檸條的研究進展-中文翻譯
《檸條的研究進展-中文翻譯》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檸條的研究進展-中文翻譯(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檸條的研究進展檸條是一種錦雞兒植物,為落葉灌木,系歐亞大陸之特產,是歐—亞草原植物亞區(qū)的典型植被。全世界約有 100 余種,我國現(xiàn)已查明有 67 種,山西省約有 20 種。在我國主要分布在黃河以北干燥地區(qū),西南和西北則以西藏高原為中心,少數(shù)類種分布在長江下游及長江以南。從全世界分布范圍看,自歐洲北部經高加索及中亞向東,直達蘇聯(lián)西伯利亞及朝鮮、日本,南至尼泊爾、不丹、錫金及印度北部。山西省檸條主要是人工林,起始于山西省西北各縣,據(jù)考證,在清末宣統(tǒng)二年(1910 年)由內蒙古和陜西省相繼傳入山西省北部,以后逐步南移,栽培歷史已有 70 年以上,大量種植則在 50 年代末期,西北部較多,南部較少。它的冠幅大,高 3—4 米,最高可達 6 米,可以防風,它的根系龐大。一叢 15 年生的檸條,根徑為 8 厘米,細毛根多達 8160 條,可以固沙,減小地面徑流。它的葉多,可以減少蒸騰,防止水分蒸發(fā),是耐旱的特征表現(xiàn)。不僅如此,檸條還可以用于編織、飼料、造紙入藥、榨油、燃料等各種經營。種植檸條,可以走出一條恢復植被、治理和改善環(huán)境的燦爛之路,也能走出一條農民發(fā)展致富之路。因此,大面積種植發(fā)展檸條林既有生態(tài)價值,也有經濟價值。1 檸條的抗性研究1.1 耐旱性 三大黃土高原土地研究所,王孟本、李洪建對檸條蒸騰狀況與土訓水分動態(tài)作了研究。實踐表明,檸條在一般的土壤條件下能夠正常生長,年降雨量在 300㎜以上的區(qū)域生長茂盛,生物量大,在年降水 150~300mm 的區(qū)域內可以生長,并且萎焉時土壤含水量 1.51%,發(fā)芽時的最適土壤含水量為 12%~14%,土壤含水量在 8%時也能發(fā)芽。循世健(蘭州大學生命科學院)對檸條抗旱生理指標作出研究,證明檸條在干旱條件下,可溶性糖,游離氨基酸含量較高。內蒙古林學院安守芹等對檸條的營養(yǎng)器官進行解剖研究,結果表明,檸條的旱生結構特別發(fā)達。1.2 耐熱性 張金如的試驗表明,檸條開始受熱害的溫度是 46℃,抗熱極限溫度為48~49℃,比一般的植物耐熱性強。1.3 抗寒性 檸條能抵御零下 30℃~零下 40 的嚴寒。內蒙古準格爾旗極端凍土層深達128cm,錫林部郭勒盟年平均氣溫只有 1.5℃,最大凍土層深達 290cm。在這樣惡劣的條件下,檸條仍能安全越冬。1.4 檸條的耐沙埋性檸條無性繁殖萌蘗力很強,它們具有發(fā)達的根頸,可萌發(fā)大量的枝條,其莖被沙埋后也可產生不定根和不定芽萌發(fā)新枝條。此外其老齡根的側根增粗后,不僅具有頑強的生殖能力,而且具有不怕沙埋的特性。一般叢 3a 生開始大量萌枝,特別是經平茬后,能從根的頸部萌發(fā)出大量的枝條,形成稠密的灌叢。2a 生小葉錦雞兒單株 18 條,3a 生 32 個枝條, 4a 生 57 個枝條, 5a 生 82 個枝條。山西省臨縣程家塔鄉(xiāng)有 1 株 300 多 a 樹齡的小葉錦雞兒,灌叢高達 3.5m,周長達 25m,是全國檸條之王。檸條在一年中,盡管春夏秋冬牲畜多次啃食枝葉,生長仍然十分茂盛。經驗表明檸條被適量啃食后,有如摘心修剪之作用,可以促進分枝。1.5 耐貧瘠性檸條能在沙地、干旱少雨的土壤條件下生長,與其耐貧瘠性是分不開的。據(jù)測定,在土壤有機質含量為 0.05%、PH 偏堿的條件下,檸條能夠生長,因為它對土壤的營養(yǎng)條件要求不嚴,因為檸條本身具有很強的固氮能力,另外它的根含有分泌、產酸的能力,能夠溶解其根際環(huán)境中的營養(yǎng)物質。檸條究竟是通過固氮吸收營養(yǎng)的呢?還是通過分泌酸將營養(yǎng)物質吸入體內的?還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2 檸條的效益方面的研究2.1 檸條的經濟效益2.1.1 檸條的飼料效益檸條的營養(yǎng)豐富,常作為飼料供牲畜需要。據(jù)田晉梅、謝海軍(山西省畜牧獸醫(yī)學校)對豆科植物沙打旺、檸條、草木樨單獨青貯飼料及飼喂反芻家畜作了試驗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據(jù)山西農業(yè)大學林學院教授姚延濤老師研究表明:全 N 全 P 全 K 全 K 嫩枝 2.34% 0.137% 0.875%葉 2.27% 0.177% 0.419%檸條的全 N,全 P,全 K 分別為:2.34%,0.137%,0.875%,葉的全 N,全P,全 K 分別為:2.27%,0.177%,0.419%。檸條不同營養(yǎng)元素貯量為:P>Ca>K>Mg>Mn>Zn,表明檸條對 P、Ca、K 的需要量較高。據(jù)山西省農科院土肥所研究結果表明:小葉錦雞兒檸條種子內脂肪含量主要以油酸和亞油酸為主,但粗脂肪含量略低于其它品種。養(yǎng)分含量中 N 的含量較高,其次, Ca、Mg 、Fe 的含量高于其它作物種子。如懷仁縣毛皂試驗區(qū)小葉錦雞兒含 N 量平均是 3.09%,折粗蛋白 19.31%,尤其是 Ca 和 Fe 的含量很高,最高分別達到 0.74%和 0.18%。據(jù)內蒙古農牧學院測定,檸條開花到結實期,每千克鮮葉、嫩枝含粗蛋白 22—48 克,含粗脂肪 4.98 克,檸條開花期每千克風干枝葉所含的可消化粗蛋白,相當于 2.67千克玉米,0.88 千克豌豆或 0.64 千克黑豆。檸條有如此好的營養(yǎng)成分,在喂養(yǎng)牲口時,也有很好的效果,據(jù)寧夏大學生物工程研究所李愛華和李月華研究結果表明:用檸條草粉喂養(yǎng)羊,平均增重比對照高 150.0%,屠宰試驗表明檸條組羊的屠宰前活重、臀體重、凈肉重、屠宰率、凈肉率比對照高21.2%, 34.9%,41.7%,11.3% ,16.5%。另外,檸條還可以入藥,種子可以炸油,等等,結果表明,檸條具有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1.1.2 檸條的工業(yè)效益輕工業(yè)部造紙研究所研究表明,檸條出漿率 51.2%,漂白度 65.4%,斷列長度 4.10m,耐折次數(shù) 24 次,耐破因子 26.8,斷列因子 84,可生產合格的新聞紙??梢姍帡l是造紙和制做纖維板的好原料。據(jù)調查,偏關縣已建成日產 300 塊的纖維板產,1985 年以來年利潤達 10 萬余元。2.2 檸條的社會效益2.2.1 檸條是很好的燒柴。檸條易燃、熱量大。據(jù)測定,每千克檸條含熱量 4.6千卡。在檸條生長的地區(qū),群眾十分喜歡燒檸條。3 年生檸條,每公頃年產干柴量可達 5626~8250kg。據(jù)統(tǒng)計偏關群眾燒檸條每年較燒煤炭可節(jié)省 50 萬元。2.2.2 檸條可用于編織。管理好的檸條,產條量未 3750kg/hm2 可收入 375 元左右。若全縣每年由 30%的林子用于產條,總收入可達 375 元。2.2.3 檸條是很好的蜜源植物,花期長達幾十天。偏關縣每年靠檸條做蜜源,可收入蜂蜜 40500kg。同時檸條種子也是產區(qū)群眾的可靠收入,全縣每年可采種字10 萬 kg,收入 10 萬余元。2.3 檸條的生態(tài)效益檸條不僅營養(yǎng)成分豐富,經濟效益高;而且對土壤陪肥改土有很大的影響,生態(tài)效益高,具體表現(xiàn)為以下四個方面:2.3.1 它的枯枝落葉歸還給土壤,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據(jù)測定,每 5000kg 檸條干枝葉含 N29 kg、P5.5kg、K14.3kg。相當于硫銨 145kg,硫酸鉀 28.6 kg,過磷酸鈣 27.4kg,并且它們是以有機質的形式歸還給土壤的,即提高了土壤有機質含量及 N、P、K 的含量。據(jù)山西偏關縣水泉鄉(xiāng)檸條地內測定,土壤腐殖質含量為 1.13%,而相鄰荒地腐殖質含量僅為 0.64%。內蒙古東勝市柴登村在萬畝丘陵溝壑梁乾坤地上營造檸條網帶后,糧食畝產由過去的 10~15kg 提高到 50kg 左右。據(jù)測定,檸條林的年齡越長,有機質的含量也就越高,且差異明顯。2.3.2 檸條對土壤的改良作用還在于它有發(fā)達的根系,不僅防風固沙,還能防止水土流失。張繼敏,梁桂英等對陜北檸條的種群分類及其與水土保持和固沙關系作了調查分析,證明檸條防止水土流失具有很大的作用。據(jù)調查,一株內沙埋的小葉錦雞兒,在幾年內能萌生幾十根到幾百條根,形成強大的灌叢,阻擋積沙厚度可達 6~7m,冠幅可達 13.5m× 11.10m,固沙量達幾十立方米。同時延緩林下徑流的形成時間,促進降水入滲,可減少地表沖刷 70%,減少地面徑流 80%左右。另外,檸條的改土作用還在于它的死亡的根系,也是很好的有機肥,也可以提高土壤的有機質的含量。2.3.3 檸條的根有發(fā)達的根瘤,據(jù)測定,根瘤的多少與樹齡和根系的大小成正比,根瘤的大小取決于樹的長勢和根系的強弱。根瘤的有很強的固氮能力,可將空氣中游離態(tài)的氮固定,增加了土壤的的含氮量,提高了土壤肥力,可將空氣中游離態(tài)的氮固定的肥力,改善了土壤的物理結構,提高了土壤酶活性。閆愛民、陳文新對錦雞兒根瘤菌的表現(xiàn)型多樣性作了分析。2.3.4 檸條作為很好的飼料,又促進了畜牧業(yè)的發(fā)展,反過來,畜牧業(yè)又為農業(yè)提供了大量的優(yōu)質的肥料。據(jù)調查,每只羊每年產糞 750kg 左右,可增產糧食30.0~37.5kg。這樣,形成了檸條林—畜牧業(yè)—土壤—檸條林循環(huán)系統(tǒng),不僅提高了經濟效益,也該善了生態(tài)環(huán)境。3 檸條其它方面的研究3.1 魏偉、王洪新等對毛烏素沙地檸條群體分子生態(tài)學初步研究:RAPD 證據(jù)證明,該檸條群體間存在強大的基因流,物種雜交性與生態(tài)過渡性一致。3.2 慈忠玲、賀曉等對檸條錦雞兒愈傷組織的培養(yǎng)與分化作了研究。3.3 冷麗嬌、格根塔娜、康學玲(內蒙古農牧學院草原系)對不同光質對檸條錦雞兒種子萌發(fā)和幼苗生長影響作了初步研究,證明混合光和蘭光照射幼苗生長最佳,半光照射對種子出苗影響不大。但是,目前對于檸條在吸收養(yǎng)分量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它對 N、P、K 吸收在量的方面沒有見報道,特別是對 Te 的吸收沒有具體到對土壤的全營養(yǎng)上,因此,在這方面研究,是一個新的開始,具有現(xiàn)實意義。-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研究進展 中文翻譯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hcyjhs8.com/p-173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