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一輪復習 第2章 自然環(huán)境中的物質(zhì)運動與能量交換(第3課時)課件 新人教版.ppt
《高考地理大一輪復習 第2章 自然環(huán)境中的物質(zhì)運動與能量交換(第3課時)課件 新人教版.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考地理大一輪復習 第2章 自然環(huán)境中的物質(zhì)運動與能量交換(第3課時)課件 新人教版.ppt(5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最新考綱 大氣的受熱過程。 名師解讀 1.了解:大氣的組成,能夠運用大氣垂直分層圖說明 大氣各層厚度、大氣的主要特征及其與人類的關 系。2.掌握:理解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和大 氣對地面保溫作用的原理。3.應用:運用大氣受熱 過程的原理解釋生活中遇到的自然現(xiàn)象。,第3課時 大氣的受熱過程和氣溫,1.大氣的組成,考點一 大氣圈的組成與結(jié)構(gòu),[知識整合],2.垂直分層 (1)依據(jù)溫度、密度和大氣運動狀況,將大氣自下而上依次劃分為對流層、平流層和高層大氣。,,(2)大氣的垂直分層、特點及其形成原因如下表:,電離,無線電,短波,增高,紫外線,水平,高空飛行,遞減,0.6,地面,對流,復雜多變,最密切,逆溫現(xiàn)象 1.含義 在對流層,氣溫垂直分布的一般情況是隨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約每升高100米,氣溫降低0.6°C。這主要是由于對流層大氣的主要熱源是地面,離地面愈高,受熱愈少,氣溫就愈低。但在一定條件下,對流層中也會出現(xiàn)氣溫隨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現(xiàn)象,稱為逆溫現(xiàn)象。,[深度思考],2.輻射逆溫的發(fā)展過程 經(jīng)常發(fā)生在晴朗無云的夜間或黎明,由于大氣逆輻射較弱,地面輻射散失熱量多,近地面氣溫迅速下降,而高處大氣層降溫較小,從而出現(xiàn)上暖下冷的逆溫現(xiàn)象。這種逆溫現(xiàn)象黎明前最強,日出后逆溫層自下而上消失。,,3.逆溫的影響 (1)出現(xiàn)多霧天氣。早晨多霧的天氣大多與逆溫有密切的關系,它使能見度降低,給人們的出行帶來不便,甚至出現(xiàn)交通事故。 (2)加劇大氣污染。由于逆溫現(xiàn)象的存在,空氣垂直對流受阻,會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時擴散,從而危害人體健康。 (3)對航空造成影響。“逆溫”多出現(xiàn)在低空,多霧天氣給飛機起降帶來不便。如果出現(xiàn)在高空,對飛機飛行極為有利,因為大氣以平流運動為主,飛行中不會有較大的顛簸。,1.(2015·浙江臺州一模)凍雨是上層的過冷水滴、冰晶、雪花進入中間暖層化為水滴,再降落到近地面并接觸到0°C或以下物體立即凍結(jié)的特殊天氣現(xiàn)象。下列氣溫的垂直分布示意圖中,最有可能形成凍雨的是 ( ),[題組遞進],,解析 依據(jù)材料中凍雨形成過程,可看出垂直方向上氣溫變化特點:上層要低于0°C、中間高于0°C、近地面又低于0°C,四幅圖中B圖符合。 答案 B,(2015·北京豐臺)下圖中四幅氣溫垂直分布圖反映了一次霧霾天氣的生消過程。讀圖,回答下題。 2.正確反映霧霾天氣生消過程的是 ( ) A.a(chǎn)→b→c→d B.d→a→b→c C.c→d→a→b D.b→c→d→a 解析 大氣越穩(wěn)定,越有利于霧霾的形成,而逆溫出現(xiàn)時大氣較穩(wěn)定,故霧霾的生消過程與逆溫過程大體一致。圖中bcda順序,是逆溫由出現(xiàn)到消失的過程。故選D項。 答案 D,(2013·浙江文綜,1)近年來,霧霾天氣在我國頻繁出現(xiàn),空氣質(zhì)量問題已引起全社會高度關注。下圖是氣溫垂直分布的4種情形。讀圖完成下題。 1.圖中最有利于霧霾大氣污染物擴散的情形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走進高考],,解析 四幅氣溫垂直分布圖中,②③④均有逆溫層,不利于霧霾大氣污染物擴散,①圖大氣垂直對流運動較強,利于霧霾大氣污染物的擴散。 答案 A,(2010·山東文綜,3)右圖為“北半球中緯度某地某日5次觀測到的近地面氣溫垂直分布示意圖”。當日天氣晴朗,日出時間為5時。讀圖回答下題。,2.由圖中信息可分析出 ( ) A.5時、20時大氣較穩(wěn)定 B.12時、15時出現(xiàn)逆溫現(xiàn)象 C.大氣熱量直接來自太陽輻射 D.氣溫日較差自下而上增大 解析 在5時和20時,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升高,出現(xiàn)了逆溫現(xiàn)象,對流運動受阻,大氣比較穩(wěn)定。 答案 A,1.兩大過程 (1)地面的增溫:大部分太陽輻射透過大氣射到地面,使_______增溫。 (2)大氣的增溫:主要以_________的形式向大氣傳遞熱量。,考點二 對流層大氣的受熱過程,[知識整合],地面,地面輻射,2.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1)表現(xiàn)形式:a選擇性_____、散射和b_____。 (2)削弱強度:對流層大氣基本上不能直接吸收_________的能量。,吸收,反射,太陽輻射,紅外,紫外,紫外,藍、紫色光,3.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 大氣通過對太陽短波輻射和地面長波輻射的吸收,實現(xiàn)了受熱過程,而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是大氣受熱過程的延續(xù)。具體圖解如下:,4.影響地面輻射的主要因素 (1)緯度因素:緯度不同,年平均________________不同。 (2)_______因素:下墊面狀況不同,吸收和反射的太陽輻射比例也不同。 (3) _____因素:天氣狀況不同,影響地面獲得的太陽輻射不同。 【輕巧記憶】 大氣的受熱過程和大氣的保溫作用 太陽輻射→地面吸收→地面增溫→地面輻射→大氣吸收→大氣升溫→大氣逆輻射。,正午太陽高度,下墊面,天氣,[深度思考],1.地面輻射與地面吸收的大氣逆輻射之差稱為有效輻射。讀下圖并結(jié)合所學知識,回答(1)~(2)題。 黃河流域多年平均年有效輻射總量等值線圖(單位:MJ/m2),[題組遞進],,(1)關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輻射總量的空間分布,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由甲地向乙地急劇增加 B.由乙地向丙地急劇增加 C.由甲地向丙地逐漸減少 D.由丙地向乙地逐漸減少 (2)關于地面輻射和大氣逆輻射,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地面輻射與下墊面性質(zhì)有關 B.地面溫度越高,地面輻射越弱 C.空氣溫度越低,大氣逆輻射越弱 D.空氣濕度大、云量多,大氣逆輻射強,解析 第(1)題,該題考查等值線的判讀,這里的等值線為“等有效輻射”線。由圖示不難讀出,甲、乙兩地的有效輻射均介于2 600和2 700之間,丙地小于2 000。從圖示有效輻射的變化看,由甲地向丙地逐漸減少,從乙地向丙地逐漸減少,從甲地向乙地變化不大。第(2)題,地面輻射是指近地面被加熱,并以長波輻射的形式向外傳播的過程。大氣逆輻射是指大氣輻射中向下的部分,因其與地面輻射的方向相反,故稱為“大氣逆輻射”。地面輻射的強弱除與地面溫度有關外,還和下墊面的性質(zhì)有關,組成下墊面物質(zhì)的比熱容、下墊面的海拔高低等都影響其溫度的高低,進而影響地面輻射的強弱。大氣溫度越低,大氣逆輻射越弱;天空云量越多,濕度越高,大氣逆輻射越強。 答案 (1)C (2)B,2.(經(jīng)典題)結(jié)合圖文材料,回答問題。 隨著礦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氣中二氧化碳不斷增多。充分利用太陽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工農(nóng)業(yè)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途徑。 (1)二氧化碳是一種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強大氣“溫室效應”的? (2)利用“溫室效應”原理,我國北方地區(qū)冬季采用大棚技術(shù)種植蔬菜、花卉等作物。參考上圖,分別說明大棚技術(shù)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光、熱、水條件的有利影響。,,解析 解答該題關鍵抓住以下兩點:第(1)題,能從大氣對地面輻射的吸收和大氣逆輻射兩方面來描述大氣的溫室效應;第(2)題,知道大棚利用的是溫室效應原理,但也要注意其與溫室效應的區(qū)別。 答案 (1)更多地吸收了地面長波輻射,提高了大氣溫度;增強了大氣逆輻射,補償了地面損失的熱量。 (2)使冬季的太陽光照得以充分利用;提高了大棚內(nèi)的溫度,使作物在冬季也可種植(可以減輕凍害,提高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抗災能力);有利于保持、調(diào)節(jié)大棚內(nèi)空氣和土壤的水分。,(2014·安徽文綜,33)通過海面的熱收支方式主要有輻射、蒸發(fā)和傳導。下圖示意世界大洋海面年平均熱收支隨緯度的變化。讀圖,完成下題。,[走進高考],,1.圖中表示海面熱量總收支差額、輻射收支差額、蒸發(fā)耗熱量、海-氣熱傳導差額的曲線,依次是 ( ) A.Q4、Q1、Q3、Q2 B.Q3、Q4、Q2、Q1 C.Q3、Q1、Q2、Q4 D.Q2、Q3、Q1、Q4 解析 就全球而言,海面熱量總收支平衡,不同緯度地區(qū)海面熱量總收支差額之和為零,故Q3為海面熱量總收支差額曲線;一般而言,溫度越高,熱輻射越強,故輻射收支差額大致從低緯向高緯遞減,Q1為輻射收支差額曲線;副熱帶海區(qū)受高壓控制,晴天多,蒸發(fā)旺盛,蒸發(fā)耗熱量由副熱帶海區(qū)分別向南北兩側(cè)遞減,故Q2為蒸發(fā)耗熱量曲線;?!獨鉄醾鲗Р铑~受緯度因素影響不大,Q4為海—氣熱傳導差額曲線。 答案 C,2.(2013·北京文綜,5)下圖為地球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讀圖,回答下題。 大氣中 ( ) A.臭氧層遭到破壞,會導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濃度降低,會使②減少 C.可吸入顆粒物增加,會使③增加 D.出現(xiàn)霧霾,會導致④在夜間減少,解析 臭氧層遭到破壞,會導致大氣吸收太陽紫外線的能力下降;二氧化碳濃度降低,導致大氣吸收地面輻射的能力下降,會使吸收的地面輻射減少;可吸入顆粒物增多,會導致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增強,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減少,從而會使地面吸收減少;出現(xiàn)霧霾,會導致大氣逆輻射在夜間增加。 答案 B,3.(2012·重慶文綜,7)《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十七次締約方會議于2011年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召開。下圖是南非礦產(chǎn)資源分布圖,讀圖完成下題。,,人類活動引起的溫室效應增強是德班氣候大會關注的焦點,溫室效應增強的大氣過程是大氣 ( ) A.對太陽輻射的散射增強 B.射向地面的輻射增強 C.對太陽輻射的吸收增強 D.射向宇宙空間的輻射增強 解析 溫室效應是指人類活動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能大量吸收地面的長波輻射,使大氣增溫,從而使大氣逆輻射增強,即射向地面的大氣輻射增強,故B項正確。 答案 B,1.氣溫的垂直分布規(guī)律 在對流層中,正常情況下氣溫隨高度的上升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降低_______;在平流層中,整體上氣溫隨高度的上升而_______。,考點三 分析氣溫空間分布和時間變化的方法,[知識整合],0.6°C,上升,2.氣溫的水平分布,低緯,平行,低,高,南,北,洋流,大,小,短,3.氣溫的時間變化規(guī)律,【知識拓展】 溫差大小原因的分析方法 影響溫差大小的因素主要從海陸位置、地形地勢、天氣和氣候狀況等角度分析。具體分析如下:,等溫線圖的判讀 1.判斷南北半球 等溫線值由南向北遞減為北半球,反之為南半球。 2.判斷海陸位置 冬季,陸地上的等溫線向低緯彎曲(表示冬季的陸地比同緯度的海洋溫度低),海洋上的等溫線向高緯彎曲(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緯度的陸地溫度高)。 夏季,陸地上的等溫線向高緯彎曲(表示夏季的陸地比同緯度的海洋溫度高),海洋上的等溫線向低緯彎曲(表示夏季的海洋比同緯度的陸地溫度低)。,[深度思考],3.判斷月份(1月或7月) 1月,陸地上的等溫線向南彎曲,海洋上的等溫線向北彎曲;7月,陸地上的等溫線向北彎曲,海洋上的等溫線向南彎曲。 4.判斷寒、暖流 寒流流經(jīng)地區(qū),等溫線向低緯凸出。暖流流經(jīng)地區(qū),等溫線向高緯凸出。 5.判斷地勢的高、低起伏的影響 地勢高:在非閉合等溫線圖上,地勢高處等溫線的度數(shù)要比同緯度的其他地區(qū)低。 地勢低:在非閉合等溫線圖上,地勢低處等溫線的度數(shù)要比同緯度的其他地區(qū)高。,6.判斷地形名稱 山地:在閉合等溫線圖上,越向中心,等溫線的數(shù)據(jù)越小。 盆地:在閉合等溫線圖上,越向中心,等溫線的數(shù)據(jù)越大。 7.判讀等溫線的疏密情況,比較溫差的大小 一般情況下,等溫線分布密集的地區(qū)溫差較大,反之溫差較小。,8.判讀等溫線的走向,分析等溫線與緯線、海岸線和地形的關系 等溫線分布圖反映氣溫的水平分布規(guī)律,氣溫除受緯度、太陽輻射影響外,還受大氣運動、地面狀況等因素的影響,所以等溫線不一定與緯線一致,經(jīng)常發(fā)生彎曲。其走向有以下幾種類型: (1)等溫線與緯線平行:這是全球等溫線分布的基本趨勢,它是太陽輻射從赤道向兩極遞減的結(jié)果。 (2)等溫線與海岸線大致平行:在北半球中緯度的大陸東西兩岸比較明顯,這是因為海洋對氣溫起了調(diào)節(jié)作用,沿海地區(qū)受海洋的影響較大。,(3)等溫線與等高線平行:在地勢起伏較大的高山地區(qū)比較明顯,這是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遞減的結(jié)果。 9.根據(jù)等溫線彎曲規(guī)律判斷影響因素 依據(jù):氣溫比同緯度低,等溫線凸向高值方向。,如圖所示為大陸東岸某地區(qū)某月等溫線分布,a、b、c為等溫線,虛線為晨昏線(①②為晨線,③④為昏線),讀圖完成下列問題。,[題組遞進],,(1)四幅圖中表述正確的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若正確圖示為最冷月等溫線分布圖,關于P地與其所在大洋同緯度對岸地區(qū)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P地對岸的沿岸一片草原景觀 B.P地氣候較對岸濕潤 C.P地大陸沿岸一片熱帶季雨林景觀 D.P地上升流比對岸海域更顯著,(3)下列選項中能正確反映圖示內(nèi)容的是 ( ) A.該日,大約在1月中旬 B.該日日落時,M、N兩地的日影朝向東北 C.該季節(jié),新西蘭南島比馬達加斯加島白晝短 D.該季節(jié)法國馬賽的海濱浴場游客很少 解析 第(1)題,四幅圖中,大陸等溫線向北凸出,海洋等溫線向南凸出,符合7月的等溫線分布特點,再根據(jù)晨線、昏線判斷①④符合。第(2)題,根據(jù)最冷月大陸氣溫低,向低緯凸出,可判斷圖示區(qū)域為南半球,P位于南緯20°以南,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P同緯度大洋對岸地區(qū)為熱帶沙漠氣候。因此,P地氣候較對岸濕潤。,第(3)題,根據(jù)第(1)題判斷該日大約在7月,日落時,M、N兩地的日影應朝向東南;該季節(jié),新西蘭南島比馬達加斯加島白晝短;法國馬賽為北半球地中海氣候,7月受副熱帶高壓控制,炎熱干燥,海濱浴場游人較多,故答案為C選項。 答案 (1)C (2)B (3)C,(2014·山東文綜,5~6)下圖為我國某區(qū)域冬季某日8時至次日8時的降雪量和積雪深度分布圖,該時段該區(qū)域風向主要為偏東風,云量分布差異不明顯。完成1~2題。,[走進高考],,1.造成該區(qū)域東西部積雪深度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 A.降雪量 B.溫度 C.光照 D.地形 2.圖中M地積雪深度低于周圍地區(qū),該地可能是 ( ) A.農(nóng)田 B.林地 C.城區(qū) D.鄉(xiāng)村 解析 第1題,讀圖可知,降雪量差別不大,并且積雪深度和降雪量不存在具體的聯(lián)系,降雪量大的地方積雪厚度不一定厚,A項錯誤。積雪厚度越向海邊大致越薄,冬季越向沿海溫度越高,因此影響積雪深度的主要因素是溫度,B項正確。,題干提到云量分布差異不明顯,不是影響積雪深度的主要因素,C項錯。此地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形差異不大,也不能成為影響積雪深度的主要因素,D項錯。第2題,M地積雪深度明顯低于周圍地區(qū),考慮到M地所處的地理位置,應為上海城區(qū),城區(qū)內(nèi)大量的人流以及工廠的分布,排放廢熱多,溫度高,使得積雪深度小于周圍,C項正確。其余各個選項農(nóng)田、林地、鄉(xiāng)村溫度都不會高于周圍地區(qū),積雪深度不會低于周圍。 答案 1.B 2.C,3.(2013·山東文綜,5)氣溫的日變化一般表現(xiàn)為最高值出現(xiàn)在14時左右,最低值出現(xiàn)在日出前后。下圖示意某區(qū)域某日某時刻的等溫線分布,該日丙地的正午太陽高度達一年中最大值。讀圖完成下題。,,下列時刻中,最有可能出現(xiàn)該等溫線分布狀況的是 ( ) A.6時 B.9時 C.12時 D.14時 解析 圖中等溫線與緯線平行,說明海陸的氣溫差非常小。而出現(xiàn)氣溫差異非常小的時刻應該是太陽升起后的一段時間,陸地上空氣溫與海洋上空氣溫基本相同,所以最可能的時間應該是9時。故選B項。 答案 B,(2012·四川文綜,6)下表為某地氣候相關數(shù)據(jù)。讀表回答下題。 4.影響該地氣溫特征的主導因素是 ( ) A.緯度位置 B.海陸位置 C.地形 D.植被,解析 根據(jù)表格中的經(jīng)緯度信息,調(diào)動區(qū)域地圖知識,可以判斷該地位于青藏高原,冬季寒冷、夏季涼爽,影響該地氣溫特征的主導因素應是地形。 答案 C,5.[2014·四川文綜,13(2),6分]下圖為我國某地等高線圖,讀圖、表,回答下列問題。,描述該地區(qū)氣溫的季節(jié)特征。(6分) 解析 該地最低月氣溫在0°C以上,15°C以下,說明冬季溫和;最高月氣溫接近30°C,說明夏季高溫;春、秋季涼爽,氣溫的年變化,說明四季分明。 答案 冬季溫和,夏季高溫,四季分明。,6.[2011·安徽文綜,34(1),10分]根據(jù)材料和下圖,結(jié)合所學知識,完成下題。 材料 亞洲冷高壓一般形成于9月份,并逐步影響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冬半年的天氣。受其影響,2006年9月3日至5日,四川盆地經(jīng)歷一次暴雨過程。下圖表示2006年9月3日20時地面氣壓場。 圖示時間銀川氣溫________(高/低)于成都,分析成因。(10分),解析 根據(jù)影響氣溫的因素即太陽輻射、大氣環(huán)流、下墊面及其相互關系,結(jié)合銀川與成都進行區(qū)域性比較即可。 答案 低 與成都相比,銀川緯度較高,海拔較高,濕度較小,云量較少,大氣逆輻射弱,接近冷氣團的源地;成都北側(cè)的山脈削弱了冷空氣的勢力,且熱島效應較強。,,-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 鍵 詞:
- 高考地理大一輪復習 第2章 自然環(huán)境中的物質(zhì)運動與能量交換第3課時課件 新人教版 高考 地理 一輪 復習 自然環(huán)境 中的 物質(zhì) 運動 能量 交換 課時 課件 新人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quán),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hcyjhs8.com/p-2152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