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通用版)2018-2019版高中歷史 第四單元 工業(yè)文明沖擊下的改革 第15課 戊戌變法學案 岳麓版選修1 .doc
《(全國通用版)2018-2019版高中歷史 第四單元 工業(yè)文明沖擊下的改革 第15課 戊戌變法學案 岳麓版選修1 .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全國通用版)2018-2019版高中歷史 第四單元 工業(yè)文明沖擊下的改革 第15課 戊戌變法學案 岳麓版選修1 .doc(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第15課 戊戌變法 [目標導航] 1.知道康有為、梁啟超的主張及其特點,分析其在變法中的作用。(重點) 2.綜合分析戊戌變法的影響,客觀評價其歷史地位。(難點) 一、背景 1.民族危機:甲午戰(zhàn)爭失敗和《馬關條約》簽訂激發(fā)了救亡圖存的民族意識。 2.經濟根源與階級基礎: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fā)展;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 3.思想基礎:西方近代思想的傳入;早期維新思想的直接影響。 4.康、梁等維新變法的準備工作 (1)創(chuàng)辦學堂,聚徒講學:廣州萬木草堂。 (2)著書立說,力倡維新:《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變法通議》《仁學》《天演論》。 (3)上書皇帝,懇請變法:公車上書、《應詔統(tǒng)籌全局折》成為維新派的施政綱領。 (4)創(chuàng)辦報刊,傳播維新:《中外紀聞》與《時務報》。 (5)成立團體,組織力量:強學會和保國會。 (6)展開論戰(zhàn),挑戰(zhàn)頑固:要不要變法;要不要興民權、實行君主立憲;要不要提倡西學、改革教育制度。 [思維點撥] 1.清政府為償還外債將沉重的負擔轉嫁到人民身上,使階級矛盾和社會矛盾更加激化,統(tǒng)治危機進一步加劇。 2.甲午戰(zhàn)爭中清政府的失敗和民族的危亡激發(fā)了人們的民族意識。 二、過程 1.序幕:1895年,康有為、梁啟超等發(fā)起“公車上書”,標志著維新運動開始從理論宣傳走向政治實踐。 2.宣傳方式:創(chuàng)辦報刊、組織學會,尤其是北京的強學會和上海的《時務報》。 3.施政綱領:1898年初,康有為呈遞《應詔統(tǒng)籌全局折》。 4.組織機構:1898年4月,康有為在北京發(fā)起組織以“保國、保種、保教”為宗旨的保國會。 5.高潮:百日維新(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1)標志: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變法。 (2)內容 類別 頒布新法 改革舊制 政治方面 允許官民上書言事 改訂律例;裁撤冗員;澄清吏治 經濟方面 中央設立礦務鐵路總局、農工商總局、獎勵農工商業(yè)的發(fā)展;舉辦商會、農會等民間團體;改革財政,編制國家預算決算 取消旗人由國家供養(yǎng)的特權,令其自謀生計 文化教育方面 普遍設立中小學堂,京師設立大學堂;設立譯書局,翻譯外國書籍;準許設立報館、學會;獎勵科學著作和發(fā)明 改革科舉制度,廢除八股 軍事方面 精練陸軍,改習洋操;添置船艦,擴建海軍 裁汰舊軍 6.失?。?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發(fā)動戊戌政變。譚嗣同等六人被處死,史稱“戊戌六君子”。 [易錯提醒] 強學會不是政黨 強學會是最早的資產階級維新派的政治團體,不是政黨。維新變法從社會思潮發(fā)展為政治運動的關鍵是維新派把維新變法和救亡圖存結合起來,而不是強學會的成立。 [思維點撥] 1.百日維新在政治上允許一定的言論自由,經濟上制定了一些有利于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政策,文化上也采取了一些打擊舊學、提倡新學的措施。 2.變法措施的推行有利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和西方先進科學文化的傳播,并給民族資產階級提供了參與政治的可能性,初步動搖了封建統(tǒng)治秩序,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但由于資產階級的妥協性,變法未涉及“設議院、開國會、定憲法”等君主立憲制的主張,又體現了變法不可避免的歷史局限性。 三、影響 1.性質:是一次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具有進步意義。 2.政治:是一場救亡圖存的愛國政治運動。 3.思想:是中國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具有啟蒙性。 4.經濟:有利于中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5.文化:有利于西方科技的傳播,推動了近代文化(傳媒)和教育事業(yè)(新式學堂)的發(fā)展。 6.習俗:摒棄陳規(guī)陋俗,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引領時代新風。 [易錯提醒] 戊戌變法失敗的根本原因是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不充分,資產階級力量弱小,而封建勢力過于強大,不是袁世凱的告密。袁世凱告密加快了戊戌政變的進程及斗爭的激烈程度。 [史論要旨] 戊戌變法是中國近代化由“器物”到“制度”層面的發(fā)展,它反映了民族資產階級要求擺脫民族危機、變法圖強的強烈愿望。但其失敗的結果則證明資產階級改良之路在中國難以行得通,其所倡導的君主立憲政體的理想,也不適合中國國情。 [知識圖示] 主題一 戊戌變法的時代背景 史料一 ①《時局圖》如圖,近代愛國者謝纘泰所作,1898年在香港發(fā)表。 史料二 《馬關條約》規(guī)定的賠款數額之大是空前的,相當于②清政府三年的財政收入,必須在三年內還上,于是清政府大借外債,甲午戰(zhàn)爭后一年內就借了3.7億兩白銀。 史料三?、奂孜鐟?zhàn)爭前后民辦企業(yè)比較表 時間 企業(yè)數 資金額(萬元) 1863~1894年 119 680 1895~1898年 274 1432 [史料解讀] ①《時局圖》生動形象地揭露了清政府的腐敗和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侵略。 ②使清政府產生嚴重的財政危機。 ③該表反映了甲午戰(zhàn)爭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有了初步發(fā)展。 [問題思考] (1)謝纘泰是在怎樣的歷史背景下創(chuàng)作出《時局圖》的?結合史料一概括帝國主義侵華方式的變化。 提示 背景:甲午戰(zhàn)爭后,帝國主義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變化:經濟上,由以商品輸出為主進入以資本輸出為主的階段;政治上,分而治之,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2)史料二說明清政府統(tǒng)治危機出現的原因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清政府統(tǒng)治危機的表現。 提示 原因:清政府戰(zhàn)爭賠款和大借外債。 表現:財政困難,階級矛盾和社會矛盾尖銳。 (3)史料三中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狀況出現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原因:隨著帝國主義侵略的加劇,中國的自然經濟進一步解體,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愛國工商人士發(fā)出“實業(yè)救國”的呼聲與主張;清政府調整工商政策,允許民間設廠。 戊戌變法的時代背景 (1)時勢條件:甲午戰(zhàn)爭后,歐美列強趁機擴大對中國的政治侵略與經濟掠奪,并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使中國的有識之士積極尋求救亡之策。 (2)思想淵源:19世紀七八十年代,脫胎于洋務派、痛感洋務運動弊端的早期維新派產生。他們要求抵抗列強侵略,要求變革政治制度,實行君主立憲制,發(fā)展資本主義,為維新變法運動的興起作了思想準備。 (3)經濟基礎:甲午戰(zhàn)爭后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fā)展是其產生的經濟基礎。 (4)階級基礎:隨著甲午戰(zhàn)爭后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fā)展,民族資產階級作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為維新變法運動的興起提供了階級基礎。 (5)社會根源:甲午戰(zhàn)爭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此后清王朝為維護封建專制統(tǒng)治而大肆出賣國家和民族權益,統(tǒng)治更加專制腐朽,這就促使資產階級維新派開始探尋新的、反映資產階級意愿和要求的救亡圖存道路。 (6)國際因素:日本明治維新的成功和日本的迅速強大,促使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決心以日本為榜樣,通過實行自上而下的變法維新,挽救民族危亡,發(fā)展資本主義。 主題二 戊戌變法的特點及失敗的原因 史料一 嗣后中外大小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發(fā)憤為雄,以圣賢義理之學,植其根本,又須博采西學之切于時務者,實力講求,以救空疏迂謬之弊。 ——光緒帝①《定國是詔》 史料二 康有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維新的②要義為藍圖在中國變法,但是沒有認識到日本與中國國情不同……只是從形式上學習,并沒有掌握明治維新的真正“要義”。 ——《成敗得失——戊戌維新與明治維新的比較》 [史料解讀] ①由光緒帝于1898年6月頒布,其中“國是”與“國事”有著不同的含意?!皣隆敝竾掖笫?;而“國是”指國家大計,國家的指導方針、理論基礎、方針政策。它是光緒帝頒布的改革綱領。 ②“要義”即實質性要點或要旨;一件事情的重點?!八{圖”在此指規(guī)劃、計劃。 [問題思考] (1)依據史料一,說明《定國是詔》的特點。 提示 以改革為主,適當照顧保守勢力。 (2)據史料二分析中國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戊戌變法失敗的根本原因和明治維新成功的真正“要義”主要是什么? 提示 原因:中國在向西方學習時沒有科學地把握中國國情,只是照搬日本經驗。 根本原因: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不充分,民族資產階級力量不夠強大。 “要義”:推翻舊的幕府統(tǒng)治,建立新的天皇政權;大刀闊斧地推行切實可行的變法措施。 戊戌變法的特點及失敗的原因 (1)特點 ①目的上,挽救民族危亡,發(fā)展資本主義。 ②推行者上,由沒有實權的皇帝來推行,顯示出維新力量的薄弱。 ③方式上,變法要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制度模式,對中國傳統(tǒng)的舊制度進行改革。 ④內容上,涉及領域比較廣泛,但未涉及政治制度的根本變革,體現了改革的不徹底性。 ⑤推行范圍上,僅限于社會上層,沒有深入廣大民眾中,因而沒有形成變革的巨大力量。 ⑥過程上,變法措施過于急躁,分不清輕重緩急,措置失當。 ⑦性質上,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 (2)敗因 ①根本原因: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不充分,資產階級力量弱小。 ②主觀原因:a.維新派缺乏堅強的組織領導,依靠的皇帝沒有實權。 b.只得到民族資產階級和開明地主的支持,缺乏群眾基礎。 c.改革范圍過大,樹敵太多,缺乏政治策略,急于求成。 ③客觀原因:封建頑固派的反動勢力強大;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不希望中國改革成功。 1.(2017北京高二檢測)下圖漫畫是中國近代某一時期的國內時局圖。導致這一局面出現的直接因素是( ) A.《南京條約》的簽訂 B.《北京條約》的簽訂 C.《馬關條約》的簽訂 D.《辛丑條約》的簽訂 答案 C 解析 解讀圖片可知中國處于被分割的局面,反映的歷史事件是列強瓜分中國,導致這一局面出現的直接因素是中日《馬關條約》的簽訂,故C正確。 2.(2018鄭州高二期中)“康有為的維新思想對公眾意識的影響日益擴大,中國不但面臨著行政管理崩潰的現實,而且開始了以辛亥革命為結果的政治瓦解的進程?!边@說明維新思想( ) A.對封建專制思想進行了全面的否定 B.促使國人民族意識的覺醒 C.客觀上有利于資產階級革命思想傳播 D.導致清朝統(tǒng)治的土崩瓦解 答案 C 解析 從“對公眾意識的影響日益擴大,中國不但面臨著行政管理崩潰的現實,而且開始了以辛亥革命為結果的政治瓦解的進程”可知對資產階級思想的傳播是有益的,故C項正確。 3.(2017廣州高二檢測)康有為打出“孔圣人”的招牌宣傳維新變法,其策略在于( ) A.利用傳統(tǒng)思想作武器 B.動員士大夫階層參加變法 C.繼承和發(fā)展傳統(tǒng)思想 D.減少維新變法的阻力 答案 D 解析 正由于兩者矛盾,且“孔圣人”的儒家思想影響很大,故康有為打著“孔圣人”旗號,利用其減少變法阻力,D正確。 4.(2017蘇州高二檢測)近代各國的教育改革,是世界現代化歷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1863年6月18日,亞歷山大二世批準了國務會議提交的《大學章程》,取消了教育部督學對大學的種種干預,恢復了1835年被尼古拉一世取消的大學自治。……1864年6月14日,頒布了《關于初等國民學校條例》,其中規(guī)定允許社會團體和私人創(chuàng)辦小學?!?864年11月19日,頒布了《中學章程》。根據這個章程,中學分為古典中學和實用中學(重點學習數學與自然科學)兩類?!獎⒆嫖酢陡母锱c革命》 材料二 今此次設立學堂之意,乃欲培植非常之才,以備他日特達之用?!溲灾袑W者,薈萃經子史之精要,及與時務相關者編成之,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其言西學者,譯西人學堂所用之書,加以潤色,既勒為定本。除學堂學生每人給一份外,仍請旨頒行各省學堂,悉遵教授,庶可以一趨向而廣民智。 ——1898年5月22日康有為、梁啟超《代總理衙門奏擬京師大學堂章程》 (1)據材料一,概括亞歷山大二世教育改革的主要內容。 (2)據材料二,概括康有為、梁啟超主張開辦京師大學堂的教學目的及教學內容的特點。 (3)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教育改革的看法。 答案 (1)內容:擴大大學的自主權;鼓勵社會與私人辦學;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 (2)目的:培養(yǎng)人才;開啟民智。 特點:中學與西學相結合。 (3)看法:多渠道辦學;教學內容要與時俱進;教學立足培養(yǎng)有用人才。 [基礎達標] 1.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中國的近代化內容出現新的變化,開始由“政策創(chuàng)新”轉向“體制創(chuàng)新”。導致這種轉變的內在因素是( ) A.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B.西方民主思想的廣泛影響 C.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fā)展 D.資產階級革命政黨的建立 答案 C 解析 緊扣“內在因素”分析,A、B是外因,D項內容在當時還未出現。 2.(2017郴州模擬)有學者認為:“若無傳統(tǒng)學問之素養(yǎng),便難發(fā)揮其言論之效力。新思想若無本國語言之詞匯,不能表達?!边@則材料最能反映( ) A.中體西用思想 B.康梁維新思想 C.三民主義思想 D.文學革命思想 答案 B 解析 根據材料“若無傳統(tǒng)學問之素養(yǎng),便難發(fā)揮其言論之效力”,體現出新思想的傳播需借助傳統(tǒng)文化,結合所學可知與康梁托古改制相符,故B項正確。 3.(2017湖南十校調研)1897年,湖南的《湘學報》創(chuàng)刊,該刊更多地傳播自然科學知識以及西方國家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情況,對西方富國強兵的實學的興趣,遠遠大于對康梁改制說的興趣。這反映出( ) A.湖南學界、政界視野漸開 B.維新變法運動在湘遭遇挫折 C.湖湘學派排斥政治近代化 D.湖南已開始有人開眼看世界 答案 A 解析 題干反映了甲午戰(zhàn)后湖南人更關注西方自然科學及政治、經濟和社會情況,對西方富國強兵的實學的興趣遠大于康梁改制說,表明湖南人的視野更廣闊,故A項正確。 4.19世紀末,某組織的《章程》開宗明義地提出:“本會以國地日割,國權日削,國民日困,思維持振救之,故開斯會以冀保全?!痹摻M織最有可能是( ) A.興中會 B.保國會 C.強學會 D.同盟會 答案 B 解析 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抓住有效信息“故開斯會以冀保全”。1898年,康有為在北京發(fā)起組織了救亡團體保國會,保國會以“保國、保種、保教”為宗旨。 5.百日維新期間維新派沒有提出設議院、開國會、定憲法,是因為( ) A.對封建勢力作了妥協 B.認為中國“民智未開”,難以實行立憲制度 C.不敢觸動封建制度 D.認為這一政治主張不符合中國國情 答案 A 解析 依據所學,為減少變法的阻力,百日維新時期,維新派原先所主張的“設議院、開國會、定憲法”等內容在變法措施中都沒有提出,反映了維新派對舊勢力的妥協和本身階級的軟弱性。分析選項,A符合題意。 6.維新變法是近代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摸索救國救民道路的一次愛國運動。維新運動是一次愛國運動表現在( ) A.變法維新運動和救亡運動相結合 B.資產階級政治學說與儒家思想相結合 C.維新變法與傳播新式文化相結合 D.維新變法運動與思想啟蒙運動相結合 答案 A 解析 維新運動是近代中國社會矛盾不斷加劇的產物,資產階級維新派將自己的政治要求融入救亡運動中,使變法維新運動和救亡運動緊密結合起來。 [能力提升] 7.(2017揚州高二檢測)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在戊戌時期維新派思想家所建構的新的思想理論體系,不僅“參中西之新理”,而且“合經子之奧言,采儒佛之微旨”?!獜堝a勤《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稿》 材料二 戊戌變政,首在裁官。京師閑散衙門被裁者不下十余處,連帶關系,因之失職失業(yè)者將及萬人,朝野震駭……——《夢蕉亭雜記》 “百日維新”的103天內,光緒帝共發(fā)布各種諭旨300余件,內容涉及官制、法律、軍事、經濟、文教、人才選拔等各個方面?!蹲至治鲌蟆? 材料三 吾昔視歐美過高,以為可漸至大同,而今按之,則升平尚未至也?!粑嶂袊?,自黃帝時即已征服而統(tǒng)一之,泱泱大國,比于全歐,假令立民主乎,則中國反不能強,不能安。……各國各自有教化、風俗、歷史,萬無以他國之政化可驟移用之理。 ——《康有為遺稿》 (1)指出材料一中維新派所建構理論體系的特點及作用。 (2)依據材料二、三,歸納戊戌變法的主要特征。 (3)綜合上述材料,這次改革結果給我們的主要啟示是什么? 答案 (1)特點:兼顧中西,托古改制。 作用:變法從傳統(tǒng)中找到理論依據,利于維新思想的傳播。 (2)特征:激進(或急功近利);盲目照搬西方政體,忽視中國國情;低估改革的困難。 (3)啟示:依據國情,實事求是,循序漸進。 解析 第(1)問,第一小問考查學生對材料的理解,“參中西之新理”“合經子之奧言,采儒佛之微旨”說明兼顧中西,托古改制;第二小問結合所學即可回答,是為變法尋找依據,推動維新思想的傳播。第(2)問,特征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即可。第(3)題啟示主要從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的角度來回答。切合題意,言之成理即可。-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全國通用版2018-2019版高中歷史 第四單元 工業(yè)文明沖擊下的改革 第15課 戊戌變法學案 岳麓版選修1 全國 通用版 2018 2019 高中歷史 第四 單元 工業(yè) 文明 沖擊 改革 15 戊戌變法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hcyjhs8.com/p-6404919.html