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語文 糾錯筆記系列 專題11 傳記類文本閱讀(含解析).doc
《2019年高考語文 糾錯筆記系列 專題11 傳記類文本閱讀(含解析).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年高考語文 糾錯筆記系列 專題11 傳記類文本閱讀(含解析).doc(4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專題11 傳記類文本閱讀 1.【2016年高考新課標Ⅱ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吳文俊的數(shù)學世界 吳文俊小學時成績平平,也沒有顯示出獨特的數(shù)學才華,初中時數(shù)學甚至得過零分,高中時最喜歡的是物理而非數(shù)學,但他從小就對讀書有濃厚興趣,初中時國文成績一直不錯,盡管高三時物理得了滿分,但教物理的趙貽經(jīng)老師卻看出了他的數(shù)學潛力,力薦他入數(shù)學系。正始中學決定,吳文俊必須報考數(shù)學系,才能得到每年一百塊大洋的獎學金,加之他父母又不放心獨子離開上海,吳文俊就進入了上海交大數(shù)學系,所謂“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樂之”,吳文俊向來是以興趣為先導來讀書的,因為他對物理有興趣,甚至一度想要轉(zhuǎn)系。是大三時教數(shù)學的武崇林老師幫助他擺脫了專業(yè)上的困惑,使他認識到數(shù)學的巨大魅力。 1940年,吳文俊從交大畢業(yè),先后在育英中學、培真中學擔任數(shù)學教員,直到1946年見到了影響他一生的恩師陳省身,他才由一個普通的中學數(shù)學老師成為數(shù)學研究所的專業(yè)研究員。對于吳文俊的數(shù)學研究,他的學生高小山總結(jié)說:“吳先生做拓撲研究,一下子就能抓住核心問題,為代數(shù)拓撲學的興起作出了影響深遠的貢獻。他從事機器定理證明也是這樣,極其敏銳地看出了信息時代數(shù)學的發(fā)展趨勢,他的研究受到中國古代數(shù)學的啟發(fā),汲取了中國傳統(tǒng)數(shù)學的養(yǎng)分。使用吳先生的方法,幾乎所有數(shù)學定理的證明,都可以由計算機來完成,從而讓人類把精力放到更加宏觀的層面上去思考問題?!? 對吳文俊來說,雖然最初選擇數(shù)學是被動的,但綜觀其一生,數(shù)學已逐漸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從事數(shù)學研究,吳文俊特別強調(diào)數(shù)學思維。他說:“要創(chuàng)新,就要獨立思考,就不能總是跟著人家亦步亦趨,當然開始的時候參考借鑒也是必要的,牛頓就說過,他之所以獲得成功,因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遠,所以不能忽略學習,可是除了學習之外,還要能夠獨立思考,這是創(chuàng)新的必要條件?,F(xiàn)在擺在中國面前的是,數(shù)學就要靠下一代、下下代在創(chuàng)新方面取得巨大成功,中華民族才可以得到復興?!眳俏目∽约旱慕?jīng)歷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在數(shù)學上的一系列成就,特別是他運用機械化思想來考察數(shù)學,發(fā)現(xiàn)了數(shù)學的不同側(cè)面,并建立了新的模式,這全得益于他的獨辟蹊徑。 對我國的數(shù)學基礎教育,吳文俊也頗有心得。我國中學生多次在國際奧數(shù)競賽中獲獎,被當作我國數(shù)學教育成功的證明,但吳文俊更贊同丘成桐的觀點:“奧數(shù)應該是一種建立在興趣之上的研究性、高層次學習,中國的奧數(shù)學習過分關注海量題目,直接與考試、競賽掛鉤,對系統(tǒng)學數(shù)學不利。作為基礎學科,應著重引導學習的興趣,不應當過分追求功利?!眳俏目⊥瑯忧逍颜J識到:“競賽獲獎固然可貴,但也不能看得過重,因為它不能代表學生對數(shù)學的深度理解,也不能有效地訓練數(shù)學思維?!彼J為,數(shù)學教育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數(shù)學的思維方式。 有人曾揶揄數(shù)學家迂腐,吳文俊不但不迂腐,而且興趣廣泛,內(nèi)心充滿童趣,他說:“我是個想怎樣就怎樣的人,想玩就玩,想工作了就會安安靜靜地工作,從不多想?!彼矚g看電影、讀歷史小說,也喜歡看圍棋比賽。老伴說他“貪玩”,他卻說:“讀歷史書籍、看歷史影片,幫助了我的學術研究;看圍棋比賽,更培養(yǎng)了我的全局觀念和戰(zhàn)略眼光。” 吳文俊37歲時就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四十多年后,他再次獲得國家最高科技獎。如此長的學術生命,在數(shù)學界是非常罕見的。當記者提出疑問時,吳文俊反問道:“我為什么不能保持這么長的學術生命?”在他看來,學術生命是能夠終生保持的,很多人做不到,那是他們自己的問題,應該自我反省。他特別強調(diào)研究數(shù)學要下扎實的功夫。他說:“外國許多數(shù)學家,盡管有的我非常佩服,可是我并不認同他們靠所謂巧思妙想研究數(shù)學的辦法。應該根據(jù)客觀實際具體分析,一切以事實為主。這是我主要的想法?!? (摘編自柯琳娟《吳文俊傳》) 相關鏈接 ①1974年,吳文俊轉(zhuǎn)向中國數(shù)學史研究,從中得到啟發(fā),開創(chuàng)了具有中國傳統(tǒng)數(shù)學特點的數(shù)學機械化之路。他提出的“吳方法”,繼承和發(fā)揚了中國古代數(shù)學基于“計算”的傳統(tǒng),與通?;谶壿嫷姆椒ǜ静煌?,首次實現(xiàn)了高效的幾何定理自動證明。國際機器證明研究領域的權威人物S.穆爾說:“在吳文俊之前,機械化的幾何定理證明處于黑暗時期,而吳的工作給整個領域帶來光明?!? (黃婷、邱德勝《數(shù)學大師:華羅庚、陳省身、吳文俊》) ②一般說來,吳教授的工作,都是獨辟蹊徑,不襲前人,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 (陳省身為吳文俊頒發(fā)杰出科學家獎時的評語) 對我國的數(shù)學基礎教育,吳文俊有哪些心得?請結(jié)合材料簡要概括。 【錯因分析】對于此類題目,首先要注意審題,從題干中找到答題的方向,然后在題干的指引下到文中尋找答題的區(qū)域。本題屬于局部篩選題,答案來自原文,答題時分析題干中要求篩選的信息,找到區(qū)位,對文段進行簡單的切分,提取關鍵詞語,做到信息全,然后按著一定的標準進行整合,做到不重復,然后分條作答。 【參考答案】①基礎教育應著重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探究的興趣;②數(shù)學教育要有利于系統(tǒng)學習和深入理解數(shù)學,而不是海量題目訓練和追求競賽獲獎;③現(xiàn)行奧數(shù)數(shù)學方法太功利,且無法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和訓練數(shù)學思維。 人物傳記中,信息主要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昂Y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這一考點是考生得分較高的題目,但是,存在的問題也是較明顯的:要么遺漏要點,要么原文抄錄。這充分說明了考生對篩選出來的信息沒有加工,或者說只是“粗加工”。針對上述問題,復習時要注意吃透篩選標準,確定篩選范圍,對篩選出來的信息進行有效整合。 比如本題,“對我國的數(shù)學基礎教育,吳文俊有哪些心得”,考生應該抓住題干中“我國的數(shù)學基礎教育”這幾個詞語,然后瀏覽文本,確定答題的區(qū)域在倒數(shù)第三段,這一段的開頭說“對我國的數(shù)學基礎教育,吳文俊也頗有心得”。從第三段篩選概括幾點“心得”,用自己的話整合概括即可。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一個人,一所大學 陳序經(jīng),字懷民,1903年9月1日出生于海南文昌縣,早年隨父兩度僑居新加坡。1925年夏,復旦大學畢業(yè)后,陳序經(jīng)到美國深造,1928年取得博士學位。此后,他又前往德國留學,研究歐洲的政治、哲學和文化。1931年,陳序經(jīng)回到廣州,在嶺南大學任教。1934年夏,陳序經(jīng)來到當時還是私立的南開大學,任職經(jīng)濟研究所,頗受校長張伯苓的器重。1937年7月,抗戰(zhàn)全面爆發(fā),北大、清華與南開決定合并,成立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陳序經(jīng)任法商學院院長、校務委員??箲?zhàn)勝利后,南開大學回遷天津,這時陳序經(jīng)身兼南開教務長、經(jīng)濟研究所所長和政治經(jīng)濟學院院長三職,教學行政工作非常繁重。1945年8月,陳序經(jīng)從美國講學回到國內(nèi),一次酒筵上,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宋子文主動請他出任泰國大使,陳序經(jīng)以“矢志教育不改行”為由,堅決推辭。1949年,國民黨有意讓其出任教育部次長,他又拒絕了。 陳序經(jīng)的一生引發(fā)過三次大爭論。其中兩次,一是最著名的文化問題大爭論,一是影響深遠的關于教育問題的爭論。針對廣東當局泛揚復古祭孔的趨勢,1933年12月29日晚,陳序經(jīng)應邀到中山大學做了題為“中國文化之出路”的演講,他說:“中國前途的出路,就是要中國文化徹底地西化?!毖葜v批評了“復古派”和“折中派”,指出這兩派是沒有出路的。由此在全國引發(fā)了一場激烈的文化大論爭,論戰(zhàn)的參與者,幾乎囊括了那個時代的知名文化人,其中包括梁漱溟、胡適等。 關于教育問題的論爭,源于胡適1947年發(fā)表的《爭取學術獨立的十年計劃》。胡適在文中提出,要由國家出資重點扶持五所大學,使之成為世界一流。陳序經(jīng)隨即撰文反對,他認為不能忽略了私立大學。陳序經(jīng)還對中國各地高等教育發(fā)展的不平衡感到憂慮。他在《論學術發(fā)展的計劃》中說:“我國大學教育,一向集中于平、津、滬數(shù)個地方,這本來就不很合理……從地域方面看起來,這是一種畸形的發(fā)展”。 1948年8月1日,陳序經(jīng)離開國立的南開,到私立的嶺南大學出任校長。在首次全校公開講話中,他就強調(diào)學術不分宗派,提倡尊重個人思想、信仰、言論與學術自由。陳序經(jīng)邀請了一大批國內(nèi)外知名的學者、專家、教授來校,其中包括陳寅恪、姜立夫、王力、容庚……在校董事會領導下,嶺南大學實行校長負責制,具體采用的是由五名教授參與管理的“教授治校”方式。陳序經(jīng)說,校長應從教授中選舉產(chǎn)生,要兼任不要專任,期滿了可以回去做自己的學問。他又說,他自己的頭銜是“教授兼校長”。由他主持的校務會議,其實就是一個教授會議,是由他們,而不是行政官僚來決定學校的事務。這種管理模式保證了嶺南大學的學術風氣。 他還結(jié)合廣東的地域特點,增設了一些院系和研究機構(gòu)。嶺南大學商學院的前身是隸屬于文學院的商學經(jīng)濟系。廣州商業(yè)發(fā)達,選讀該系的達三百人,為全校系之冠。陳序經(jīng)順應社會需求,將商學經(jīng)濟系擴充為商學院,開設經(jīng)濟、商業(yè)管理、銀行學三個系。他主持校務后,十分注重與地域特點相關的研究工作,恢復了西南社會調(diào)查所的研究工作,并將該所擴充為“嶺南大學西南社會經(jīng)濟研究所”,開展專題研究,輯校有關西南社會經(jīng)濟的文獻,翻譯有關著作,并從事西南物產(chǎn)資源、農(nóng)村社會經(jīng)濟、土地制度、物價等方面的調(diào)查。短短一年內(nèi),就有《三水民調(diào)查》《干欄——西南原始住宅的研究》《南洋與中國》等專著問世。 在陳序經(jīng)到任后的一年間,嶺南大學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為了使學校逐漸具全國性與國際性,還擴大了向平、津、滬及外省其他地區(qū)的招生人數(shù),而使嶺南大學成為立足嶺南面向全國的大學。 (選自陳其津《我的父親陳序經(jīng)》等,略有刪改) 相關鏈接 ①嶺南大學是廣東的第一所大學,也是基督教會在廣東的最高學府,對廣東的影響十分深遠。從1948年陳序經(jīng)出任嶺南大學代校長一職到1952年院系調(diào)整,前后雖然只有4年時間,但這短暫的4年卻是嶺南大學發(fā)展史上的一個高峰。 (談火生《陳序經(jīng)與嶺南大學》) ②這位謙謙君子,在三十年代卻是力倡“全盤西化論”的得力猛將,名字與胡適等風行一時。在極“左”年代一直為“全盤西化”罪名所累的陳序經(jīng),其生活方式與待人接物之道,卻一直都是中國式的。終其一生,中國傳統(tǒng)賢者“恭寬信敏惠”的操行,在陳序經(jīng)身上有很鮮明的體現(xiàn)。 (陸健東《陳寅恪與嶺南大學校長陳序經(jīng)》) 作為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杰出的大學校長、教育家,陳序經(jīng)對于高等教育有哪些重要的觀點,請結(jié)合材料簡要概括。 【答案】①公立大學之外,不能忽略私立大學;②大學教育應防止地域方面不合理的畸形發(fā)展;③學術不分宗派,提倡尊重個人思想、信仰、言論學術自由;④學校應采取“教授治校”的民主管理方式。⑤大學應結(jié)合地域特點開設專業(yè);⑥大學建設應有國際視野。 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實用類文本閱讀的基礎,分析綜合、鑒賞評價和探究的能力考查都建立在此基礎之上。 所謂“文中信息”除了“文本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之外,還包括文本當中能夠滿足某個“專題”的特定內(nèi)容。 文中的這些信息都摻雜在文本的其他文字信息之中,這就需要我們能夠迅速地刪汰無效信息,準確地把有效的信息提取出來,這就是“篩選”。 從文中初步篩選出來的信息往往是零亂的,甚至是零碎的,這就需要我們對這些信息進行必要的加工處理,使之完整化、條理化,這就是“整合”。 篩選整合信息時,要充分尊重文本事實,必須完全排除我們自己主觀因素的干擾,不以自己個人平素所獲的知識取代文本事實,更不以自己個人的是非為是非,篩選整合出來的信息相對于文本本身來說,必須是“原生態(tài)”的。尊重文本,應該是我們篩選整合信息時必須信守的原則。 對于人物傳記類文本閱讀而言,篩選并整合的對象集中在: (1)提取與傳主相關的重要事實,包括:①傳主及其作品陳述的事實;②最能表達作者寫作意圖即文章主旨的語句等。 (2)了解傳主的生活經(jīng)歷或人生軌跡。 (3)感知傳主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個性。 (4)認識傳主的歷史地位和作用。 (5)明確作者對傳主的態(tài)度與評價或者傳主的自我認識和評價等。 如何全面準確地篩選、整合傳記文本中的信息呢?三個字:讀,尋,辨。 (1)讀——把握全文內(nèi)容 面對傳記文本,不管命題人需要我們篩選什么樣的信息,我們都必須先靜下心來,通讀全文,觀其大略,摸清文本呈現(xiàn)的一些最基本的事實情況,對文本作整體感知,弄清楚它寫什么人,敘什么事,分幾個部分,作者的寫作意圖及基本傾向是怎樣的等等。這是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基礎。不少考生在解答篩選信息類試題時,往往只關注題干涉及的信息,而忽略了對文章的整體把握,從而一葉障目,以偏概全。 (2)尋——尋找篩選目標 首先,從題干要求出發(fā),明確篩選目標,這是做題的前提。有的題干中的篩選標準暗藏陷阱。 其次,審準篩選范圍(區(qū)間),找準相關的信息區(qū)間,認真研究相關信息區(qū)間的前后文,看清是否有與其并列,承接或遞進關系的語句、段落。 (3)辨——辨析整合材料 需要提取的信息點理清之后,還要注意答案的加工整合,該分解的要分解、該合并的要合并、該概括的要概括,語句不完整的要添加完整,前后沒有條理的要使之條理化,有些從文本中提取出來的詞語表意不明確的,要使之明確化。 尤其要注意將那些零散的、描寫具體的信息材料,歸納并梳理成簡明扼要高度概括的要點,不能什么都照抄原文。確實能摘抄的,也要適當加以轉(zhuǎn)換。概括的內(nèi)容往往不止一點,一定要分點列舉、分條作答。 易錯點2 概括內(nèi)容要點 2.【2014年高考全國新課標卷Ⅱ】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愛國科學家鄧叔群 經(jīng)過清華學堂八年苦讀,鄧叔群于1923年經(jīng)考試公費留學美國。同時去的同學大多選擇學習外交、銀行、軍事、法律等專業(yè),只有他不聽別人勸告,為了解救貧困的中國農(nóng)民,一心入讀康奈爾大學的農(nóng)林專業(yè)。留學期間,目睹同胞受到種族歧視,這激發(fā)了他為國爭光的民族自尊心,決心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學到最精湛的科學知識。他不僅主科成績都是A,而且榮獲了全美最高科學榮譽學會頒發(fā)的兩枚金鑰匙證章。正當他博士論文接近完成時,國內(nèi)嶺南大學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學教授,導師惠湊推薦了他,但建議他完成論文后再回去。鄧叔群卻認為,學到先進知識報效祖國,正是自己求學的真正目的,于是當即回國。 在回國后的十年中,為搜集我國第一手真菌資料,他手提竹籃,攀山入林,一樣一樣地采集,逐一鑒定,定名分類。他先后研究鑒定的真菌種類達一兩千種,分隸于數(shù)百個屬,其中首次發(fā)現(xiàn)的新屬5個,新種121個,為世界真菌資源寶庫增添了新標本,在世界真菌學史上為我國的真菌科學譜寫了重要的第一章,向世界宣告了中國有自己的真菌科學。在世界著名真菌分類學家考爾夫教授總結(jié)的康奈爾大學120年來作出突出貢獻的41位真菌學家中,他是唯一的東方人。 抗戰(zhàn)開始不久,為了使自己的研究與國計民生關系更為直接,鄧叔群轉(zhuǎn)向了林業(yè)研究。他帶領助手深入云南、西康、四川一帶,勘察森林資源狀況。他們冒風雨,頂烈日,忍饑寒,摸清了該地區(qū)森林資源的組成、分布、蓄積量及病蟲害等情況,繪制了中國的早期林型圖,并提出了合理經(jīng)營、開發(fā)和管理原始森林的研究報告,為大后方建設提供了必要的參考。其中森林的材積估算、輪伐期、更新方法、造林方針等,至今仍有參考價值。 后來,鄧叔群拒絕就任農(nóng)林部副部長,而在甘肅省建設廳廳長張心一的支持下,舉家奔赴甘肅,開始黃河上游水土保持的研究。經(jīng)過幾年艱苦奮斗,成功創(chuàng)辦了洮河林場及三個分場,建立了一整套保證森林更新、營造量大于采伐量的制度,創(chuàng)建了以科學的方法經(jīng)營和管理森林的新模式。鄧叔群認為,水利和林、牧之間具有密切關系,要根治黃河水患,就必須三者并重。為保持黃河上游水土、減輕下游災害,他提出了森林生態(tài)平衡理論。 1948年,鄧叔群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隨后,中央研究院要求全體高級研究人員遷往臺灣或去美國。他不僅自己明確表示決不離開,還動員其他同事共同抵制。他對家人說:“別忘了自己是中國人,要為民族富強奮斗終生。我絕不跟腐敗的國民黨去臺灣,也不去美國?!逼鋵嵲谒麅?nèi)心深處,對共產(chǎn)黨抱有希望和向往,愿與民族同甘苦、共命運。后來,他早年的學生沈其益受東北解放區(qū)領導委托,特地到上海動員他去東北籌建農(nóng)學院,他欣然接受邀請,并在半年時間內(nèi),帶病編寫出一整套林科大學的教材綱要。作為沈陽農(nóng)學院創(chuàng)建總指揮,他辛勤工作,調(diào)度有方,快速、高效地完成了建校任務。 鄧叔群生活儉樸,不圖物質(zhì)享受。新中國成立后,他把抗日戰(zhàn)爭前在南京購建的花園洋房捐獻給國家,還三次主動提出減薪??姑涝瘯r,他將自己的積蓄捐作軍用。1960年,他受林業(yè)部委托,舉辦森林病理學培訓班,為各省培訓出數(shù)十名專業(yè)技術骨干。培訓結(jié)束后,他謝絕巨額酬金,只留一張結(jié)業(yè)合影作紀念。鄧叔群一生的選擇,都從人民和祖國的需要出發(fā),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科學報國的理想。 (摘編自《中國真菌學先驅(qū)——鄧叔群院士》) 相關鏈接 ①鄧叔群(1902—1970),中國真菌學家。福建福州人。曾任嶺南大學、金陵大學、中央大學等校教授,中央研究院研究員。新中國成立后,任沈陽農(nóng)學院和東北農(nóng)學院副院長、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長。中科院學部委員(院士)。主要著作有《中國的高等真菌》《中國的真菌》等。 (摘自《辭海》第六版) ②我自幼被外祖母嚴氏收養(yǎng)。她教我勞動,曉我勤儉,并以民族英雄岳飛、戚繼光、林則徐等人的事跡勉勵我;教我做人要堅貞不屈、清正廉潔、光明磊落,這一切促使我從小就立志為中華民族的強盛奮斗終生。 (摘自《中國科學院院士自述鄧叔群》) 在國家需要時,鄧叔群是如何主動犧牲個人利益、為國分憂的?請結(jié)合材料簡要分析。 【錯因分析】本題考查對文章主要內(nèi)容的概括,主要涉及文章傳主的品質(zhì)或者形成品質(zhì)的主要原因,答題時要立足全文分點概括,注意信息的整合。 【參考答案】①因為嶺南大學的需要,中斷學業(yè),提前回國效力;②把自家的花園洋房和積蓄捐獻給國家,并主動提出減薪;③帶病編寫教材綱要,為籌建沈陽農(nóng)學院辛勤工作。 歸納閱讀材料的中心意思,必須是在理解語句、把握文意的基礎上才能進行。有時試題還會有些附加的要求,如字數(shù)要求等,這在答題時也是必須注意的。在對具體材料進行分析歸納的過程中,可運用這樣一些方法: (1)提取精要法 即要緊扣材料中的關鍵文句,重點理解關鍵詞、中心句、重點段,由點帶面。 (2)綜合句意法 即對于那些沒有明顯中心句、重點句(段)的文段,我們就必須對每個獨立句句意或?qū)讉€相對重要句子的句意進行綜合歸納。 (3)整體透視法 對于有些含蓄的句子,若單獨分析某一兩個句子會割裂甚至曲解文意,其內(nèi)涵往往通過整體來顯示,甚至借助“弦外之音”,用“潛臺詞”曲折含蓄地表達。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大氣人生 夏明亮 馬寅初于1882年6月24日出生在浙江紹興一個釀酒作坊主家庭。父親把繼承家業(yè)、進一步振興家聲的希望寄托到他身上。對于父親的安排,少年馬寅初表示不滿。在父親鞭打逼迫下,他毅然跳入江中,以死抗爭,幸而被人救起。終于,由人作保,16歲的馬寅初踏上了實現(xiàn)自己人生理想的艱辛之路。他先后在上海育英書館、天津北洋大學、美國耶魯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勤奮苦讀。其間,馬寅初的父親與他斷絕了一切經(jīng)濟聯(lián)系;這給馬寅初的求學造成了很大困難,但他歷盡苦辛,百折不撓。 畢業(yè)后,馬寅初于1916年回到闊別多年、災難深重的祖國,接受了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的邀請,擔任了北大經(jīng)濟系教授。 在長期的觀察研究過程中,馬寅初深入了解并掌握了蔣、宋、孔、陳四大家族官僚資本聚積財富的內(nèi)幕材料和國民黨統(tǒng)治集團大發(fā)國難財?shù)淖飷菏聦崱Υ怂類和唇^,大加鞭撻。 蔣介石政權懾于馬寅初在國內(nèi)外的崇高威望,只好采用軟的一手,欲派馬寅初出國考察,并許以駐美大使職務。馬寅初向社會各界嚴正聲明:“有人想要封住我的嘴,不讓我說話,這辦不到!”他斷然拒絕這個“美差”,斬釘截鐵地回答蔣介石:“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國難當頭,我決不離開祖國!” 在對馬寅初采用拉攏、利誘、收買、威脅等手段統(tǒng)統(tǒng)失敗之后,蔣介石黔驢技窮,終于使出了他的看家本領——動用憲兵,秘密逮捕馬寅初,在集中營關押近5年。出獄后,他照例發(fā)表文章,到處演講。在演講時他干脆事先寫好遺囑。當時上海各界愛國人士曾聯(lián)名贈送給他一塊大橫匾,上書“馬首是瞻”四個大字,可謂直抒民意。 1953年全國人口普查結(jié)果表明,中國人口已達6億,并且以每年1300萬左右的速度劇增。一種強烈的使命感促使年屆古稀的馬寅初立即投入到人口學研究領域。經(jīng)過5年的實地調(diào)查和分析研究,1957年7月5日在《人民日報》上發(fā)表了《新人口論》,提出,在中國,控制人口已是刻不容緩!并提出了解決我國人口問題的一系列切合實際的建議——定期進行人口普查,建立人口動態(tài)統(tǒng)計;實行計劃生育,提倡晚婚晚育;對人口控制要大力進行宣傳教育,實行行政干預,并輔之以經(jīng)濟措施,實行普及應用節(jié)育方法,等等。 國內(nèi)在學術界掀起了一場針對《新人口論》的大批判。針對一些歪曲事實、以勢壓人的批判,馬寅初公開聲明:“我認為這不是一個政治問題,而是一個純粹的學術問題。學術問題貴乎爭辯,愈辯愈明,不宜一遇襲擊,就抱‘明哲保身,退避三舍’的念頭。相反,應知難而進,不應向困難低頭?!? 他堅定地說:“人口問題,在中國是一個極大的問題,是直接關系到我們黨和國家以及民族的前途命運的大事。我已經(jīng)研究并發(fā)現(xiàn)了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我有責任說出來,并堅持到底?!? 馬寅初一生做出了多次重要抉擇,結(jié)合本文,簡要概括。 【答案】①少年時代,放棄家業(yè),走上了求學之路;②解放前,不屈服于蔣介石的利誘與淫威,堅決鞭撻 批判國民黨統(tǒng)治者;③解放后,不屈服于國內(nèi)公開的批判,堅持自己的人口論。 從歷年高考來看,概括內(nèi)容要點的試題一般表現(xiàn)為對傳記部分中心層意、段意的概括,或?qū)φ髌分行囊馑嫉母爬ǎ€可以是對作品反映出來某種思想傾向和作者觀點、寫作意圖的探究,常采用綜合命題的形式。題型既有主觀題也有客觀題,以主觀題為主。 一、解題思路: 1.讀原文,切分層次,知大意。 2.審題干,明要求,知答題方向。 3.找區(qū)域,作對應,析要點。 4.組織語言,整理答案。 二、常見題型及解題技巧: (一)事件概括型 1.命題特點 事件概括型,指要求對人物某個特定階段主要事跡、貢獻、成就的概括或故事情節(jié)不同發(fā)展階段進行概括的試題。主要考查概括能力,命題涉及內(nèi)容在文本中的跨度比較大,有的甚至涉及文章的全篇。 2.設問方式 (1)一種是對事情的歸納:“概括的貢獻(成就)”。 (2)一種是對事理的概括:①“概括取得成就(成功)的原因”;②“概括的個性品質(zhì)”。 3.技法點撥 解答這類事件概括型試題,要分三步走: (1)細心審題,看清試題要求。 (2)根據(jù)題干要求,順著文章思路,圈點出相關事件的敘述材料。 (3)根據(jù)題于要求,用簡練的語言對敘述性材料運用“去次留主”“歸并整合”“提取要素”等方法進行概括。 (二)要點概括型 1.命題特點 要點概括型,指要求考生概括作者(或人物)在某人、某事上的觀點,或要求根據(jù)題干提示的“核心詞”結(jié)合文意進行概括分析的試題。命題多從文章內(nèi)容的重要側(cè)面切入,重點考查概括能力,涉及內(nèi)容的分析,能力層次要求較高,難度較大。 2.設問方式 (1)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2)為什么說?請簡要分析。 (3)傳記從哪些方面寫的?請分條列出。 3.技法點撥 解答這類要點概括題,應注意三個方面: (1)學會摘引原文中與題干要求相關的關鍵性詞語。 (2)學會根據(jù)題干要求,對原文相關事件、細節(jié)的本質(zhì)內(nèi)涵進行概括。 (3)答案表述,要有層次感,最好是用①……②……③……的方式,分條列舉出答案要點。 (三)性格概括型 1.命題特點 性格概括型試題,指要求考生用簡明的語言概括傳記文中人物性格、精神品質(zhì)類的試題,以概括能力為考查重點。有的要求作簡要分析,重視對人物性格、品質(zhì)的不同側(cè)面的概括能力,答案一般要求有2至3個要點。 2.設問方式 (1)有哪些優(yōu)秀品質(zhì)。 (2)從中可以看出具有怎樣的性格特征。 3.技法點撥 解題時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1)關注事件、細節(jié)。 (2)關注作者議論評價傳主的語句。 (3)關注文中人物對傳主的評價。 三、答題模式 因題干問法靈活,沒有固定的答題模式,常用:“①②③……”這種形式分條分色組織。具體要點可引述、整合、概括等。 易錯點3 分析藝術特色 3.【2015年高考全國新課標卷Ⅰ】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朱東潤自傳 1896年我出生在江蘇泰興一個失業(yè)店員的家庭,早年生活艱苦,所受的教育也存在著一定的波折。21歲我到梧州擔任廣西第二中學的外語教師,23歲調(diào)任南通師范學校教師。 1929年4月間,我到武漢大學擔任外語講師,從此我就成為大學教師。那時武漢大學的文學院長是聞一多教授,他看到中文系的教師實在太復雜,總想來一些變動。用近年的說法,這叫作摻沙子。我的命運是作為沙子而到中文系開課的。 大約是1939年吧,一所內(nèi)遷的大學的中文系在學年開始,出現(xiàn)了傳記研究這一個課,其下注明本年開韓柳文。傳記文學也好,韓柳文學也不妨,但是怎么會在傳記研究這個總題下面開韓柳文呢?在當時的大學里,出現(xiàn)的檉事不少,可是這一項多少和我的興趣有關,這就決定了我對于傳記文學獻身的意圖。 《四庫全書總目》有傳記類,指出《晏子春秋》為傳之祖,《孔子三朝記》為記之祖,這是三百年前的看法,現(xiàn)在用不上了。有人說《史記》《漢書》為傳記之祖,這個也用不上。《史》《漢》有互見法,對于一個人的評價,常常需要通讀全書多卷,才能得其大略。可是在傳記文學里,一個傳主只有一農(nóng)書,必須在這本書里把對他的評價全部交代。 是不是古人所作的傳、行狀、神道碑這一類的作品對于近代傳記文學的寫作有什么幫助呢?也不盡然。古代文人的這類作品,主要是對于死者的歌頌,對于近代傳記文學是沒有什么用處的。這些作品,畢竟不是傳記文學。 除了史家和文人的作品以外,是不是還有值得提出的呢?有的,這便是所謂別傳。別傳的名稱,可能不是作者的自稱而是后人認為有別于正史,因此稱為“別傳”。有些簡單一些,也可稱為傳敘。這類作品寫得都很生動,沒有那些阿諛奉承之辭,而且是信筆直書,對于傳主的錯誤和缺陷,都是全部奉陳。 是不是可以從國外吸收傳記文學的寫作方法呢?當然可以,而且有此必要。但是不能沒有一個抉擇,羅馬時代的勃路塔克是最好的了,但是他的時代和我們相去太遠,而且他的那部大作,所著重的是相互比較而很少對于傳主的刻畫,因此我們只能看到一個大略而看不到入情入理的細致的分析。 英國的《約翰遜博士傳》是傳記文學中的不朽名作,英國人把它推重到極高的地位。這部書的細致是到了一個登峰造極的地位,但是的確也難免有些瑣碎。而且由于約翰遜并不處子當時的政治中心,其人也并不能代表英國的一般人物,所以這部作品不是我們必須模仿的范本。 是不是我國已經(jīng)翻譯過來的《維多利亞女王傳》可以作為范本呢?應當說是可以,由于作者著墨無多,處處顯得“頰上三毫”的風神,可是中國文人相傳的做法,正是走的一樣的道路,所以無論近代人怎么推崇這部作品,總會不免令人有“穿新鞋走老路”的戒心。 國內(nèi)外的作品讀過一些,也讀過法國評論家莫洛亞的傳記文學理論,是不是對于傳記文學就算有些認識呢?不算,在自己沒有動手創(chuàng)作之前,就不能算是認識。這時是1940年左右,中國正在艱苦抗戰(zhàn),我只身獨處,住在四川樂山的郊區(qū),每周得進城到學校上課,生活也很艱苦。家鄉(xiāng)已經(jīng)陷落了,妻室兒女,一家八口,正在死亡線上掙扎。我決心把研讀的各種傳記作為范本,自己也寫出一本來。我寫誰呢?我考慮了好久,最后決定寫明代的張居正。第一,因為他能把一個充滿內(nèi)憂外患的國家拯救出來,為垂亡的明王朝延長了七十年的壽命。第二,因為他不顧個人的安危和世人的唾罵,終于完成歷史賦予他的使命。他不是沒有缺點的,但是無論他有多大的缺點,他是唯一能夠拯救那個時代的人物。 (有刪改) 相關鏈接 ①自傳和傳人,本是性質(zhì)類似的著述,除了因為作者立場的不同,因而有必要的區(qū)別以外,原來沒有很大的差異。但是在西洋文學里,常會發(fā)生分類的麻煩。我們則傳敘二字連用指明同類的文學。同時因為古代的用法,傳人曰傳,自敘曰敘,這種分別的觀念,是一種原有的觀念,所以傳敘文學,包括敘、傳在內(nèi),絲毫不感覺牽強。 (朱東潤《關丁傳敘文學的幾個名詞》) ②朱先生確是有儒家風度的學者,一身正氣,因此他所選擇的傳主對象,差不多都是關心國計民生的有為之士。他強調(diào)關切現(xiàn)實,拯救危亡,尊崇氣節(jié)與品格。這都是可以理解的。 (傅璇琮《理性的思索和情感的傾注——讀朱東潤先生史傳文學隨想》) 作為帶有學術性質(zhì)的自傳,本文有什么特點?請簡要冋答。 【錯因分析】做這樣的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干要求,明確自傳和一般的傳記不同,那就應該答出一般傳記的特征,然后答出本文的特征,注意還要從語言風格上分析,主要是材料的組織、語言的風格、選取的重點等。 本文屬于自傳,就是作者自述生平事跡,自然與他傳不同,在側(cè)重點及敘事風格等方面也會有區(qū)別。 作答這類試題時注意: 1.精讀全文,分析傳記文本的敘事語調(diào)(敘述者的感情傾向)及其外顯語言表達的風格(或平實,或生動,或詼諧,或莊重,或褒揚,或冷靜等)。 2.體會其多種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 3.分析傳記結(jié)構(gòu)層次,理出思路、把握線索。 4.概括傳記的主題思想。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十年筆墨與生活 老 舍 十年來,我主要的是寫劇本與雜文。 是,我并沒有寫出來優(yōu)秀的作品。可是,我的筆墨生活卻同社會生活的步伐是一致的。這就使我生活得高興。我注視著社會,時刻想叫我的筆追上眼前的奔流。我的才力有限,經(jīng)驗有限,沒能更深刻地了解目前的一切。可是,我所能理解到的那一點,就及時地反映在作品中,多少盡到些鼓舞人民前進的責任,報答人民對我的鼓舞。我慚愧,沒能寫得更好一些,可是我也高興沒叫時代遠遠地拋棄在后邊。時代的急流是不大照顧懶漢的。寫那些通俗文藝的小段子,用具體的小故事宣傳衛(wèi)生,解釋婚姻法,或破除迷信等等。文章小,文章通俗,并不損失作者的身份,只要文章能到人民的手中去,產(chǎn)生好的作用。 我也幫忙編輯《說說唱唱》——一個全國性的通俗文藝刊物。因編輯這個刊物,我接觸到有關于民間文藝的種種問題,豐富了我對繼承民族間文藝傳統(tǒng)和發(fā)揚文藝的民族風格等等的知識。因為接觸到繼承民族文藝傳統(tǒng)等問題,我的那一點古典文藝知識就有了用處。我給《說說唱唱》編輯部的和其他的青年朋友們時時講解一下,幫助他們多了解一些古典文藝的好處,并就我所能理解的告訴他們怎樣學習和怎樣運用古典文藝遺產(chǎn)。我們的創(chuàng)作既不能故步自封,也不能粗魯?shù)馗顢鄽v史。 我本來不大會寫劇本。十年來,我一共寫了十多本話劇與戲曲。其中有的被劇院演用,有的扔掉。我是在學習。出廢品正是學習過程中難以避免的,失敗一次就長一次經(jīng)驗。因此,即使失敗了,也不無樂趣。不怕失敗,就會長本事。我的確覺得越多寫便越寫得好一些,功夫是不虧負人的。寫完一本戲,當然要去找導演與演員們討論討論。他們是內(nèi)行。跟內(nèi)行人談談,自然而然地就會長見識。就是這樣,我慢慢地理解了一些舞臺技巧。這又是一種樂趣。在新社會里,人人愿把本領傳給別人。只要肯學習,機會就很多。我把我的作品叫做“民主劇本”。這就是說,我歡迎大家提意見,以便修改得更好一些。當然,修改是相當麻煩的??墒?,只要不怕麻煩,麻煩便帶來樂趣。況且,導演與演員并不只誠懇地提意見,他們也熱誠地幫助我。我的民主劇本得到多少導演與演員的支持啊!這難道不是樂事么?大家協(xié)作是新社會里的一種好風氣。劇本演出后,觀眾們也熱情地提意見,這又是一種協(xié)作。 人與人的關系變了。這就是我筆下的主要內(nèi)容。我寫了藝人,特別是女藝人,在從前怎樣受著剝削與虐待,而在解放后他們卻被視為藝術家,不但不再受剝削與虐待,而且得到政治地位——是呀,現(xiàn)在全國有不少男女藝人做了地方的和全國的人民代表或政協(xié)委員!我在解放前就與他們?yōu)橛?,但是除了有時候給他們寫點唱詞,無法幫助他們解決其它的問題?,F(xiàn)在,不但他們的問題解決了,而且有不少人也有了文化,會自己編寫唱詞了。 在我的劇本中,我寫出許多婦女的形象。在舊社會里,一般的人民都很苦,婦女特別苦。在新社會里,首先叫我受到極大感動的就是婦女的地位提高。從一個歡歡喜喜地去工作的媳婦或姑娘身上,我看見了人與人的關系的大變化。男女平等了。婦女跟男人一樣地創(chuàng)造著新時代的歷史。 是的,我寫了許多方面的事實與問題,因為這些事實與問題就都在我的眼前??匆娏?,我就要寫。而且我不能作為旁觀者去寫,我要立在劇中人物中間,希望我是他們中的一個。這樣,我才能成為群眾的學生,有了非寫不可的熱情。假若我的作品缺乏藝術性,不能成為杰作,那只是因為我向人民學習得還太不夠,脫離了群眾。哪里去找創(chuàng)作的源泉呢?難道只憑我個人的想象,就能找到新時代的人與人的關系,新穎的藝術形式,與活生生的語言么?我不敢那么狂妄! 十年來,我寫了一些作品,應當感謝人民!是人民給了我值得寫的人物與事實,給了我簡練有力的語言。我要繼續(xù)向他們學習,以期得到更好一些的創(chuàng)作成就。 (選自《老舍自傳》第六章,有刪節(jié)) 相關鏈接 生于北平,三歲失怙,可謂無父。志學之年,帝王不存,可謂無君。無父無君,特別孝愛老母,布爾喬亞【注】之仁未能一掃空也。幼讀三百千,不求甚解。繼學師范,遂奠教書匠之基。 (《老舍自傳》第一章) 【注】布爾喬亞:英文“資產(chǎn)階級”的音譯。 上面兩則材料在語言特色方面有何不同?請簡要說明。 從高考題來看,傳記類文本考查寫作手法,一般放在傳記的獨特手法上,而對表現(xiàn)手法的考查不但要求學生判斷某種表現(xiàn)手法是什么,而且要求賞析其表達的作用。題型有主觀題也有客觀題,以主觀題的形式為主。 常考寫作技巧及題型: 傳記的表現(xiàn)手法與一般記敘文相似,有首尾照應、修辭手法、詳略得當、敘議結(jié)合、正側(cè)相映、烘托、襯托、對比、象征、先抑后揚等。 1.選材 傳記的選材講究詳略得當,是詳還是略,取決于其與主題是否密切相關。對中心有用的,與主題特別密切的材料,是主要內(nèi)容,則需濃墨重彩地渲染,要詳細寫;與主題關系不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內(nèi)容,則輕描淡寫,甚至一筆帶過。 (1)問題設置: ①作者為什么要這樣選材?(或選材的角度和作用) ②這篇文章在選材上有何特點或這篇文章對你的寫作有何啟示?請結(jié)合文章簡要分析。 (2)解題思路: 選材是為中心服務的,因此角度要準,材料要精,答題時要結(jié)合材料對中心的作用來答,材料對中心的作用往往是“突出人物性格特征,深化文章主題,增加文章可信度,渲染某種氛圍”等。 2.人稱 (1)第一人稱(自傳):指文本以當事人的口吻來敘述的方法,兼有描寫抒情。語言或自然親切或幽默調(diào)侃。作用:敘述親切自然,能自由地表達思想感情,給讀者以真實生動之感。 (2)第二人稱: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稱(他傳):指作者以局外人的視點進行敘述的筆法,能比較直接地展現(xiàn)豐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反映現(xiàn)實比較靈活自由。 3.描寫手法 傳記是記載人物生平或事跡的一類記敘文體,它的表現(xiàn)手法比較接近于小說。它往往是通過對傳主的肖像描寫,心理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細節(jié)描寫,側(cè)面描寫(間接描寫)等來突出表現(xiàn)傳主的人物形象和精神世界,使人物形象血肉豐滿,栩栩如生,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傳記作為寫人的藝術,為了渲染人物個性,離不開記敘具有典型意義的事件和最能表達人物個性的細節(jié)。不寫事件,傳記無以表現(xiàn)人物;不寫細節(jié),作者無以使人物生動起來。因此閱讀傳記需要特別關注細節(jié)描寫。作者通過傳主的日常生活細節(jié),折射出傳主的思想觀點,保持傳主基本思想的整體性,各方面多角度地展現(xiàn)出傳主的情感個性特征,使得傳主的個性豐滿而鮮活,使傳主的生命歷程更富有光彩,還可增強文章的可讀性。 另外,還需特別留意有些側(cè)面描寫看似與傳主無關,但卻與刻畫傳主有著重要的作用。例如,利用與傳主關系密切者的相關資料來突出傳主的形象。 4.敘述順序 (1)順敘:使人物、事件的敘述有頭有尾、脈絡清楚,有較強的時空層次性。 (2)倒敘:作用是設置懸念,增強生動性,使文章引人入勝;與結(jié)尾形成呼應,使文章結(jié)構(gòu)上渾然一體。 (3)插敘:幫助展開主要事件,或?qū)χ饕宋锏纳矸?、性格作簡要介紹。 5.修辭手法 (1)比喻:更形象生動地凸顯人物的某方面特點,使人物形象更具有感染力。 (2)反復:強調(diào)、突出重點,抒情感染力強; (3)引用:在傳記中,尤其要注意這一點:文本中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引用,它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點,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對人物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 6.其他表現(xiàn)手法 (1)對比、襯托法:①突出強調(diào)表現(xiàn)的主體事物,②表達強烈的感情和感受,③豐富文章的表現(xiàn)技法,④深化文章的主題。 (2)以小見大:為讀者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獲得生動的情趣和豐富的聯(lián)想 (3)欲揚先抑:造成懸念,使情節(jié)多變,形成波瀾起伏,造成鮮明對比,留下較深印象。 (4)象征:①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②賦予文章以深意,給讀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易錯點4 探究價值影響 4.【2016年高考新課標Ⅱ卷】例文略,參考易錯點1典例部分。 作為一位杰出的數(shù)學家,吳文俊對物理學、文學藝術等也有廣泛的興趣。請結(jié)合材料,就興趣廣泛與專業(yè)研究的關系進行分析。 【錯因分析】本題看似自由,實際上在設題時,出題人已經(jīng)給出了答題的方向,即應到文中找出吳文俊的廣泛興趣,再分析這些興趣與數(shù)學研究之間的關系。答題時要明確這種“限制性的自由”,不能全憑主觀。 這類是目往往既涉及對文本的考查又涉及對現(xiàn)實的關注,要求學生在復習中既在加強對傳記類文章的閱讀,進一步了解傳記選材、表達主題、寫作方法等特點,又要關注現(xiàn)實,思考傳記的現(xiàn)實意義,文本對現(xiàn)實社會產(chǎn)生的影響和價值。 4.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笛卡爾:你懷疑過這個世界嗎? 陳 翔 于規(guī)則而言,人類世界有制定者、執(zhí)行者、挑戰(zhàn)者。第三類人,或許叫哲學家。哲學始于懷疑。笛卡爾并非第一個懷疑世界者,卻是將懷疑形成確定理論的哲學家。 笛卡爾出生在法國中部。他的母親在他一歲時就病逝了,他也很虛弱,幸虧一位好心的護士堅持對他悉心照料,才得以“重生”。笛卡爾終生不忘她的救命之恩,逝世前還記掛著,“要給她足夠的錢,過一生幸福的生活”。 笛卡爾四歲的時候,整個歐洲矛盾重重、動蕩不安。但這卻沒有影響到童年的笛卡爾,因為身體贏弱,父親對兒時的他只有兩個要求:睡眠足,營養(yǎng)好。所以他早上總是很晚才起床,因此從小養(yǎng)成喜歡安靜、善于思考的習慣。 笛卡爾探索道路的第一步就是懷疑。他將自己固有的成見全部拋開,用演繹推理的方式思索著存在,思索著懷疑。他認為:世界上唯一無須懷疑的事情就是“我在懷疑”本身,我越是懷疑,“我在懷疑”這件事情就越可靠。而懷疑本身是一種思想活動,我在懷疑,說明我在思考。“我思故我在”,這句著名的話成了笛卡爾思想的一張名片。 笛卡兒對數(shù)學最重要的貢獻是創(chuàng)立了解析幾何。他在上學的時候就對幾何學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癡迷政幾里得的幾何學。他開創(chuàng)了以代數(shù)的方式表達幾何的先例,于是,就有了我們后來所見的解析幾何。他還創(chuàng)造出了坐標系,發(fā)現(xiàn)凸多面體邊、定點、面之間的關系。就連很多數(shù)學符號,比如用x、y表示未知數(shù)等,都是他的首創(chuàng)。除此之外,光的折射定律的論證、運動相對性的發(fā)展、動量守恒定律的原始形式等我們現(xiàn)在極為熟悉的科學原理,都和他有著直接的關系。 笛卡爾在專業(yè)領域的突破和思想魅力,影響了梅森、邁多治、赍馬、羅伯瓦等很多極為重要的人物。他們每周聚會,討論數(shù)學、物理問題。這種自發(fā)性的組織,后來演變成了法國科學院。 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邀請笛卡爾去瑞典講學。瑞典天氣寒冷,為了傳播自己的思想,他意志堅強地堅持著??上иA弱的他不多久就生了病,于瑞典逝世。 為了紀念他,法國政府將他出生的小鎮(zhèn)改名為笛卡爾鎮(zhèn),巴黎第五大學又名為笛卡爾大學。他的存在讓人們意識到,當我們開始懷疑的時候,才成為了真正的人,否則,只是思想上的奴隸。 (有刪改) 相關鏈接: ①勒內(nèi)笛卡爾(1596-1650),世界著名的哲學家、數(shù)學家、物理學家,17世紀的歐洲哲學界和科學界最有影響的巨匠之一,被譽為“近代科學的始祖”。(“百度百科”) ②1612年,他感覺巴黎的社會生活煩膩,退避到郊區(qū)一個隱僻處所,在那里研究幾何學。然而朋友們刺探出他的蹤跡,他為了確保更充分的安靜,便在荷蘭軍隊里入了伍。(羅素《西方哲學史》) 在眾多領域做出重大貢獻的笛卡爾對待朋友的態(tài)度對你有怎樣的啟示?請結(jié)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 【答案】結(jié)交朋友要有利于事業(yè)進步。①廣泛結(jié)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笛卡爾和梅森、邁多治、費馬、羅伯瓦等很多極為重要的人物每周聚會,互相切磋,促進了學術進步:②躲開朋友們的打擾:笛卡爾感覺巴黎的社會生活煩膩,退避隱僻處所研究幾何學;為確保安靜,在荷蘭軍隊里入伍。 歷年高考傳記閱讀探究文本社會價值和影響類試題仍是復習的重點,通過對近三年的高考題的反復練習,一方面可以了解高考常考題型及選材范圍,另一方面,可以掌握高考試題命制規(guī)律,了解常見傳記閱讀探究文本社會價值和影響類試題題型及解題思路、答題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復習效率,掌握方法,規(guī)范答題: 一、答題方法 (1)從文本入手 閱讀傳記,要理解作者塑造傳主的意圖,這是評價文本社會價值和影響的一個入口。要對文本有準確的解讀,尤其要結(jié)合文本的寫作背景或援引文本的事實,來支撐自己的觀點。 (2)研究傳主生平事跡 文本的社會價值和影響往往不是全方位的,而是針對社會特定的領域、群體、時代風潮或某種價值觀而產(chǎn)生的,評價時要抓住產(chǎn)生的對象。傳主一般是對國家或人類作出重大貢獻或有重大影響的人;閱讀時,應結(jié)合傳主生活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huán)境,把握作品所述的傳主個人事業(yè)及心路歷程的重要事實,抓住具有典型意義的事件和細節(jié),對影響傳主成長的各種因素做出符合實際的分析和客觀的評價,從而揭示出傳主的典型社會價值和影響。 (3)注意正反角度 社會價值和影響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負面的,高考考查的多是正面的。評價時要多從正面出發(fā),尤其多從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出發(fā)。 (4)要有時空觀念 評價時不僅要把文本放在當時的時空中,更要把文本放在社會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放在更寬闊的國際視野中。不僅要看到在過去已經(jīng)產(chǎn)生的客觀價值,還應看到在今天乃至將來可能具有的潛在價值。 二、常見的提問方式 (1)你是如何理解文中某句話的? (2)文中某個觀點,你怎么看? (3)談談你對文中某個問題的看法。 (4)文本有什么價值? (5)如何看待文中某人或某個觀點或某種現(xiàn)象對后世的影響? 三、答題思路 評價=我認為(亮出觀點)+理由(①文本根據(jù),②自己的分析、理解,③現(xiàn)實生活中的論據(jù))+結(jié)論 四、注意事項 (1)評價文本的主要觀點和傾向,包括作者的觀點和對象的觀點,因此,先要把握原文的觀點和傾向。 (2)文本產(chǎn)生的社會價值和影響是就社會作用而言的,價值只能從積極作用方面考慮,影響則有正面的和負面的兩方面。 (3)應該堅持的原則: ①有自己的見解。 ②尊重文本,不主觀臆斷。 ③明辨是非,不違背法律,不背離社會公德。 ④要站在一定的理論高度,有理論素養(yǎng)。 ⑤要聯(lián)系當時的社會大背景,實事求是。-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年高考語文 糾錯筆記系列 專題11 傳記類文本閱讀含解析 2019 年高 語文 糾錯 筆記 系列 專題 11 傳記 文本 閱讀 解析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hcyjhs8.com/p-6225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