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物理二輪復(fù)習 專題十五 力學三大觀點的綜合應(yīng)用訓(xùn)練.doc
《2019年高考物理二輪復(fù)習 專題十五 力學三大觀點的綜合應(yīng)用訓(xùn)練.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19年高考物理二輪復(fù)習 專題十五 力學三大觀點的綜合應(yīng)用訓(xùn)練.doc(1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年高考物理二輪復(fù)習 專題十五 力學三大觀點的綜合應(yīng)用訓(xùn)練 1.動量定理的公式Ft=p′-p除表明兩邊大小、方向的關(guān)系外,還說明了兩邊的因果關(guān)系,即合外力的沖量是動量變化的原因. 動量定理說明的是合外力的沖量與動量變化的關(guān)系,反映了力對時間的累積效果,與物體的初、末動量無必然聯(lián)系.動量變化的方向與合外力的沖量方向相同,而物體在某一時刻的動量方向跟合外力的沖量方向無必然聯(lián)系. 動量定理公式中的F是研究對象所受的包括重力在內(nèi)的所有外力的合力,它可以是恒力,也可以是變力,當F為變力時,F(xiàn)應(yīng)是合外力對作用時間的平均值. 2.動量守恒定律 (1)內(nèi)容:一個系統(tǒng)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為零,這個系統(tǒng)的總動量保持不變. (2)表達式:m1v1+m2v2=m1v1′+m2v2′;或p=p′(系統(tǒng)相互作用前總動量p等于相互作用后總動量p′);或Δp=0(系統(tǒng)總動量的增量為零);或Δp1=-Δp2(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組成的系統(tǒng),兩物體動量的增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守恒條件 ①系統(tǒng)不受外力或系統(tǒng)雖受外力但所受外力的合力為零. ②系統(tǒng)合外力不為零,但在某一方向上系統(tǒng)合力為零,則系統(tǒng)在該方向上動量守恒. ③系統(tǒng)雖受外力,但外力遠小于內(nèi)力且作用時間極短,如碰撞、爆炸過程. 3.解決力學問題的三個基本觀點 (1)力的觀點:主要是牛頓運動定律和運動學公式相結(jié)合,常涉及物體的受力、加速度或勻變速運動的問題. (2)動量的觀點:主要應(yīng)用動量定理或動量守恒定律求解,常涉及物體的受力和時間問題,以及相互作用物體的問題. (3)能量的觀點:在涉及單個物體的受力和位移問題時,常用動能定理分析;在涉及系統(tǒng)內(nèi)能量的轉(zhuǎn)化問題時,常用能量守恒定律. 1.力學規(guī)律的選用原則 (1)單個物體:宜選用動量定理、動能定理和牛頓運動定律.若其中涉及時間的問題,應(yīng)選用動量定理;若涉及位移的問題,應(yīng)選用動能定理;若涉及加速度的問題,只能選用牛頓第二定律. (2)多個物體組成的系統(tǒng):優(yōu)先考慮兩個守恒定律,若涉及碰撞、爆炸、反沖等問題時,應(yīng)選用動量守恒定律,然后再根據(jù)能量關(guān)系分析解決. 2.系統(tǒng)化思維方法,就是根據(jù)眾多的已知要素、事實,按照一定的聯(lián)系方式,將其各部分連接成整體的方法. (1)對多個物理過程進行整體思維,即把幾個過程合為一個過程來處理,如用動量守恒定律解決比較復(fù)雜的運動. (2)對多個研究對象進行整體思維,即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獨立物體合為一個整體進行考慮,如應(yīng)用動量守恒定律時,就是把多個物體看成一個整體(或系統(tǒng)). 考向1 動量和能量的觀點在力學中的應(yīng)用 例1 如圖1所示,長為L的平臺固定在地面上,平臺的上平面光滑,平臺上放有小物體A和B,兩者彼此接觸.物體A的上表面是半徑為R(R?L)的光滑半圓形軌道,軌道頂端有一小物體C,A、B、C的質(zhì)量均為m.現(xiàn)物體C從靜止狀態(tài)沿軌道下滑,已知在運動過程中,A、C始終保持接觸.試求: 圖1 (1)物體A和B剛分離時,物體B的速度; (2)物體A和B剛分離后,物體C所能達到距臺面的最大高度; (3)判斷物體A從平臺左邊還是右邊落地并簡要說明理由. 答案 (1),方向水平向右 (2)R (3)A從平臺的左邊落地 解析 (1)設(shè)C物體到達最低點的速度是vC,A、B、C組成的系統(tǒng)在水平方向動量守恒,系統(tǒng)內(nèi)機械能守恒. mvA+mvB-mvC=0① mgR=mv+mv+mv② 在C物體到達最低點之前一直有:vA=vB③ 聯(lián)立①②③解得:vB=,方向水平向右④ (2)設(shè)C能夠到達軌道最大高度為h,A、C此時的水平速度相等,設(shè)它們的共同速度為v,對系統(tǒng)應(yīng)用動量守恒和機械能守恒規(guī)律可得:mvB-2mv=0⑤ mgR=mgh+mv+2mv2⑥ 聯(lián)立⑤⑥式解得:h=R⑦ (3)因為A與B脫離接觸后B的速度向右,A、C的總動量是向左的,又R?L,所以A從平臺的左邊落地. 如圖2,半徑R=0.8 m的四分之一圓弧形光滑軌道豎直放置,圓弧最低點D與長為L=6 m的水平面相切于D點,質(zhì)量M=1.0 kg的小滑塊A從圓弧頂點C由靜止釋放,到達最低點后,與D點右側(cè)m=0.5 kg的靜止物塊B相碰,碰后A的速度變?yōu)関A=2.0 m/s,仍向右運動.已知兩物塊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均為μ=0.1,若B與E處的豎直擋板相碰,沒有機械能損失,取g=10 m/s2.求: 圖2 (1)滑塊A剛到達圓弧的最低點D時對圓弧的壓力; (2)滑塊B被碰后瞬間的速度; (3)討論兩滑塊是否能發(fā)生第二次碰撞. 答案 (1)30 N,方向豎直向下 (2)4 m/s (3)見解析 解析 (1)設(shè)小滑塊運動到D點的速度為v,由機械能守恒定律有:MgR=Mv2 由牛頓第二定律有FN-Mg=M 聯(lián)立解得小滑塊在D點所受支持力FN=30 N 由牛頓第三定律有,小滑塊在D點時對圓弧的壓力為30 N,方向豎直向下. (2)設(shè)B滑塊被碰后的速度為vB,由動量守恒定律: Mv=MvA+mvB 解得小滑塊在D點右側(cè)碰后的速度vB=4 m/s (3)討論:由于B物塊的速度較大,如果它們能再次相碰一定發(fā)生在B從豎直擋板彈回后,假設(shè)兩物塊能運動到最后停止,達到最大的路程,則 對于A物塊 -μMgsA=0-Mv 解得sA=2 m 對于B物塊,由于B與豎直擋板的碰撞無機械能損失,則 -μmgsB=0-mv 解得sB=8 m(即從E點返回2 m) 由于sA+sB=10 m<26 m=12 m,故它們停止運動時仍相距2 m,不能發(fā)生第二次碰撞. 考向2 動量和能量觀點在電學中的應(yīng)用 例2 如圖3所示,直角坐標系xOy位于豎直平面內(nèi),x軸與絕緣的水平面重合,在y軸右方有垂直紙面向里的勻強磁場和豎直向上的勻強電場.質(zhì)量為m2=810-3 kg的不帶電小物塊靜止在原點O,A點距O點l=0.045 m,質(zhì)量m1=110-3 kg的帶電小物塊以初速度v0=0.5 m/s從A點水平向右運動,在O點與m2發(fā)生正碰并把部分電量轉(zhuǎn)移到m2上,碰撞后m2的速度為0.1 m/s,此后不再考慮m1、m2間的庫侖力.已知電場強度E=40 N/C,小物塊m1與水平面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0.1,取g=10 m/s2,求: 圖3 (1)碰后m1的速度; (2)若碰后m2做勻速圓周運動且恰好通過P點,OP與x軸的夾角θ=30,OP長為lOP=0.4 m,求磁感應(yīng)強度B的大??; (3)其他條件不變,若改變磁場磁感應(yīng)強度B′的大小,使m2能與m1再次相碰,求B′的大??? 答案 (1)-0.4 m/s,方向水平向左 (2)1 T (3)0.25 T 解析 (1)m1與m2碰前速度為v1,由動能定理 -μm1gl=m1v-m1v 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v1=0.4 m/s 設(shè)v2=0.1 m/s,m1、m2正碰,由動量守恒有: m1v1=m1v1′+m2v2 代入數(shù)據(jù)得:v1′=-0.4 m/s,方向水平向左 (2)m2恰好做勻速圓周運動,所以qE=m2g 得:q=210-3 C 粒子由洛倫茲力提供向心力,設(shè)其做圓周運動的半徑為R,則qv2B=m2 軌跡如圖,由幾何關(guān)系有:R=lOP 解得:B=1 T (3)當m2經(jīng)過y軸時速度水平向左,離開電場后做平拋運動,m1碰后做勻減速運動. m1勻減速運動至停,其平均速度為: =v1′=0.2 m/s>v2=0.1 m/s, 所以m2在m1停止后與其相碰 由牛頓第二定律有:f=μm1g=m1a m1停止后離O點距離:s= 則m2平拋的時間:t= 平拋的高度:h=gt2 設(shè)m2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半徑為R′,由幾何關(guān)系有: R′=h 由qv2B′=,聯(lián)立得:B′=0.25 T 如圖4所示,LMN是豎直平面內(nèi)固定的光滑絕緣軌道,MN水平且足夠長,LM下端與MN相切.質(zhì)量為m的帶正電小球B靜止在水平面上,質(zhì)量為2m帶正電小球A從LM上距水平高為h處由靜止釋放,在A球進入水平軌道之前,由于A、B兩球相距較遠,相互作用力可認為零,A球進入水平軌道后,A、B兩球間相互作用視為靜電作用.帶電小球均可視為質(zhì)點.已知A、B兩球始終沒有接觸.重力加速度為g.求: 圖4 (1)A球剛進入水平軌道的速度大??; (2)A、B兩球相距最近時,A、B兩球系統(tǒng)的電勢能Ep; (3)A、B兩球最終的速度vA、vB大?。? 答案 (1) (2)mgh (3) 解析 (1)對A球下滑的過程,據(jù)機械能守恒得: 2mgh=2mv 解得:v0= (2)A球進入水平軌道后,兩球系統(tǒng)動量守恒,當兩球相距最近時共速:2mv0=(2m+m)v 解得:v=v0= 據(jù)能量轉(zhuǎn)化和守恒定律:2mgh=(2m+m)v2+Ep, 得:Ep=mgh (3)當兩球相距最近之后,在靜電斥力作用下相互遠離,兩球距離足夠遠時,相互作用力為零,系統(tǒng)勢能也為零,速度達到穩(wěn)定. 2mv0=2mvA+mvB, 2mv=2mv+mv 得:vA=v0=, vB=v0=. 8.綜合應(yīng)用力學三大觀點解決多過程問題 例3 (18分)如圖5所示,光滑的水平面AB(足夠長)與半徑為R=0.8 m的光滑豎直半圓軌道BCD在B點相切,D點為半圓軌道最高點.A點的右側(cè)等高地放置著一個長為L=20 m、逆時針轉(zhuǎn)動且速度為v=10 m/s的傳送帶.用輕質(zhì)細線連接甲、乙兩物體,中間夾一輕質(zhì)彈簧,彈簧與甲、乙兩物體不拴接.甲的質(zhì)量為m1=3 kg,乙的質(zhì)量為m2=1 kg,甲、乙均靜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現(xiàn)固定乙,燒斷細線,甲離開彈簧后進入半圓軌道并可以通過D點,且過D點時對軌道的壓力恰好等于甲的重力.傳送帶與乙物體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6,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甲、乙兩物體可看作質(zhì)點. 圖5 (1)求甲球離開彈簧時的速度; (2)若甲固定,乙不固定,細線燒斷后乙可以離開彈簧滑上傳送帶,求乙在傳送帶上滑行的最遠距離; (3)甲、乙均不固定,燒斷細線以后,求甲和乙能否再次在AB面上水平碰撞?若碰撞,求再次碰撞時甲、乙的速度;若不會再次碰撞,請說明原因. 解析 (1)設(shè)甲離開彈簧時的速度大小為v0,運動至D點的過程中機械能守恒: m1v=m1g2R+m1v 在最高點D,由牛頓第二定律,有2m1g=m1 聯(lián)立解得:v0=4 m/s(4分) (2)甲固定,燒斷細線后乙的速度大小為v乙, 由能量守恒得Ep=m1v=m2v 得v乙=12 m/s(2分) 之后乙滑上傳送帶做勻減速運動:μm2g=m2a 得a=6 m/s2(2分) 乙速度為零時離A端最遠,最遠距離為: s==12 m<20 m(2分) 即乙在傳送帶上滑行的最遠距離為12 m. (3)甲、乙均不固定,燒斷細線后,設(shè)甲、乙速度大小分別為v1、v2,甲、乙分離瞬間動量守恒:m1v1=m2v2 甲、乙彈簧組成的系統(tǒng)能量守恒: Ep=m1v=m1v+m2v 解得:v1=2 m/s,v2=6 m/s(2分) 甲沿軌道上滑時,設(shè)上滑最高點高度為h, 則m1v=m1gh,得h=0.6 m<0.8 m(2分) 則甲上滑不到等圓心位置就會返回,返回AB面上時速度大小仍然是v1=2 m/s(1分) 乙滑上傳送帶,因v2=6 m/s<12 m/s,則乙先向右做勻減速運動,后向左勻加速. 由對稱性可知乙返回AB面上時速度大小仍然為 v2=6 m/s(1分) 故甲、乙會再次相撞,碰撞時甲的速度為2 m/s,方向向右,乙的速度為6 m/s,方向向左(2分) 答案 (1)4 m/s (2)12 m (3)見解析 (限時:15分鐘,滿分18分) (xx廣東35)如圖6所示的水平軌道中,AC段的中點B的正上方有一探測器,C處有一豎直擋板,物體P1沿光滑軌道向右以速度v1與靜止在A點的物體P2碰撞,并接合成復(fù)合體P,以此碰撞時刻為計時零點,探測器只在t1=2 s至t2=4 s內(nèi)工作.已知P1、P2的質(zhì)量都為m=1 kg,P與AC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0.1,AB段長L=4 m,g取10 m/s2,P1、P2和P均視為質(zhì)點,P與擋板的碰撞為彈性碰撞. 圖6 (1)若v1=6 m/s,求P1、P2碰后瞬間的速度大小v和碰撞損失的動能ΔE; (2)若P與擋板碰后,能在探測器的工作時間內(nèi)通過B點,求v1的取值范圍和P向左經(jīng)過A點時的最大動能E. 答案 (1)3 m/s 9 J (2)10 m/s≤v1≤14 m/s 17 J 解析 (1)設(shè)P1和P2發(fā)生彈性碰撞后速度為v2,根據(jù)動量守恒定律有:mv1=2mv2① 解得:v2==3 m/s 碰撞過程中損失的動能為:ΔE=mv-2mv② 解得ΔE=9 J (2)P滑動過程中,由牛頓第二定律知 ma=-μmg③ 可以把P從A點運動到C點再返回B點的全過程看作勻減速直線運動,根據(jù)運動學公式有3L=v2t+at2④ 由①③④式得v1= ①若t=2 s時通過B點,解得:v1=14 m/s ②若t=4 s時通過B點,解得:v1=10 m/s 故v1的取值范圍為:10 m/s≤v1≤14 m/s 設(shè)向左經(jīng)過A點的速度為vA,由動能定理知 2mv-2mv=-μ2mg4L 當v2=v1=7 m/s時,復(fù)合體向左通過A點時的動能最大,E=17 J. (限時:45分鐘) 1.如圖1所示,質(zhì)量為M=4 kg的木板靜置于足夠大的水平地面上,木板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01,板上最左端停放著質(zhì)量為m=1 kg可視為質(zhì)點的電動小車,車與木板右端的固定擋板相距L=5 m.現(xiàn)通電使小車由靜止開始從木板左端向右做勻加速運動,經(jīng)時間t=2 s,車與擋板相碰,車與擋板粘合在一起,碰撞時間極短且碰后自動切斷小車的電源.(計算中取最大靜摩擦力等于動摩擦力,并取g=10 m/s2.) 圖1 (1)試通過計算說明:車與擋板相碰前,木板相對地面是靜止還是運動的? (2)求出小車與擋板碰撞前,車的速率v1和板的速率v2; (3)求出碰后木板在水平地面上滑動的距離s. 答案 (1)向左運動 (2)v1=4.2 m/s,v2=0.8 m/s (3)0.2 m 解析 (1)假設(shè)木板不動,電動車在板上運動的加速度為a0, 由L=a0t2得:a0==2.5 m/s2 此時木板使車向右運動的摩擦力:f=ma0=2.5 N 木板受車向左的反作用力:f′=f=2.5 N 木板受地面向右最大靜摩擦力:f0=μ(M+m)g=0.5 N 由于f′>f0,所以木板不可能靜止,將向左運動. (2)設(shè)車與擋板碰前,車與木板的加速度分別為a1和a2,相互作用力為F,由牛頓第二定律與運動學公式: 對小車:F=ma1 v1=a1t 對木板:F-μ(m+M)g=Ma2 v2=a2t 兩者的位移的關(guān)系:t+t=L 聯(lián)立并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v1=4.2 m/s,v2=0.8 m/s (3)設(shè)車與木板碰后其共同速度為v,兩者相碰時系統(tǒng)動量守恒,以向右為正方向,有 mv1-Mv2=(m+M)v 對碰后滑行s的過程,由動能定理得: -μ(M+m)gs=0-(M+m)v2 聯(lián)立并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s=0.2 m 2.如圖2所示,在傾角為30的光滑斜面上放置一質(zhì)量為m的物塊B,B的下端連接一輕質(zhì)彈簧,彈簧下端與擋板相連接,B平衡時,彈簧的壓縮量為x0,O點為彈簧的原長位置.在斜面頂端另有一質(zhì)量也為m的物塊A,距物塊B為3x0,現(xiàn)讓A從靜止開始沿斜面下滑,A與B相碰后立即一起沿斜面向下運動,并恰好回到O點(A、B均視為質(zhì)點).試求: 圖2 (1)A、B相碰后瞬間的共同速度的大小; (2)A、B相碰前彈簧具有的彈性勢能; (3)若在斜面頂端再連接一光滑的半徑R=x0的半圓軌道PQ,圓軌道與斜面相切于最高點P,現(xiàn)讓物塊A以初速度v從P點沿斜面下滑,與B碰后返回到P點還具有向上的速度,試問:v為多大時物塊A恰能通過圓弧軌道的最高點? 答案 (1) (2)mgx0 (3) 解析 (1)設(shè)A與B相碰前的速度為v1,A與B相碰后共同速度為v2 由機械能守恒定律得mg3x0sin 30=mv 由動量守恒定律得mv1=2mv2 解以上二式得v2= (2)設(shè)A、B相碰前彈簧所具有的彈性勢能為Ep,從A、B相碰后一起壓縮彈簧到它們恰好到達O點過程中,由機械能守恒定律知Ep+(2m)v=2mgx0sin 30 解得Ep=mgx0 (3)設(shè)物塊A與B相碰前的速度為v3,碰后A、B的共同速度為v4 mv2+mg3x0sin 30=mv mv3=2mv4 A、B一起壓縮彈簧后再回到O點時二者分離,設(shè)此時共同速度為v5,則 (2m)v+Ep=(2m)v+2mgx0sin 30 此后A繼續(xù)上滑到半圓軌道最高點時速度為v6,則 mv=mv+mg2x0sin 30+mgR(1+sin 60) 在最高點有mg= 聯(lián)立以上各式解得v=. 3.在光滑水平面上靜止著A、B兩個小球(可視為質(zhì)點),質(zhì)量均為m,A球是帶電荷量為q的正電荷,B球不帶電,兩球相距為L.從t=0時刻開始,在兩小球所在的水平空間內(nèi)加一范圍足夠大的勻強電場,電場強度為E,方向與A、B兩球的連線平行向右,如圖3所示.A球在電場力作用下由靜止開始沿直線運動,并與B球發(fā)生完全彈性碰撞.設(shè)兩球間碰撞力遠大于電場力且作用時間極短,每次碰撞過程中A、B之間都沒有電荷量轉(zhuǎn)移,且不考慮空氣阻力及兩球間的萬有引力.問: 圖3 (1)小球A經(jīng)多長時間與小球B發(fā)生第一次碰撞? (2)小球A與小球B發(fā)生第一次碰撞后瞬間A、B兩球的速度大小分別是多少? (3)第二次碰撞后,又經(jīng)多長時間發(fā)生第三次碰撞? 答案 (1) (2)0 (3)2 解析 (1)小球A在電場力的作用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 L=at a= 解得:t1= (2)小球A與小球B發(fā)生完全彈性碰撞,動量守恒、機械能守恒.設(shè)A球碰前速度為vA1,碰后速度為vA1′,B球碰前速度為0,碰后速度為vB1′, mvA1=mvA1′+mvB1′ mv=mvA1′2+mvB1′2 聯(lián)立得:vA1′=0 vB1′=vA1 vA1=at1= 所以vA1′=0 vB1′= (3)第一次碰撞后,小球A做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小球B以vB1′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兩小球發(fā)生第二次碰撞的條件是:兩小球位移相等. 設(shè)A球第二次碰撞前速度為vA2,碰后速度為vA2′,B球碰前速度為vB2,碰后速度為vB2′, vA2=at2=t2 vB2=vB1′= at=vB2t2 解得:t2=2 vA2=at2=2 根據(jù)動量守恒和機械能守恒得 mvA2+mvB2=mvA2′+mvB2′ mv+mv=mvA2′2+mvB2′2 聯(lián)立得:vA2′=vB2 vB2′=vA2 所以vA2′= vB2′=2 第二次碰撞后,小球A做初速度為 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小球B以vB2′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兩小球發(fā)生第三次碰撞的條件是:兩小球位移相等. 設(shè)A球第三次碰撞前速度為vA3,碰后速度為vA3′,B球碰前速度為vB3,碰后速度為vB3′, vB3=vB2′=2 t3+at=vB3t3 解得:t3=2 即完成第二次碰撞后,又經(jīng)t3=2 的時間發(fā)生第三次碰撞. 4.如圖4所示,一傾斜的傳送帶傾角θ=37,始終以v=12 m/s的恒定速度順時針轉(zhuǎn)動,傳送帶兩端點P、Q間的距離L=2 m,緊靠Q點右側(cè)有一水平面長s=2 m,水平面右端與一光滑的半徑R=1.6 m 的豎直半圓軌道相切于M點,MN為豎直的直徑.現(xiàn)有一質(zhì)量M=2.5 kg的物塊A以v0=10 m/s的速度自P點沿傳送帶下滑,A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1=0.75,到Q點后滑上水平面(不計拐彎處的能量損失),并與靜止在水平面最左端的質(zhì)量m=0.5 kg的B物塊相碰,碰后A、B粘在一起,A、B與水平面的動摩擦因數(shù)相同均為μ2,忽略物塊的大?。阎猻in 37=0.6,cos 37=0.8,求: 圖4 (1)A滑上傳送帶時的加速度a和到達Q點時的速度; (2)若A、B恰能通過半圓軌道的最高點N,求μ2; (3)要使A、B能沿半圓軌道運動到N點,且從N點拋出后能落到傳送帶上,則μ2應(yīng)滿足什么條件? 答案 (1)12 m/s2 12 m/s (2)0.5 (3)0.09≤μ2≤0.5 解析 (1)對A剛上傳送帶時進行受力分析,由牛頓第二定律得:Mgsin θ+μ1Mgcos θ=Ma 解得:a=12 m/s2 設(shè)A能達到傳送帶的速度,由v2-v=2as0得 運動的位移s0= m- 1.請仔細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yù)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yù)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領(lǐng)!既往收益都歸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2019年高考物理二輪復(fù)習 專題十五 力學三大觀點的綜合應(yīng)用訓(xùn)練 2019 年高 物理 二輪 復(fù)習 專題 十五 力學 觀點 綜合 應(yīng)用 訓(xùn)練
鏈接地址:http://m.hcyjhs8.com/p-3251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