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詩歌教學》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學語文詩歌教學(2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中學語文課程中的詩歌教學問題,楊景龍老師主講,一、教材問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蜀州”應為“蜀川”。王勃卒后十年唐始置“蜀州”,見,新唐書,地理志,。,辛棄疾,西江月,無詞題“夜行黃沙道中”。,晏殊,浣溪沙,:“香徑:帶著幽香的園中小徑”。解釋不準確。,王維,漢江臨眺,(,瀛奎律髓,),不應作,漢江臨泛,(,臨泛,)。,馬致遠,天凈沙,秋思,末句讀法。,高中教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讀法。,小學教材將白居易五律,賦得古原草送別,,改為五絕,草,,不妥。,人教社七年級上:有關“月亮”的資料,網絡時代特
2、點,豐富,/,零碎。,梁衡,夏,:“金黃色季節(jié)”,顛覆自古形成的關于四季與色彩的對應關系,目的是為了“贊美勞動”,并不高明。作者與教師的雙重問題:拔高,/,矯情。,程乃珊,吾家有女初長成,:母親與未成年女兒談“男人”,似乎不宜。,斑羚飛度,:教學著力點是“奉獻犧牲、舍己為人”,還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個性化創(chuàng)造性閱讀過程中,教師的作用是:鼓勵、引導、糾偏、深化。比如,愚公移山,“,愚”、“破壞自然”;,背影,“,危險”、“違反交通規(guī)則”;,我的信念,:學生說“申請專利”、“熱愛名利”,課堂上老師未糾偏。,吾家有女初長成,:學生說“父母要順著我們”,老師未糾偏。,二、教法問題,1,、多元解讀:打破
3、二元對立、非此即彼的思路。,文學作品(詩歌)的世界是“測不準的世界”,無論是對于表現(xiàn)對象世界的文本,作品,創(chuàng)作主體,作家,還是接受主體,讀者來說,都是如此。所以,對文學作品的解讀應該是多元的。文學作品與非文學作品的差別,就在于文學作品內涵的不可窮盡性。,作品闡釋的無限可能性。如,秦風,蒹葭,:情詩,/,比興;求愛,/,求賢,/,求理想,/,追求永恒的彼岸,/,真善美的極境。,作家表現(xiàn)的充分個性化。如同是寫時間生命意識,劉希夷,代悲白頭翁,與陳子昂,登幽州臺歌,、李白,將進酒,表現(xiàn)各不相同;再如古典詩詞中對“淚”、“愁”的表現(xiàn);岑參對“旗”的表現(xiàn);金克木,鄰女,對“墻”的態(tài)度;,靜靜的頓河,中對
4、太陽的表現(xiàn)。,讀者接受的多種多樣性。如,春曉,、,靜夜思,。,文學作品所反映的人類精神、心理世界,其形象性、情感性、綜合性、模糊性,決定了文本語言系統(tǒng)含蘊著無限闡釋的可能性。故不能用自然科學客觀性、確定性的標準,來進行文學評價。這是語文教學中長期存在的問題。,創(chuàng)作主體是復雜的個性化的存在,審美追求、知識積累、道德修養(yǎng)、時代條件等決定了作家創(chuàng)作個性的不同。題材內容、生活情感是多樣的,對之加以表現(xiàn)也是多樣的。即使是同一表現(xiàn)對象,其表現(xiàn)方式也不盡相同。,讀者的出身背景、知識領域、生活經驗、體悟角度的差異,面對同樣的作品,也會有不同的感受理解?!白髡呶幢厝?,讀者何必不然”,“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
5、特”,“每一個讀者就是另一首詩”,“見仁見智,樂山樂水”,“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多元解讀的理論支撐。,西方:新批評:明示義,/,暗示義,/,象征義,結構主義:符號層,/,形象層,/,深層結構,現(xiàn)象學美學:語言層,/,圖式化觀相層,/,形 而上質,中國:比興寄托,易經,、道家、玄學:言、象、意。,注意打破標準答案統(tǒng)治課堂和教學的局面,引導學生自主的多元解讀,增厚學生的知識、精神、情感底蘊,培養(yǎng)其純正的情感態(tài)度、審美趣味和發(fā)散性思維能力。,傳統(tǒng)重視作家與文本,現(xiàn)代重視文本與讀者。教學過程中應該三者并重,學生、教師、文本間平等對話。,
6、2,、感受、感染、感悟的閱讀教學過程。,李白,玉階怨,:不著一“怨”字;烘托人物和情緒;閨怨,宮怨;對遠方、未知、未來的隱秘渴望;人生恒久的等待狀態(tài)。,陳子昂,登幽州臺歌,:政治上的孤獨;文學上的孤獨;個體生命的孤獨:兩個無窮大反襯出一個極其小,時空恐懼心理。,白居易,長恨歌,:愛情與政治的沖突;欲望與倫理的沖突;在終極意義上,人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節(jié)令詩詞;歡飲,懷人;出世入世矛盾,離合圓缺矛盾;熱愛人生與善處人生:儒執(zhí)著,道超脫,佛空幻。堅執(zhí)而通脫??雌屏耍环艞?;絕對不圓滿中的相對圓滿。,敘事性作品如,紅樓夢,:愛情,/,青春,/,命運悲劇;色空。,聊
7、齋,:愛情故事,/,作家潛意識心理(財與色)。,羊的門,:呼家堡、呼天成,/,農民中國、皇帝。,李煜,虞美人,:落魄帝王之愁;歷代亡國者之愁;無數(shù)時代無數(shù)人的種種愁緒的層層疊疊的積淀。萬古恒同的有意味的形式。,弗羅斯特,未選擇的路,:一件日常小事;觸著深沉的人生哲理;人生道路的思考與感喟;得到的同時意味著失去,反之亦然;患得患失;選擇同時意味著得到和失去;選擇:無限的可能性變成唯一的現(xiàn)實性;人生永久的遺憾。,三、教師的知識背景問題,語文教師的作家化與學者化:讀與寫,語文教學的永恒主題。語文教育專家不能既不會創(chuàng)作,又不會研究、鑒賞。向,20,世紀,20,、,30,年代的語文教育前輩學習。,再現(xiàn)與
8、表現(xiàn)、寫實與寫心:,陌上桑,、,羽林郎,與,節(jié)婦吟,;,十五從軍征,與,渡漢江,。,內容與形式:形式是決定性的。,意象分析:意象詩;個人意象,/,通用意象,/,意象群落,/,中心意象。,意境分析:造境,/,寫境;有我之境,/,無我之境;篇境,/,句境;作者之意境,/,作品之意境,/,讀者之意境;情景交融,/,情景分離;原型意境:,月出,、,君子于役,、,采薇,。,形象分析:圓形,/,扁形;類型,/,個性。,母題、原型:抒情模式,/,情節(jié)模式。如登高思親、望月思親、佳節(jié)思親、遠望當歸、秋風日暮起鄉(xiāng)愁;如,木蘭詩,的“女扮男裝”;,陌上桑,的“美色,/,挑誘,/,拒絕”,既滿足好色欲望,又滿足道德
9、意識;如才子佳人戲曲小說的模式。,古今比較、中外比較、詩詞曲比較。,再舉幾個作品例子,如孟郊,游子吟,:知人論世,詩人身世;吳越民俗;母愛與其他類型之愛的區(qū)別;別離:話語、眼淚、儀式;假尉分半俸;迎母溧上作;“詩之尤不朽者”。,再如蘇軾,水調歌頭,“,中秋詞”:家鄉(xiāng)遙遠,/,父母俱逝,/,妻亡,/,子幼;“與君世世為兄弟”、“四海一子由”、“咫尺不相見,實與千里同”;政治上不得志,/,政見一致,同進退。,有些知識不一定講給學生,但老師一定要多儲備:比如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乃“懷人”之作,上升到人生感悟層面,,珠玉詞,中,破陣子,“,憶得去年今日”一首乃其本事。,關于“詩教”:,詩歌、音樂、繪畫天然合乎人性。詩教,/,詩賦取士,/,唐代詩歌與文明兩個高峰的關系,/,靈性才情、創(chuàng)新個性、求異思維、激情靈感與想象力,寫詩與科學發(fā)明都需要。,/,以真求美,/,以感性促知性,/,人文化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