所生長的環(huán)境效應的了解方面。 2. 因為,地被和灌木一般先于喬木達到成年,因此,設計師還需擬定一項定期更換衰老灌木和地被植物的計劃。 3. 一般植物在室外環(huán)境匯總能發(fā)揮三種主要功能:建造功能、環(huán)境功能及觀賞功能。 1) 建造功能:植物能在景觀中充當建筑物的地面、天花板、墻面等限制和組織空間的因素。這些因素影響和改變著人們視線的方向。在涉及植物的建造功能時,植物的大小、形態(tài)、封閉性和通透性也是重要的參考因素 2) 環(huán)境功能:植物能影響空氣的質(zhì)量,防治水土流失、涵養(yǎng)水源、調(diào)節(jié)氣候。 3) 觀賞功能:因植物的大小、形態(tài)、色彩和質(zhì)地等特征,而充當景觀中的視線焦點。也就是說,植物因其外表特征而發(fā)揮其觀賞功能。 4. 在城市布局中,樹木的間距應為3-5m,如果樹木的間距超過了9m,便會失去視覺效應。 5. 為了增強由地形構成的空間效果,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將植物種植于地形頂端、山脊和高地。與此同時,讓低洼地區(qū)更加透空,最好不要種植物。 6. 為了取得一有效的植物障景,風景園林師必須首先分析觀賞者所在位置,被障物的高度,觀賞者與被障物的距離以及地形等因素。所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所需植物屏障的高度、分布以及配置。 7. 研究植物屏障各種變化的最佳方案,就是沿預定視線畫出區(qū)域圖。然后將水平視線長度和被障物高度準確地標在區(qū)域內(nèi)。最好,風景園林師通過切割視線,就能定出屏障植物的高度和恰當?shù)奈恢昧恕? 8. 地被植物還能穩(wěn)定土壤,防止陡坡的土壤被沖刷。因為在一個具有4:1坡度的斜坡上種植草皮,剪草養(yǎng)護是極其困難而危險的,因此,在這些地方,就應該用地被植物來代之。 9. 紡錘形和圓柱形植物通過引導視線向上的方式,突出了空間的垂直面。它們能為一個植物群和空間提供一種垂直感和高度感。如果大量使用該類植物,其所在的植物群體和空間,會給人一種超過實際高度的幻覺。當與較低矮的圓球形或展開植物種植在一起時,其對比十分強烈。 10. 水平展開形植物的形狀能使設計構圖產(chǎn)生一種寬闊感和外延感。展開型植物會引導視線沿水平方向移動。因此,這類植物通常用于布局中從視線的水平方向聯(lián)系其它植物形態(tài)。如果這種植物形狀重復地靈活運用,其效果更佳。在構圖中展開植物與垂直的紡錘形和圓柱形植物形成對比效果。展開形植物能和平坦的地形、平展的地平線和低矮水平延伸的建筑物相協(xié)調(diào)。若將該植物布置于平矮的建筑旁。它們能延伸建筑物的輪廓,使其融匯于周圍環(huán)境之中。 11. 圓球形植物在引導視線方面既無方向性,也無傾向性。因此,在整個構圖中,隨便使用圓球形植物都不會破壞設計的統(tǒng)一性。圓球型植物外形圓柔溫和,可以調(diào)和其它外形較強烈形體,也可以和其它曲線形的因素相互配合、呼應,如波浪起伏的地形。 12. 圓錐形可用來作為視覺景觀的重點,特別是與較矮的圓球形植物配植在一起時,其對比之下尤為醒目。也可以與尖塔形的建筑物或是尖聳的山巔相呼應。其次,也可以協(xié)調(diào)地用在硬性的、幾何形狀的傳統(tǒng)建筑設計中。 13. 垂枝形能起到將視線引向地面的作用,因此可以在引導視線向上的樹形之后,用垂枝植物。垂枝植物還可種于一泓水彎之岸邊,以配合其波動起伏的漣漪,以象征著水的流動。為能表現(xiàn)出植物的姿態(tài),最理想的作法是將該類植物種在種植池的邊沿或地面的高處,這樣,植物就能越過池的邊緣掛下或垂下。 14. 特殊形由于具有不同凡響的外貌,這類植物最好作為孤植樹,放在突出的設計位置上,構成獨特的景觀效果。一般說來,無論在何種景觀內(nèi),一次只宜放一棵這種類型的植物,這樣方能避免產(chǎn)生雜亂的景象。 15. 一般應多考慮夏季和冬季的色彩,因為它們占據(jù)著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對植物的取舍和布局,只依據(jù)花色和秋色來布置植物,是極不明智的,因為這些特征會很快消失。 16. 在夏季樹葉色彩的處理上,最好是在布局中使用一系列具色相變化的綠色植物,使在構圖上有豐富層次的視覺效果。另外,將兩種對比色配置在一起,其色彩的反差更能突出主題。 17. 各種不同色調(diào)的綠色,可以突出景物,也能重復出現(xiàn)達到統(tǒng)一,或從視覺上將設計的各部分連接在一起。 18. 深綠色給予整個構圖和其所在空間帶來一種堅實凝重的感覺,成為設計中具有穩(wěn)定作用的角色。此外,深綠色還能使空間顯得恬靜、安詳,但若過多地使用該種色彩,會給室外空間帶來陰森沉悶感。而且深色調(diào)植物極易有移向觀賞者的趨勢。在一個視線的末端,深色似乎會縮短觀賞者與被觀賞景物之間的距離。同樣,一個空間中的深色植物居多,會使人感到空間比實際窄小。 19. 淺綠色植物能使一個空間產(chǎn)生明亮、輕快感。淺綠植物除在視覺上有漂離觀賞者的感覺,同時給人歡欣、愉快和興奮感。當我們在將各種色度的綠色植物進行組合時,一般說來深色植物通常安排在底層(鑒于觀賞的層次),使構圖保持穩(wěn)定。與此同時,淺色安排在上層使構圖輕快。在有些情況下,深色植物可以作為淡色或鮮艷色彩材料的襯托背景。 20. 設計中應小心謹慎地使用一些特殊色彩,諸如青銅色、紫色或帶有雜色的植物等。因為這些色彩異常的獨特,而極易引人注意。 21. 在溫帶地區(qū)抵御冬季的寒風,種植常綠針葉植物的最有利方位,應在房屋或室外空間的西北方。在此處,它們能使空曠地風速降低60%,風速的降低又使透進房屋的冷空氣達到最小值,與此同時也減少了流走的熱量。 22. 闊葉常綠植物在建筑的東、西,才能發(fā)揮較好的作用。闊葉常綠植物既不能抵抗熾熱的陽光,也不能抵御極度的寒冷,因此,切忌將其種植在能得到過多的冬季陽光照射的地方,或種植在會遭到破壞性冬季寒風吹打之處。因為葉片會過度蒸騰導致根部水分不足。此外,大多數(shù)闊葉常綠植物只有在酸性土壤中才能正常生長。 23. 粗壯型植物可在設計中作為焦點,以吸引觀賞者的注意力,或使設計顯示出強壯感。由于粗壯型植物具有強壯感,因此它能使景物有趨向賞景者的動感,從而造成觀賞者與植物間的可視距短于實際距離的幻覺。與此類似,為數(shù)眾多的粗壯型植物,能通過吸收視線“收縮”空間的方式,而使某戶外空間顯得小于其實際面積。多用于不規(guī)則景觀中,極難適應那些要求整潔的形式和鮮明輪廓的規(guī)則景觀。 24. 細質(zhì)地植物最適合在布局中充當更重要成分的中性背景,為布局提供優(yōu)雅、細膩的外表特征,或在與粗質(zhì)地和中粗質(zhì)地植物相互完善時,增加景觀變化。它們具有一種“遠離”觀賞者的傾向。因此,當大量細質(zhì)地植物被植于一個戶外空間時,它們會構成一個大于實際空間的幻覺。細質(zhì)地植物的這一特性,使其在緊湊狹小的空間中特別有用,這種空間的可視輪廓受到限制,但在視覺上又需擴展而不是收縮。 25. 植物的美學功能:完善作用、統(tǒng)一作用、強調(diào)作用、識別作用、軟化作用、框景作用 26. 種植設計程序: 1) 包括對園址的分析,認清問題和發(fā)現(xiàn)潛力,以及審閱工程委托人的要求。此后,風景園林師方能確定設計中需要考慮何種因素和功能,需要解決什么困難以及明確預想的設計效果。 2) 準備一張用抽象方式描述設計要素和功能的工作原理圖。粗略地描繪一些圖、表、符號,來表示這樣一些項目,如空間(室外空間)、圍墻、屏障、景物以及道路。植物的作用則是在合適的地方確定充當這樣一些功能:障景、庇蔭、限制空間以及視線的焦點。也要研究進行大面積種植的區(qū)域。 在這一階段,一般不考慮需使用何種植物,或各單株植物的具體分布和配置。此時,設計師所關心的僅是植物種植區(qū)域的位置和相對面積,而不是在該區(qū)域內(nèi)的植物分布。 為估價和選擇最佳設計方案,擬出幾種不同的、可供選擇的功能分區(qū)草圖,和更深入、更詳細的種植規(guī)劃圖。在這一階段內(nèi),應主要考慮種植區(qū)域內(nèi)部的初步布局。此時,風景園林師應將種植區(qū)域分劃成更小的象征著各種植物類型、大小和形態(tài)的區(qū)域。也應分析植物色彩和質(zhì)地間的關系。不過此時無需費力去安排單株植物,或確定確切的植物種類。 在分析一個種植區(qū)域內(nèi)的高度關系時,理想的方法就是做出立面的組合圖。目的是用概況的方法分析各不同植物區(qū)域的相對高度。 基本設計階段關鍵點:要群體地、而不是單體地處理植物素材。理由:1、一個設計中的各組相似因素,都會在布局內(nèi)對視覺統(tǒng)一感產(chǎn)生影響。當設計中的各個成分互不相關各自孤立時,那么整個設計就有可能在視覺上分裂成無數(shù)相互抗衡的對立部分。但在另一方面,群體或“濃密的集合體”則能將各單獨的部分聯(lián)結成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2、因為它們在自然界中幾乎都是以群體的形式而存在的。 唯一需將植物作為孤立、特殊的因素置于設計中的,應是在設計師希望將其當作一個標本而加以突出的時候。標本植物可以是圓柱形、尖塔形、或具有獨特的粗壯質(zhì)地和鮮艷花朵的植物。但在一個設計中,標本植物不宜過多,否則將使注意分散在眾多相異的目標上。 3) 可開始著手各基本規(guī)劃部分,并在其間排列單株植物。此時的植物主要仍以群體為主,并將其排列來填滿基本規(guī)劃的各個部分。 布置單體植物要點:1、在群體中的單株植物,其成熟程度應在75-100%。幼樹應相互分開,以使它們具有成熟后的間隔空間。一旦該設計趨于成熟,則不應再出現(xiàn)任何空隙。因此對設計師來說,重要的就是要了解植物的幼苗大小,以及最終成熟后的外貌;2、在群體中布置單體植物時,應使它們之間有輕微的重疊。為視覺統(tǒng)一的緣故,單體植物的相互重疊面,基本上為各植物直徑的1/4-1/3;3、排列單體植物的原則,是將它們按基數(shù),如3、5、7等組合成一組,每組數(shù)目不宜過多。以上在涉及到7棵植物或少于該數(shù)目時尤為有效,超過這一數(shù)目,對于人眼來說,難以區(qū)分基數(shù)或偶數(shù)。 完成了單株植物的組合后,設計師緊接著應考慮組與組或群與群之間的關系。在這一階段,單株植物的群體排列原則同樣適用。各組植物之間,應如同一組中各單體植物之間一樣,在視覺上相互銜接,各組植物之間所形成的空隙或“廢空間”應予以徹底消除,因為這些空間既不悅目,又會造成雜亂無序的外觀,且極易造成養(yǎng)護的困難。在設計中更希望植物之間有更多的重疊,以及相互滲透,增大植物組間的交接面,以增加一個布局的整體性和內(nèi)聚性。 設計師在考慮植物間的間隙和相對高度時,決不能忽略樹冠下面的空間。應在樹冠下面接種一些較低的植物。當然,特意在此處構成有用空間則另當別論。 4) 設計的某些部分需要變更,應繪制一張包括新變化的修正圖。在布局中以群植或孤植形式配置植物的程序上,風景園林師也應著手分析何處使用何種植物種類。為任何區(qū)域所選擇的植物種類,必須與初步設計階段所選擇的植物大小、體形、色彩、以及質(zhì)地等相近似。在選取植物時,設計師還應考慮陽光、風及各區(qū)域的土壤條件等因素。 在布局中,應喲一種普通種類的植物,以其數(shù)量而占支配地位,從而進一步確保布局的統(tǒng)一性。這種普通的植物樹種應該在形狀上呈圓型,具有中間綠色葉,以及中粗質(zhì)地結構。這種具有協(xié)調(diào)作用的樹種,應該在視覺上貫穿整個設計,從一個部位再現(xiàn)到另一部位,這樣當我們在布局的各不同區(qū)域看到同樣的成分,就會隨之而產(chǎn)生已曾觀賞過它的“記憶”聯(lián)想。此種心理的記憶同樣能使一個設計統(tǒng)一起來。然后在設計布局中加入不同的植物種類,以產(chǎn)生多樣化的特性。但在數(shù)量和組合形式上都不能超過原有的這種普通植物,否則將會使原有的統(tǒng)一性毀于一旦。按照通常的設計原則,用于種植設計中的植物種類,其總數(shù)應加以嚴格控制,以免量多為患。另外,樹種的樸實性,也是使設計得以統(tǒng)一協(xié)調(diào)的另一種工具。 5) 選擇植物種類或確定其名稱。確定設計中植物的具體名稱乃是設計的最后一步,這樣有助于保證植物根據(jù)其觀賞特性和為生長所需的環(huán)境,而首先決定其種植點上的功能作用。這一方式還能幫助設計師在注意布局的某一具體局部之前,研究整個布局及其之間的各種關系。 l 建筑物 1. 室內(nèi)空間往往具有視線向外“泄出”的性質(zhì)。在夜晚,由于視線必然射向光亮的室內(nèi)空間,因而此時的室外空間則具有視線“滲入”的性質(zhì)。另一方面,站在室內(nèi)的人,會感到室內(nèi)空間的界限就截止于窗戶之前。 2. 如果人與周圍建筑物墻體能構成1:1的視距和物高比例,或視角為45°,則該空間將達到全封閉狀態(tài);如果視距與物高比為2:1,該空間處于半封閉;若為3:1,則封閉感達到最小;而當比例為4:1時,封閉感將完全消失。換言之,當一建筑物圍墻的高度超過人°視線圓錐體時,空間圍合感最強烈。但當周圍建筑物太低,或某人遠離建筑物,并將建筑物僅看作是較大空間環(huán)境中的一小部分時,空間圍合感幾乎消失。 3. 對建筑物最理想的觀賞距離,應為視距與物高比為2:1時。按這一比例尺計算,視平角為27°時,便能輕易地看到建筑物頂部。由此可見,要想使不舒服的空間圍合感不出現(xiàn),那么最理想的視距與物高之比值應在1-3之間。 4. 水平距離相距24m的建筑物構成的空間,可以稱作親密空間。在具有這種大小的空間中,我們能辨清建筑細部或人的面目?!昂陚サ亩际锌臻g“應具有24-137m的水平距離。137m是能看清行人動作的最大距離。 5. 中心開敞空間的制約和人們的活動都是在空間內(nèi)部進行,因而這些空間一般不受外界的影響,并且有較強的內(nèi)向性。 中心開敞空間的空間制約問題:1)要想獲得最強的空間圍合感,必須使視線外出或空間空隙降至最低極限;2)當空間的“空曠度”得到增加時,該空間的特性也就最突出。為了達到這一點,空間的中心部分必須任其空曠。任何樹木或其它景物必須布置在空間的邊緣。;3)另一種加強中心開敞空間特性的原則,是使地面傾向中心。實際上,就是在中心開敞空間形成一個凹面地形,使空間更明顯。 6. 在一個定向開放空間的周圍修建建筑物時,必須注意避免空間開放邊的比例過大,否則空間的特性和圍合感將會喪失掉。建造定向開放空間的原則,就是既要適當?shù)厥褂米銐虻沫h(huán)狀建筑物圍面,又要使視線能觸及空間外部的景色。 7. 直線型空間的焦點集中在空間的任何一端,因而適合一切空間中的活動。當站在空間中時,人們的注意力被“挾持”和“引導”在長長的帶狀邊之間。事實上,空間的開口端從意義上來說,比空間兩邊的垂直面具有更多的重要性。加強空間的中心點,消除空間沿線具有破壞性的景物才是上策。該類型的空間,能被有效地用在環(huán)境中,以將人們的注意力引向重要的地面標志上。 8. 組合線型空間在拐角處不會中止,而且各個空間,時隱時現(xiàn),這類空間會有相連接的間隔空間序列。一般說來,行人的注意力會被引向他或她所站立的次空間終端,但當他繼續(xù)朝前行進并到達這一終點時,另一個未曾看見的次空間便立刻進入眼簾,并且注意力又被引向新的終端。 9. 要想得到井然有序的布局,最簡單、最普通的有用方法之一,便是使建筑物相互間呈90°,這種方法無須借助任何邏輯性,便能自動地使布局井然有序,而且它還另具一優(yōu)點,即無論在規(guī)劃圖上還是在實地均易于實施。 但如果過多使用,建筑物的布局會變得太直觀、太單調(diào)無味。如果使建筑實體彼此之間相錯位,一些建筑物向前,而一些后退,則布局就會產(chǎn)生一定的變化。這種方法不僅能構成與建筑物相對位置有關聯(lián)的次空間,而且還能削弱或消除長而不斷的帶狀布局的單調(diào)性。 另一種消除完全直線性布局呆板單調(diào)的方式,則是在布局中心小心地使建筑物相互之間不呈90°的夾角。這種排列方式也能為布局帶來一定程度的變化。不過,在使用這一方法時,必須兼顧周圍環(huán)境和設計目的。 設計師還可直接利用使某一建筑物的形狀和線條與附近建筑物的形狀和線條相互結合的方式,來加強建筑物之間的協(xié)作關系。具體實施方法,須是沿一已知建筑物的邊緣向外延長虛線,然后使其與臨近建筑物的邊緣一致對其。這種方法能在群里中相鄰建筑物之間,創(chuàng)造出一個令人深思,但又明顯清晰的視覺聯(lián)點。這一方法還能容許大量的視線從任何一建筑物進入到中心開放空間中,而且還不會受到鄰近對立建筑物墻壁的直接封鎖。 不過,另一方面,這種組合建筑物的方式也存在不足之處。建筑物邊緣的這種假想聯(lián)系,并不能消除建筑群的空間空隙。由此便會形成一個受到微弱限制的空間。而且,該組合方式與直線布局方式一樣。會使建筑序列有些過于呆板、生硬,為解除這兩個潛在的弊端,有時就必須使相對的兩建筑物立面呈一重疊關系。這樣,當行人穿行于這兩個建筑物之間時,就會感受到一種空間擠壓感,這種重疊關系,也會在建筑群的中心開放空間中,造成極強的空間封閉感。 10. 設計中選用一相對高的建筑物來充當支配因素。而建筑群中所有其它建筑物都應附屬和烘托它。設置這一具有支配地位的建筑的一個方案,就是將它置于其它建筑物中間某處,這樣,由于其它建筑物與它越來越近(距離極其相近),它也就會逐漸獲得高度感。因此,較低的建筑一般被置于布局的邊緣,而較高的建筑物則給置于布局里面。這種方法能造成從低建筑物向高建筑物的緩慢過渡,并且能將中心點更多地置于布局內(nèi)部。這樣這一中心點也能受到周圍建筑物恰當?shù)暮嫱小? 11. 單體建筑物的定位:1)將該單體建筑當作受其周圍環(huán)境襯托的、純凈的雕塑品來對待;2)將該單體建筑物當作與其周圍環(huán)境和諧地融為一體的因素來對待。 12. 較平緩斜坡上營造建筑物的普通方式:1)最常用的一種方式,是將地面構筑成梯田狀,以使其形如一塊平地;2)臺階地形;3)在較陡的斜坡上(10-15%),臺階方式還可進一步加以發(fā)展,以便在高坡與矮坡之間出現(xiàn)一個完整的樓層高差;4)在極低地平面上使用一支柱結構,借用柱式結構或其它支撐結構,建筑物就可最低限度地被升高地面,并且與原有地平面等高線無什么差異。 13. 過渡空間可以通過植物、圍墻、土丘以及獨特的鋪裝形式,而部分地勾劃出建筑物外的區(qū)域的方式來構成。另一種建造過渡空間的辦法,則是延長建筑物的上層樓板,使之覆蓋住底層入口出。這種空間雖然從實質(zhì)上來說是出于外部,但它仍能免受氣候的影響,并能在建筑體和外部空間之間建立起內(nèi)在的聯(lián)系。 14. 構成過渡空間的關鍵因素乃是階梯的布置。如前所述,當建筑物內(nèi)部地層與其緊貼的外部地面處于同一水平面對,內(nèi)部與外部空間的連續(xù)感最強。因此,如果要使一系列臺階適應坡度變化的需要,就應將其設置在與建筑物有一定距離的外部,或一定距離的內(nèi)部。 15. 擋土墻和獨立圍墻的作用:1)從視覺上和功能上用來連接建筑物與其環(huán)境;2)在整個環(huán)境中重現(xiàn)建筑物立面材料,這一作用可以建立起一種視覺“聯(lián)想”,并從視覺上將建筑物與其環(huán)境中的其它圍墻連接起來。-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風景 園林設計 要素 讀書筆記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hcyjhs8.com/p-1649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