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化學二輪復習高考壓軸大題特訓題型四“選擇儀器型”定性定量實驗探究.doc
《2019-2020年高中化學二輪復習高考壓軸大題特訓題型四“選擇儀器型”定性定量實驗探究.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中化學二輪復習高考壓軸大題特訓題型四“選擇儀器型”定性定量實驗探究.doc(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化學二輪復習高考壓軸大題特訓題型四“選擇儀器型”定性定量實驗探究 1.(xx湖北省武昌區(qū)高三5月調(diào)研)青蒿素是一種有效的抗瘧藥。常溫下,青蒿素為無色針狀晶體,難溶于水,易溶于有機溶劑,熔點為156~157 ℃。提取青蒿素的方法之一是乙醚浸取法,提取流程如下: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對青蒿進行破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Ⅰ用到的玻璃儀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Ⅱ的名稱是________。 (3)用下列實驗裝置測定青蒿素的化學式,將28.2 g青蒿素放在燃燒管C中充分燃燒: ①儀器各接口的連接順序從左到右依次為__________(每個裝置限用一次)。A裝置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裝置C中CuO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裝置D中的試劑為________。 ④已知青蒿素是烴的含氧衍生物,用合理連接后的裝置進行實驗。測量數(shù)據(jù)如下表: 裝置質(zhì)量 實驗前/g 實驗后/g B 22.6 42.4 E(不含干燥管) 80.2 146.2 則青蒿素的最簡式為____________。 (4)某學生對青蒿素的性質(zhì)進行探究。將青蒿素加入含有NaOH 、酚酞的水溶液中,青蒿素的溶解度較小,加熱并攪拌,青蒿素的溶解度增大,且溶液紅色變淺,與青蒿素化學性質(zhì)相似的物質(zhì)是________(填字母)。 A.乙醇 B.乙酸 C.乙酸乙酯 D.葡萄糖 答案 (1)增大青蒿與乙醚的接觸面積,提高青蒿素的浸取率 (2)漏斗、玻璃棒、燒杯 蒸餾 (3)①afgdebchi 2H2O2 2H2O+O2↑ ②使青蒿素充分氧化生成CO2和H2O?、蹪饬蛩帷、蹸15H22O5 (4)C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物質(zhì)的分離方法。 (1)對青蒿進行破碎的目的是增大青蒿與乙醚的接觸面積,提高青蒿素的浸取率。 (2)操作Ⅰ是過濾,用到的玻璃儀器是漏斗、玻璃棒、燒杯,操作Ⅱ?qū)⑻崛∫褐械囊颐逊蛛x出來,其名稱是蒸餾。 (3)① 裝置A產(chǎn)生的氧氣需要經(jīng)過裝置D干燥,純凈的氧氣進入裝置C,產(chǎn)生的水蒸氣被裝置B吸收,二氧化碳被裝置E吸收,儀器各接口的連接順序從左到右依次為afgdebchi。A裝置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22H2O+O2↑。 ② 裝置C中CuO的作用是使青蒿素充分氧化生成CO2和H2O。 ③ 裝置D中的試劑為干燥劑濃硫酸。 ④B吸收水19.8 g,其中含氫2.2 mol即2.2 g,E吸收二氧化碳66 g,其中含碳1.5 mol即18 g,28.2 g青蒿素含氧8 g即0.5 mol,則青蒿素的最簡式為C15H22O5。 (4)在含有NaOH 、酚酞的水溶液中,乙酸乙酯水解,生成物乙酸與氫氧化鈉反應使溶液紅色變淺,所以與青蒿素化學性質(zhì)相似的物質(zhì)是乙酸乙酯,故選C。 2.(xx河北省衡水中學高三最后一卷)三氯化硼的熔點為-107.3 ℃,沸點為12.5 ℃,易水解生成硼酸(H3BO3),可用于制造高純硼、有機合成催化劑等。實驗室制取三氯化硼的原理為B2O3+3C+3Cl22BCl3+3CO。 (1)甲組同學擬用下列裝置制取純凈干燥的氯氣(不用收集)。 ①裝置B中盛放的試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裝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裝置A中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組同學選用甲組實驗中的裝置A、B、C和下列裝置(裝置可重復使用)制取BCl3并驗證反應中有CO生成。 ①乙組同學的實驗裝置中,依次連接的合理順序為A→B→C→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D→I。 ②能證明反應中有CO生成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開始實驗時,先點燃________(填“A”或“G”)處的酒精燈。 ④請寫出BCl3水解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硼酸是一元弱酸,其鈉鹽化學式為Na[B(OH)4],則硼酸在水中電離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飽和食鹽水 干燥氯氣?、?MnO+16H++10Cl-===2Mn2++5Cl2↑+8H2O (2)①E H J H?、谘b置F中黑色粉末變?yōu)榧t色,裝置D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跘?、蹷Cl3+3H2O===H3BO3+3HCl?、軭3BO3+H2O[B(OH)4]-+H+ 解析 (1)根據(jù)實驗裝置圖可知,用高錳酸鉀與濃鹽酸反應制得氯氣,同時生成氯化鉀和氯化錳,制得的氯氣中含有氯化氫和水雜質(zhì),要用飽和食鹽水除去氯化氫,用濃硫酸除去水分,而得到干燥純凈的氯氣。 ①根據(jù)上面的分析可知,裝置B中盛放的試劑是飽和食鹽水,裝置C中裝有濃硫酸,其作用是干燥氯氣; ②裝置A中高錳酸鉀與濃鹽酸反應制得氯氣,同時生成氯化鉀和氯化錳,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2MnO+16H++10Cl-===2Mn2++5Cl2↑+8H2O。 (2)乙組同學選用甲組實驗中的裝置A、B、C制得干燥的氯氣,用氯氣與B2O3、C反應生成三氯化硼和CO,三氯化硼的熔點為-107.3 ℃,沸點為12.5 ℃,所以收集三氯化硼要用冰水冷卻,未反應的氯氣尾氣用氫氧化鈉吸收,三氯化硼易水解,為防止氫氧化鈉溶液中的水進入裝置E,在E和J之間接上H裝置,用于吸水,生成的CO經(jīng)干燥后再通過F裝置還原氧化銅,再將生成的氣體通過澄清石灰水檢驗,可以證明原反應中有一氧化碳生成,多余的CO不能排放到空氣中,要用排水法收集。 ①根據(jù)上面的分析可知,乙組同學的實驗裝置中,依次連接的合理順序為A→B→C→G→E→H→J→H→F→D→I; ②根據(jù)實驗的原理可知,生成的CO能將黑色的氧化銅還原為紅色的銅,同時產(chǎn)生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所以能證明反應中有CO生成的現(xiàn)象是裝置F中黑色粉末變?yōu)榧t色,裝置D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③加熱CuO前需要利用CO除去裝置內(nèi)空氣,則開始實驗時,先點燃A處的酒精燈; ④BCl3水解生成硼酸和氯化氫的化學方程式為BCl3+3H2O===H3BO3+3HCl; ⑤根據(jù)硼酸是一元弱酸,且其鈉鹽化學式為Na[B(OH)4],可知硼酸在水中電離方程式是H3BO3+H2O[B(OH)4]-+H+。 3.(xx六安市第一中學高三6月適應性考試)某研究小組探究在加熱條件下FeSO4分解的氣體產(chǎn)物及相關性質(zhì)。已知:SO2的沸點為-10 ℃、SO3的沸點為44.8 ℃。 Ⅰ.用如圖所示裝置設計實驗,驗證分解FeSO4生成的氣態(tài)產(chǎn)物。 (1)實驗前必須進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氣流方向連接各儀器,用字母表示接口的連接順序:a→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觀察到裝置丙中有無色液體產(chǎn)生,裝置丁中溶液變成無色,則FeSO4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為探究SO2使品紅溶液褪色的原理,進行如下實驗: 實驗1:將稀鹽酸和NaOH溶液分別滴入品紅水溶液中。觀察到前者溶液顏色變淺,但未能完全褪色,后者溶液顏色幾乎不變。 實驗2:在滴有稀鹽酸和NaOH溶液的兩份品紅水溶液中分別通入SO2。觀察到前者溶液逐漸褪色,后者溶液很快褪色。 實驗3:在兩份品紅水溶液中分別加入一小粒Na2SO3固體和NaHSO3固體,前者溶液很快褪色,后者溶液褪色很慢。 (1)由實驗1可推測品紅水溶液呈________性。 (2)由實驗2、3可推知,使品紅水溶液褪色的主要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學式)。 (3)若將SO2通入品紅的無水乙醇溶液,試預測可能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加熱溶有Na2SO3的品紅水溶液,發(fā)現(xiàn)不能恢復紅色,試解釋原因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Ⅰ.(1)檢查裝置氣密性 (2)d→e→f→g→b→c (3)2FeSO4Fe2O3+SO2↑+SO3↑ Ⅱ.(1)堿 (2)SO (3)品紅的無水乙醇溶液不褪色 (4)Na2SO3溶液中的c(SO)大,加熱后水解程度增大,但仍無法除盡 解析 Ⅰ.(1)驗證分解FeSO4生成的氣態(tài)產(chǎn)物,氣體制備或檢驗氣體的產(chǎn)生實驗,在實驗前必須進行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操作。(2)先將高溫分解氣體通過丙裝置冷卻收集得到三氧化硫,再通過丁的品紅水溶液檢驗二氧化硫的存在,最后用乙裝置吸收尾氣,按氣流方向連接順序為a→d→e→f→g→b→c。(3)若觀察到裝置丙中有無色液體產(chǎn)生,則產(chǎn)物有三氧化硫;裝置丁中溶液變成無色,則產(chǎn)物中有二氧化硫,則 FeSO4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2FeSO4Fe2O3+ SO2↑+ SO3↑。 Ⅱ.(1)加入稀鹽酸時品紅顏色變淺,而加入氫氧化鈉溶液時溶液顏色幾乎不變,說明酸對品紅溶液影響大,則由實驗1可推測品紅水溶液呈堿性。 (2)實驗2:SO2通入鹽酸中不反應,以亞硫酸的形式存在溶液中,溶液中電離出的亞硫酸根離子和亞硫酸氫根離子濃度都很小,品紅水溶液逐漸褪色;SO2通入氫氧化鈉溶液中反應生成亞硫酸鈉,溶液中亞硫酸根離子(或亞硫酸氫根離子)濃度較大,品紅水溶液很快褪色??赏茰y品紅水溶液褪色可能是由亞硫酸根離子或亞硫酸氫根離子引起;實驗3:在兩份品紅水溶液中分別加入一小粒Na2SO3固體和NaHSO3固體,前者溶液很快褪色,后者溶液褪色很慢。進一步說明是由亞硫酸根離子引起的褪色而不是亞硫酸氫根離子。(3)根據(jù)上述實驗可知,使品紅水溶液褪色的是亞硫酸根離子,若將SO2通入品紅的無水乙醇溶液中,溶液中不存在亞硫酸根離子,則品紅的無水乙醇溶液不褪色。(4)加熱溶有Na2SO3的品紅水溶液,Na2SO3溶液中的c(SO)大,加熱后水解程度增大,但仍無法除盡,不能使品紅水溶液恢復紅色。 4.(xx桂林市桂林中學高三5月全程模擬)氨氣和氯氣是重要的工業(yè)原料,某興趣小組設計了相關實驗探究它們的某些性質(zhì)。 實驗一:用氨氣認識噴泉實驗的原理,并測定電離平衡常數(shù)K(NH3H2O)。 (1)檢查圖1的裝置Ⅰ的氣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噴泉實驗結束后,發(fā)現(xiàn)三頸燒瓶未充滿水(假如裝置的氣密性良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________(填儀器名稱)量取25.00 mL噴泉實驗后的氨水至錐形瓶中,用0.050 0 molL-1鹽酸滴定測定氨水的濃度,滴定曲線如圖2所示。下列關于該滴定實驗的說法中正確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當pH=7.0時,氨水與鹽酸恰好中和 B.選擇酚酞作為指示劑,測定結果偏低 C.酸式滴定管未用鹽酸潤洗會導致測定結果偏低 D.當 pH=11.0 時,K(NH3H2O)約為2.310-5 實驗二:擬用如下裝置設計實驗來探究純凈、干燥的氯氣與氨氣的反應。 (3)A中所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圖中的裝置連接順序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大寫字母表示)。若按照正確順序連接實驗裝置后,整套實驗裝置存在的主要缺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寫出F裝置中的反應的一種工業(yè)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反應完成后,F(xiàn)裝罝中底部有固體物質(zhì)生成。請利用該固體物質(zhì)設計一個實驗方案證明NH3H2O為弱堿(其余實驗用品自選)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關閉止水夾 K,打開分液漏斗的旋塞和蓋子,從分液漏斗往燒瓶中加水,若分液漏斗中形成一段水柱且一段時間不變化,說明氣密性良好 (2)氨氣中混有空氣 堿式滴定管(或 25 mL 移液管) BD (3)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4)D F C E B 無尾氣處理裝置 (5)用氨氣檢驗氯氣管道是否泄漏 (6)取 F 裝置中的固體物質(zhì)溶于水配成溶液,測定溶液的 pH,若 pH<7,可證明 NH3H2O 為弱堿 解析 (1)檢查圖1的裝置Ⅰ的氣密性的方法是關閉止水夾 K,打開分液漏斗的旋塞和蓋子,從分液漏斗往燒瓶中加水,若分液漏斗中形成一段水柱且一段時間不變化,說明氣密性良好 。(2)噴泉實驗結束后,發(fā)現(xiàn)三頸燒瓶未充滿水(假如裝置的氣密性良好),原因是氨氣中混有空氣。用堿式滴定管(或 25 mL 移液管) 量取25.00 mL噴泉實驗后的氨水至錐形瓶;關于該滴定實驗的說法:NH4Cl溶液呈酸性,當pH=7.0時,氨水與鹽酸沒有完全中和,鹽酸不足,故A錯誤; 選擇酚酞作為指示劑,加入的鹽酸不足,測定結果偏低,故B正確;酸式滴定管未用鹽酸潤洗會導致所加鹽酸體積偏大,測定結果偏高,故C錯誤;由圖可知,恰好完全反應時,鹽酸的體積為22.5 mL,c(NH3H2O)==0.045 molL-1,當 pH=11.0 時,HCl的體積為0,K(NH3H2O)==≈2.310-5,故D正確;故選BD。(3)A制取氨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H4Cl+Ca(OH)2CaCl2+2H2O+2NH3↑。(4)A制NH3,D干燥NH3,F(xiàn)混合兩氣體,C干燥Cl2,E除去Cl2中HCl,B制取Cl2,裝置連接順序為A→D→F→C→E→B ;若按照正確順序連接實驗裝置后,整套實驗裝置存在的主要缺點是無尾氣處理裝置。(5)F裝置中的反應的一種工業(yè)用途:用氨氣檢驗氯氣管道是否泄漏。(6)反應完成后,F(xiàn)裝置中底部有固體物質(zhì)生成。利用該固體物質(zhì)設計一個實驗方案證明NH3H2O為弱堿:取 F 裝置中的固體物質(zhì)溶于水配成溶液,測定溶液的 pH,若 pH<7,可證明 NH3H2O 為弱堿。-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 2020 年高 化學 二輪 復習 高考 壓軸 大題特訓 題型 選擇 儀器 定性 定量 實驗 探究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hcyjhs8.com/p-5432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